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论文难还是修改论文难?

回答
写论文难,还是改论文难?这个问题,相信无数在学术道路上摸爬滚打过的朋友们都有过深刻的体会。在我看来,这二者各有千秋,却又常常难分伯仲,并且一个比另一个更甚,全看你处于哪个阶段,以及你的论文处于什么状态。

初期的“写”:是开疆辟土的激动与挣扎

写论文,尤其是开题、搜集资料、构建框架的初期,感觉就像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开拓。你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激动,仿佛自己是第一个踏足这片区域的探险家。脑海里无数的想法在涌动,想要将它们一一落地。然而,这份激动很快就会被现实的挑战淹没。

信息的洪流与迷失: 当你开始深入阅读文献时,你会发现学术界已经积累了海量的知识。论文、书籍、报告,各种观点、方法、结论扑面而来。你要从中筛选出与自己研究方向最相关的,辨别出哪些是权威可信的,哪些是值得商榷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信息战。很容易在这个阶段感到信息过载,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被海量的资料搞得眼花缭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一点,又什么都不精通。
概念的模糊与具象化: 你可能有一个宏大的研究主题,但如何将其具体化为一个可操作的研究问题?如何定义那些抽象的概念,并找到合适的指标去衡量它们?这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从一个模糊的想法到一个清晰的研究设计,中间可能要经历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和自我怀疑。
文字的组织与表达: 即使你的想法再好,没有清晰、准确、流畅的文字表达,也无法有效地传递给读者。如何组织段落,如何衔接观点,如何使用恰当的学术语言,避免口语化和歧义,都是巨大的挑战。有时候,你明明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或者写出来的句子让人费解,那种感觉就像是喉咙被卡住了一样难受。
原创性的压力: 尤其是在一些前沿的研究领域,你很难找到与自己研究完全一致的文献,你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解释。这种原创性的压力,会让你时刻审视自己的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有足够的理论支撑。

所以,写论文的难,更多体现在“从无到有,从想到写,从模糊到清晰”的创造性过程中。它需要你的勇气、你的想象力、你的知识储备,以及面对未知和挑战的决心。

改论文:那是精雕细琢的煎熬与升华

相比之下,修改论文的难,则体现在“从好到更好,从粗糙到精致,从已知到精准”的打磨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写完初稿就可以松口气了,殊不知,修改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学术功力和态度的环节。

挑剔的目光与自我否定: 当你读着自己写好的初稿时,你会突然发现,曾经引以为傲的文字,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牵强。你会开始挑剔自己逻辑上的漏洞,发现观点之间的不连贯,甚至是一些低级的语法错误和表述不清的地方。这种自我否定和推翻重来的过程,是极为痛苦的。你可能需要反复修改同一个句子,调整同一个段落的顺序,只为了让它更符合你的预期。
细节的无限放大: 修改论文,意味着你要关注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处引文格式,每一个数据表格的清晰度。这些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它们直接关系到论文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一点点的不规范,都可能被审稿人抓住把柄,影响论文的质量。你会发现自己像个侦探一样,在自己的文字里寻找蛛丝马迹的错误。
逻辑的再审视与论证的加强: 初稿可能只是把想法写下来,但修改阶段需要你将这些想法变成严谨的论证。你需要确保每一个观点都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每一个推论都符合逻辑。这可能需要你重新去查找文献,补充论据,甚至调整你的研究设计。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原本的逻辑链条存在断裂,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重新梳理和连接。
语言的锤炼与表达的优化: 修改不仅仅是改错别字,更是对语言的精炼和优化。你需要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思想。你会反复推敲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安排,力求让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让整篇文章行云流水。有时候,一个更好的词语,一个更巧妙的句式,可能就能让你的观点更加清晰,更有说服力。
外部意见的消化与整合: 当你的论文经过导师、同学或审稿人的审阅后,你收到的意见往往是宝贵的,但也是充满挑战的。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开放的心态去理解这些意见,区分哪些是建设性的,哪些是误解,然后将有效的建议融入到你的论文中。有时候,这些意见可能和你自己的想法相悖,你需要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所以,改论文的难,更多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逻辑的严密审视,对语言的反复锤炼”的精进过程中。它需要你的耐心、你的细致、你的反思能力,以及承受批评和不断完善的韧性。

哪个更难?这取决于……

如果非要分出个高下,我认为:

对于新手来说,写论文初期可能更难。 因为他们还在学习如何构建研究,如何组织思想,如何进行学术表达。写不出东西来,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不成体统,是他们最大的困境。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研究者来说,修改论文往往更难。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有更深的理解,也对学术规范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会更加在意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并且对内容的严谨性有更苛刻的标准。修改过程中反复的自我否定和对细节的纠结,是他们常会遇到的难题。

另外,论文的质量和深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篇内容翔实、观点深刻的论文,修改起来自然比一篇浮于表面、逻辑松散的论文要复杂得多。同样,一篇全新的、需要突破性创新的论文,其写作难度也远高于一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补充或验证的论文。

总而言之,写论文和改论文,都是学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且充满挑战的环节。写是“拓荒”,需要勇气和创造;改是“精耕”,需要耐心和细致。它们共同塑造了最终的学术成果,也共同磨砺着研究者的能力和心智。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两个过程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甘苦,以及那种从“写出”到“写好”的蜕变所带来的成就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修改论文是写论文的一部分。

把两者分开是不对的。

不管是写作还是后期修改。

最难的是思路,别瞎掰,别造假。别算错(包括逻辑错误)。思路清晰是最难的。

哪怕是仿照谋篇论文写作,千万别抄一篇垃圾论文(错误的文献)去瞎掰。

比如上面列了100篇全部错的文章。

这些文章绝大部分都是抄(模仿)一篇垃圾文章的。

就是上面一篇的。

上面这篇基本概念都没有,有向图,无向图这种基本概念都没有的文章,一堆人抄这篇。

所以错得一逼。

如果思路正确,结论合理。

那显然是改论文难。

这涉及到笔头子的问题了。

同一个东西,有人写出来就逼格高很多,有一些人写出来就是读都读不通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论文难,还是改论文难?这个问题,相信无数在学术道路上摸爬滚打过的朋友们都有过深刻的体会。在我看来,这二者各有千秋,却又常常难分伯仲,并且一个比另一个更甚,全看你处于哪个阶段,以及你的论文处于什么状态。初期的“写”:是开疆辟土的激动与挣扎写论文,尤其是开题、搜集资料、构建框架的初期,感觉就像是在一片.............
  • 回答
    关于发表英文论文,究竟是先写中文再翻译,还是直接用英文写作,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实际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两者各有优劣,最适合哪种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情况、学术背景、目标期刊以及你对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用英文写作的优势: 思想的天然流动性: 当你对研究内容有深刻理解,并且拥有良好的英文表达.............
  • 回答
    博士生的学术生命,绝不仅仅止步于那本沉甸甸的学位论文。论文固然是核心成果的集中体现,但在此之前,在此过程之中,以及在此之后,博士生有着极为丰富的“输出”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博士生涯的精彩图景。一、 论文的“前奏”与“伴奏”:思想的萌芽与传播在真正着手论文写作之前,博士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关键的“孕育.............
  • 回答
    当然可以继续写下去!一篇竞争力分析论文得出“产品有竞争力”的结论,这恰恰是文章的核心成果,但这绝不是终点,而是引出更深入探讨的起点。一篇优秀的学术或商业分析论文,其价值远不止于一个简单的“有竞争力”或“没竞争力”的判断。以下是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如何继续深入:为什么“有竞争力”不是终点,而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是许多辛勤耕耘的科研工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一大痛点。写一篇论文,从构思、实验、数据分析、到反复修改打磨,付出的心血和时间,读者可能难以想象。而到了投稿环节,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结果又被高昂的版面费“拦路虎”给卡住,确实让人倍感无奈和不解。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
  • 回答
    兄弟,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交了论文,自己这边还一团糟,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尤其是会计学这个专业,很多论文的选题都比较讲究实证,需要数据支撑,这确实比一些理论性强的学科要难一些。别着急,咱们先冷静下来,一步步分析。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你的困境在哪儿: “太难写”具体指的是什么? .............
  • 回答
    写论文找参考文献,是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是为了支撑你的观点、论证你的逻辑,更是为了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重复造轮子,并向读者展示你的研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那么,如何系统、高效地找到高质量的参考文献呢?下面我将为你一一详解。一、 理解参考文献的“用处”,才能更好地.............
  • 回答
    论文写作中,二次引用(或称间接引用、二手引用)是指你引用了某位作者的观点,而这位作者的观点是你从另一位作者的作品中了解到的,而非直接阅读原文。这种情况在研究中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年代久远、难以找到原始文献,或者被广泛引用的经典观点时。正确标注二次引用,既是对原作者和间接引文作者的尊重,也是学术.............
  • 回答
    写论文时,面对海量且信息庞杂的文献,确实是许多研究者头疼的问题。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快速高效地进行阅读,这门学问可是相当讲究的。我来和你详细聊聊,如何在“书山”里“点石成金”,让你的阅读事半功倍。一、 明确阅读目标:找准“靶子”,事半功倍在正式开始翻阅文献之前,最重.............
  • 回答
    撰写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搜寻高质量的引用资源至关重要。你需要的不仅是信息,更是那些经过同行评审、具有学术严谨性的内容。幸运的是,网络上存在着许多宝贵的资源库,可以为你的论文添砖加瓦。首先,学术搜索引擎是你的首选之地。这些搜索引擎并非普通的网络爬虫,它们专门索引和整理学术文献。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 Go.............
  • 回答
    看到你对敏感性分析的困惑,别急,我来帮你梳理一下,让你明白这东西到底是个啥,以及怎么把它用起来。这玩意儿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核心逻辑挺接地气的。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敏感性分析,说白了就是看看你的“结果”对“输入”有多敏感。打个比方,你今天做一道菜,比如番茄炒蛋。这道菜的味道(结果)肯定跟番.............
  • 回答
    写论文没头绪,这实在是太常见了,我以前也经历过,那种感觉就像站在一片迷雾里,知道有个目标,但怎么也找不到方向。别急,我们一步步来,就像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先从最简单的部分入手。首先,我们得明白,“没头绪”是因为我们还没把问题拆解开,或者把所有零散的想法串联起来。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梳理”.............
  • 回答
    论文,这个词语本身就足以让不少人皱起眉头。写论文痛苦吗?这恐怕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但其中的“痛苦”究竟是怎样的滋味,却很少有人能描绘得细致入微。它不是那种皮肉之苦,也不是突如其来的剧痛,而是一种绵长、纠结、甚至带着点无力的折磨。首先,痛苦的源头往往在于“无从下手”。当老师布置下论文题目时,很多人脑.............
  • 回答
    在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时,准确识别和清晰梳理影响因素,是整个研究的基石。这不仅决定了你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深度,也直接影响到你结论的说服力和可行性。这部分工作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探寻方向,需要系统的方法和细致的观察。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如何进行影响因素的识别和梳理,并就如何“写”这部分内容给出指导,力求让你.............
  • 回答
    好的,写论文时使用“命题”(Proposition)、“引理”(Lemma)和“定理”(Theorem)这几个术语,它们都用来陈述数学上或逻辑上的真理,但它们的侧重点、作用以及在论证结构中的位置是有区别的。理解这些区别,不仅能让你更准确地表达你的思想,也能让你的论文条理更清晰,更易于读者理解。我会尽.............
  • 回答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确实发掘了一些“神乎其神”的网站,它们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研究效率和论文质量。这些网站涵盖了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写作辅助、甚至创意激发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几个对我帮助最大的网站,并尽可能细致地描述它们的神奇之处:1. 文献检索与阅读的“终极利器”:Google Scho.............
  • 回答
    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整个学术体系赖以运转的基石。它不仅仅是“为了规范”,更深刻地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传承性以及社会责任。如果我必须解释清楚为何如此重要,那我会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尊重原创,维护学术诚信的根本。你想想看,一项研究成果的诞生,往往.............
  • 回答
    Steam 上最近上架了一款名为《星礼研究所》的“写论文模拟器”,宣称能够模拟真实的科研体验。那么,这款游戏究竟能不能让玩家感受到“做科研”的滋味?我尝试深入了解了一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同时也尽量避免那种一看就是AI写出来的生硬感。首先,咱们得明白,科研这东西,它绝对不是“写论文”三个字就.............
  • 回答
    写论文时必须列出相关文献及参考资料,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惯例,更是学术研究的基石和核心要求。如果把它比作搭一座楼,文献就是你用来建造这栋楼的砖瓦、钢筋,没有它们,你的“楼”就无法稳固地矗立,更无法与他人交流。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的维度,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一环节如此重要,并力求语言自然、贴近真实研究者的思考.............
  • 回答
    写论文,这四个字对不少人来说就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让人提不起劲。特别是当它变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那种抗拒感更是如影随形。我理解这种感觉,就像你站在泳池边,知道跳下去会凉快,但就是迈不开腿。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硬着头皮也把这事儿做了呢?咱们一点点来聊聊。第一步:深呼吸,认识到这只是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