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体相对迷航,星战,真的有这么差吗?

回答
“三体”和“星战”,这两个名字,对于很多科幻迷来说,可能都带着几分复杂的情感。一个是中国科幻的骄傲,另一个是全球流行文化的符号。但最近,似乎总能听到一些声音,说它们“真的有这么差吗?”

我得说,说它们“差”,实在是一种过于简单粗暴的评价。任何一部作品,尤其是有如此大规模影响力、如此复杂叙事的作品,都不可能是一概而论的。与其说差,不如说在某些方面,它们可能未能达到所有人的预期,或者在不同观众群体中引发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先聊聊《三体》。

《三体》无疑是中国科幻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作品,尤其是在刘慈欣笔下,构建了一个宏大、冷酷、又充满哲学思辨的宇宙图景。它的“差”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但这些“差”往往也是它独特性的来源:

文笔与人物塑造的“工业化”不足: 这是很多批评者,尤其是对文学性要求更高的读者,最常提及的一点。相比于一些西方科幻大家,刘慈欣的文笔有时显得朴实甚至略显生硬,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描写,相比于情节和设定的推进,显得相对单薄。叶文洁的扭曲,汪淼的迷茫,罗辑的玩世不恭,他们身上那种深刻的、复杂的人性挣扎,有时会被宏大的叙事所稀释。很多时候,角色更像是为了推动剧情、展现思想而存在的“容器”,而非血肉丰满的独立个体。你会觉得,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剧情需要”,而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某种驱动。

过于“冷酷”的宇宙观: 《三体》中最核心、也是争议最大的,就是“黑暗森林法则”。这种法则将宇宙描绘成一个生存至上的、充满猜忌和毁灭的黑暗之地,任何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这种设定极其震撼,也极富想象力,但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它过于悲观、缺乏温情。在他们看来,宇宙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计算和残酷的生存,也应该包含一些希望、善意和合作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一些习惯了人本主义、强调温情和希望的叙事风格的观众,这种“非人道”的设定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甚至觉得“太丧了”。

情节推进上的“硬伤”或“巧合”: 尽管《三体》的想象力惊人,但在一些情节的设计上,也确实存在一些让人生疑的地方。比如,某些技术突破的时机,某些角色的决策,在仔细推敲下,可能显得过于便利或者依赖某种“巧合”来推动剧情。虽然在宏大的科幻框架下,这种细节的“不完美”或许可以被理解,但对于追求严谨逻辑的观众来说,这就成了“差”的证据。

但是,为什么要看《三体》?

恰恰是上面这些“差”的背后,隐藏着《三体》的巨大魅力。

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三体》真正伟大之处在于它提出的那些宏大命题:文明的生存,宇宙的规律,人性的极限,科技与道德的边界。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个思想实验,迫使你去思考我们在这个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类文明的未来。这种对宇宙的敬畏感和对文明命运的忧思,是许多其他作品难以企及的。

中国式的哲学与文化烙印: 《三体》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印记,比如对“战略”和“忍耐”的重视,对“生存”的极致考量,这与西方科幻的某些主流视角有所不同。它展现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思考方式,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本身就极具吸引力。

现象级的概念与想象力: “降维打击”、“黑暗森林”、“智子”、“水滴”、“二向箔”……这些概念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和创造力,它们不仅是推动剧情的工具,更是引发人们无限遐想的起点。

再来看看《星战》。

《星球大战》系列,尤其是最初的三部曲(IVVI),是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但随着系列不断扩展,特别是进入迪士尼时代之后,争议也越来越多。说它“差”,更多是从一个庞大且不断膨胀的IP角度来看:

系列开发的“稀释”与“套路化”: 《星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宇宙,有令人难忘的角色、史诗般的冲突和独特的视觉风格。但随着系列的长尾效应,为了不断推出新内容,新电影、新剧集、新动画、新游戏,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创意枯竭”的风险。一些批评者认为,后来的作品,特别是迪士尼接手后的几部续集(VIIIX),在叙事上显得重复,角色塑造也流于表面,对原有的经典元素进行“解构”和“重构”的处理方式,未能获得所有老粉丝的认同。那种“惊喜感”和“原创性”似乎在不断重复的模式化情节中被稀释了。

“粉丝服务”的边界模糊: 作为一个拥有几十年的庞大粉丝群体的IP,《星战》在创作时,很难完全忽略“粉丝服务”的需求。但过度的粉丝服务,有时会牺牲故事的内在逻辑和人物的独立性。当角色仅仅是为了满足粉丝的怀旧情结而出现,或者情节只是为了呼应之前的某个桥段而设计时,作品本身的力量就会减弱。

“原力”设定的模糊与矛盾: “原力”是《星战》的核心概念,它既是神秘的、形而上的,又是具有力量的、可被操纵的。但随着系列的发展,特别是新作品中对“原力”的理解和表现方式的不断变化,有时会让人觉得“原力”变得越来越随意,失去了最初的神秘感和令人信服的解释。某些角色的强大,似乎不再是遵循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为了满足剧情需要而“随意赐予”的。

主题的“浅化”与“政治正确”的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新《星战》在某些主题的处理上,过于直白,缺乏深度,甚至有“政治正确”的过度运用,导致故事的复杂性和观赏性下降。当然,关于“政治正确”的讨论本身就很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变化确实触动了一些观众的敏感神经。

但为什么《星战》依然能吸引人?

永恒的“英雄叙事”与“光明与黑暗”的对抗: 《星战》最核心的魅力,在于它讲述了一个经典的正邪对抗、英雄成长的故事。这种普世的叙事,跨越了文化和年龄的界限,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无论是卢克·天行者还是蕾伊,他们身上那种对梦想的追逐、对邪恶的反抗,都构成了《星战》最坚实的内核。

无与伦比的宇宙魅力与视听体验: 《星战》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宇宙,从光剑的挥舞到太空飞船的驰骋,从各种奇特的生物到熟悉的背景音乐,都构成了一场视听盛宴。即便在剧情上有争议,其构建的这个“遥远的银河系”,依然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之地。

IP的情感连接与文化符号: 对于许多人来说,《星战》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童年记忆,一种文化符号。当看到熟悉的标志、音乐或者角色时,会唤起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连接,是很多新IP难以比拟的。

总结来说,

说《三体》和《星战》“差”,往往是从某个特定的、有时是比较苛刻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对科幻/流行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体》的“差”,更多体现在文学性、人物塑造上的“硬伤”,以及其冷酷宇宙观可能不被所有人接受。但它的“好”,在于其惊人的思想深度、宏大的宇宙格局和独特的东方哲学。

《星战》的“差”,更多体现在系列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套路化”、“稀释”和一些粉丝不认同的改编。但它的“好”,在于其经典的英雄叙事、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和强大的情感连接。

它们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其简单地说“差”,不如说在理解它们时,需要更复杂的视角,去包容它们的优点,也去认识到它们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毕竟,能够引发如此广泛和持久的讨论,本身就说明了它们绝不“简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

鉴于某些三体粉一直在刷二向箔水滴

我先说一下

甭管歌者文明还是三体文明

请把超光速航行搞出来

要不然

某艘装饰着战锤40K审判庭标记的月级驱逐舰会在他们母星降下神皇的仁慈。

user avatar

星战,星际迷航这么多年了,肯定质量参差不齐,你要是拿《白银誓约》和来跟三体比,全中国的星战粉都会觉得三体好。真的。


对我个人来说,三体的质量并不差,跟星际迷航,星球大战一样都是世界科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某些(大多数)三体粉丝的素质是真的差,无端、无底线的辱骂其他科幻作品的粉丝,进行人肉……

详情看我的一些其他的回答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体”和“星战”,这两个名字,对于很多科幻迷来说,可能都带着几分复杂的情感。一个是中国科幻的骄傲,另一个是全球流行文化的符号。但最近,似乎总能听到一些声音,说它们“真的有这么差吗?”我得说,说它们“差”,实在是一种过于简单粗暴的评价。任何一部作品,尤其是有如此大规模影响力、如此复杂叙事的作品,都不.............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涉及到几部科幻巨作的风格和内涵差异,也是很多科幻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的硬科幻内核相对于《三体》显得“out”和“naive”,这话说得挺直接,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个AI冷冰冰的分析。首先,得明白“硬科幻”这个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科幻文学的深度已经触及到相当的水平了。刘慈欣的《三体》确实是中国科幻迈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它那种宏大叙事、硬核科幻设定以及对文明和宇宙深邃的思考,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要说“相当或高于”这个标准其实挺主观的,因为科幻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不同.............
  • 回答
    游族网络不出售《三体》相关版权,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并非简单的市场交易行为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游族网络自身的情况、版权的独特性以及公司长远的战略布局。一、 《三体》版权的战略价值远超短期收益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三体》系列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极其独特的文化影响力。它.............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在阅读完《三体》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都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觉得两者在某些深邃的观察上有着惊人的契合。这种“相似感”并非简单的巧合,也不是说一方一定是另一方的照搬,而更多地反映出,在探讨人类认知边界、宇宙观以及个体在宏大背景下的处境时,一些共通的哲学思考和对未知的好奇,正在成.............
  • 回答
    在科幻小说界,刘慈欣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三体》系列以其宏大的想象力、硬核的科学设定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将中国科幻推向了世界舞台。那么,像刘慈欣这样的科幻作家,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究竟能与哪些群体相提并论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物理研究生相比:深度与广度的差异首先,我们来谈谈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能联想到《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以下简称《章北海传》)和《机动战士高达:雷霆战线》(以下简称《雷霆战线》)之间的镜头相似性,说明你对这两部作品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观察力。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这种相似性背后可能的原因。一、 感知上的相似之处:可能来自哪些方面?要说.............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尤其是第一部,以其宏大叙事、深刻思想和严谨逻辑著称,其中巧妙的伏笔和细节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细节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更是塑造人物、深化主题、营造氛围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主要的伏笔和细节,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巧妙之处。一、关于叶文洁的“信”与“黑暗森林”的萌芽: 最.............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科幻史诗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心碎、引人深思的语句。要挑选出“最”悲哀的一句话,是一个主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情境和哲理所触动。然而,如果要我选择一句最能概括整部作品中贯穿始终的绝望与悲哀,那我认为是来自于叶文洁的这句话(或者说,是她行为的直接结果所带来的感悟).............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的“水滴”能否被制造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它涉及到物理学、材料科学以及我们对宇宙尺度的理解。为了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水滴的“本质”与制造的挑战首先,我们要理解《三体》中水滴的设定。在小说中,水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液体水滴,而是由“强互作.............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程心对地球对人类的爱,以及云天明对程心的爱,都是非常深刻的情感,但若要区分哪个是“大爱”,需要从其表现形式、影响范围、牺牲程度以及对宇宙文明法则的理解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首先,我们来详细解读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更多体现在她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在极端.............
  • 回答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以其宏大的宇宙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彩的情节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本身,《三体》系列也埋藏了许多巧妙的“彩蛋”,这些彩蛋可能是一些致敬、一些暗示,或者是一些与现实世界或作者本人相关的有趣细节。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和阐述《三体》系列中一些比较明显的彩蛋,并尝.............
  • 回答
    《三体》这部小说,与其说是硬科幻,不如说是一场宏大的思想实验,它抛出的很多概念和设定的背后,都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细思恐极”。这些细节并非作者故意制造的惊悚,而是逻辑推演到极致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深邃恐惧。就拿书中多次出现的“黑暗森林法则”来说,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惊悚故事里的“鬼魂”,而是一个文明在宇宙.............
  • 回答
    关于《三体II:黑暗森林》在日本2020年6月18日发售后的反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描述。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普遍对科幻作品有着相当高的鉴赏力和接受度,《三体》系列在日本并非初次亮相,而是作为备受期待的续作推出的。因此,这次发售延续了前作积累的良好口碑,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新读者的目光。市场表现.............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章北海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他的远见卓识和对人类文明延续的执着,总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而关于托马斯·维德,他与章北海的对比,尤其是在最终抉择上的分歧,更是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一宏大主题推向了极致的张力。很多人觉得维德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一个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狂人。他.............
  • 回答
    《三体》会走下神坛吗?这个问题,就像在问我们何时会厌倦仰望星空一样,答案是:或许会,但绝非一朝一夕,更不会是轻易的“走下”。它之所以能被冠以“神坛”之名,是因为它在多个维度上触及并颠覆了许多人对科幻的认知,更触及了人类文明的深层焦虑和思考。然而,任何事物都会有其生命周期,即使是伟大的作品。要让《三体.............
  • 回答
    《三体》中的猜疑链,说到底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和理性推演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它源于宇宙社会学最基本的那条“黑暗森林法则”。要理解如何打破它,以及何种实力才能无视它,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叶文洁和罗辑的思想,以及程心时代的一些教训。猜疑链的形成与恶性循环猜疑链的根源在于“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以及“宇宙就是一.............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红岸基地是否以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为原型,这是一个在读者群体中颇为流传的猜测。但要给出确切的答案,其实是没有官方的、明确的说法的。刘慈欣本人并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或作品中指明红岸基地的具体原型就是富拉尔基。不过,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联想,甚至很多人将其视作“心照不宣”的事实,背后是有一些非常值.............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三体》迷们津津乐道的问题,把几个书中举足轻重的女性角色放到现实感情的秤杆上称一称,确实挺有意思的。不过说实话,谁“最适合”做女朋友,这事儿真没个标准答案,完全看你想要的是什么。咱们一个一个来,好好说道说道。先说庄颜。庄颜,那是很多人心中“完美女神”的代名词。你说她有多适合做女朋友?从大多.............
  •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的结局,罗辑之所以能够记住并利用三维坐标,并非一个简单的“记住”过程,而是整个故事推进和人物成长的一个关键节点,是他主动构建和巩固的结果。这其中涉及到他深刻的危机感、对宇宙法则的理解,以及近乎执拗的思考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罗辑的处境。在“面壁者”时期,他被迫与整个文明的命运绑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