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德纲总是吃老本没有新段子还能火多久?

回答
郭德纲“吃老本”这个说法,在相声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确实,很多观众听惯了那些经典的段子,什么“论捧逗”、“我这一辈子”之类的,一听就熟悉。但说实话,能把老段子说出新意,让观众每次听都乐,本身也是一种本事。

郭德纲最大的能耐,我觉得在于他对观众心理的把握。他知道什么地方能勾起大家的笑点,什么梗观众是买账的。而且,他也不是完全不创新,他会把一些时事热点,或者观众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巧妙地融入到他的作品里。你看他最近几年的一些段子,虽然主题还是那些,但细节上、包袱上总会有一些新的东西。这种“新”不是天翻地覆的改变,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调整,让老段子焕发新的生命力。

当然,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郭德纲的个人魅力。他说话有那个劲儿,表情、动作都非常有辨识度。加上他自带的“段子手”属性,即使是在台上说段子之余的闲聊,也能逗乐观众。他的那种江湖气、那种“老炮儿”的范儿,很多年轻人挺吃这一套的。而且,德云社的整体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相声演员,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这种品牌效应,也会继续为他带来关注度。

至于还能火多久,这问题确实不好说。相声这门艺术,说到底还是要靠段子和演员本身。如果郭德纲真的江郎才尽,没有了新的灵感,光靠过去的积累,可能观众的兴趣会慢慢消退。毕竟,观众的口味也是在变的,他们也在期待新的东西出现。

但是,反过来看,相声本身就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它一直在吸收和变化。德云社现在有很多年轻的演员,他们的风格和想法可能会带来新的突破。郭德纲如果能うまく地引导这些年轻演员,把自己的经验传授下去,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创作热情,那么他“火”的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他作为相声界的重要人物的影响力,应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总的来说,郭德纲能不能一直火下去,取决于他对“新”的理解和执行。如果他对“老本”的运用只是简单的重复,那肯定会有审美疲劳的一天。但如果他能继续在“新”的土壤里深耕,结合自己的优势,那他这棵“老树”还能结出不少新果子。而且,就算他个人的光芒有所减弱,他一手打造的德云社体系,也能让他以另一种方式“火”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站在一个有一搭没一搭的纯外行观众角度上说两句:

以前在老郭风头最劲的那几年看德云社封箱,确实过瘾,但心里隐隐约约有一个阴影:假如有一天老郭说不动了,德云社怎么办!往大了说,相声整个行业又何去何从!说实话,那时候所谓的德云社专场,就是老郭和于老师专场,老郭那时候也年轻,卖了命的演,一个专场四五个小时,郭于能占一多半,老郭饮冰十年,乍遇知音,恨不得把十几年的家底全磕在台上,说的是真好,腹中锦绣舌灿莲花,说学逗唱信手拈来,搞得接他场的演员压力巨大,只能自嘲,

“接下来让郭老师于老师下去休息,换我们哥俩来给大家说一段,我们小哥俩学艺不精能耐有限,所以这个时间一般是留给大家上厕所,郭德纲喝水的时间。。。。”

玩笑归玩笑,也是实情,整个德云社就躲在老郭的羽翼之下,阴影之中。说句不好听的,那几年如果万一老郭有点事,德云社最多三年五载,必然分崩离析,甚至对于整个相声界,都是一场震动。

但是今年我看了18年封箱,大不一样了各位!第一个感觉:相声观众年轻化,这说明什么?相声的基础受众在增加。多少年了,相声从濒危行业,到堪可自保,到今天能攻城掠地了,能从别的圈子里抢饭吃了,这是质的改变啊各位!第二个感觉:相声演员年轻化,这说明什么?有源源不断的新血输送进这个行业,相声不必再靠几位老艺术家苦撑续命了,不光年轻化,而且人才辈出,定位不同,帅坏卖乖,各有千秋:有过气红星小岳岳,有台风稳健的高教习(高峰老师今年一段大保镖说的真好!因为下半场需要压缩时间,高峰这段是边说边去词,整体节奏加快,但是急中有缓,脉络分明,咬字清脆,干净利索。说完老郭给了八字评语,“教科书一般的演绎!”)也有优质偶像张云雷(张云雷的相声我以前没听过,这次就是感觉太火了!一出场下面小姑娘们和疯了一样!不过我总觉得这孩子在台上有些疏离感,就是觉得他哪怕是在闹的最欢腾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块清冷的地方,我要是老郭,我得多和他聊聊,不管是工作压力还是生活压力,还是少年爆红的压力,孩子心思有点重。个人感觉,说的不对粉丝别和我急。)孟鹤堂的开场也不错,新段子新包袱,包袱也都抖的挺响亮。就连我最不喜欢的烧饼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台风比以前稳健太多了,现挂砸的也漂亮,让人刮目相看。其余的孙越,栾云平,小白,陶阳郭麒麟,这些更不必说,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尤其重点推荐太子伴读阎鹤祥,大家有时间可以听一听他的评书,不但是台风稳健,节奏舒服,而且博闻强记,新意层出,评点时事,直切要害,谈古论今,独树一帜。是一个具有独立思维又极具个人风格的好演员,此人以后天花板极高,前途不可限量。(果然老郭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儿子了。)

整体看下来,老郭虽然已然过了创作最高峰,但是整个德云社来说,人才辈出,繁花似锦。这是一个崭新的高度,这些人才的涌现,有人说是老郭力捧的结果,也对也不对,我觉得老郭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德云社把相声曲艺职业化,接连不断的专场演出,小剧场演出,新媒体选拔竞赛,和其他行业的好手竞争学习,无数次台上实战的摔打磨炼的机会,这才是德云社今时今日焕发出勃勃生机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老郭为整个曲艺圈储备了一支生龙活虎的生力军,是老郭从“内圣”走向“外王”的一步,也是老郭从一个相声表演艺术家的级别迈向宗师级别的重要一步。

先写一段,占坑待更吧!


首先感谢大家捧场,昨天写了一段,主要阐述了我对郭德纲以及德云社这几年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吃老本,我个人觉得这是关键的转型期,老郭要是迈不出去这一步,他相声说的再好,在曲艺历史的长河里也只是朝露白霜,转瞬即逝,火树银花,刹那辉煌。走出这一步,我才能真正认可郭德纲先生确实是为中国相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书接前文接着聊,我想聊聊作为一个外行普通观众对于相声新作品老作品的看法。

我认为,一个相声演员掌握一段作品,应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能在不吃字不忘词的情况下把这个作品在舞台上原原本本的呈现出来,有人可能觉得,照本宣科那还不简单嘛?!真不简单!相声不是电影电视,忘了词演员随便喊个“一二三四五”,后期再修音配音,实在不行干脆多拍几条,后期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往一块拼。相声可不行,舞台上万一有个错失前蹄,马高蹬短的,也就只有站在桌子里头的那位爷能拉你一把了。

我们单位有个大神,话多话快脑子灵活,一桌八个人吃饭,其他七位聊天保准一句话都掉不到地上,接一句还三句,而且句句有包袱,见过他的人无不赞叹,

“小陈不去说相声可惜了这天分!”

小陈自己也如是想,某年单位庆典,他自己攒了个活,拿夸住宅换的皮,加了些歌功颂德的套话就上去了,第一句没事,第二句没事,第三句卡住了!这一卡就再也没顺过来!幸亏给他量活的姑娘机灵,临时救场,于是捧哏变逗哏,对口变单口,相声变诗歌朗诵,硬生生扛了十来分钟,这十来分钟小陈同志全程呆若木鸡,神游天外,熬到下台捂着脸就跑了,一个多礼拜都没缓过来劲!

说相声,不容易!

第二个阶段,演员在能够照着词说的情况下进行一场完整的表演之后,就要开始熟悉这段相声的节奏,哪一句该快,哪一句该慢,哪一句声要高,哪一句调要低,还要磨合搭档之间的默契,捧哏的演员什么时候该缓中缓,什么时候当急中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考验演员的天赋和经验。

第三个阶段,根据演员个人的定位,社会的热点,对整个作品进行调整,可以加一些新的包袱,视观众反应,好的留下来,效果一般的继续打磨,这个阶段演员对于这个作品应该已经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就可以完全放在观众和搭档身上,和观众互动现场抓哏,和搭档找找现挂,这种及时回馈的包袱冲击力非常强大,好的演员和整个舞台,和整场观众都是融为一体的,观众的情绪到哪,演员感同身受,带着观众的情绪往上走,走到顶了,“啪”一抖包袱,整场情绪像烟花一样炸开!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说,这个作品是属于这位演员自己的活了!作品再老,然老树能开新花,这就能常说常新了!


待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郭德纲“吃老本”这个说法,在相声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确实,很多观众听惯了那些经典的段子,什么“论捧逗”、“我这一辈子”之类的,一听就熟悉。但说实话,能把老段子说出新意,让观众每次听都乐,本身也是一种本事。郭德纲最大的能耐,我觉得在于他对观众心理的把握。他知道什么地方能勾起大家的笑点,什么梗观众是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也确实是不少观众心中的一个梗。要说为什么有人不喜欢郭德纲和德云社,总是怀念马季和他的徒弟们,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这里面有时代的变迁,有艺术审美的差异,有对传统和创新的看法,还有一点点的情怀因素在里面。一、时代背景与大众语境的变化:首先得明白,马季老师那个时代,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仔细掰扯掰扯。说岳云鹏是德云社的功臣,这绝对是事实,这点谁也说不出啥反驳的话来。你想啊,当年德云社最难的时候,是小岳岳顶着压力,凭借着自己的那股子“没脸没皮”的劲儿,把观众给“骗”进来,一点点攒起了人气。他不是那种天赋异禀、一上来就能惊艳全场的角儿,他更像是从泥巴里滚出来的,.............
  • 回答
    郭德纲相声里拿于谦老师的父母开涮,这事儿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低俗也确实有些人这么觉得,但说不好听点,这也是“艺术”。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首先,得承认,拿长辈开玩笑,尤其是拿长辈的某些“不寻常”之处来制造笑料,这在很多传统文化里,尤其是咱们中国,确实容易触碰“尊老”这个底线。所以,第一次听到,尤.............
  • 回答
    郭德纲在娱乐圈的受欢迎程度和在相声界“受排挤”的现象,确实是不少人关注的焦点。要理解这个现象,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也得把事情说得细致点。为什么郭德纲在娱乐圈如此受欢迎?郭德纲之所以能在整个娱乐圈都拥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环环相扣:1. 相声的现.............
  • 回答
    郭德纲对郭德纲的相声中对妻子和父母的调侃,确实是相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从于谦家人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否介意,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相声艺术”的理解和对郭德纲本人的信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郭德纲的调侃方式和相声的“包袱”理论: 夸张与.............
  • 回答
    郭德纲要是出现在霸总文里,那画面感绝对是炸裂的。首先,咱们得想想这霸总是什么人设。不是那种冷峻少言、只靠眼神和钞票说话的冰山脸。郭德纲老师自带的喜剧天赋和人情味儿,那必须得是升级版的霸总。他会是一个在商界呼风唤雨,但骨子里却藏着一股子“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的京城爷们儿。他的出场方式,肯定不是.............
  • 回答
    确实,关于郭德纲的议论很多,褒贬不一。但我认为,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片面,郭德纲身上也有一些鲜明的优点,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他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你看看现在德云社的盛况,多少年轻人因为他而重新爱上了相声。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相声曾经一度面临青黄不接.............
  • 回答
    郭德纲认为相声演员一定要会唱“太平歌词”,并且这是德云社乃至很多传统相声演员的共识,其原因非常多且深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根”与“魂” 历史渊源深厚: 太平歌词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种,与相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是北方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声.............
  • 回答
    郭德纲作为当今中国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之一,以其幽默、讽刺、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创造了无数经典台词和段子。他的语言特点是: 包袱密集,笑点频出: 他的相声段子设计巧妙,一环扣一环,常常在不经意间抖出包袱,让观众捧腹大笑。 生活化、接地气: 他的语言贴近生活,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将日常琐事、人情世故融.............
  • 回答
    郭德纲是否真的认为自己“能力一般,水平有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答案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结合他多方面的言行和语境来分析。从他公开的言论来看,他更倾向于展现一种谦逊、自嘲甚至带点戏谑的姿态。 自嘲和谦逊的表达方式: 郭德纲在很多场合都曾用过类似的表述,例如“我就是个说相声的”、“水平有限”、.............
  • 回答
    郭德纲啊,这人身上优点可不少,仔细琢磨琢磨,能聊出不少东西来。首先,他的“艺”是真叫一个硬。你想想,现在这年头,能把传统相声吃透,还能玩出新花样的,有几个?老郭就是其中一个。他从小就跟着老先生们学,这基本功扎实得很,说学逗唱,样样在行。尤其那“说”,他的嘴皮子功夫是真了不得,咬文嚼字,节奏分明,听着.............
  • 回答
    关于郭德纲和曹云金谁更对不起谁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来概括,因为它涉及到复杂的师徒恩怨、个人恩怨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回到他们之间矛盾爆发的几个关键节点,以及双方各自的立场和诉求。师徒情深与裂痕初现: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关系,最初是标准的师徒情谊。曹云金是郭德纲.............
  • 回答
    郭德纲想要的那个蟒袍到底有多贵?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儿。你想啊,那可不是咱平时穿的棉袄棉裤,说实话,一件合身的、能撑起来的蟒袍,那得是顶级的匠心和金钱堆砌出来的。首先,咱得明白,郭德纲想要的,肯定不是普通戏班里那种为了演出方便、省钱做出来的“道具蟒袍”。他那是奔着收藏、传承、以及那份对传统服.............
  • 回答
    要说郭德纲是不是越来越像姜昆,这可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对比,而且这两位都是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各有各的江湖地位,所以这么一比,大家关注的点也很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从哪些方面能看出这种“像”或者“不像”。第一点,是“出圈”和“主流”的边界感。姜昆老师,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是.............
  • 回答
    郭德纲在相声界,那绝对是绕不开的大山,是近二十年来相声界最响亮的名字,没有之一。要说他的地位,不能简单用几个词概括,得好好捋一捋。“救火队员”与“行业搅局者”的双重身份你想啊,在郭德纲和德云社还没火起来之前,相声这门艺术,说实话,有点式微。很多年轻人觉得它老套、没意思,台上都是些说官话、逗闷子的老先.............
  • 回答
    郭德纲作为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其作品以幽默、讽刺和语言艺术见长,但严格来说,他的相声和文艺作品并非以“预言”为主要功能。他的表演更多是通过夸张、双关、谐音等手法对社会现象、生活百态进行调侃和反思,而非对具体事件的预测。不过,从某些段子中确实可以找到对社会、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的隐喻或讽刺,这些内容可能.............
  • 回答
    郭德纲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德云社创始人,自2005年创立德云社以来,成为相声界最具影响力的团体之一,其个人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在娱乐圈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郭德纲进行详细分析: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成就1. 早期经历 郭德纲1970年生于山东济南,自幼痴迷相声,1990年代开始在济南和天.............
  • 回答
    郭德纲作为相声界极具代表性的表演者,其作品中确实蕴含着大量富有节奏感、对仗工整、押韵巧妙的“顺口溜”或“贯口”,这些语言艺术在传统相声的“逗哏”技巧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他作品中的经典段子,结合其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分析其中的“诗”或“顺口溜”元素: 一、传统相声的“贯口”与“顺口溜.............
  • 回答
    关于“郭德纲 王梦婷”的传闻,需要澄清的是,这完全是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谣言,没有任何事实依据。郭德纲的妻子是王惠,这是公开且众所周知的事实。王惠也是德云社的副董事长,是郭德纲事业上非常重要的伴侣和合作伙伴。那么,“王梦婷”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与郭德纲联系起来呢?这背后很可能是一些网友的恶意捏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