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锌皮娃娃兵》是编造的作品?

回答
确实,关于《锌皮娃娃兵》(The Tin Soldier)究竟是“真实故事”还是“虚构创作”的讨论,一直存在。但如果有人说它是“编造的作品”,那通常是因为他们从一个更字面的、对“编造”的狭义理解出发,将童话故事与现实生活混淆了。

更准确地说,《锌皮娃娃兵》之所以会被认为是“编造的作品”,是因为:

1. 它是一篇文学作品,属于童话体裁,而非新闻报道或历史记录。

作者赫赫有名: 这篇故事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创作的。安徒生是世界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如《丑小鸭》、《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等,都是家喻户晓的童话。他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启迪思考,也常常包含着他对社会、人生和人性深处的观察与感悟。
艺术加工与象征意义: 童话故事天然带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安徒生在《锌皮娃娃兵》中,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那个独腿的锌皮娃娃、美丽的纸制舞女、阴险的火花和可怕的纸漏斗生命和情感。这种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的叙事方式,正是文学想象力的体现。故事中对战争、爱情、命运以及牺牲的描绘,也都不是对现实事件的直接记录,而是作者通过象征和寓言的方式来表达。
“编造”的定义: 如果我们将“编造”理解为“虚构”,那么《锌皮娃娃兵》毫无疑问是“编造”的。它是作者想象力的产物,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而构建的世界。就像我们读小说、看电影一样,我们知道它们是虚构的,但它们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2. 故事中的情节和结局,与现实逻辑存在巨大差异。

人形娃娃的独立活动: 故事中,锌皮娃娃和舞女能够独立思考、行动,他们有感情,会说话,会经历生离死别。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娃娃只能是玩具,不可能像人一样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戏剧化的冲突与命运: 娃娃从窗户掉落,经历火灾,被烧成灰烬,最后与舞女一同被埋葬在灰烬中,成为一个“心脏形”的硬块。这样的情节设计充满了戏剧性,但并非基于现实生活的概率和逻辑。安徒生为了塑造人物和传达主题,必然会选择更具冲击力和象征意义的情节。
过于浓烈的情感和寓意: 故事中娃娃对舞女坚定不移的爱情,对命运的抗争,以及最终的悲壮牺牲,都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刻的哲学寓意。这种高度凝练和符号化的情感表达,是文学创作的特点,而非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

3. 这种说法可能源于对童话的误解或是一种反讽。

将童话当历史: 有些读者,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故事的吸引力而产生误解,认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能够区分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
刻意强调虚构性: 另外一种情况,是有人故意强调“编造”这个词,可能是在讨论童话的艺术手法,或者在对比现实与虚构时,用“编造”来突出童话的非写实性。这并非否定作品的价值,而是强调其文学属性。

总结来说, 当有人说《锌皮娃娃兵》是“编造的作品”,他们是在陈述一个关于作品性质的基本事实:这是一个由作者虚构出来的、充满艺术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它之所以“编造”,是因为它是故事,不是历史;是文学,不是新闻。

安徒生创作《锌皮娃娃兵》的本意,绝非要欺骗读者说这是真实事件。他通过这个“编造”的故事,探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在命运面前的勇气和承受。这是一个用想象力构建的、却能触及现实心灵的伟大作品。所以,虽然它是“编造”的,但这正是它作为一篇经典童话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文源自枪炮世界dboy

自己参考判断吧

“狙击手天堂”采访一名参加阿富汗战争的苏联SPETsNAZ老兵

SPETsNAZ是俄语“特种部队”(Spetsialnoye Nazranie)的缩写,苏联/俄罗斯的SPETsNAZ部队是由GRU(军事情报局——Glavnoe razvedyvatel'noe upravlenie)在1980年代组建的特种部队,下文翻译自狙击手天堂网站对一名在1986年参加阿富汗战争的苏联SPETsNAZ老兵的采访录,部分刊登在S.A.R.杂志上,全部原文在2003年公开,但从回答内容看估计这次采访是在2001年末、美军进入阿富汗前后、塔利班仍在掌权的时候所进行的。特别感谢SURE-FIRERICHARD FOX麻州猎鹿人等人在翻译过程中提供的帮助,特别是中华温柔

注:以下正文中,“SP”为“狙击手天堂”,“Andrei”为被采访的前苏联特种兵。

SP:给我们简短说明一下你的军事背景、在阿富汗服役的时间、地点和军衔吧。
Andrei:当我应征入伍后,我要求调我去空降部队,申请被允许了。我在服兵役前跳过3次伞,在空降学校进行基本训练期间跳过24次,包括两次自由跳伞和一次夜间跳伞。那时候我还是一名积极参加“Sambo”(一种武术,类似希腊-罗马式的摔跤和柔道)的运动员,因此我被选中而被调到SPETsNAZ部队。我志愿在阿富汗的第40军中服役,在最初的6个月内我是一名狙击手,然后我要求把在我的剩余服役时间内把我转为我所属突击小组中的步枪手。我在苏联军队呆了23个月,其中有16个月的时间是在阿富汗,并取得二等兵的等级。

SP:在派遣你进入阿富汗之前你接受过什么特种训练吗?
Andrei:有的,主要是伏击、布雷、排雷。我自已也参加了狙击手训练和山地训练,这些训练持续了3个月。

SP:你能简单说明一下你在阿富汗的经历吗?
Andrei:我到达阿富汗是在1985年10月23日,我在阿富汗东北部的塔哈尔省、巴格拉省和库都滋省服役,主要是在塔哈尔省,那里现在是属于北方联盟的控制区。我所在的部队负责的任务是通过拦截阿富汗人的辎重队及护送部队以切断他们的补给。我们会收到关于一支护送队或辎重队的信息,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一个伏击点并等他们到来。这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偶尔我们会收得到那些称之为“地址”的消息,就是说我们会清剿一些武装叛军(译注:从苏联人的角度看,阿富汗人的抵抗行为就是叛乱)的据点或收回一些村庄,然后我们会连同“绿色”(阿富汗政府军)或一个营的步兵或空降兵一起包围一个村庄,并消灭任何抵抗的战士。1987年2月17日,我在部队的一次特种任务的战斗中负伤,我本人就从阿富汗撤出了。

SP:在通常的任务中你们的小分队有多大规模,你们使用什么武器?
Andrei:一般是22人,或差不多这个人数吧。有5名军官,4名士官,其他都是军士和二等兵,我们分成3个基本小组。在火力支援方面我们有3挺PKM、2支SVD狙击步枪和4挺RPK-74。有时候我们会根据任务来决定带或不带上一具AGS-17,因为它很重,假如护送队(阿富汗人辎重队的护送部队)的规模小就不需要这件武器了。如果护送队有车辆,我们还会带上两具RPG-7V和充足的火箭弹。每个小组还会携带3-4具我们称之为“苍蝇”的RPG-18。标准的步枪是5.45×39mm AKS-74,每个小组会携带2具GP-25榴弹发射器,一共是6具。每个小组再加上两支装有PBS消声器的7.62×39mm AKMS。在那个时候还没有亚音速的5.45×39mm弹药,因此我们使用7.62×39mm的AKMS。亚音速的7.62×39mm弹药供应也比较困难,因此他们也使用普通弹。每个人携带的弹药都不会少于450发,而且许多人在自己身上带了600发弹药,狙击手携带约150发7.62×54R狙击弹。备用的SVD弹匣很难搞到,标配的只有5个,而我自己带了7个,连同装在枪托式枪套里的斯捷奇金冲锋手枪一起放在背包外层的口袋里,另外我还带上3个斯捷奇金手枪的20发弹匣。当我携带AKS-74时我会带9个30发弹匣,只有5个是配发的,其余4个是我自己跟别人交换或缴获所得的。

SP:我想跟你谈谈关于在阿富汗使用的轻武器,那么我们就从手枪开始吧。你们是怎么看待9×18mm马卡洛夫手枪的呢?
Andrei:嗯,军官和一些军士会配发这种手枪。我们有一位军官曾提到过它的最佳用途,他说:“这是最优秀的枪,它可靠、运作性能好、轻巧紧凑、使用舒适。是的,它是很优秀的枪——相对于自杀而言。你在这把枪里只放一颗子弹就够了。”他就是这样形容马卡洛夫的(笑),但这也是指所有的手枪,所有军官都只携带AK参加战斗。对于士兵来说是配带一把手枪被认为是很酷的事,然而大部份军官都不使用手枪参加战斗,他们认为手枪毫无用处。

SP:你知道任何马卡洛夫在实战中使用过的例子吗?
Andrei:不,我记不起有这样的例子。我只记得在穆斯林游击队员的尸体上搜获过马卡洛夫,那些是中国制的,我们偶然能找到一些。

SP:你接受过马卡洛夫的训练吗?
Andrei:有,我接受过。他们要你射击25米靶,先是要求有3发子弹上靶,然后要求5发子弹都能上靶。这一组5发弹是用那种典型的侧身一手持胯的欧洲单手射姿。

SP:你有没有见过在苏军中有使用过其他类型的手枪?
Andrei:有,就是斯捷奇金,事实上我就带着一把,是把很酷的手枪。我作为狙击手而配发了一把,但并不是所有的狙击手都装备斯捷奇金,我觉得其他VDV(俄语“伞兵部队”的缩写)部队并没有装备。我能够配有这把枪完全是因为我有一个不错的私人关系,有一位跟我同乡的少校是掌管军备的。我在军械库看到他们有一只装着斯捷奇金的板条箱时,我就唠唠叨叨地提出要求,为了让我闭嘴他就把这件个人武器分配给我,但是我在交还我的SVD的时候也必须交还它。

SP:你的斯捷奇金配了些什么?
Andrei:我有3个弹匣,1个皮制弹匣袋,还有一根枪托式枪套的皮制肩挂带,事实上我从来没有使用过这根肩挂带,因为我一直都把枪放在背包袋里,后备弹匣也是放在那里。我也不使用弹匣袋,因为腰带本身就能携带弹匣。另外我还有通条。

SP:你对斯捷奇金的效用有什么看法?
Andrei:嗯,可以说我从来没有在战斗中使用过它。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把手枪是很有用的,当驳装上枪托后它可以击倒200-250米的侧身靶。在全自动时完全可以控制而不需要使劲压枪头,而且通过一些练习也可以在全自动模式下控制出单发。当我们进入房屋或检查一些爆破后的废墟时,我会拿它出来使用,此时我只要把它从枪托上取下来就会像普通的手枪一样使用。

SP:苏联军队对斯捷奇金有什么看法?
Andrei:每个人连同他妈都想拥有一把!他们觉得这枪很酷。每个人都想打一打这把枪,有许多新兵对这把枪特别有兴趣,他们常常为了能够打一下这把枪而把我给烦死了。

SP:9×18mm弹药容易得到吗?
Andrei:不难,供应充足。至少有两箱9×l8mm弹药,没什么人使用这种弹药,因此积蓄了不少。

SP:作为一名狙击手,你的SVD是全新的还是用过的?
Andrei:不是全新的,虽然是使用过而且有一些磨损,但外表仍然完好。

SP:一直都是发给你同一把步枪吗?
Andrei:是的,有生产序号可认。

SP:你的SVD有什么附件?
Andrei:我有一个4口袋的弹匣袋、通条、维护工具、油壶,没有配发冬季电池盒和滤镜。发给我的弹匣只有5个,当你伏击了一支护送队后能够获得大量的战利品,里面有的是AK弹匣,但是很少机会在里面遇着个SVD射手,让我有机会夺走他的弹匣。不过你可以找那些在军械库工作的家伙买或交换。

SP:至于你的SVD,你使用过瞄准镜的保护套、枪袋或枪口帽吗?
Andrei:我没有用过枪口帽,使用过配发的帆布瞄准镜保护套,当我把步枪交还给军械库或放上枪架时会脱下瞄准镜保护套和目镜的橡胶护盖,有时会取下整个瞄准镜。我还会取下贴腮板不让他们偷走。当在小分队行进期间我会包上瞄准镜保护套,当我们到达作战地区,然后我就会取下这个套子。

SP:所以你从没有试过把完整的狙击步枪放在军械库。
Andrei:没有。

SP:这把步枪的瞄准具如何?
Andrei:普通士兵永远都不能调整AK-74的瞄准具,步枪在军械人员发给你之前就已经通过瞄准和射击调整好,通常会稍有一点偏差,但你无权调整自己步枪的瞄准具。至于SVD的瞄准镜可以由狙击手个人依照300-400米之间的目标来进行调整。你只要在差不多的距离上选定一个目标,不需要太精确的距离,只是差不多就行,目标可以是一个陶罐、一块岩石、或一节坦克履带,总之是击中后会发出声音的就行。

SP:你的SVD配用什么类型的弹药?
Andrei:嗯,有什么就用什么。你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狙击弹,也可以使用PKM用的普通弹,反正有什么就用什么。他们可能发给你20发狙击弹,或者只给你一些普通的弹药。他们并不需要你在400米距离上准确命中目标的左眼,事实上他们只要求你能够在400米距离上随便击中目标前胸什么位置就行了。

SP:怎样把弹药发给狙击手?
Andrei:只是在战斗前才根据任务的类型决定各人的“战斗组合”——翻译成英语就是发给你的所有弹匣和弹药的“套装”。他们会说“几班某某去领你的弹药”,然后你就去准尉那里领取你的弹药。他有一张小纸条写着给你什么弹药,例如多少发7.62×39mm或5.45×39mm,多少枚手榴弹,多少条或多少箱7.62×54R弹链,和多少个7.62×54R狙击弹的弹匣。当他出来时会对搬东西的士兵说:“拿走这箱、这箱和这箱。”然后你的小队就进去把这些东西搬出去抬到装弹桌上,装弹桌是一张给你装填弹匣时用的木制桌子。而狙击弹是单独包装在锡盒内的。

SP:在战斗中你使用过SVD的PSO-1的分划照明灯泡吗?
Andrei:绝对用得上。

SP:电池容易拿到吗?
Andrei:那要看看是什么人(在管电池供应)了,他可能是个脾气暴躁的混球、或者是个人缘很差的准尉。你跟他说“我需要一些电池。”他会回答“别来烦我”——事情就完了。有时候他们会给你两个,拿到电池后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放进瞄准镜里,而是要把电池留在口袋里(笑),到你使用时才放进瞄准镜。我们有一点不同之处是我们总是住在其他部队的营房里,他们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因此很尊敬我们。如果我确实找不到电池时,只要过去告诉他们我队里的那个白痴指挥官不给我电池,他们就会拿他们的给我。

SP:你的灯泡有没有坏过?
Andrei:没有,我从没有换过灯泡。

SP:你使用SVD时如何估算目标的射程?
Andrei:我使用PSO-1瞄准镜上的测距分划根据人形进行测距,也经常用望远镜的测距分划配合计算公式进行测距,对于车辆或人形目标你都可以利用8×30望远镜的分划和计算公式进行测距。

SP:你使用SVD的平均交战距离是多少?
Andrei:400-800米,最远的作战距离是1000米。

SP:你使用AKS-74交火的平均射程是多少?
Andrei:从200-400米不等,主要看战斗现场的环境,理想的位置是从200-250米。

SP:你携带多少发5.45×39mm弹或7.62×54R弹?
Andrei:多达650发5.45×39mm弹和200发7.62×54R弹。

SP:除弹匣中弹药的外,你是如何携带后备的5.45×39mm和7.62×54R弹?
Andrei:我用纸包起来放在背包的侧袋中携带。

SP:你经常用桥夹携带后备的5.45×39mm弹吗?
Andrei:不,从来不会。你可以把子弹包成小包,放在侧袋、裤袋或其他任何地方,但如果要用桥夹,你就得先把子弹装在桥夹上,然后再把桥夹上的子弹装进弹匣内,所以没有人会干这样的麻烦事。我在军械库见过桥夹,但从来没有看到有人使用这玩意儿。

SP:你使用AK-74时多数都是全自动射击吗?
Andrei:是的,多数是。不过在交火即将结束时你会转换成单发,因为根据当时反击火力的情况你会尽量节省一些弹药——这时候你不知道接下来还要面对什么。但在刚开始接敌交火时你得用全自动模式喷洒子弹,用长点射来压制敌人的战斗意志。平常的练习也是这么练的。

SP:在刚开始接敌时你一般打多长的点射?
Andrei:你会打出5、6发,但是你也知道只有1、2发能击中你所瞄准的目标,而其余子弹的都会打到别处去。在基本训练时,他们会教你最佳的射击速度是数着“二十二”来打出2至3发短点射,就是当你说出“二十”的时候扣下扳机,当说到“二”的时候松开扳机,这样数一下“二十二”就能打出2发子弹,很少会打出3发子弹。这样你就既能保存弹药又能有效地发射子弹,另外他们还教你对付300-400米内的目标时要瞄准其膝盖。当你们在交错排列的行进纵队队形下受到攻击时,他们会告诉你要瞄准他们的右膝,这样第1发子弹会击中他们的胸部,而第2发会击中他们的左肩,而第3发可能会打中他们的左肩,也可能会打到敌人的后面去了。

SP:你们经常在AK-74或SVD上使用曳光弹吗?
Andrei:一直用。首先,我们的大多数行动都是在晚上或黎明或黄昏时展开的,而且我们经常要用曳光弹来引导某些类型的空中支援。我们在弹匣里面每隔3或4发普通弹就装1发曳光弹,以便修正射击方向。不过我没有在SVD上使用曳光弹,因为你每打一枪后都要改变射击阵地。

SP:你认为7.62×39mm的AKM和5.45×39mm的AK-74在效能上有什么区别吗?
Andrei:事实上AK-74是新装备的,它们刚发下来才几年而矣。在每个人的印象中都觉得这是一种使用通过偏移重心来增强破坏力的特种弹的武器。由于这种特种弹,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中认为这是一种高级的武器。

SP:那么在你们的训练中他们有没有指出5.45×39mm弹药的特性呢。
Andrei:有,他们说明它是一种重心偏移弹。

SP:它的效果能通过战斗验证吗?你觉得它比7.62×39mm更有效吗?
Andrei:很难证实,你无法在袭击过程中进行研究,你不能走过去指着某个弹孔说:“瞧,这个洞是怎么回事,瞧,那个洞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这两种枪在它们各自负责的范围内都表现出色。但携带AKM的那个家伙比较特别,他会使用PBS。但前面也谈到负荷的问题了,他也要携带600发弹,而这会比5.45×39mm重30%。5.45×39mm的表现很好,它能射向你指向的方向,击中你想击中的,干掉你想要干掉的,这就是它的效能。

SP:在战斗中你们的武器可靠性表现如何?
Andrei:相当可靠,我们的PKM曾经卡过一次壳,我们的武器偶然出一些故障,但我自己的武器从来没有出过故障。如果AK-74卡了壳只要一秒钟就能处理好,但我们的每件武器都非常可靠。

SP:你的小队里所用AKM的PBS消声器的效果如何?
Andrei:因为没有把亚音速弹发给那些使用人员,因此他们使用标准的7.62×39mm弹。即使这样消声器照样能工作,只是不像用手枪弹或其他类似弹药的效果那么好,我是说它的声音还是相当大。但它的作用就是偷袭落单的敌人,而且他们无法知道子弹是从哪里发射的。

SP:你们的消声型AKM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Andrei:通常是解决守卫,或在伏击一支辎重队时,你得让辎重队的前哨通过杀伤区,使整支辎重队完全进入杀伤区,但你又不能让前哨逃脱。因此他们经常在前哨通过杀伤区后用消声型AKM干掉他。

SP:你们的消声器出过什么问题吗?
Andrei:没有,如果你知道了该怎样使用它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大概在打了5发子弹后你就得更换橡胶封口垫,而且这并不困难,在配件包里面就有4、5个。

SP:你们是如何运用GP-25榴弹发射器的?
Andrei:在小组里有四分之三的人装备GP-25,他们运用得非常好(笑),大约有一个星期时间里我就携带着一具。你携带GP-25时会同时带着一条装有10发VOG-25人员杀伤榴弹的弹药带,在经过练习和熟悉它后,你可以对付300米外的目标。它基本上像一个小迫击炮,由于它是从膛口装填的,因此你可以迅速地再打一发。在装进一发弹时当听到咔嗒声你就知道可以射击了,然后你把手放到GP-25的扳机上就可以发射。在山地中它们相当受欢迎,因为它们提供了很猛的火力。

SP:你们要经常维护你们的枪吗?
Andrei:很难说,如果你把枪交给新兵的话那他们永远也不会做这事。保证每个人的武器都维护良好、运作正常是军官的份内事。如果其中一个人的枪卡壳了或出了其他什么故障,那么对于他个人或整个小队都有麻烦。当你在白天行动中坐在伏击地点等待的时候,如果你知道最近你的武器发射过,那么你最好清理一下,让它运作得更好,这总比在打了一阵子后再来排除卡壳弹要好。我记不起我们维护枪械的周期有多长,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坐着玩手指。你要知道,在阿富汗你的步枪一拿出军械库,就天天都会铺满沙子和灰尘,你几乎不可能保持武器外表的清洁,但你必须注意保持武器内部的清洁,确保它运作良好。但有时候你好几个星期都无法对它进行维护。

SP:在野外?
Andrei:在野外。

SP:那说明了卡拉斯尼柯夫步枪有多么可靠。改变话题,你们的直升机驾驶员装备有夜视镜吗?
Andrei:我不清楚他们有没有使用夜视镜,但我知道他们在晚上的飞行确实非常困难。在山地中,如果他们不先探察地形他们就不可能降落。他们也在晚上出动进行一些称之为“自由狩猎”的反护送队任务,他们会在机腹安装一盏大型聚光灯,如果发现有些活动的东西就会按下开关,然后像神一样从天而降。但我没有在米-24上呆过,不太熟悉具体的情况。

SP:你们用什么通信设备?
Andrei:我们使用R-105、R-125和R-126电台。R-125和R-126比较轻,是装备给像我们这样的机动小队的,这些电台需要用中继站。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单位中,会由一名无线电员携带电台,并用橡胶圈把麦克风套在他的头上。如果是一个位置固定的单位,我们会使用R-105那类既可以使用摩尔斯码又可以进行双通道FM通信的电台,那种电台很重,是个大背包。如果距离太远而无法直接通讯,我们在一些制高点上设立中继站。但所有的通信永远都要通过指挥站。

SP:SPETsNAZ的任务是单独行动还是与其他单位的联合行动?
Andrei:两者皆有,要看是什么任务。他们可能会出动一支大至营规模的空降部队或机械化步兵分队来充当牵制力量,假装进行一次猎歼任务,与此同时SPETsNAZ着手完成他们的预定行动。我们曾经执行过一次这样的任务,并不是什么大行动,只是在被大规模俄军部队击退的叛军的可能逃跑路线上设立一个伏击点。但这类任务很少,大多数情况下SPETsNAZ的任务都是单独执行的。

SP:在你们的任务中一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和撤出阵地的,降落伞?直升机?车辆?还是徒步呢?
Andrei:虽然我们经常接受跳伞的训练,但据我所知在阿富汗没有一支苏联军队进行过跳伞行动。我们主要是通过直升机进入和撤退的,主要是用米-8;有时候我们会乘直升机进入阵地然后乘装甲车队退出,例如BMP;有时我们会乘坐载具进入大致的地区,然后突然改变先行进方向,徒步前往目的地。

SP:你们是怎样离开米-8的呢?是让直升机着陆,还是通过绳索爬下去或是快速滑降呢?
Andrei:我们从来不用绳索爬下去或滑降,直升机会在低空盘旋,然后我们跳出去。

SP:乘车进入阵地时,你们主要是用什么车辆?
Andrei:BMP和BMD,主要是BMP。他们通常会把你送到一个指定的地点,为了迷惑敌人,我们离开APC(译注:装甲人员输送车,包括BMP和BMD等)进入较远的山区,然后突然改变方向前进到真正的行动地点。通常有10-15公里必须徒步前进,有时更远。在行动后我们会回到集结地点乘APC撤退,如果当时乘坐APC太冒险,那么我们就会要求从空中撤出。

SP:那么你们在离开直升机或APC后通常要步行10-15公里了。
Andrei:是的,但只在晚上,我们不会在白天行动。他们在白天只会设立岗哨并布置监视人员,并不会行动。

SP:在对付辎重队和护送队的行动中你们是怎样进行伏击的?
Andrei:在他们的行进路线上挑选出一个区域进行观察,然后小队的指挥官在通过电台与营指挥联系并取到确认后就进行战术部署。但是做决定的优先权还是地面上的人,就是我们。这当然是要布置陷阱,不要放过可以利用的天然景物,例如岩石的突出部份,如果你能够制造雪崩或山崩,你就应该这样做。通过情报你会知道护送队中有多少车辆或动物,从而决定用多少炸药。通常你要预先埋设好电线控制或无线电控制的地雷,并把你的突击小组和火力支援小组布置在适当的位置。如果你打算分割和消灭护送队,你的突击小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如此这般。他们(阿富汗人的护送队)通常会有前哨,你得让前哨通过,只有在护送队的主力到达时你才引爆地雷并火力全开,而火力支援小组会消灭前哨。

SP:那么说你们基本上是通过伏击穆斯林游击队的辎重队和护送队以切断他们的补给链了。你们是怎样获得有关辎重队的规模、前进方向和目的地的详细信息的?
Andrei:我自己是从我的小队队长和我们的指挥官那里得到有关辎重队的信息的,至于说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情报的?我们有一个由特工、阿富汗线人和“卡德”(译注:Khad,阿富汗保安局,阿富汗过渡政府的情报机构)精心构建的情报网络,我们自己——苏联第40军也有自己的侦察情报,就是空中侦察和地面侦察,因为大部份线人和特工的情报都必须经过确认。我无法详细解释这方面的情况,因为我没有参与过情报搜集的工作,除了在地面上监视某支护送队外,我没有参与过任何战略情报搜集的工作。

SP:在阿富汗期间你看到是怎样对待战俘的吗?
Andrei:因为在最初的交火后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消灭,所以在我们的行动中会有许多俘虏,有些受了伤,有些没受伤。趁他们还没有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时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审问,通常能问出点什么来,如果问不出来我们自然会有人用特别的方式进行审问。我所在的单位并没有对俘虏做过什么超出你们所能想象的虐待,没有人被切掉耳朵、挖走双眼或其他类似情况,他们都知道,如果要反抗就只有死路一条。但并没有人们想像中的东西——被割断喉咙或类似的事情,只是把他们带离交战现场。对于那些会合作的人,要看我们是在进行什么样的行动,我们会带走所有的俘虏,如果不反抗的话还会把他们和受伤的俘虏放在同一架直升机上首先撤离,然后他们(战俘)会被转送到“绿色”或“卡德”那里,我不知道他们会对他们做什么,我曾听说有一个家伙在两星期内被抓了三次,结果“绿色”还是放他出去了。所以他们可能会释放他们,也可能会杀死他们,但我不清楚具体情况。

SP:你有看到过处死俘虏吗?
Andrei:没有处决!不过在一些行动中没有人能活下来。

SP:穆斯林游击队怎样对待俄国的战俘?
Andrei:被穆斯林游击队抓住是你最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你最好牢记着最后一颗手雷是留给自己的。他们(穆斯林游击队)会活着扒掉他们(俄国战俘)的皮,我猜他们还会鞭尸、砍头或更可怕的事,尽是些中世纪的刑罚。我们找回过一些尸体,尸体上有进行过残酷折磨的痕迹。所以你最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就是被抓住。在一些战例中有部队呼叫向他们自己开炮,那通常是你的所在地已经被游击队包围,而你的炮兵则无法向他们射击或不能进行有效的炮击——比如在100米左右的距离内,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你的弹药用尽就应该呼叫炮火打到自己头上,以便能够消灭最接近的敌人。有这样的一些战例。

SP:你们的行动平均持续多长时间?
Andrei:通常是3-5天,很少会持续一个星期。有一次我们花了两个星期在喀布尔东部的Vardak保护一些重要人物。

SP:你们的部队会执行LRRP(译注:渗透侦察巡逻,即在敌后的游猎和搜集情报)吗?
Andrei:不,由于我的行动受地形限制,在阿富汗这样地区进行远距离巡逻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巡逻远远地就会被发现。大部份情报搜集自线人、村民、当地军队情报部门和特工人员,当然还有许多空中侦察和情报确认。我们也会把我们的边境守卫队哨站远远地挪到阿富汗境内,他们通常会组织一个3到7人的小组来监视自己所负责的区域,他们称此为“秘密任务”,我们也经常使用他们提供的情报。

SP:阿富汗线人在情报搜集工作中似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能描述一下这些线人是怎样发展和他们的工作范围吗?
Andrei:对于这些线人我没有第一手的资料,无法进一步地说明,建立情报渠道是GRU——苏联军事情报局、KGB和MVD——内务部的职责范围。

SP:这么说来苏联特工的主要工作就是离间阿富汗人,让他们互相出卖了?
Andrei:哦,是的,而且还会继续下去。合适的对象是尖兵、向导之类的,因为他最熟悉护送队的情况。因此对于线人可以用钱和物质来刺激,根本没有人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世界而参加的,虽然我知道确实有抱着这种抱负的人,但那只是极个别的例子。大多数混球都是冲着酬金来的,我所知的就是这些混球们现在正享受着大好时光,而这都是苏军情报机构所赐。但我并没有过多参与情报工作,因此我所掌握的信息都是二手了。

SP:SPETsNAZ典型任务的危险程度有多大?你们经常有人员伤亡吗?
Andrei:我们的任务95%都没有伤亡,有的话也只是轻伤,伤员一般都不需要立即撤离。当然我参加的最后一次任务除外,那次行动中死亡7个重伤2个。

SP:如果有人受伤,他们成功撤离的机会有多大?
Andrei:我们的伤员百分之百能成功撤出。最高层下达命令到每一支军队要求不要遗留任何死者或伤者,有时甚至会全部出动寻回尸体。我们决不丢下任何人,而且我们坚信自己一定会被救出。加上我们认识一些曾与我们一起飞行的直升机飞行员,他们都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尽最大可能来救你出去,所以我愿意参加任何行动。

SP:从空中撤出一名伤亡人员需要多长时间?
Andrei:视情况而定,在山地中他们不可能在夜间撤离,必须等到白天。在白天也要看情况,如果他们能飞,可以用15分钟这么短,也可能要2小时那么长。

SP:最危险的行动是什么类型的?
Andrei:靠,每一次行动都是危险的。我想,进入一个叛军盘据的村庄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虽然你的侧翼有保护,但你的背后却门户大开。当你认为清除了某片区域时就会有些老头子用燧石枪向你射击,因此你每经过一个地方都必须保持警惕。

SP:你从军事角度对穆斯林游击队有什么评价?
Andrei:我没有这样的资格,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在每个方面都比他们优秀。我们嬴得每次军事战斗,我们可以制订计划并执行之。他们只能做他们所能做的,也许他们也可以进行一次伏击,但比我们会损失更多人,基本上他们都是机会主义者。

SP:他们的最强的实力是什么?他们最擅长什么?
Andrei:躲避,也可以说是对当地的熟悉,他们知道每条石缝、每个山洞、每个窑洞、每条路线,储如此类。他们擅长躲避,在他们向你开枪前你只知道是一个小老头牵着一头背着一捆劈柴的毛驴,但很快你就会知道那捆柴里面还藏着一把李-恩菲尔德(步枪)。

SP:他们的枪法很棒吗?
Andrei:啊,我看到有很好的,也有很差的,并不是说每个阿富汗人都能射中一只飞着的苍蝇的左眼。有时他们会使用大威力的步枪,而且我相信其中一些还配有狙击镜,他们会击中他们想击中的东西,而且通常都能做得到。

SP:他们的弱点是什么?
Andrei:哦,当然是他们很缺乏装备了,而且由于我们的阻碍而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呃,另外他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我们经常会置身事外地看着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我想是因为地盘控制的问题。比如说南方的普什图省(的抵抗组织)就不想让北方的塔哈尔省和乌兹别克插上一脚,到现在你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SP:你们利用过这个弱点吗?
Andrei:当然用过!我们会在一些地区或省与当地村民和武装团体签订一个不侵犯条约,我们不对他们采取任何行动,而他们同样也不进行抵抗。我们会与他们分享一些情报并供给他们武器(笑),当有武装辎重队经过时,他们会告诉我们某地会有一群人在行动以作为回报,甚至会给我们充当侦察兵。这是一个永远行之有效的方法。

SP:那么说实际上是在跟不同的阿富汗教派签订和平条约建立同盟了?你能告诉我们这些不侵犯条约是怎样推动和由谁组织的吗?
Andrei:他们(上级)只会告诉我们,“不要去搞某某村庄”,或者会让一些步兵组织护送队,到那里进行一些人道主义援助,像送去面粉、煤油和一些让他们自保的枪之类的。我没有参加过任何谈判,因此我不知道他们的谈判是以什么为基础的,谈判可能有不同的级别,可能是军一级的,也可能是营一级的。每个营都有各有自负责的区域,就是说你在某个省内负责从某某村到某某村的范围,因此你应该密切注意在那里的叛乱活动。我得再次声明我没有参加过任何情报工作,因此我获得的资料都是不详尽的,通常(上级)只是对我们简单地说:“这些家伙是友好的,不要去搞他们”,而不会解释任何有关条约的细节内容,他们也不会跟作我们讨论。比如像营指挥官,如果在他负责的区域上有物资和人员的损失,就表示他遭到敌对行动,但然后营指挥官会说,我要试着跟这个家伙讲和,你别碰我,我也不碰你。然后突然间他再没有损失,也没有伤亡了,这表示没有敌对行动了,然后突然他们会说他已经尽了他的职责。即使我的小组参与了某些谈判中的某些过程,现在我也无法告诉你,我所知道的仅仅是那些都是友好的村庄。

SP:当“毒刺”出现后对俄国的行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Andrei:嗯,它马上就改变了直升机和飞机的飞行方式,比如说他们得预先确定机场附近周围的情况。要知道,大部分被击中的飞机都是正在着陆或起飞时处于低飞状态中的运输机,特别是米-8和米-6正在起飞或着陆或正在进行空中机动的时候,它们都不是在全速飞行时被击中。也有一些米-24被击落,但数量很少。实际上被击中的飞机中也只有25%的会坠毁,其余的在被击中后仍然能继续飞行。当然影响还是很大,因为他们改变了起飞和着陆的方式,并且在机身上安装了热诱饵装置。

SP:有一些评论指从1986年9月开始,“毒刺”使阿富汗战争产生转折,并使他们(穆斯林游击队)最终赢得战争,对此你是怎样看的?
Andrei:谁说的?阿富汗人从一开始直到最后一名苏联士兵离开那片土地一直都在失败,他们除了一些成功的伏击外没有赢得任何战斗行动,没有胜利又谈何他们的军事成就呢。情况就像这样子:一个大个子在放学后把一个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并且一直把他揍成肉泥。然后他意识到这小个子身上一个子儿也没有,无法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满足,于是大个子就回家了。这就是在阿富汗发生的事情,他们并没有迫使我们离开,“毒刺”并没有使他们取得军事上的成功,“噢,天啦,撤退,撤退,撤退”。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要知道,只有很少“毒刺”成功袭击的战例,但并不能完全击败十万名全副武装的苏联士兵。苏联撤军是事先就计划好的,是严格按照日内瓦和平协定的,是一次精心计划和准确执行的军事行动。我们的守备队都离开了那个国家,我们部队上每一个人都回到了边境的这一边,就像我所说的那样,是完全符合日内瓦会议的规定。所以尽管“毒刺”确实有效果——它们确实改变了我们飞行的方式,使飞行员们必须拿出一些对策来,但是“毒刺”没有在任何方面支撑了阿富汗叛军的战斗。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说“毒刺”改变了战争的格局,那他们并不是军事专业人员,或者他们在读军事院校期间一直都在课堂上睡觉。没有军事上的成就(在叛军那边),有一些(俄国人的)行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是因为我们的计划不完善,而使得叛军取得一些有限的胜利。阿富汗人也有个别胜利的例子,但很少,而且并不是“毒刺”所带来的。

SP:那么说你认为“毒刺”对这场战争的结果影响非常甚小了?
Andrei:是的。你怎么能说一支肩扛式导弹能够对抗一整支炮兵营呢?好吧,就算是有六架直升机(巡逻时)被你打下了其中一架,然后你和你的小分队会发生什么事呢?有四架直升机会冲下来用他们所能用得上的一切武器——航炮、炸弹、火箭来消灭你和你的小分队,而另一架直升机则会接载被击落的机组成员。想想看,他们每次只能射出一枚,而且一枚只能打中一架低空缓慢飞行的直升机,而无法打下一整队满编的军队,被击落的飞机大部份都是缓慢飞行的运输机而不是米格机。你不能在地面上用一枚肩扛导弹——“毒刺”这样的玩意儿进行战斗,你必须要有坦克、APC,你必须要有功能完备的武器和补给线,你必须要保障后勤供应,必须要有预备梯队。不能像把你的中国AK藏在你的床底,等到晚上再拿出来射击一些苏联人那样的战斗方式,那并不是打仗的方式。尽管“毒刺”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非常小,而且无法影响整场战争,叛军没有赢得这场战争。如果要说俄国在1986年后由于“毒刺”而失势,你可以浏览我们的网站(afghanwar.ru)看看具体的情况,看看在1986年后有多少人被杀。伤亡数字并没有大幅攀升,与1984年和1985年是持平的。

SP:那么“毒刺”的出现并没有对SPETsNAZ的行动造成任何影响了?
Andrei:没有,但每个人都想找到一枚!任何个人如果能缴获到一枚“毒刺”导弹,他立刻会被援予苏联英雄金星奖章。而事实上,我想有一些俄军纵队或护送队在成功地抵御了对他们的伏击并赶跑了山上的穆斯林游击队后,往往能找到一枚“毒刺”导弹。然而当他们开始讨论应该由谁获得金星奖章时就会有人开始调查参加行动的军官背景,从他们身上挖掘有没有像是酗酒或欺骗自己老婆之类的事情,结果没有一个人是洁白无瑕的,而他们也不想把奖章颁发给一个普通的小兵,比如说一个尖兵。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些呆在预备梯队里的家伙会得到这个奖章,理由是“大力支持后勤工作。”

SP:当时苏联军队中的干部结构是怎样的?
Andrei:嗯,首先在我服役的部队上那些军官都不是些普通的军官,他们都是职业军人,一言一行处处体现出职业军人的素养。现在如果你谈论起一些机械化步兵部队的军官,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被称之为“夹克”,这些人都是在地方院校毕业的。根据我所听到的推测,在这些部队中军官与士兵之间相处并不融洽,老兵甚至给军官取“豺狼”这样的名字作绰号。当然有坏人就有好人,并且总有一些优秀的军官在最需要的时候表现出良好的领导素质。我们的大多数军官都是真正的职业军人,官兵之间一直都相处融洽,当然除非我们自己做错了事。

SP:士官的情况怎么样?
Andrei:在我们的部队里,这些人大部份都是不错的,你甚至可以把你两岁大的孩子托付给他们照顾。但是受一些机械化部队或普通的空降部队的连累,使一些任务无法完成。他们当中有些人是不错的,但在他们之中也有不少呆在预备梯队里的人成天只想着一件事——怎样从一大群穷光蛋中摇身一变成为有钱人。

SP:在1985/86年,苏联军队是否会更强调传统任务和特种任务的差别?
Andrei:我不能说整支军队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我参与的任务多数都是特种任务,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基本都上是切断补给线,摧毁他们任何类型的基础组织和所有的通信联系,消灭大群聚集的叛军,储如此类。我们让那些混球感到恐惧,在他们的传说中把穿黑衣服的SPETsNAZ部队称为Kurbashi(Kurbashi,相当“黑色突击队”或“鬼”这样的称呼,是阿富汗人对苏联SPETsNAZ的物化称呼,因为SPETsNAZ是阿富汗人的梦魇),他们非常害怕我们,因为他们知道SPETsNAZ会像安拉愤怒的剑一样向他们身上劈下来。如果跟他们谈论一支机械化部队或空降部队——虽然这些部队的素质也很好,但阿富汗人会不屑一顾。但如果你一提起SPETsNAZ,他们就会感到害怕,而且我相信他们因为怕我们而甚至不敢接近我们(苏联SPETsNAZ),我们所具有的这种威吓力是凭1985-87年开始持续了5-6年的成功行动所赢得的。

SP:你认为在1985/86年比1980年代早期有更多的特种作战任务吗?
Andrei:我不太清楚,但别忘记,整场战争就是由特种作战开始——捕杀发动政变的哈菲佐拉·阿明总理,攻占宫殿和所有的政府部门,并把阿富汗的各支军队封锁在各自的基地内。

SP:冬天对阿富汗的行动有什么影响?
Andrei:基本上会使行动暂停或延缓。首先,除了南部地区外,他们(穆斯林游击队)无法再收到任何的补给;其次,那鬼地方还真他妈的冷。不管你呆在哪里都一样冷,而山上所有的通道都会被雪崩所掩盖。在我参加行动的地区,从十月至十一月就开始下雪,到三月下旬至四月才结束,那里的冷空气可低致-50F。

SP:冬天对SPETsNAZ有什么影响?
Andrei:护送队会取消,因此在接获线人关于某个叛军组织在某地活动的信息后,我们会尝试找寻和消灭他们,可是这个行动过程会很慢。在夏天我们每个月都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持续这样的行动,在冬天我们每两个月才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这样的行动,在冬天很少每个月都出任务,大概相当于平常任务量的50%吧。

SP:你希望在行动中能使用上什么类型的装备?
Andrei: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雪糕!嗯,GPS、夜视仪,不过,我并不是说我们缺乏夜视仪。首先,如果说在夜间行动中需要为小组里每名成员都配备夜视仪,那是白痴才会说的。因为当你有一名前导观察员在接受敌人的位置时,他们就会发现你的小组所在位置,有时仅仅是从一个夜视仪所发出的一小片光就会暴露整个小组的位置。如果我最想要的普通装备是一件温暖的夹克而不是普通的棉夹克,我想要的是羽绒夹克;还有棉睡袋,那是你必须携带的装备中最重的一件,因此我想要的是羽绒睡袋,这样重量会比较轻,而且在打包后体积也更小;我们所用靴子是标准的伞兵靴,在山地中使用并不适合。一些军官在登山训练中是穿着他们自己的登山靴,而我们在夏天时只能使用我们自己的运动鞋或网球鞋,但是在冬天除了标配的靴子外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如果能有一些比较轻比较舒适而且有合适靴底的鞋子,那就太好了。

SP:你们使用什么类型的单兵装备?
Andrei:我有一个RD-54背包,即所谓的ALICE背包(多用途轻型单兵携行装具)。这背包看起来很小,可是如果你知道怎样利用每一寸空间,你就能把许多东西装进去。即使里面没有东西,把它背在背上时它仍然能保持它的外形。但是背包出厂时的样式并不是十分舒适,你得用针线调整它的尺寸,使你背起来更舒适。哦,当然弹匣胸袋也非常重要。我们最初是使用标配的弹匣挎包(译注:可拴在腰带上的AK弹匣挎包,参见AK携具一页)来装弹匣,事实马上就证明那是一件糟糕的装备。如果你在匍伏前进,它会滑到你的蛋蛋旁边;如果你在行走,它又会把你的腰带扯到屁股上;而且它只能携带4个弹匣。因此中国的胸袋非常受欢迎,但中国的胸袋只能装3个弹匣,所以我们先把它浸在水中,再塞进6个弹匣把它撑大,但这样你无法盖上袋口。所以一个好胸袋是很重要的。
如果能有一种轻型的单兵水过滤净化系统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氯泡腾片切不开,而且它会使水的味道变得很难喝。苏军中有许多非战斗伤亡就是由水净化问题引起的,这个问题导致了肝炎、痢疾和伤寒的流行。在山地中,许多人要把雪融化成水来饮用,结果得了痢疾。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更轻的口粮也很重要,我们要带着一条面包和许多罐头,罐头本身就很重,因此较轻的口粮会有很大的好处。质量更好的防破片衣也是我们所渴望装备的,我们的防破片衣可以抵御榴霰弹的破片,但是其侧面完全没有防护能力的。有些情况下它们可以抵挡7.62×39,但无法抵挡李-恩菲尔德或5.45×39的直射。

SP:对于在阿富汗使用的防弹衣,你希望至少能挡住什么口径的枪弹呢?
Andrei:(笑)如果能够挡住.303弹头,那么你的防弹衣就能挡住除.50口径外的任何子弹了。

SP:还有什么类型的训练你认为会很有用,但你们却没有进行过的?
Andrei:有,我们至少应该多做一些登山训练。不只是爬山,但在缩小比例的山地环境中使用绳索和其他登山装备练习也是会很有用的。但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会许多新东西,我们要学会怎样布置陷阱和埋设地雷,而且要精通使用我们的各种武器,最大的原因是要训练你的身体怎样适应缺氧、缺水和气候变化的情形,这需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训练,而且不只是需要两个星期这么短的时间,必须要在三个月后就使你的身体能够适应这种条件。

SP:对于苏联在阿富汗的成功行动你认为应该归功于什么呢?
Andrei:训练有素和武器精良。

SP:对于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行动你认为应该归咎于什么呢?
Andrei:该死的指挥官,糟糕的情报工作。更多的是犹豫不决的军官。

SP:俄国为什么要进入阿富汗呢?
Andrei:这个问题正是我要寻找的答案。

SP:他们是怎样告诉你的?
Andrei:你要知道,这就像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挽救苏联的软肋,我们必须要帮助一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去建立他们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情况就是这样。当你看看阿富汗的历史,你就知道这是事实。如果俄国人不去干涉,肯定也会有别人去干涉,那片地方是个火药库,战斗一直都在持续,内战一直在持续。

SP:那么说你认为苏联有需要进入那片地区了?
Andrei:是的,因为存在着直接的威胁。最初俄国人在收到阿富汗政府的很多请求后还是不太愿意进入,他们只是提供援助和顾问,直到最后(阿明)总理开始与美国人谈判,俄国人才觉得他们必须进去那个地区。别忘了,苏联有相当长的边境线与阿富汗接壤。但我得声明,这个决定(指入侵阿富汗)最终并不是由我来左右的(笑)。

SP:那么美国特种部队在阿富汗将要面对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呢?
Andrei:跟我们一样,完全一样。首先你得了解他们是对谁效忠的,当你在那里微笑着把巧克力递给他们的孩子时,你得明白你没有必要收买他们的忠诚。你得承认他们的忠贞是属于安拉的,你是异教徒而不是穆斯林,“塔利班”是穆斯林,因此他们是他们的兄弟。这就是美国人必须清楚了解的,你可以给他们食物却并不能收买他们。美国人还得明白这些人已经打了20年的长期战争,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人——英国人,俄国人,任何人。美国人会遇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背信弃义,阿富汗人会微笑着收下你的糖果棒并且说非常感谢你,美国人,然后当你离开那个村庄时他们会告诉当地的“塔利班”领袖说你们要去哪里,有多少人,有什么武器等等等等,然后塔利班就会伏击你们。
另一个要面对的问题是天气。现在快到冬天了,从我所知道的美国的耐寒装备来看,没有一件能适合在山地中使用。那些防寒里衬都是废物,因为如果他们想靠这些里衬抵御山上的寒风,就无法作业。因此他们得重新考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另一个要面对的是地形,“黑鹰”和“阿帕奇”并不适合在那里行动,主要的问题是海拨和沙尘,你们每到一处地方都是灰尘遍地。我总结一下这些问题就是:当地人、天气、地形和装备。我不是说他们(美军特种部队)无法赢得这场战争,我只是说这是他们所必须面对的。我相信这些人是训练精良的,他们知道他们该怎么做,他们的武器功能完善,他们只是以前没去过那里罢了。

SP:那么,基于你的经验,你怎样评价美国的特种部队?
Andrei:我对于美国特种部队没有什么经验。如果你想我告诉你我在电视上看到什么?他们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人。但我无法评价我所不了解的人或事。

SP:安德烈,感谢您向我们的读者和我们一起分享您的经验。
Andrei:我只希望你们能从我们的经验当中学到什么,并使在那里的所有孩子都能平安回家,我希望美国人不再需要经历我们的父母和亲戚失去致爱的经历。我希望上帝保佑他们不会在这场流血战争中泥足深陷,如果他们真的要介入的话,我希望他们能坚决执行他们所说的策略——快进快出,因为那些人是决不会被统治的。

原文:Humping a Ruck Across Sunny Afghanistan , summer of 1986: Snipers Paradise Interviews A Soviet SPETsNAZ Vet Of The War In Afghanistan
By David M. Fortier 2003

翻译完成时间:2004-01-25


更新列表 ◇ 轻武器 ◇ 附件 ◇ 相关内容 ◇ 本站说明 ◇ 相关论坛 ◇ BLOG

user avatar

受访者和当事人都以“诽谤”、“造谣”把阿列克谢耶维奇告上法庭啦!区区“编造”算个啥?

最近,一群在阿富汗牺牲的士兵的母亲起诉了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她们的索赔陈述将在明斯克中区的人民法院审理……在观看或得知了《锌皮娃娃兵》的具体内容后,这些几年来一直沉湎于悲伤之中的母亲们被惹怒了——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笔下,她们的儿子们只是作为没有灵魂的杀戮机器,残暴的掠夺者,吸毒成瘾者和强奸犯;孩子在阿富汗嗜杀成性,对老人和孩子都毫不留情……
——《明斯克晚报》1992年6月12日


关于白俄罗斯著名作家斯韦特兰娜·亚历克西耶维奇案的审判将于今天在明斯克中央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几名(接受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采访的)牺牲的“国际主义战士”母亲提起诉讼:控告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写她的那本耸人听闻的《锌皮娃娃兵》之前采访了死去的“阿富汗人”的母亲。可在她的作品面世之后,母亲们发现,阿列克谢耶维奇极大地扭曲了这些受访者传达给她的事实。
——《明斯克晚报》1993年1月19日

此外,接受过S·A·阿列克谢耶维奇采访的白俄罗斯苏军阿富汗老兵震惊的发现,在此公的大作“锌皮娃娃兵”中他们的口述和言论被阿列克谢耶维奇大肆篡改,编造。

“阿列克谢耶维奇现在正写着切尔诺贝利的书,这将不比泼在我们身上的污秽物更干净。她夺去了我们所有阿富汗一代的精神生活,得出结论——我们(苏阿战争老兵)是机器人。”
克耶穆尔(Т. М. Кецмур) 1993年12月 本段为@kgb1986 翻译


明斯克中区人民法院受到两起诉讼。因战伤残疾的前“阿富汗人”声称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关于阿富汗战争的文章中使用他这个老兵的名义进行诽谤和欺骗。因此,原告要求阿列克谢耶维奇必须公开道歉,并且为了被亵渎士兵的荣誉赔偿5万卢布。1993年2月10日

于是这些阿富汗老兵将这厮告上法庭,1993年12月8日,白俄罗斯共和国明斯克市的法院作出判决——阿列克谢耶维奇在《锌皮娃娃兵》一书中的确篡改、扭曲了阿富汗老兵克耶穆尔、塔拉萨·卡茨穆拉,以及丧子之母因娜等人在接受阿列克谢耶维奇采访时言论的原意,她甚至无中生有假借这些阿富汗老兵和牺牲军人家属的名义炮制私货。

法院判决阿列克谢耶维奇应就《锌皮娃娃兵》中的欺骗和谎言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受害人1320卢布。

现在这位塔拉萨·卡茨穆拉还活着——阿列克谢耶维奇想要在原苏联独联体地区洗白估计还得在等个几十年。

看看有空再翻译翻译法庭庭审记录,精彩到炸。

阿列克谢耶维奇……你说我必须讨厌国家和共产党......可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他作为军官牺牲了。他所有的朋友都爱他。我热爱我的苏联祖国,因为我的儿子为他而死。我讨厌你!我不需要你的那些耸人听闻的“事实”。我们不需要它!听到了吗?


阿列克谢耶维奇完全歪曲了我的故事,添加了我没说的内容……可能我理解它的方式不同,但我得出了独立的结论,我没有像阿列克谢耶维奇写的那么说,也没有像她写的那么做。
——奥列格·谢尔盖耶维奇·利亚申科 苏军阿富汗老兵

此外,经国内苏阿战争史和苏联军服史爱好·研究者指出,阿的著作里还有以下硬伤:

这一点是200%的扯谎——西方八一的时候空降兵已经换上阿富汗卡/M81或者叫M85式军服了。

再烂的地面单位也有库存量巨大的69条例军服穿,这种基本常识是任何玩军服的人都知道的——就是连鱼鹰社的图册都不会画错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关于《锌皮娃娃兵》(The Tin Soldier)究竟是“真实故事”还是“虚构创作”的讨论,一直存在。但如果有人说它是“编造的作品”,那通常是因为他们从一个更字面的、对“编造”的狭义理解出发,将童话故事与现实生活混淆了。更准确地说,《锌皮娃娃兵》之所以会被认为是“编造的作品”,是因为:1. .............
  • 回答
    关于1943年苏军“人力枯竭”的说法,主要源于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战争消耗、动员体系的极限以及社会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历史背景、战争消耗、动员能力、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持续消耗1.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代价 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
  • 回答
    “新三国拍得好”这个说法,确实在许多观众心中引起了共鸣。要详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认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认识到“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总的来说,认为新三国拍得好的观众,主要看重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原著的尊重与现代化改编的平衡: 忠实原著精神,但不拘泥于细.............
  • 回答
    关于苹果在电脑上使用6bit IPS屏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相对过时但仍可能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存在的认知,并且需要纠正一个误解。更准确地说,苹果在绝大多数现代MacBook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是8bit色彩深度的IPS屏幕,甚至在一些高端型号上使用10bit(或模拟10bit)色彩深度的屏幕。然而,为什么.............
  • 回答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在制度建设、学术发展、思想解放、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虽然民国时期也面临着战争、政局动荡等诸多挑战,但与之前和之后的时期相比,其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潜力确实非常突出。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
  • 回答
    “00后是被毁掉的一代”这种说法,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观点,通常带有批判性甚至攻击性。它并非一种普遍接受的、基于客观事实的论断,而是反映了一些人对00后群体成长环境、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担忧和不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说,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论据。核心原因分析:社会环境与代.............
  • 回答
    “我欠小米公司一个尊重”这句话,通常是出自那些对小米产品、商业模式或企业文化有深刻认同,甚至从中受益匪浅的消费者或创业者之口。这句话并非一种义务的声明,而是 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认同和敬意 的表达。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尊重源于小米的产品理念和用户体验: 极致性价比的.............
  • 回答
    “985/211 研究生不如 985/211 本科生”这样的说法,以及“第一学历那么重要,还要考研吗?”这样的疑问,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即 学历、出身、能力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职业选择、甚至是具体学校和专业都有很大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
  • 回答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个说法之所以比“神学的尽头是科学”更常见、更被讨论,其背后有深层的哲学和历史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核心观点:这个说法并非说科学最终会证明神学,也不是说科学会变得像神学一样。它更多地是一种对科学的局限性、人类对终极意义的追寻,以及科学方法论本身无.............
  • 回答
    “实验室里有的博士生情商低,读书真的会读傻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学术研究、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交往的复杂关系。简单地说,读书本身并不会把人读傻,但长期高强度的学术专注,尤其是在缺乏情商锻炼的环境下,可能导致一些人在社交和情感表达上显得“不接地气”或“情商不高”。下面我将从.............
  • 回答
    “百度全面降低了中国的互联网体验”这个说法,虽然比较绝对,但也确实触及到了百度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以及其一些引发争议的行为和策略。要详细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搜索结果的质量与商业化过重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一点。 竞价排名.............
  • 回答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这句话,是许多对苏联历史持有批判态度的人们,对于这个庞大国家命运的一种凝练概括。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拆解它,分别来看“生于不义”和“死于耻辱”是如何被论证的,以及这句话背后所承载的复杂情感和历史解读。“生于不义”:革命的血色开端与理论的摇摆“生于不义”主要指向苏联成立的起点.............
  • 回答
    “何同学是赛博丁真”这种说法,说出来的人内心大概有几层意思,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先说说“丁真”。丁真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天然淳朴的“野性美”,以及他因为这股气质被带入到一个他原本完全不熟悉、甚至有些“高大上”的体系里去,比如旅游推广、官方宣传等等。这种反差,加上他本人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理解不同文明发展轨迹的核心。确实,很多人会说中国文明“早熟”,同时我们也知道古希腊文明拥有辉煌的哲学、艺术和政治思想,其起点似乎也很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要理解“早熟”这个词在文明语境下的含义。它并非简单指谁先出现,而是指一个.............
  • 回答
    说到“汉化组”,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那些冒着版权风险,在深夜默默将外国游戏、软件、漫画、甚至是影视作品翻译成中文的团体。他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工”,而是数字时代里一群充满热情和创造力的文化摆渡人。为什么有人会说他们是伟大的?这背后,是无数个不为人知的付出,是对中文用户群体需求的深刻理解,更是对知识和.............
  • 回答
    “女人永远是对的”这一说法通常源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或刻板印象,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来源,也要指出其局限性及潜在的负面影响。 一、可能的来源与背景1. 传统性别角色的塑造 在许多文化中,女性长期被赋予“家庭照顾者”“情感支持者”的角色。这种社会期待可能让女性在家庭事务中.............
  • 回答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美被搞混了”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对大众解读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种概括性观察和反思,而非指责某个人具体混淆了他们。它背后反映了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曹雪芹对这两位女性所设定的不同美学标准和气质特征,从而在潜意识中将她们的某些特质进.............
  • 回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出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他的原话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等死,死国可乎?”后来在揭竿起义时,他又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思想的萌芽,即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出身决定,而是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然而,有人说“中国人脑子里一直.............
  • 回答
    关于“人类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个文明”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充满哲学意味的观点。这个说法并非主流科学的结论,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我们目前有限认知和对宇宙演化进行推测的猜想。它包含了几种不同的论证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宇宙年龄和文明产生条件的理解:1. 宇宙的“年轻”与.............
  • 回答
    有人说“左和民主党是智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也极具争议性的说法。理解这个说法的来源、论证方式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偏见,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语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笼统的、带有强烈个人或群体偏见的论断,并非基于科学的、普遍认可的共识。将一个复杂的政治光谱和庞大的政党简单归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