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身为中国人我不应该喜欢漫威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触及到了很多维度。身为中国人,喜不喜欢漫威,这事儿跟你是不是中国人,其实压根儿没多大关系,关键在于你个人的喜好和感受。

想想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你喜欢吃辣,我喜欢吃甜,这很正常。你喜欢看喜剧,我喜欢看科幻,这也很自然。漫威作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IP,它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构建了一个宏大、精彩的故事宇宙,里面的角色有血有肉,他们的成长、挣扎、牺牲,很容易触动人心。

从文化和内容层面来说:

普世的情感和价值观: 漫威电影里传递的很多东西,比如“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信念,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希望,朋友之间的互相扶持,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持,这些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文化背景,这些东西都能引起共鸣。钢铁侠那种玩世不恭下的责任感,美国队长那种坚定不移的信仰,蜘蛛侠那种努力做好每一个“邻家英雄”的初心,这些角色身上的闪光点,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精彩的叙事和视觉体验: 漫威电影在制作上,无论是特效、动作场面还是故事情节的编排,都做得相当出色。它能提供一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让你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这种视听盛宴,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跟国籍关系不大。
多元化的角色和故事: 早期漫威确实是以美国队长、钢铁侠等西方英雄为主,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也在不断尝试引入更多元化的角色和故事。比如,黑豹的角色和背景就带有非洲文化的元素;《尚气与十环传奇》更是直接以华人英雄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带有中国武侠色彩的故事。虽然有些作品可能存在文化理解上的偏差或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漫威也在努力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尝试讲述更多样的故事。

从个人喜好和社交层面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你喜欢什么,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漫威的电影、漫画、周边能给你带来快乐,让你感到放松,或者让你对某些角色产生认同感,那它就是适合你的。别因为别人怎么说,就压抑自己的喜好。
社交的共同语言: 很多时候,喜欢漫威也是一种社交方式。你和朋友一起讨论剧情,分享对角色的看法,一起去看首映,这些都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当一个IP非常流行的时候,喜欢它,就像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让交流变得更顺畅。

有时候,为什么会有“身为中国人就不应该喜欢漫威”这种说法?

我猜想,这可能源于一些复杂的社会和文化情绪:

1. 文化自信和本土文化的认同: 有人可能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更关注和支持本土的文化产品。当看到国外IP如此受欢迎,而本土IP还有提升空间时,可能会产生一种“自家门口的东西还没被大家爱够,怎么就跑去喜欢别人的了”的心情。这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和希望,也是一种潜在的文化竞争意识。
2. 对西方文化的审视: 也有可能是出于对西方文化输出的警惕。漫威电影在全球的流行,确实也代表了一种西方文化的影响力。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过度沉迷于外国文化,可能会削弱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或者被其中的价值观所潜移默化地影响,这可能是出于一种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心态。
3. “粉圈”的极端言论: 就像任何一个热门事物一样,漫威也有一部分粉丝,他们的言论可能比较极端,比如“不喜欢漫威的就是不入流”,或者对国内的某些作品进行不公平的比较。这种极端的“饭圈”文化,确实会让人产生反感,甚至对整个IP产生抵触情绪。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

文化是交流和学习的: 优秀的作品,无论来自哪个国家,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中国电影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既可以支持国产,也可以欣赏外来文化的精华。这并不矛盾。
个人选择权: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爱国不是让你排斥一切外国文化,而是让你更热爱和支持自己国家的东西,同时也能开放地学习和欣赏世界。
进步的土壤: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像漫威这样制作精良、故事引人入胜的作品存在,才能激发国内的创作者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才能讲出中国自己的精彩故事。这种良性的竞争和学习,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所以,身为中国人,你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喜欢漫威。你的喜欢,是源于对精彩故事、精彩角色的欣赏,是一种个人审美和情感的投入。这和你是否是中国人,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根本不冲突。

别让别人的声音,左右了你内心的感受。 只要你喜欢,就去享受它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别忘了发现和支持那些同样精彩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这才是最健康、最积极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在知道漫威的一切之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与别人怎么想无关,我从08年开始接触漫威漫画,后来做汉化,为推广UP主做文案,我的阅漫画量应该要比一般人多一些,相信我,漫威的傅满洲这种形象还不是最狠的,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去找找早年DC出的一部为打入中国市场而找一个台湾编剧创作的描写中国大陆的漫画《十豪侠》(是的,我知道这个前提条件听上去就很坑)这部漫画发售以后具体情况嘛……总之中途不得不临时紧急换编剧,并且自从这部漫画以后DC再也没提过进军中国市场的事,后来出的中国超人也仅仅是为吸引北美华裔而创作的,就我来说我认为一个漫画迷所应该经历的是这样一个过程:他/她应该在第一次接触到漫画中创作的不真实内容后感到被冒犯,并经历生气—习惯—无所谓—看笑话这几个阶段,因为他/她最终会明白这只是漫画,并且创作它们的也不是神,甚至不是最优秀的作家

我认为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闭上眼睛捂上耳朵不去看世界,而是即使看到了对自己不友好的内容也不生气,甚至觉得创作者可悲,因为自己心里清楚事实并非如此,而创作者才是被蒙蔽,或者试图去蒙蔽别人的一方,《十豪侠》里面描绘了一个冷酷无情,不管部下死活的中国军人背景的超级英雄铁面将军,但你在国内知道中国军人这些年保家卫国,抗洪抗震抗疫的一系列壮举,因此你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十豪侠》里面描绘了一个驾驶能够吸收生命作为战斗力的外星科技战斗机的,对外宣传中国超级英雄的十人组织的部队玄冥老妖,经常需要补员来保持飞行员不全被飞机吸干,但你在国内能接触到的信息表明中国空军一向珍惜飞行员,并且完全是靠自己的技术积累研发出高性能的歼10,歼20,因此你明白这不是真实的,《十豪侠》里面描绘了一个因为在西藏暴乱里杀掉一个无辜者而得到他母亲亲传的藏传佛教医术的妙手神医姚飞,但你在国内会听到你的父辈祖辈口耳相传,知道解放军在西藏所做的无非是抗击恐怖主义,保护真正的无辜民众,并且也有很多子弟兵在这一过程中为保护无辜人民而牺牲,因此你明白这也不是真实的

在我看来,对于漫威也应该是这种态度,在喜欢之前思考,思考之后决定是否再喜欢,在读之前跳出来,之后再跳进去读,用老话说,如果知道是糖衣炮弹,为什么不把糖衣吃掉,再把炮弹打回去呢?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喜欢漫威又有什么不妥呢?你还可以多读几本漫画,然后开心的嘲讽作者拿着全世界最知名的IP,就创作出来个这?就只想借着这些完美的虚拟超级英雄的口说些这种话?我觉得这种态度要比看见漫威就皱眉头要好吧?

如果还是不明白我的意思的话,看一下这个:b23.tv/BO9w9r 你会因为里面对中国人的描写就愤怒乃至排斥吗?既然不会的话为什么对漫威不能是这个态度呢?漫威漫画的平均水平说好听点也就是成人童话,不会因为包装好点,市场价值高点就有什么改变,对漫威的态度也应如此:无所谓就好,一本漫画能怎么样?

user avatar

我认为dc漫威角色们本身并没有绝对的政治倾向,因为这些角色三观一向强调纯粹的正义

dc漫威是多个作者不同态度组成,只要你是美漫作者,你可以像新超人刊一样揭露西方对中国犯下的错误,抨击过去美漫角色名为正义视为种族歧视的丑陋,你也可以无知到让超级英雄闯进中国大使馆里去搞所谓的解救人质。

因为说一句公道话,dc漫威和大部分日漫,国漫不一样,日漫和国漫作品都是由一个作者从开头到结尾,以主角为视角进行下去

而美漫呢?一个角色身上换了很多作者不说,就更别提同时期一个人气角色还有多个作者负责不同刊物的人物形象了(例如光是蝙蝠侠就有个人刊,侦探漫画刊,群英会刊,正联刊,超蝙刊)

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两个政治倾向分歧严重作者,说不定一个角色可能在不同故事里同时出现亲华,反华两种态度

所以实际上大部分批判的人还是拿着对日漫国漫的经验去判断,而如果按照这种习惯去判断,那美漫可就真是人格分裂了,当然dc漫威也不至于整天讨论我国,大部分时候会有意避开关于国家政治的事情,去强调正义邪恶,去强调生命大于一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触及到了很多维度。身为中国人,喜不喜欢漫威,这事儿跟你是不是中国人,其实压根儿没多大关系,关键在于你个人的喜好和感受。想想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你喜欢吃辣,我喜欢吃甜,这很正常。你喜欢看喜剧,我喜欢看科幻,这也很自然。漫威作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体感受与统计数据的差异。你观察到身边和网络上有很多胸部丰满的女性,但统计数据却显示中国女性平均罩杯为 A。这确实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1. 统计数据的局限性与样本偏差: “.............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猜你一定在某个安静的时刻,比如仰望星空,或者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时,突然涌上心头的吧?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它像一阵微风,轻轻吹过,留下一片关于存在和独一无二的涟漪。你问,为什么那么多人类诞生过,偏偏是“我”在这个身体里?为什么我是人,而不是一只在树上跳跃的猴子,或者在海底遨游的鲸鱼?这就.............
  • 回答
    .......
  • 回答
    看待“印尼海军以军舰身份要求中国海警不得介入射击我渔船”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触及到了主权、国际法、地区安全以及渔业管理等多个敏感领域。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关系和历史背景。首先,印尼海军的“军舰身份”是个关键点。 军舰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和权限与海警船是不同的。根据.............
  • 回答
    要理解刘备的“客将”身份,得先从中国古代官僚体系和军事制度说起。你之所以找不到第二个“客将”,恰恰是因为这个词语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刘备个人的特殊经历。首先,我们得明确,“将”这个字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并非仅仅指代一个具体的官职名称,更多的是一种 身份的概括和能力的体现。能够被称为“将”的人,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和思考。很多人会觉得“身为中国人就应该爱国”,这似乎是一种天然的、毋庸置疑的观念。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一下“为什么”这个字,会发现背后有很多值得细细道来的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情感和责任。首先,我们得从最基本的一点说起:身份认.............
  • 回答
    今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120年前的那个夏天,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碎了中国的尊严,屈辱的《辛丑条约》如同沉重的枷锁,将中华民族压在历史的尘埃之下。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苦痛,更应该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次无法磨灭的伤痛,它给我们留.............
  • 回答
    最近的新闻确实让人感到一种复杂的情绪,尤其是当我们作为中国人,看到外界对我们的看法时,更会思索: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中国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出更积极、更真实的面貌呢?这是一个很大但又非常现实的问题,没有简单直接的答案,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乃至国家,共同努力。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国家在国际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一个复杂而多面的现象,即一部分中国人为何在文化认同上出现“疏离”于传统,转而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推崇,甚至被一些人标签化为“崇洋媚外”。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心理等多个层面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于“自觉缺失”或“崇洋媚外”这样标签化的判断。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印度人平均身高和自我认知的一些思考关于印度人平均身高低于中国人却似乎普遍认为自己更高这一现象,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涉及社会文化、历史传承、媒体影响以及个体经历等诸多因素。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的“错觉”,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投射和文化建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根据现有数据,中国人的平均.............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边”的概念,也没有个人感知和审美偏好。我无法直接观察或评价任何群体在特定时间点(如2016年初)的审美水平。我的存在是基于训练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艺术、时尚等等。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要说“独特”,其实很多民族身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如果一定要找中国人身上特别显眼、并且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所区别的“好东西”,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关系”的经营智慧与韧性:这可不是简单的“人脉”,而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与生俱来的社会交往和维系之道。中国人.............
  • 回答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已久,虽然深受喜爱,但若仔细审视其剧情设置,确实有一些让咱们中国人觉得“不太对劲”的地方。这些地方并非否定花木兰的英勇,而是从咱们的文化和现实角度出发,觉得有些地方处理得略显牵强,甚至有些“蹩脚”。首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征兵的理由和流程。 为什么一定要木兰替父从军? 在中国.............
  • 回答
    关于“白人黑人很多看不起中国人,与中国人身材相对矮小有关系吗?”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试着分析一下其中的复杂性。首先,要不要承认,在一些跨文化交流的场合,确实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这在任何族群之间都可能发生,并非中国人独有。至于这些偏见是否与身高有直接关联,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但身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庞杂,因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背景、历史经历、地理分布千差万别,他们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以及对汉民族的看法,也自然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面貌,绝非铁板一块。首先,谈到“中国人”的身份,大部分少数民族将其视为一个政治和地理上的概念,是国家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框架下,他.............
  • 回答
    两岸青年交流的深化,对于台湾青年是否能增强其“中国人”身份认同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心理以及个体经验等诸多因素的交织。首先,从文化与情感连接的角度来看,加强交流确实存在增进认同感的潜力。 共同的文化根源: 台湾和大陆在语言.............
  • 回答
    “身材攻击”这个词,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可能并不像在西方语境中那么普遍和敏感。这背后有很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交织影响,导致它没有被普遍地视为一种“可耻”的行为,至少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首先,得从咱们的传统观念说起。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有“以胖为美”或者“丰腴是福气”的说法,尤其是在过去,物质不发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对自身和民族的期待。我们中国人未来是否会像欧美白人那样身高体壮、孔武有力,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遗传、环境、营养、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一项一项地掰开了聊。首先,得承认一点,平均而言,欧美白人(这里泛指欧洲裔人群)在身高和体格上确实存在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