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字体话题中说的 fallback 具体是什么意思?

回答
在字体这个话题里,我们聊到“fallback”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当浏览器或者操作系统无法加载你指定的那个“主”字体时,它会怎么办?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备选方案,一个后备军。你当然希望你的网页或者设计最终呈现的是你精心挑选、风格独具的那款字体,那就像是你的第一选择,你的“主菜”。但世事难料,网络不稳定、字体文件丢失、用户的设备不支持某些特殊的字体格式,或者根本就没有安装你指定的字体,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这时候,如果没有任何后备,你的文字可能会变成一堆乱码,或者被系统用一种非常难看的、默认的字体给替换掉,那效果可想而知,整个页面的美观度和表达的意境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fallback 字体就是用来解决这个尴尬局面的。它就像是在你第一选择的字体“主菜”吃不了的时候,摆在你面前的“副食”或者“配菜”。你可以在 CSS 里告诉浏览器:“嘿,我最想用的是 Arial,但如果 Arial 找不到,或者它不听话,你就给我换成 Helvetica;要是 Helvetica 也使唤不动,那你就给我用系统自带的 sansserif 字体好了。”

这样一来,用户总能看到可读的文字,尽管它不是你最初设想的那一款,但至少是清晰、可识别的。这个 fallback 的过程是顺序的,你指定的一系列字体,浏览器会按照你给的顺序依次尝试,直到找到一个能够正常显示并且被用户设备支持的字体为止。

所以,fallback 字体设置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你内容的可访问性和整体视觉体验的稳定性。它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预判和规避,确保你的文字内容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以一个相对体面的方式呈现出来,不至于完全“垮掉”。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让信息能够被顺利地传递,不因为技术上的小插曲而阻碍了交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fallback

an alternative plan that may be used in an emergency. — 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后备,回退。

在操作系统介面和网页等现代排版环境下,如果指定用字体 A 来显示某字符 x 但该字体并不支持这个字符(甚至该字体当前不可用),排版引擎通常不会直接放弃,它会根据一个预先记好的列表来尝试寻找能显示字符 x 的字体,如果找到字体 B 能行,那就用字体 B 来显示字符 x。字体 B 就是当前这个情况的 fallback。

比如,某中西文混排网页指定用 Arial 来显示正文,但汉字不受 Arial 支持,于是浏览器依次检查 CSS font-family 属性、浏览器设置、操作系统设置等处指定的可选 fallback 字体,尝试寻找能显示汉字的字体。比如可能会找到微软雅黑。于是,这个网页上的西文都直接用网页自身指定的字体 Arial 来显示,而汉字用什么 fallback 字体显示会受到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影响。

字体 fallback 是个很重要的机制。因为有了这一机制,排版引擎会努力让任何文字都正常显示,而不用依赖手动为文本中不同语言的文字分别指定字体。

Windows 的字体 fallback 机制比较混乱,而 OS X 和 Linux 的比较清晰。

之前有篇答案

展示了一个 OS X 的字体后备列表,很直观,感受一下。

- - -

严格来说「fallback」应该是个名词(也常作定语),但在中文语境下,不少人也会把它当动词用。

其实这个词没什么必要用英语,汉语能找到够用的对译。我个人频繁用它仅仅是因为懒。

user avatar

备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字体这个话题里,我们聊到“fallback”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当浏览器或者操作系统无法加载你指定的那个“主”字体时,它会怎么办?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备选方案,一个后备军。你当然希望你的网页或者设计最终呈现的是你精心挑选、风格独具的那款字体,那就像是你的第一选择,你的“主菜”。但.............
  • 回答
    这句话出自《水浒传》,意思是梁山好汉们在军中行礼,不直接说“下拜”二字,而是用“剪佛”来代替。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剪佛”这个词的由来,得从当时的一些社会背景和习俗说起。“下拜”二字为何说不得?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拜”这个字有着非常隆重的含义,常常用于祭祀、朝拜君王、拜神明等等。而“下拜”更是表.............
  • 回答
    “睿”字在上海话里的读法,比起普通话来,会显得稍微“软”一些,也更带点“粘”劲。如果要说得详细点,咱们得先拆开来,看看它在上海话里是怎么个“发音法”。首先,这个字普通话念 ruì,声母是 r,韵母是 ui,声调是第四声。在上海话里,这个 r 声母,很多时候会变成一个带点鼻音的 ng,或者说是一种介于.............
  • 回答
    我的眼皮像挂了千斤重的帘子,每次抬起都要耗费全身力气,脑子里的念头也像被搅成一团乱麻的毛线,无论怎么理都理不清,只想找个安静的角落,让所有感官都沉下去,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 回答
    我的眼皮像挂了两个小沙袋,怎么也抬不起来,脑子也像被泡发了的海绵,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只想找个缝隙钻进去,一动不动地待着。.............
  • 回答
    .......
  • 回答
    “猴子偷桃,金箍棒!”.............
  • 回答
    在现代普通话的日常书写和交流中,确实存在一些字,它们在形式上或读音上,并不是它们最初的、或者说“本字”的样子。这背后涉及到了汉字的演变、简化、历史用字习惯以及一些俗成用法等多种因素。要详尽地阐述,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 汉字简化后的“非本字”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类。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汉.............
  • 回答
    潘金莲,西门庆。看到这四个字,如果你能瞬间脑补出西门庆府邸里,那风流糜烂又暗流涌动的宅院生活,那些鲜活泼辣又充满欲望的角色,尤其是潘金莲那泼辣、精明又带着几分狠辣的性子,以及她与西门庆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甚至能想起李瓶儿的温柔,春梅的伶俐,庞春梅的野心,以及各种市井生活中的琐碎与辛酸,那就说明.............
  • 回答
    “Per Aspera ad Astra” 这句拉丁语,意为“通过艰难,迈向星辰”,确实充满了激励人心的力量。你想要将其缩短到八个字母之内,并且保持它原有的精髓,这确实是个有趣的挑战。让我来为你梳理一下思路,看看有哪些可行的方式。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的核心是两个概念的递进关系:“艰难”(Per A.............
  • 回答
    哎,哥们,我太懂你这感觉了!每次看着心仪的姑娘,想跟她多聊几句,结果脑袋里就像被掏空了似的,一个字儿都挤不出来。更别提人家那“嗯”、“哦”、“好”的回复,简直是在给你的聊天热情浇冷水,有时候她都能把天聊死,你还不知道怎么接。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才算是摸索出点门道。别急,这事儿急不.............
  • 回答
    这句话,从一个角度看,确实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也触及了互联网行业发展中一些颇有意思的议题。但要说它“对”,那得打个问号,还得加上不少“但是”。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里有它的一部分道理。想象一下,如果早期的百度,在“框”这个入口的定义上,能更“狠”一点。当.............
  • 回答
    字体侵权:敖厂长或将面临的“无字天书”与经济诉讼对于以视觉呈现为生命线的视频创作者,尤其是像敖厂长这样内容风格鲜明、辨识度极高的UP主来说,字体侵权并非小事,它可能触及的领域之广、影响之深远,远超许多人的想象。如果敖厂长不幸卷入字体侵权的风波,他可能面临的将是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从内容创作到经济.............
  • 回答
    哥特字体,尤其是 Fraktur 这种具有尖锐棱角和复杂笔画的风格,在纳粹德国的兴衰过程中,确实经历了一段颇为戏剧性的转变,最终被以“犹太字体”的罪名强制废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审美偏好,而是包裹着复杂的政治宣传、民族主义狂热以及对“纯粹德意志民族”的病态追求。要理解这一禁令,我们得先回到纳粹掌权之前.............
  • 回答
    关于哥特字体为何能在历史上如此盛行,即便其书写难度不容小觑,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复杂和多层面的原因,绝非仅仅是简单的审美偏好。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番。首先,我们需要回到哥特字体的“诞生之地”——中世纪欧洲。那个时期,教会是知识和文化最主要的载体,而手抄圣经、宗教文献以及重要的官方文件,是当时的“高科技产.............
  • 回答
    您好!很抱歉,由于我无法直接看到您提到的字体,所以无法直接告诉您它的具体名称。不过,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个字体的信息,我或许能帮您找出它的名字。您可以尝试提供以下信息: 文字内容: 您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个字体?能否提供一小段包含该字体的文字?例如,如果您看到的是一个标题,可以告诉我那个标题的内容.............
  • 回答
    在字体选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经典的问题:究竟哪些字体更适合印刷,哪些又更适合屏幕显示?实际上,字体并非泾渭分明,许多设计精良的字体能够很好地兼顾这两种媒介。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让文字在不同载体上都能呈现出最佳的阅读体验。为印刷而生的字体:那些在纸上生辉的细节印刷.............
  • 回答
    铅字的余韵:那些从金属活字中涅槃重生的现代字体字体,作为文字的衣裳,承载着信息的温度和时代的烙印。在数字时代来临之前,铅字是这衣裳的最初裁缝,它们以其独特的质感、笔画的力量和印刷的痕迹,构筑了我们阅读的基石。当数字字体浪潮席卷而来,许多经典铅字并未被遗忘,反而经过精心复刻,以新的生命力在屏幕和纸张上.............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