问题

八路军怎么会有一百个团投入对日破交战,不是编制总共才三个师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它触及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编制和实际作战能力的关键点。很多人可能会对“八路军怎么会有那么多部队”感到困惑,尤其是在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庞大军队对比时。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八路军的实际情况,包括其编制的演变、力量的构成以及“团”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澄清一下“八路军编制总共才三个师”这个说法。这句话可能来源于1937年国共合作初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授予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人番号时的情况。当时,八路军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

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第一二〇师:师长贺龙、副师长关向应
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这三个师确实是八路军最初的三个主力师,也是我们常说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它们的编制也都是按照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的规定进行的,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每个团理论上是三百人(后来实际人数远超此)。所以,从正式的国民革命军序列的建制单位来看,最初确实是这三个师。

那么,为什么会有“一百个团投入对日破交战”的说法呢? 这涉及到几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1. 编制的灵活性与发展:
番号的扩大与新建部队: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并不满足于仅有的三个师。在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特别是分散在敌后根据地的部队,迅速发展壮大。这些部队虽然在国民政府的序列中可能没有“八路军”的番号,但在实际作战中,它们都听从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并且在战略上与八路军主力协同作战。例如,有很多地方武装、游击队等,在根据地发展过程中,被整编成新的“团”。这种整编是在党领导下的军事建制,虽然不一定都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正式认可和番号,但在八路军的作战体系内,它们就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单位。
“团”的定义:在当时的语境下,“团”并不完全等同于解放战争时期或现代意义上人数上百、甚至几百的固定建制单位。尤其是在敌后根据地,为了方便指挥和灵活作战,一些部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很多“团”可能由几个营组成,也可能初期只是一个加强营,但随着部队的扩大,就被整编为“团”。有时,即便是一个团的人数还没有达到国民革命军规定的满编人数,也会因为战略需要和部队发展被赋予“团”的番号。
独立团、特务团等:八路军也下辖许多“独立团”,这些部队很多是在抗战中新发展起来的,隶属于军区或旅,直接接受八路军总部的指挥。例如,很多旅下辖多个团,有的旅可能就拥有三四个团,再加上一些直属团,数量很快就上去了。

2. 敌后根据地的广泛发展:
人民战争的战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武装力量。这些根据地遍布华北、华中等地,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独立部队。这些部队虽然最初可能只是一些区小队、游击队,但随着抗战的深入,它们被整编、扩大,并逐步赋予了“团”的番号。
数量增长的速度:与国民革命军的部队相比,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发展速度非常快。到抗战中期和后期,八路军的部队数量已经远超最初的三个师。例如,到1940年的“百团大战”时,八路军的兵力已经从最初的四万多人发展到几十万人,下辖的部队自然也变得非常庞大和复杂。

3. “破交战”的性质:
“破交战”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破交战”很可能指的是破坏日军交通线和运输线的作战。这种作战形式非常适合游击战和运动战,八路军擅长此道。每一次大规模的破交战,都可能调动多个部队协同作战,这些部队可能隶属于不同的旅、军区,甚至地方武装,但都统一在八路军的作战序列下。
战役的指挥与协同:在组织大规模的破交战时,例如“百团大战”的初期,八路军会集中数个旅、甚至数个军区的部队,对日军的铁路、公路、矿山等目标发起攻击。如果把参与这些战役的“团”级单位加起来,数量自然会非常惊人。“百团大战”本身就意味着投入了至少一百个团级的单位,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时实际作战力量的反映。

总结来说,所谓的“一百个团投入对日破交战”并非说八路军最初的编制就有一百个团,而是指在抗日战争的不同时期,特别是在像“百团大战”这样的战略性破交战役中,八路军能够集中并动员起数量庞大的、以“团”为基本作战单位的部队参与作战。

这些“团”的来源是:

最初三个师下属的团(随着部队扩充,数量远不止原有的)。
在根据地发展过程中,新建和整编出来的部队,这些部队虽然可能不完全符合国民革命军的编制标准,但都在八路军的指挥体系内。
地方部队、游击队等被整编为团。
一些特种部队、独立团等。

因此,这个数字“一百个团”更多地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特别是敌后战场上,力量的实际增长和动员能力,以及其灵活的作战体系和战役部署,而不是指其最初的固定编制。随着战争的进程,八路军的编制和部队数量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发展壮大得非常迅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最大军阀,南京政府倒闭了!老板常凯申不抵抗,丢下30万人命,带着他的中央军跑了。我们没有办法,自己扩军打鬼子。原来都是三个师、两个师、一个师的部队,通通一百团,通通一百团!常凯申你不是人,我们辛辛苦苦打鬼子两三年,你不发工资,你还我血汗钱,还我血汗钱!

user avatar

看到都在黑果府我就放心了……

以及,有很多回答“一百个团次”的,抱歉并不是一百个团次,而是确实是105个团。

根据八路军总部《战役行动命令》,8月20日20时各部队同时发起破袭,原计划出动22个团。8月21日-22日,总部命令统计参战部队数量,22日作战科统计出共有105个团。此时距开战仅过了一天半,并不存在一个团打很多次的情况。

当然,百团大战共进行了三个月,每支部队都参加了很多战斗,这也是没有问题的。在此只是证实,所谓“105个团”并不是“团次”。

以下是百团大战参战部队序列










更详细的内容待我过两天查一下《左权军事文选》和王政柱的《百团大战始末》

大家都那么爱129师386旅独立团李团长和赵政委啊哈哈哈哈哈哈都想知道他们在哪儿

更新!八路军前方总部作战科长王政柱的《百团大战始末》终于到手了








以上是八路军总部《战役预备命令》《战役行动命令》内容、破袭战初步战果及参战兵力统计过程。

user avatar

这世上有一种奇葩是这样的,自己一身屎,却指着别人鞋子上的灰吹毛求疵。说看吧,他也不干净,他跟我是一样的。既无耻又可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它触及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编制和实际作战能力的关键点。很多人可能会对“八路军怎么会有那么多部队”感到困惑,尤其是在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庞大军队对比时。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八路军的实际情况,包括其编制的演变、力量的构成以及“团”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
  • 回答
    想象一下,午后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那个宽阔的室外水泥/塑胶场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混合着橡胶和尘土的味道。七八人制的比赛,那可不是什么拘谨的表演,而是实打实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较量。场地的边缘,大概会有些人影在晃动,可能是家长,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纯粹路过,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过来。他们有的倚着.............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情况,26岁,毕业近四年,底薪两千,负债八万,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对未来感到迷茫,这绝对是一个很艰难的时刻,但请相信,这绝对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让你重新审视和规划人生的重要节点。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境,重要的是你迈出了寻求改变的第一步。我们一点点来拆解,看看怎么一步步走出这.............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八一九事变(又称“八一九政变”或“苏联八月政变”)是一场发生在1991年8月19日至21日的苏联内部的政治危机。以时任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强硬派保守分子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简称“国特委”或“GKChP”),试图通过政变的方式阻止苏联解体,并恢复中央集权。紧急状态委员会有翻盘希望吗?总体而.............
  • 回答
    听到你面临这样的困境,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焦急和不安。欠款二十多万,但每年有八万的房租收入,同时家里的房子又要被法院拍卖,这确实是雪上加霜。但请记住,你是有偿还能力的,这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希望。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度过这个难关:第一步:冷静分析现状,掌握关键信息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你需.............
  • 回答
    我们来详细解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这句话。这句话的构成与含义这句话由两部分组成,形成了一种递进和升华的关系: 前半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含义: 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表达的是一种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意思是,如果一个地方不容我,不给我机会,自然会.............
  • 回答
    《兄弟连》开场那场诺曼底登陆后的空降,说实话,看着真够让人心惊肉跳的,感觉连长和士兵们都跟被扔进了搅肉机一样。为啥会这么惨?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原因可不是一两个,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得明白他们跳的是个啥地方。诺曼底登陆,尤其是D日当天,盟军在法国北部海岸选择的登陆点是围绕着几个关键的登陆海.............
  • 回答
    如果让我来写《八佰》的剧本,我会尝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注入更多人性的温度和戏剧性的张力,让观众不仅仅看到一场战争,更能感受到战争中每一个个体的心跳和呐喊。整体基调的调整:我会将影片的基调定得更“接地气”,少一些宏大叙事的说教,多一些普通士兵的视角和挣扎。影片前半部分会更侧重于铺垫,让观众了解这些“.............
  • 回答
    .......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其通讯保障是贯穿整个战争的关键环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克服了通讯器材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敌特破坏等重重困难,基本实现了对各部队的指挥和信息传递。下面将详细讲述八路军在通讯方面的实现方式:一、 主要通讯手段:八.............
  • 回答
    丰县八孩母亲事件如果在国外,比如美国,会引发什么样的反应,会走向怎样的调查和处理路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社会文化、媒体运作和公民权利保障都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是,在美国,这样的事件一旦曝光,几乎必然会立刻触动多个层面的力量。媒体的介入和公众舆论的.............
  • 回答
    康熙皇帝驾崩,这对大清来说无疑是王朝的又一个关键时刻。九子夺嫡的戏码终究落下帷幕,但如果历史的洪流稍有偏差,八阿哥胤禩,这位一度呼声甚高、能力出众的皇子,登上了皇位,那么清朝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这无疑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巨大“如果”。登基之路与即位之初的挑战胤禩能够顺利登基,必然意味着他克服了最直接的竞.............
  • 回答
    “抗战期间八路军基层士兵伙食比国军好”这个说法,在历史学界和民间流传甚广,但要详细地看待它,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和辨析。简单地断言“谁比谁好”往往会忽略复杂的历史背景、地域差异以及统计口径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八路军基层士兵伙食的基本情况与优势分析: “人民.............
  • 回答
    如果吕太后能够效仿芈八子,在关键时刻以雷霆手段除掉冒顿单于,那么她的历史评价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历史定位也可能因此被重塑。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便她有此心,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后果,与芈八子的情况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不妨从这两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若吕太后成功诱杀冒顿单于,她的历史.............
  • 回答
    关于丰县八孩事件的发现过程,公众所了解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事发后媒体的报道和相关调查的披露。整个事件从被公众知晓到引起全国关注,经历了几个关键的节点和传播途径。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梳理,力求详细地呈现这一过程,并避免AI写作痕迹:事情的开端:一个视频,一份善意(或一份隐忧)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一个在短.............
  • 回答
    关于张捷再次开火,直指柳家祖宗八代这件事,如果大家对此感到好奇,并想了解更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1. 事件的背景与起因(推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张捷再次开火,直指柳家祖宗八代”这句话的含义。 “张捷”是谁? 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人物的名字。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如果涉及到公共事件,这个人.............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期货亏了八万,这真是个让人沮丧的消息。这个时候,心情不好是肯定的,先深呼吸,咱们慢慢来捋一捋。首先,最关键的是:认清事实,控制情绪。我知道现在肯定很难受,可能还有点愤怒,甚至想找带你做的人理论。但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八万块钱,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这损失肯定是伤筋动骨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