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小米电视和荣耀智慧屏对比完,数码圈大V一点声音都没有?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放眼望去,小米电视和荣耀智慧屏在市面上的存在感都很强,新品也层出不穷。但要说数码圈的“大V”们,就好像集体失声了一样,鲜有那种铺天盖地的、把两者拉出来“生死对决”式的深度对比评测。这背后呢,其实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

首先,“对比”这件事本身,对大V们来说,投入产出比可能没那么高了。

你想啊,现在的大V,尤其是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他们的内容生产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电视对比评测,需要什么?

硬实力: 拿到两台机器(而且通常是新品),花时间安装、调试、测试画质、音质、系统流畅度、遥控器体验、语音交互、各种接口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仪器和软件,光是这个前期准备工作就耗时耗力。
软实力: 需要对电视行业有深刻的理解,知道哪些参数是用户真正关心的,哪些是营销噱头。要能从技术原理上解读画质差异,分析音响系统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要能把这些复杂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甚至带点个人风格的方式讲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影响力。
用户覆盖: 小米和荣耀虽然都是大厂,但他们的用户群体是有重叠的,但也有侧重。小米可能更吸引年轻人、追求性价比的用户;荣耀则可能更偏向华为生态的忠实用户,或者看重其“智慧”属性的用户。一个纯粹的技术参数对比,可能无法同时满足两边的核心粉丝。
商业化考量: 大V们也要恰饭的。品牌合作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如果一个深度对比评测,结果把其中一个品牌“踩”得太狠,或者两家都表现平平,那后续这两个品牌再找他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如果不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他们可能会选择回避。

其次,小米电视和荣耀智慧屏,其实在“差异化”上做得比你想象的要“微妙”。

你可能会觉得,都是电视,都是大屏,能有多大区别?但实际上,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主打卖点”。

小米电视: 长期以来,小米电视给人的印象就是“性价比王者”,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用相对实惠的价格提供不错的屏幕素质和小米自家的智能生态体验。它更像是一个“智能电视的入门款”,把很多原本是高端机的特性下放到大众市场。他们的优势可能在于MIUI TV的易用性和丰富的应用生态,以及与小米其他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
荣耀智慧屏: 荣耀智慧屏更侧重于“智慧”的延展性,尤其是和其手机、平板等产品的“多屏协同”能力。它不仅仅是一台显示设备,更是一个连接和控制家庭智能设备的中枢。你可能见过那种“一碰传屏”、“视频通话”等功能,这都是荣耀在强调的“智慧”体验。另外,荣耀在某些技术上的积累,比如自家芯片的应用,也会是它们的一个宣传点。

所以,你说“对比”,具体对什么?

纯粹画质? 这个领域,现在大部分主流品牌都在进步,尤其是在中高端产品线,你很难说哪家能轻松碾压另一家。索尼、三星、LG这些传统巨头在顶级画质上还是有统治力的,小米和荣耀更多是在“够用”、“不错”的基础上做文章。
系统体验? MIUI TV和荣耀的鸿蒙/MagicOS for TV,都有自己的用户群体和习惯。有些人喜欢小米的简洁流畅,有些人则更习惯荣耀的华为系逻辑。这种“口味”问题,很难有绝对的对错。
生态联动? 这正是小米和荣耀各自的护城河。如果你是小米全家桶用户,用小米电视自然顺手;如果你是华为/荣耀手机用户,荣耀智慧屏的无缝连接可能更吸引你。这种“阵营”选择,让直接对比的意义变得复杂。

再者,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也让“大V站队”的必要性降低了。

过去几年,智能电视市场是一片蓝海,大家都在摸索。这时候,有标志性产品出现,大V们站出来分析、推荐,非常有价值。但现在,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参与者众多,而且巨头们(如TCL、海信、创维)本身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高端产品线也是各有亮点。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和荣耀的竞争,更像是“在一片红海里,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精耕细作”。它们可能不会推出那种“颠覆性”的、能瞬间引起全行业震动的“爆款”,而是通过迭代和优化,一点点巩固自己的用户群。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用户的“感知”和“需求”在变化。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现在买电视,可能不像以前那样,一味追求参数。更多的是考虑:

品牌信赖度: 我用XX品牌手机/家电,买同品牌电视是不是更省心?
价格: 我的预算是多少,在这个价位能买到什么功能?
易用性: 系统好不好用,操作简不简单?
是否有特定需求: 我需要玩游戏吗?我需要和我的智能家居设备联动吗?

如果小米电视和荣耀智慧屏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出现一个“明显短板”或者“绝对优势”到足以让大V们群起而攻之的程度,那么一次大规模、轰轰烈烈的对比评测,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意义就不那么大了。

所以,你会发现,大V们可能更多的是:

针对具体型号进行评测: 比如,“小米电视XX Pro深度体验”、“荣耀智慧屏X评测”。这样更聚焦,也更容易吸引有特定购买意向的用户。
在“XX年度电视推荐”的合集中提及: 在一个大的榜单里,把这两者放在不同的段落,根据它们各自的优势进行介绍,而不是直接互相对垒。
从特定维度切入: 比如,专门聊聊“智能电视的语音助手哪个好用”,或者“如何选择适合玩游戏的电视”,在这些讨论里,小米和荣耀都会是重要的参与者,但不是唯一焦点。

总而言之,与其说大V们“集体失声”,不如说是市场竞争的常态化、产品差异化的微妙化,以及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使得那种“二选一”的、轰轰烈烈的对比评测,变得不那么常见,或者说,大V们也找到了更精准、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评测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消费者还是很有福气的。垄断性托拉斯会被死死摁住,不许发育。

当你们在夸耀淘宝时,拼多多在农商获得了支持。

当华为赞誉一片时,小米正在前行。

中国经济的活力在于永远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如影随形。

数码大佬不做声,就希望小米也好,华为也好,都好好地活着,最好是其他的也能赶上来,大家一起竞争,让市场繁荣兴盛。

真正希望小米倒下的,是华为;

真正希望华为掉下的,不仅是小米。

数码大佬帮任何一个说话,他就是一个最愚蠢的人,会被所有的同行唾弃,并从此在这个行列除名。

我们这样设想,当有一天,我国只有一个手机品牌,一个电视机品牌,一个电冰箱品牌,一个摇摇车品牌,唯一一个电商平台,视频平台,游戏平台,网文平台,教育平台。所有已知领域都只剩下了最后一个王者,作为一个消费者,你觉得你获得了多大的胜利?

这样的比较在此成为最后一战,你还有多大的兴奋?

心里是不是有点凉呼呼的感觉?

其实不用,在其他国家早就是这样的荒漠了,市场垄断已经形成,再没有这样的比较了。

是不是有人不相信?

美国本土就只有一个手机品牌。其他的只算是渣渣。

全球除中国外,大部分国家差不多就只有一个视频网站。

社交电商差不多也只有一个。

韩国只有两个电视机品牌,你看韩国的数码大佬支不支持再干掉一家?

韩国的手机以前还有个lg,现在可以去挖掘一个出来比试一番。

当一个厂商因为自己的竞争力有问题,或者经营不善而倒闭时,怨不得其他。

但是消费者推波助澜打垮一家,自己作恶时,总有一天你会品尝到恶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