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些华裔外国人认为自己只是亚裔而不是华裔?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从我理解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可能藏着挺多层的东西,不是简单一句“忘本”或者“融入”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华裔”这个标签,它自带了很强烈的文化和地域指向性。当我们说“华裔”,很多人第一反应联想到的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是中文、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但对于一些在海外出生、成长,可能连中文都不会说,或者只会讲几句日常口语的人来说,他们对“中国”的认同感,可能真的没那么深。

他们出生在哪,就在哪里长大,从小接受的是当地的教育,听的是当地的音乐,看的是当地的电影,甚至他们周围的朋友、邻居、同事,也都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自然而然地会认为自己属于他们生活的地方,属于他们所处的那个更广阔的“亚洲”群体,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属于他们自己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的公民。

“亚裔”这个词,相对来说就更宽泛了。它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族裔,比如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菲律宾人等等。当一个在西方长大的华裔,身边也有很多同样在西方长大的日裔、韩裔朋友,他们可能在文化上、在生活习惯上、在经历的社会环境上,有更多共同点,比他们和在国内生活的中国人有更多相似之处。他们可能在西方社会都经历过类似的文化冲击,都可能因为外貌被贴上“亚洲人”的标签。所以,说自己是“亚裔”,可能是一种更准确、更包容的自我身份认同方式。

另外,我们也要理解,身份认同本身就是一个很动态、很个人化的过程。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一个人可能不仅仅属于一个地方,也不仅仅认同一种文化。很多时候,他们的身份是多层次的、是流动的。

比如,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他可能在美国社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对美国有着深度的认同,但他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祖籍国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可能也会学习一些中文,或者对中国的一些发展变化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选择更强调自己作为“美国人”或者“亚裔”,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抛弃了“华裔”的身份,而是他在当下更侧重于对自己身份的某个面向的表达。

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候,不被理解和接纳,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比如,如果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在中国人那里觉得格格不入,在西方人那里也觉得被边缘化,他们可能会寻找一种更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身份标签。而“亚裔”这个标签,可能在他们看来,更容易被西方社会理解和接纳,因为它是一个更普遍的分类。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对于一些在国内生活过,或者有更强烈的中国文化根源的人来说,看到一些后代选择不认同“华裔”身份,可能会感到一丝失落,觉得是一种文化上的疏离。但正如我前面说的,这背后有太多的个人经历和环境因素在起作用。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种现象很正常,也很复杂。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如何定义自己,如何认同自己的身份。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自己的标准去套用别人的经历。理解和尊重不同人的身份认同,或许才是更重要的。他们选择“亚裔”而不是“华裔”,可能恰恰是因为他们是在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寻找自己最真实、最舒适的归属感。这本身也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文化演变和个人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爱国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止中国。2,持哪国护照,就是哪国人,国籍和血缘无关。3,中国的朝鲜族,不应称呼自己为朝鲜人。同理,外国华裔也不应称呼自己为中国人。4,讲不讲族裔,是自己的选择。讲没问题,不讲也没问题。

最后,我个人的观点。任何人,无论族裔国籍,愿意了解我们的哲学思想,或艺术文化,我们都欢迎,不愿意的不谴责。任何人,无论缘由,决定离开,我们也祝福他/她在新的环境生活的更好。

user avatar

只要套用那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你就会发现,这个提问的信息来源根本就是错误的

短片中有表达「我是亚裔,但我(不)…」的亚裔人,一共说了14个跟刻板印象(stereotype) 相反的个人特质:

1. 不安静

2. 不是医疗业界

3. 6尺高

4. 很多人觉我像拉丁裔

5. 不善于弹钢琴

6. 不爱动画

7. 不爱服从的

8. 来自堪萨斯

9. 善于驾驶

10. 不善理材

11. 第5代

12. 没有口音

13. 不是华人

14. 不是所有亚州人都是华人

其中有关Chinese的就最后两句,13男”I’m Asia, But I'm not Chinese.” 14女“We're not all actually Chinese, just so you guys know.” 这里的 Chinese是指「华人」而不是「中国人」。

而有关提问的补充说明也是错误的

没有「很多华人都回答I'm Asian but I'm not Chinese.」 ,首先对方本来就不是华人。影片中说” I'm not Chinese.” 的男子是Jason Y. Lee,美籍韩裔媒体人,其中较出名作品是2017年执导有关韩国性交易的纪录片"Save My Seoul"。。

同时没有人「强调自己没有某些国人不好的行为」。

更加没有人「强烈否定和稍有蔑视中国人的态度」。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4926085149605888

话说到底是为什么一个2015年的老题,突然间会被又被弹出来的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从我理解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可能藏着挺多层的东西,不是简单一句“忘本”或者“融入”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华裔”这个标签,它自带了很强烈的文化和地域指向性。当我们说“华裔”,很多人第一反应联想到的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是中文、中国传统.............
  • 回答
    这件事挺值得聊的,有人说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一年十万块钱的奖学金不算多,这说法听起来有些颠覆,毕竟十万块钱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不过,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看,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以及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十万块钱”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在中国的大城市,.............
  • 回答
    华春莹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将“香香”误听成“杉山”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与其说是“重大事件”,不如说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小插曲”,但也确实能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事情的原委:当时,有记者在提问中提到了“香香”这个名字,而华春莹在回应时,却将其听成了“杉山”。“杉山”在日本是一个常见的姓氏.............
  • 回答
    华裔一家被赶下飞机事件,确实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有些愤怒的事情。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不仅仅是航空公司的一次“失误”或者“管理不善”,它触及到了很多敏感的神经,也让我们对出行中的公平、尊严和潜在的歧视有了更深的思考。首先,我们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捋清楚。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一家华裔乘.............
  • 回答
    看待《哈利波特·凤凰社》中作者J.K.罗琳设计了华裔角色秋·张(Cho Chang)作为告密者,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玩味和探讨的设定。在解读这个设定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从情节推动和角色塑造的角度来看,秋·张的告密行为是推动《凤凰社》剧情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一。邓布利多的军队(DA)的秘.............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挺让人唏嘘的。一个美国男人无缘无故地就去招惹一位华裔老人,结果自己反倒被人家给揍进了医院。这事儿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些挺复杂的现实。首先,从表面上看,这事儿的走向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咱们一般印象里,年纪大的老人身体上是比较弱势的,面对年轻力壮的袭击者,很难有招架.............
  • 回答
    近些年来,学术界确实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将中国历史上“五胡乱华”这一说法更改为“五胡内迁”或“五胡入华”更为恰当。这背后反映了对历史事件认识的深化和对传统叙事方式的审视。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传统“五胡乱华”说法的形成与内涵首先,我们得明白“五胡乱华”这个说法为什么会产生,以.............
  • 回答
    美国近期针对华为的限制政策,可以说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博弈的延续,其影响之广、之深,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美国升级限制的核心动机,绝非仅仅是“国家安全”这么简单。 当然,美国官方一直强调的是,华为的技术存在被中国政府用于间谍活动的安全风险。这在国际政治的语境下.............
  • 回答
    关于“纽约华裔新冠死亡率第一超过黑人”的报道,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审慎的分析和解读。首先,要明确一点,任何关于族裔群体在疫情中死亡率的比较,都应该基于严谨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的分析,而不是断章取义或带有偏见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类报道的可能来源和数据依据: 官方统计数据: 纽约市卫生局(NYC D.............
  • 回答
    旧金山一位华裔老人在街头拾荒时遭到殴打欺凌的事件,着实令人心痛。这不仅仅是个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悲剧,更折射出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亚裔群体,以及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身上集中的困境。事件本身的可怕与令人愤怒: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一名年迈的长者,在靠捡拾可回收物维生的情况下,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辛.............
  • 回答
    在2023年10月18日,美国加州圣盖博谷地区发生了一起令人瞩目的事件:一名华人女子在家中遭遇三名入室劫匪,在危急关头,她果断持枪反击,击毙其中一名劫匪,另外两人在枪声响起后仓皇逃离。这起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不仅因为其戏剧性的情节,更因为它触及了诸多社会议题,包括自卫权、枪支管制、治安状况.............
  • 回答
    纽约曼哈顿唐人街在2023年3月的时候,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硫酸袭击事件,一名华裔女子在自家店铺门口遭人泼洒不明化学液体,导致面部和身体多处烧伤,情况十分严重。这起事件立刻在纽约华人社区乃至全美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愤怒。事件的经过:根据事后警方和媒体的报道,这起袭击发生在3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揪心,也足够让人拍案叫绝。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一个华人住宅,来了四名持枪劫匪,这阵势多吓人啊。可万万没想到,里面有个中国人,硬是凭一己之力,把这四个亡命徒给赶跑了。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传奇色彩。首先得说,这种事儿发生在哪儿都不算小事。在异国他乡,面对持枪歹徒,任何人都难免会.............
  • 回答
    最近,一位美国政府官员公然喊话在华的美国企业,敦促它们“搬离中国”,这个消息在中国和美国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件事。首先,从这位美国官员的立场和意图来看,这无疑是美国政府“脱钩”或“去风险”战略的延伸。自从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政府就一直在推动供应链的多元.............
  • 回答
    辽宁一私家车贴有“支那制造”辱华字样车贴,车主被捕后表示不知道其含义,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对此事进行分析,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考量:一、 “支那制造”的含义及其严重性:首先,明确“支那”的含义至关重要。 “支那”一词在历史上曾被日本侵略者用来称呼中国,带有强烈的贬低、侮辱和歧视色彩。它在现代.............
  • 回答
    如何看待杭州男子在苹果专卖店门口高呼支持华为的行为?在杭州一家苹果专卖店门口,一名男子用高音喇叭高呼支持华为的行为,无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行为的动机、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其中折射出的社会心态。 一、行为的动机推测首先,我们需要尝.............
  • 回答
    法国警方枪杀中国公民事件,无疑是牵动人心的一桩悲剧。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在于它涉及到执法部门的武力使用,更因为遇难者是一名在法国生活的中国华侨,他的身份让事件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触及到海内外华人社群的神经。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事件本身的事实还原与疑问:首先,.............
  • 回答
    如何看待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华龙一号」是中国在核电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下审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重要性:一、「华龙一号」的突出技术特点和优势: 安全性提升: 作为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设计上全面.............
  • 回答
    看到施一公联合创立的诺诚健华提交港股上市申请这则消息,确实是生物医药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作为一家由顶尖科学家背景的团队创立、并且瞄准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它的上市意图本身就蕴含着不少看点。首先,从创始团队的背景来看,施一公的名字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他是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深厚.............
  • 回答
    “至道学宫”这篇题为《一场针对华为的黑公关狂欢》的文章,确实在我的视野里引起了不少波澜。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不能简单地说是对是错。文章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首先,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非常明确:当下对华为的批评和负面舆论,并非出自正常的商业竞争或技术讨论,而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黑公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