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魔戒是第三纪元的事啊,托尔金作品的反战色彩很浓厚,强调回归田园牧歌的平静,拒绝工业化和战争,整体的色彩非常的怀旧。而且他的写作主线是神话—传说—历史这个顺序,越往前越美好,越往后那些强大和美丽的事物就开始逐渐消逝,一直到人类的世界,死亡催生斗争和欲望,世界逐渐在繁荣和堕落之间交替,希望和腐朽并存。
精灵是托尔金构造的,神和人之间的过渡种族,他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但这种思想是宿命论的,而且这些美好的事物都会受到伤毁,逐渐消失,形容这个过程有个专有名词叫“fading”,就是中土审美观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很多神话体系里的堕落过程相似。
这个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作者的避世心态,联系一下当时的战争背景其实很好理解,而且因为这种性质,它在战争之后醉生梦死逃避现实的那群人里地位很高(比如摇滚,托尔金是嬉皮士的标志),是很适合他们寄托幻想的虚拟乌托邦。所以也算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文化,不具备什么太强的革命性和力量感,但大概率对时代创伤的反映应该还挺深刻的。你如果共情主角,尤其是弗罗多,那大概率能侧面共情到一些PTSD患者的悲惨经历,共情精灵,那大概率会觉得他们的斗争很徒劳,要共情人类的话,那估计要想,人性怎么这么挣扎呢。
单纯想爽的话应该不是很容易……其实看魔戒要有那种,看神话或者看佛经看圣经的心情,再次要有寻找精神寄托的觉悟,或者是看一战PTSD人群回忆录的心情。它的亮点是语言、精细恢宏的世界观、人造神话的代表作、和圣经的相互对应,再一个就是战后反思作品,具有时代性,可以侧面感受战争给人带来的创伤。看魔戒不能带着看漫威等打戏的心态,这样容易get不到。
托尔金的体系其实还是很浪漫、理想化的,但是这个浪漫建立在完美的事物会被不断伤毁的前提上,看完会难受是因为他们最后都西渡了吗?这个没办法,神话构想都是宿命论,在大乐章里中土的命运蓝图是注定的。国人经历过革命思想洗礼,大多数不太喜欢宿命论。
好的作品不是以悲剧喜剧来衡量的,我是反对悲剧格调高于大团圆的说法的,黑深残固然痛苦,可这些故事一旦结束反而会使人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而同样是大团圆结局,童话会说,“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托尔金会说,“王子与公主的故事百年后也许有人记得,也许早已被忘记”“公主晚年依稀记得第一次见到王子的那个下午”。
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
童话告诉你美好的事物永存,
而托尔金式的大团圆则在提醒他,时光的流逝,与一切美好的消散。
悲剧、喜剧、童话,试图把某种事物,美好或丑恶,静止在某个瞬间。托尔金式的故事的时间则是流动的,美好与丑恶,终将逝去。
比尔博巴金斯晚年离开家乡,去寻找青春时的记忆,最终踏上了西去的行舟,夏尔的居民依旧快乐的生活,只是再也没人留意比尔博门前栽下的橡木树,和它寄托的索林·橡木盾。
荡平魔多,魔戒被摧毁了,第四纪元开启,佛罗多和山姆先后去往阿门洲,金霹与莱戈拉斯在阿拉贡去世后,也坐船西去,护戒小队的传说,渐渐被神化,渐渐被忘记,精灵的时代结束了。
生老病死,聚散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