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总结 2016 年美国大选?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载入史册,充斥着爆冷、争议和深刻社会分歧的政治事件。这次选举不仅仅是两位主要候选人之间的较量,更是美国政治格局一次剧烈的震荡,以及许多美国人对现状和未来的深刻不满的集中爆发。

背景的酝酿:一个充满不满的时代

在2016年大选之前,美国正经历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经济上,虽然金融危机之后有所复苏,但许多蓝领工人在全球化和自动化浪潮中感到被遗忘,制造业岗位流失,工资增长停滞。这种经济上的焦虑,尤其是在传统工业州,为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社会文化层面,美国在种族、性别、身份认同等议题上的讨论日益激烈,保守派和进步派之间的鸿沟似乎越来越深。一些人认为政治正确束缚了言论自由,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感到不安。另一些人则致力于推动社会公平和包容,对种族歧视和性别不平保持高度警惕。

在政治上,许多选民对华盛顿的“精英”感到厌倦,认为他们脱离民众,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前第一夫人、参议员和国务卿,在许多人眼中代表着建制派和华盛顿的权势阶层。而唐纳德·特朗普,一位房地产大亨和真人秀明星,以其“局外人”的身份和直率(甚至可以说是粗俗)的言辞,吸引了那些渴望变革和颠覆的声音。

主要候选人及其竞选策略

唐纳德·特朗普(共和党):
特朗普的竞选,可以说是打破了美国政治的许多常规。他利用社交媒体(特别是推特)绕过传统媒体,直接与支持者沟通,其言论经常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即使是负面新闻也能维持他的曝光度。他的竞选主题聚焦于“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承诺重振制造业,遣返非法移民,修建美墨边境墙,并对国际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持批评态度。他的支持者多为白人蓝领工人、福音派基督徒以及那些对现状感到不满的保守派。特朗普的策略是通过攻击对手(如称希拉里为“Crooked Hillary”),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强调国家安全和秩序来凝聚选票。他的口号和风格显得粗鲁但真实,迎合了许多厌倦政治正确和虚伪的选民。

希拉里·克林顿(民主党):
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则更为传统和政策导向。她承诺延续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强调经济增长、医疗保障(ACA)、气候变化以及社会公平。她的竞选团队试图将她塑造成一位经验丰富、稳健可靠的领导人,能够继续带领美国前进。然而,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长期以来的政治生涯让她积累了大量的批评者,包括一些对她长期公开持有的观点和政治操守的疑虑(例如,使用私人服务器处理国家机密信息)。此外,她未能完全激发年轻选民和部分少数族裔群体的热情,特别是与奥巴马在2008年和2012年所能激起的动员力相比。她的策略包括依靠民主党传统的联盟(少数族裔、女性、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和强调她的执政经验。

关键的竞选时刻与争议

整个竞选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

初选阶段的爆冷: 特朗普在共和党初选中一路过关斩将,击败了多位经验丰富的共和党政治家,展现了他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对共和党基础选民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民主党方面,桑德斯虽然未能最终赢得提名,但他对财富不均和企业影响力的批判,成功地将“进步主义”议程带入了主流讨论。

特朗普的煽动性言论: 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发表了大量引起争议的言论,包括对女性的贬低(“Access Hollywood”录音曝光)、对墨西哥移民的攻击(称他们为“强奸犯”)、以及对政治对手的攻击性绰号。这些言论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和反感,但也让他的支持者觉得他敢于说真话。

希拉里·邮件门事件: 希拉里·克林顿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服务器处理大量机密邮件的事件,在整个竞选期间被反复提及,并由FBI进行了两次调查。虽然FBI两次均未建议起诉,但其对公众信任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将其作为攻击希拉里“不诚实”和“腐败”的核心论据。

维基解密和俄罗斯干预: 竞选后期,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NC)和希拉里竞选团队的邮件被维基解密曝光,这些邮件揭示了党内的一些内幕操作和对桑德斯的不公平对待,进一步打击了民主党的团结和形象。事后,美国情报机构的报告指出,俄罗斯政府曾试图通过网络攻击和信息战来影响大选结果,以帮助特朗普,损害希拉里。这一点至今仍是美国政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竞选辩论: 两位候选人之间的几次电视辩论,成为了公众了解他们政策和风格的重要窗口。特朗普表现得较为随意和攻击性,希拉里则更注重政策细节和稳定性。辩论的焦点经常围绕经济、移民、外交政策以及候选人的个人品格。

大选日及结果

2016年11月8日,选举日到来,结果出人意料。尽管民意调查普遍显示希拉里·克林顿将赢得选举,但特朗普最终获得了超过270张选举人票,赢得了总统职位。特朗普的胜利主要归功于他在几个关键的“摇摆州”(Swing States),如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以微弱优势击败了希拉里。这些州在过去多年里一直是民主党的票仓,特朗普成功地重新动员了那些感到被遗忘的白人蓝领工人。

选举后的影响和意义

2016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格局的改变: 特朗普的当选标志着共和党内部保守派和民粹派力量的崛起,以及对传统共和党建制派的挑战。它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政治的极化。

民粹主义的抬头: 特朗普的成功被许多人视为全球民粹主义浪潮的一部分,显示了民众对全球化、精英统治和传统政治体系的不满。

社会分歧的显化: 选举结果清晰地展示了美国在种族、文化、阶级和地区上的深刻分歧。许多人因为特朗普的胜利感到欣喜若狂,而另一些人则感到震惊、恐惧和悲伤。

对民主制度的讨论: 选举过程以及随后的讨论,引发了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许多反思,包括选举人团制度的作用、社交媒体在政治中的影响、以及媒体报道的公正性等问题。

总而言之,2016年的美国大选是一场打破常规、充满争议、并且最终导致令人意外结果的政治事件。它不仅仅是权力更迭,更是美国社会深层矛盾和民众情绪的一次大爆发,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塑造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面貌。它迫使美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认同、政治取向以及国家发展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做一点微小的工作,用一组PPT解释一下这次大选的来龙去脉:


这是传统的金字塔社会,和典型的三个阶级。


美国之所以在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人类灯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大扩大了中产的比例,构建了一个纺锤形社会。这种结构利于社会稳定。

那么这个中产阶级是怎么扩大的呢?


让工人,曾经的低收入群体,成为中产阶级。

当然这样做的背景,是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和众多产业工人。


让工人成为中产,就可以为社会带来正向的循环:中产收入增加,积极消费,企业赚钱,增加雇员,扩大生产,多缴税,政府就有钱投入教育医疗,给中产创造保障,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从事高阶职业,中产阶级扩大,形成循环。


在1978年,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一个典型的美国男性工人年收入是4.8万美元,而居于1%的那部份人的平均收入大约在39万美元。


不过对于当时的大资本家来讲,既有石油危机,又有日本货的冲击,日子并不好过。

这时候,东南亚制造业已经开始兴起,有位老人又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美国的资本家们做出了一个艰难(并不)的决定:


打着全球化的旗号,外迁制造业,降低人力成本。

这么做的确相当奏效,自78年之后,美国顶层那1%的收入就稳步上升。


到了2010年,男性工人的年收入降低到了3.3万美元,1%的平均年收入增长到了超过110万美元。

当然,这对于美国的工人中产阶级就是一个倒退了:


那么就有个问题了: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经济是典型的消费拉动型,中产阶级作为消费的主力,他们的收入减少了,那为什么美国经济在这30年里还能保持稳定?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这时候的中产阶级一直在努力维持一个高消费水平。


为了赚钱,家里的女性参加工作;

为了赚钱,打更多份工作养家;

以及,把房子抵押出去,借债。(08年的导火索之一)

光有这些还不够,还有这一时期发生的两个重大事件:


美国人获得了冷战胜利,并抢先点开了「信息技术革命」科技。


冷战胜利,美国坐实人类灯塔,华尔街信心爆棚,股票涨,房价涨,这段时间你借钱也好借;另外信息技术革命整整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巨大的产业,并且催生了一个新的从业者群体(或者说叫阶级):


这就是互联网阶级,特点就不详细展开了。


传统的中产阶级以知识份子为主,比如大学教师,医生,律师,公务员,记者和金融从业者等,后来,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也挤了进去,再后来,又有一波高科技从业者也挤了进去,伴着全球化,终于有人要被挤出来了:


这个群体,暂且称之为贫中产群体,指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收入不断下降的工人和服务业从业者,在中产的悬崖边挣扎——或者已经掉下去的这一部分人。


制造业可以搬走,服务业搬不走怎么办呢?

资本家想到了来自墨西哥的移民。


这也可以算作一个新兴的群体,墨西哥移民占主力,一部分合法,大多非法。能干活能吃苦,赚得少也很满足,是中低端服务业的理想用工群体。


那么,对于那些美国本土的低收入者和失业者,政府实在是挤不出多余的就业岗位了,索性发福利养着。

有人问福利的钱从哪来?


当然是政府勒紧裤腰带,从各种开支里面抠,再割一波中产的韭菜,最后干脆发债。


这样我们就能读懂四个大选的关键点:

为什么美国政府债台高筑;

为什么奥巴马要强推医保,医保价格年年涨;

为什么美国大学如此贵,贵得让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

为什么致力于争取为中产减税的茶党最近几年风生水起。


现在,分化出来了三个新的阶级群体:互联网阶级,贫中产,以及低收入移民。

这六个群体对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当前美国社会经济现状的满意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尤其是关于现状的满意度这一块,除了贫中产,其他五个群体似乎都没什么大意见,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奥巴马快下台了,前几天的支持率还有50%+,这一点也不低。这说明奥巴马对另外五个群体伺候得还算不错。


当然这不意味着中产日子也很爽,70年代和2010年相比,中产阶级的房屋、医疗、育儿和教育支出大幅攀升。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没有人能摸清,这些愤怒的贫中产群体到底有多少,是多还是少,他们有多愤怒。在大选的选战中,这事关两党到底要不要将这个群体作为票仓。

在以前呢,中产是大票仓,是两党竭力争取的对象。但是从这次大选来看,民主党(DEM)应该是抛弃了这个票仓,原因是这个票仓并不好下嘴:


按道理来讲跨国资本家应该是支持共和党的,但是当共和党(GOP)选特朗普上台,要和全球化对着干之后,资本家嗷的一声就去支持民主党去了。这也是特朗普在共和党内部持续遭遇强大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资本家支持了民主党,资本家要全球化,贫中产不要全球化,那民主党就对这个群体不太感兴趣了。况且减税加薪要工作,这些诉求也不好满足。反观新兴的非移和互联网阶级,这是民主党有优势的票仓,诉求更简单直观,和跨国资本家穿一条裤子,还不如巩固这一块。

民主党这么做,基于一个判断:


其实这些贫中产群体,白人为主,中年人为主,工人为主,并没有想象中的多。民主党只要巩固好它的几个铁票仓,就稳了。


共和党也不是不明白形势,也想讨好一下有色族群,比如卡森和小卢比奥,不过收效不太好。特朗普上台之后全党统一起来,主攻中产阶级:


共和党赌的就是对现状不满的中产数量庞大,投票热情高,足够能把特朗普抬进白宫。而民主党的票仓就相当多元化了:


上到华尔街,下到华尔街的乞丐,全覆盖。

面对这样一个大杂烩,民主党很难提出一整套经济政策来面面俱到,所以民主党改变策略,不谈经济,我们谈思想:


民主党的策略,就是避经济问题不谈,而塑造自己的进步属性,来获得广泛认同。


民主党是一个标榜进步的政党,偏左,积极支持各种权利运动,来获取这些群体的支持。现在主要有四个DLC:女权,LGBTQ,宗教自由和种族平权。民主党通过这四个跨越传统阶级划分的族群,来覆盖更广大的社会人群,同时巩固对传统左翼(知识分子和学生等)的影响力。当然,这也是民主党长期耕耘的结果。


这样,民主党就从传统的中产阶级里又吃掉一块出来,这部份人可能过得衣食无忧,可能为债务头疼不已,但是更在意自己的精神属性,觉得自己是进步的,支持各种平权运动,对共和党一贯的傲慢态度相当看不惯,所以要去投民主党。



到这里,关于本次大选,我想大家就能看透其中的一二了:两党的电波其实是完全不在一个频率上的:

(这里重新改一下回答)

共和党(特朗普)的核心基本盘是贫中产,他们要工作,要重回父辈的中产生活,所以特朗普政策的核心是创造工作岗位,并以此外延出一整套为其服务的措施,包括兴基建,减税,搞贸易保护,遣非移,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岗位找回来;在宣传策略上,特朗普着重强调奥巴马治下经济形势的恶劣,意思是美国现在并不好,你们日子过得很糟,让更多中产意识到其实自己是贫中产或者迟早会成为贫中产,从而扩大「贫中产」这一票仓,达到催票的目的。特朗普出身纽约,并非共和党建制派,保守意识形态色彩较弱,在一些传统议题上(比如堕胎)相对更温和一些,也有利于讨好中间选民,不过在选战中,特朗普(连带共和党)没少吃这张大嘴巴的亏,就当是一个政治素人交的学费了。

(这里修改了一下,原话:当然,也活该川普大嘴巴,活生生给民主党提供了成吨的弹药,如果共和党换个候选人,民主党的攻击应该没这么猛烈。)

民主党的票仓规模更大,但不是铁板一块,在经济层面的诉求庞杂,于是民主党选择避经济问题而不谈,在意识形态上下手,强调进步属性。但是这样也有问题,如果LGBTQ和有色族群有利益冲突那怎么办。于是民主党需要找一个共同的敌人来把自己人组织起来,形成统一战线,这也就是希拉里竞选口号STRONGER TOGETHER的本质:

不论我们是谁,我们都是被(白人男权保守种族主义)压迫者,所以我们要stronger;

不论我们有怎样的差异,我们都要团结起来,打倒反对PC、反对女权、反对……等等等等的那些人,于是我们要together。

谁反对进步,我们把谁打倒了,就证明我们是进步的。

于是民主党掀起的这一波浪潮,就显而易见了。

民主党认为在斗争中求团结,只要攻击对方的浪潮越猛,希拉里支持者就越团结,越能催票,毕竟民主党今年投票热情并不是很高。


在这两股怒流的夹击下,中产这个群体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彻底碎片化。这也成为美国社会撕裂的一个标志。


当然,谁也没想到,离大选投票日不到10天的时候,历史的车轮提示胎压不足。

图中几个英文数据演示来自2013年的纪录片Inequality for All

A站:

不平等的時代 Inequality for All(2013)【中字】

PS1:高速上胎压不足容易爆胎。

PS2:民主党应该是希望特朗普来对阵,这样的话可以围绕对方的道德问题大肆攻击,大杀特杀,用强调对方的反动,对比来显现出自己的liberal,完美符合民主党的选战策略,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假如选Jeb布什这样的传统共和党人,民主党开展道德攻击的余地要小很多。

但是,让共和党党部特别矛盾的是,全党上下只有特朗普能催票。到处rally。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对现状不满的贫中产阶级站了出来,坚定支持之。如果是Jeb布什一类的,可能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贫中产仍然觉得自己是被两党政客抛弃的群体。

所以共和党选特朗普完全就是豪赌,或者是无奈的选择:金主也跑了,舆论磨刀霍霍,几大新兴票仓又被对手死死攥着,把持的两院又帮不上忙,全靠特朗普个人奋斗。除了克林顿死对头牛金贵和检察官出身的朱利安尼力挺特朗普,多数共和党要员吃瓜看戏,四处准备投敌后路,还有反复横跳的。

当然,后来出现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比如越来越多的民众实在他妈的烦死了民主党大字报,特朗普也撕下脸皮了放言要把希拉里送进去,阿桑奇也亲自下场,希拉里的进步形象和民主党的选情开始出现异常,再之后就是FBI的胎压报警了。

选后更新:2016年11月9日

先统一回复一下为什么禁止转载:这个回答的特点是像个课件或者讲义,但是太通俗,通俗的东西肯定不严谨。我怕有人真拿这个去当课件去了,搞不好还添油加醋。所以没办法,一刀切,求各位别往外转,谢谢。

评论里挺多朋友问我是不是准备了两套稿子就看大选谁赢来发哪个了。虽然我本身更支持特朗普,不过在做这个分析的时候我尽量让整个过程减少主观倾向性和情绪的因素。我可以演示一下如果真有两套稿子该怎么写:

【if特朗普胜选,虚构结局:选举人票多1票险胜,普选票领先几十万票】

在这两股怒流的夹击下,中产这个群体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彻底碎片化。这也成为美国社会撕裂的一个标志。
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特朗普胜利,虽然是极为微弱的胜利。但是这证明:
第一,特朗普动员「沉默的大多数」,催票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也证明更多的美国人对于经济的现状是不满的,特朗普的经济牌打对了;
第二,民主党指望通过民权议题统合团结碎片化的中产和其他阶层的预想落空了,经济将重新成为美国大选的最重要议题;
第三,一定要选个靠谱的候选人,或者说,哪怕有丑闻也要提前放出来,千万别在不到10天的时候送对方一波。

【if希拉里胜选,虚构结局:选举人票300+票大胜,普选票遥遥领先】

在这两股怒流的夹击下,中产这个群体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彻底碎片化。这也成为美国社会撕裂的一个标志。
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希拉里毫不意外的大胜,这证明:
第一,民主党几十年来坚持深耕少数裔、打造进步阵线的总方针,现在迎来了收获期,这证明这一方针的可行性;
第二,共和党为他们长期的傲慢和偏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跟不上美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关键时刻举棋不定,幻想用老一套糊弄基本盘选民,基层工作和民主党相比差距甚大,哪怕特朗普火线动员四处rally力挽狂澜,也无济于事;
第三,民主党的胜利不一定是希拉里的胜利,共和党的失败也不一定是特朗普的失败;换句话说,民主党换个别人可能会赢得更轻松,而共和党换个别人可能动员来的票会更少。

然而你看,哪个结果都不对。

事实上,特朗普居然选举人票大胜,而希拉里的普选票似乎还占优一点。普选票占优,证明按人头点名的话支持民主党的选民人数比共和党要多,所以能说民主党的政策是失败的吗?也不一定。

反过来,虽然民主党基层工作做得好,但是也不能忽视一点,就是共和党在州县一级掌权的时候把「划选区」这一招玩得炉火纯青,让基本盘深陷大城市的民主党总吃选举人票的亏,2000年民主党就吃过一回这亏。

这就是两党玩法的差别,我觉得这两党都蛮固执的。

这证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我前面那一套东西,看起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能不能导出结论——谁会赢得大选呢?并不,这只是用来解释乱象内因的。

所以当时我并没有给出谁会赢得大选的答案:我也不知道呢。

平心而论,或者忏悔的说,当时我觉得希拉里的赢面还是大一点,毕竟基本盘总量在那里摆着,套用调侃数码相机的一个玩笑话:底大一级压死人。

不过后来,你们也看见了,历史的进程起作用了:选前10天曝出来的重启调查和各种小道传闻持续发酵,肯定影响了不少中立选民,另外宾州7万Amish挺川可能也起到了作用。

另一方面,我怀疑民主党自己被自己的民调和舆论报道给坑了,虽然这听起来挺滑稽的。

当然,特朗普的顽强坚持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是根本,否则即使历史的进程送上一波,共和党也抓不住这机会。

user avatar

11.08投票日更新:川普赢啦!

美国大选这一年度大戏

在今日迎来大结局

完结撒花~



最终

共和党参选人

Donald J. Trump

率先拿满270张选举人票

成功赢得大选



今日的投票对于川普的支持者

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如同整个竞选过程一样

川普再次,也是最后一次

完成了华丽的逆袭


投票日到来之前

各大主流媒体一如既往的唱衰川普





然而当投票开始后

剧情开始急转直下

当弗吉尼亚、俄亥俄、佛州这几个关键摇摆州

开始偏向特朗普时

媒体的风向开始变化



“来自纽约的大嘴炮花花公子赢得佛州”


原先希拉里稳如磐石的得胜概率

开始一泻千里


而当川普陆续拿下几个中部大州之后


“共和党参选人拿下中部各州”


媒体预测的川普得胜概率超过希拉里



紧接着川普拿下摇摆重州俄亥俄州


“Donald J. Trump拿下俄亥俄州”


当希拉里拿下传统深蓝大票仓加州时



两人票数相持

但局势已明朗



北美大地一片红




此时特朗普得胜概率高达95%

也就是有大概率取得压倒性胜利


终于到了最后一刻




各方翘首以待最后的结果



川普团队关注着投票结果




希拉里支持者默默祈祷着



“无论今晚发生什么,我都感谢你们”

—希拉里


最终

川普拿下宾州锁定胜局



“川普大帝拿下宾州,至高无上的川普大帝即将抵达自己忠实的华盛顿”


一切尘埃落定



川普的当选源自他的奋斗

也同样源自滚滚的历史进程


川普戏剧性的竞选过程

让我们看到了民主的曲折、丑陋与光辉


祝愿川普好运

可以在任上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并推动四川普通话的普及工作(误)


最后祝愿我们的国家

国泰民安,国运昌隆



解闷万事屋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解闷万事屋(ID:jmhouse233)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以下为大选投票前内容-----------------------------------------

多图杀猫!!流量预警!!土豪随意~

川普王,大美兴!

带你捋一捋今年美国大选中川普的逆袭之路


这是最崩坏的一次美国大选



口水与板砖齐飞




阴谋共丑闻一色


美国众选民表示内心真是哔了狗了



全世界的吃瓜群众表示一本满足





纸牌屋编剧表示自己还是图样


这场大戏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各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霸王旗




但绝对主角无疑是 Donald J. Trump

即我们熟知的川普



说起川普,国人在大选前可能并不熟悉

但他在美国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他不仅是地产大亨


亿万富翁



“川普:我之所以有资格成为总统是因为老子有钱”


还是电影演员


《小鬼当家2》


真人秀主持人



《飞黄腾达》


作家





资深人生赢家





国民岳父


伊万卡.特朗普



马赛克发型引领者(误)




如今70岁高龄出山竞选总统



实在令人倾佩


他的主要政治主张有


解决非法移民问题


“我们要建一堵墙,并且让墨西哥买单”




全球战略收缩,改善与中俄关系


“我们已经在飞机、导弹、船舰和设备上花了几万亿美元,打造我们的军队来保护欧洲和亚洲。我们保护的那些国家必须要为这种国防付钱,如果他们不付,美国应立即让他们自生自灭。”



“中国尊重强国,让他们在经济上占据优势,我们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尊重,我们和中国有庞大的贸易赤字,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方法来平衡这种赤字。强大、聪慧的美国一定是能和中国结交好友的美国。我们可以彼此获益,而互不干涉。”


维护第二修正案,主张加强公民持枪权以对抗犯罪




企业本土化,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反对TPP


废除奥巴马的医保政策





然而作为美国政坛的不速之客,

从媒体乃至党内同僚都并不待见这匹黑马


从共和党党内初选开始

围绕着川普的争议和嘲讽便没有停止

不管是他的政策、发型

甚至是手指长度。。


都被不遗余力的攻击

作为一个应该颐养天年的老爷子

这简直是地狱级副本

Boss一个接一个


然而身为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门外汉

川普出人意料地爆发出强大的政治能量

一路遇神杀神



杰布·布什,又称小小布什或杰宝布什(误)

出生于美国最显赫的政治世家—布什家族

老布什总统的儿子,小布什总统的弟弟

八年佛州州长执政生涯

政绩优良,有口皆碑

共和党热门候选人


另一个泰德·克鲁兹。。。

好像没什么存在感


力克这两个主要党内对手之后

川普拿到了逐鹿北美的入场券

此时他的对手是最终Boss

希拉里.克林顿集团


在竞选刚开始时

作为建制派主要代表

希拉里拥有最广泛的利益联盟

从奥观海与华尔街金主爸爸们


到好莱坞、硅谷、各大传媒


再到俗称的“白左”



对于希拉里其人

这里引述川普的竞选檄文中的评价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Hillary Clinton can be understood with this simple phrase:Follow The Money.


用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描述希拉里克林顿,那就是:她,一路向钱。


川普又给希拉里取了一个外号:


“Heartless Hillary”


希拉里在1975年任职律师时接了一个案子


1975年在美国阿肯色州一个12岁的幼女被一个41岁的男人暴力强奸,幼女大出血,从此失去生育能力。希拉里在为其辩护中把被强奸的小女孩描绘成为一个对成熟男人有浪漫情怀和幻想的问题少女,在抓住检方的证据漏洞后,她让罪犯主动认罪,将一个暴力强奸女童的严重暴力犯罪改写成了一个心理不稳定的问题少女勾引成年男性的一般刑事犯罪。最后的判决是强奸犯入狱一年。

这个案子让希拉里声名鹊起,不久就名列美国100杰出律师行列。

当初的受害者现在已经是一个52岁的妇女,离婚一次,染上毒瘾,她说希拉里毁了她的一生。


而在5年后接受一次采访时希拉里表示


“当然他否认他做了这件事。

我让他接受测谎仪检测,他通过了测谎仪,这件事毁灭了我对测谎仪的所有信仰(大笑)。”

这里只陈述事件,不做评判

毕竟为委托人辩护是律师的职业道德

但先Mark下这句话


"喜欢勾引老男人的女孩“



希拉里.克林顿

前美国第一夫人、参议员、国务卿

丰富的参政经历

2008年参选美国总统,在党内初选中惜败奥观海

但也得到了丰富的竞选经验与专业班底

最热门的总统候选人

在大选前几乎国内国外都钦定了她为总统




按道理说川普没有胜算

但就在这时,川普的神队友出现了


朱利安·阿桑奇


维基解密





根本没有什么美国选举,只有极权。这是初选黑幕,黑心媒体以及候选人操纵的结合体


作恶的谷歌



被操纵的媒体


The massive trove of emails by Clinton confidant John Podesta released by Wikileaks has exposed journalists from a variety of media organizations who are “with her.”


维基解密近期解密了大量极有价值的邮件,泄漏源是克林顿的心腹John Podesta,这些邮件曝光了“站在希拉里这一边”的多个传媒集团的新闻工作者。




社交网络上置顶川普负面新闻

Fox News内鬼把townhall的问题泄露给了希拉里阵营



勾结媒体与炒作川普与普京的基情。。。

没错,是这个词,基情(bromance)



暗箱操作

民调作弊,夸大希拉里支持率


希拉里内部也承认希拉里帮克林顿做那些事



桑德斯,民主党候选人,深受青年选民欢迎

但是被希拉里联合民主党高层挤兑出局

卖官鬻爵

驻外大使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贿赂腐败



克林顿的亲密盟友给了正调查希拉里邮件门的FBI调查员的妻子46万美元


通敌卖国



希拉里和他的竞选总管都知道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在给isis恐怖分子提供秘密的资金以及后勤补助,但是依然接受了沙特大笔捐款。



阿尔及利亚给克林顿基金会写了张支票,把自己从恐怖分子名单上除掉了。




维基解密揭下了希拉里的遮羞布

将美式民主政治的黑暗面大白于天下


国内的吃瓜群众万万想不到

有生之年

政治课本里的那些观点

也有理论结合了实际的一天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选举事实上是有钱人的游戏,是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
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
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其多党制则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摘自《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祸不单行

此时希拉里的身体也亮了红灯



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远期副作用多在服药2-5年后发生:①异动症,即患者出现不由自主的异常动作,表现为头面部不自主的抽动、噘嘴、舌在口中转动以及耸肩、四肢无目的动作。



帕金森吞咽困难导致呛水,呛到引发肺炎,是帕金森最常见的死因。


人水逆起来真是喝口水也会呛到。。

希拉里团队疲于应付

而此时川普凯歌高奏


终于到了9月26日

大选第一次候选人辩论

万众期待,万人空巷


鉴于希拉里的身体状况

估计很多人

在期待这个场景



但是大选的剧情岂是那么容易预料的

希拉里在第一次辩论中表现优秀

从政多年积累的台面经验尽皆表现

措辞讲究,彬彬有礼

完美掌握了场面节奏

尽显精英政客风度




而川普则被动的多

观点单薄,语句重复

一改平日略显偏激的风格

显得十分的拘谨

再加上主持人明显的拉偏架


川普被数次打断

表现的十分不尽人意

辩论结束后

政治观察家和主流媒体一致判定

希拉里完全碾压川普




但是大选的剧情岂是那么容易预料的


结束后民意调查一致认为川普碾压希拉里

辩论结束24小时内川普收获小额捐助1300万美金。


希拉里表示一脸蒙逼


明明准备的很充足

甚至仔细到灯光与话筒位置




维基解密今天说这些媒体安排大批民主党支持者在会场起哄川普,结束后给的镜头都是希拉里和”民众”一一握手以显得”亲民”。利用拍摄角度和灯光,仰拍加亮光让希拉里更”领导气质”,川普被俯拍加较弱光线好让他显得”阴暗猥琐”。


事后分析

在这场辩论中

希拉里赢了战术,但川普赢了战略

可以这样形容

希拉里就像是大学里八面玲珑的学生会干部

平时随便说句话放到政治考试都可以拿满分



这样的学生当然讨老师领导喜欢

但是川普更像个莽撞但有血有肉的学生

说的虽然话糙但是站在普通学生的一边

再加上媒体对其长期的污名化

这次的辩论让选民看到了真实的川普


民调上川普开始奋起直追

希拉里阵营内部也开始怀疑人生




就在这时大选剧情又双叒发生了转折



特朗普10年前录音曝光炫耀玩弄已婚女子(中字) - 2016美国大选视频报道 - 腾讯视频 http://v.qq.com/x/cover/8dc80jb5dcp35d1.html?vid=x0021u9oqym


虽然是十年前的录音

但这则新闻引起了各界十分强烈的反应



Senator John Thune, the third-ranking Republican in the Senate, led calls for Trump’s withdrawal, writing: “Donald Trump should withdraw and Mike Pence should be our nominee effective immediately.”


参议院中共和党第三大有影响力的参议员约翰•褚勒带头呼吁特朗普退选,他写道:“唐纳德•特朗普应该退选,迈克•彭斯(即川普副手)应该立即成为共和党有效提名人。”


The businessman’s own vice-presidential pick, Mike Pence, decried “the words and actions described by Donald Trump” in the video.


特朗普的副总统竞选搭档迈克•彭斯公开谴责特朗普在视频中的“言语和行为”。


一时间川普“众叛亲离”

共和党内的支持者纷纷跳船

此时川普的支持者不禁愕然

原来一段十年前的录音

比上千封隐藏着犯罪腐败的邮件更加严重


川普此时极力救火

拒不退选

“I've never said I'm a perfect person, nor pretended to be someone that I'm not. I've said and done things I regret, and the words released today on this more than a decade-old video are one of them. Anyone who knows me knows these words don't reflect who I am. I said it, I was wrong and I apologize.”

...


"I've said some foolish things, but there'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ords and actions of other people. Bill Clinton has actually abused women, and Hillary has bullied, attacked, shamed and intimidated his victims. We will discuss this more in the coming days. See you at the debate on Sunday."


“我从没说过我是一个圣人,我也从不装模作样。我曾经说过做过很多让我后悔的事情,而且今天曝光的录音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了,所有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早就不是这样的人了。但我确实说错了话,我为此道歉。”

...

"我确实说过傻话,但我所说的和其他人犯下的错说过的谎根本不是一回事。比尔克林顿凌辱女性是证据确凿,希拉里更是对这些女性进行了欺凌、攻击、羞辱以及恐吓。未来我们还将就此事进行讨论,我们星期日辩论场上见。"


既然撕破脸了

也就没什么好顾虑了

大家都是千年的老妖

装纯给谁看


在第二场辩论开始之前

川普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话说起来希拉里的这一招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因为她老公在这方面的黑点真是不胜枚举



记者会上特朗普邀请了多名控克林顿性侵者

其中有受害者指控希拉里威胁她封口

会后川普邀请她们坐在辩论的观众席上



克林顿全程懵逼


而在辩论场上

川普这次火力全开

一改上次的拘谨,让人大呼过瘾

不仅为自己在录音门上止血

还抓住了希拉里的痛点猛烈抨击

之中更是爆出金句


"It's good that someone with the temperament of Donald Trump is not in charge of the law in this country"

“幸好并不是由川普这样性格的人来掌管这个国家的司法系统”


"Because you'd be in jail"

“那可不,不然你就在牢里了”


当川普说出这句话时

全场欢呼


克林顿继续懵逼



10天之后的第三场辩论

值得吐槽的点不多

最大的亮点就是主持人





克里斯.华莱士

华莱士的儿子(没错,就是那个华莱士)



两位长者和小华莱士谈笑风生后

最后一场辩论结束


在距离大选最终投票不到十多天的时候

FBI宣布重启对希拉里邮件们的调查


理由是


前纽约众议员Anthony Weiner最近给北卡一个15岁女孩发色情短信。FBI在调查Anthony Weiner的时候,发现650,000封邮件,其中有大约几千封是希拉里私设服务器发送的从未发现过的邮件。


Anthony Weiner同时也是希拉里团队副主席Huma Abedin(穆斯林)的丈夫。此人劣迹斑斑,2011年被人捉住用twitter给人发色情图片被迫从国会辞职,承认过去3年 给6个不同女人发过。2013年刚开始上班几个月,又被发现给人发图。2016年8月再次被发现给人发图。而这次给未成年人发图更为严重,直接震惊了美国政坛。


还记得那句话吗


“喜欢勾引老男人的女孩”


不知道这次希拉里会不会辩称

这个议员只是被那个15岁女孩勾引了



这次FBI的举动被广泛解读为

向川普纳的投名状

毕竟



而随着投票日的临近

整个美国社会的气氛也接近白热化


本文定稿时离大选日不足五天

哪怕只有五天的时间也没有人知道

究竟谁会在这此选举中

笑到最后

有人曾经询问川普


当时川普四十二岁

如今美国族群分裂,经济低迷

他可能是真的厌倦了这个国家的发生的事

不管是为了家族,还是国家

这个年纪很难说是为了他自己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川普冻蒜!

这次的美国大选极大的刷新了世界人民的三观

也向人们传递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那便是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



-------------------------------------------------------------------------------------------------

解闷万事屋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解闷万事屋(ID:jmhouse233)

资料来源:
维基解密#DNC Leaks


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这个微信公众号:jmhouse233,并将本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刚刚新建的公众号,筚路蓝缕,开始不易。

谢谢各位!



-------------------------------------------------------------------------------------------------

嗷嗷嗷 终于被轮子哥 @vczh 点赞了,好高兴,又完成了一个人生的小目标

user avatar

看不清字看下面

守序左派:

选举前,希拉里虽然很差,但是川普上台美国会骚乱,所以投希拉里;

选举后,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尊重美国的选举制度。反思为什么失去了那么多白人的信任。

中立左派:

选举前, 川普跟希拉里各自都有黑点,但是希拉里相对来说更好,所以应该要选希拉里;

选举后,失落,现在果然已经开始到处骚乱了,真担忧美国的未来。川普上台势必带来一系列问题,华人将来也不好过啊。

混乱左派:

选举前, 希拉里万岁,谁投川普谁是傻逼,没文化,素质差。什么邮件门,编吧你们,维基解密我不听我不听balabalbaaaaahhh,希拉里是女性!

选举后,呜呜呜,哇哇哇,美国药丸。兄弟们出去搞事情啊,打砸抢烧啊!冲啊!Fuck Trump! Not my president ! 谁投Trump我就跟谁断绝关系!!

守序中立派:

选举前,民调显示希拉里胜利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川普集会的人更多,所以也有希望;

选举后,民调偏差如此之大,说明确实存在沉默的大多数人,媒体应该好好反省。

绝对中立派:

选举前,美国即将迎来新一届总统大选,两位候选人,川普跟希拉里,将参加最终角逐;

选举后,祝贺美国选举出了新任总统,希望美国与各国关系越来越友好。

混乱中立派:

选举前,撕啊,骂人啊,巧克力味屎,屎味巧克力,快骂死对方。把这些立flag的人都记在小本本上;

选举后,上去干啊,怼他,连起义都不敢,还说什么支持!

守序右派:

选举前,我虽然是川粉,但是我不看好川普能赢,毕竟希拉里团队太强大;

选举后,川普虽然赢了,但是由于左派媒体的过分种族化渲染,造成了很多骚乱,我们应该关注骚乱的原因。支持川普并不是因为他是种族主义,而是我们讨厌不劳而获的人,我们要更加关注底层民众。

中立右派:

选举前,好像我说支持川普就会被骂,还是闷声投票吧;

选举后,开心。看着周围的希拉里粉都哭得那么惨,会心一笑。

混乱右派:

选举前,大美兴,川普王,川普不胜我吃翔!

选举后,白左们,傻逼了吧,骂了我那么久,看看你们现在这傻逼样,哭吧,闹吧,真TMD解气!兄弟们快把以前的人找出来打脸!那些说要移民的,快滚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