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GitHub 与 OpenAI 合作推出的 AI 代码建议方案 Copilot?

回答
GitHub Copilot:AI 辅助编程的利刃还是双刃剑?

GitHub Copilot,这个由 GitHub 和 OpenAI 强强联合推出的 AI 代码建议方案,自问世以来便在全球开发者社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它究竟是提升编程效率的神兵利器,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削弱开发者能力的“潘多拉魔盒”?要评价 Copilot,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下,细致审视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Copilot 的“强大”之处:效率的 Turbo 增压器

无可否认,Copilot 最直接、最令人兴奋的优势在于其惊人的代码生成能力。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影子搭档”,在你编写代码时,能够实时预测并提供下一行甚至下一段代码的建议。这种能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boilerplate 代码的解放: 撰写大量的重复性、模板化代码是编程中常见的“痛点”。无论是设置类、处理数据结构、还是构建 API 端点,Copilot 都能迅速填补这些空白,将开发者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更专注于核心逻辑的思考。
探索未知 API 和库的捷径: 当面对一个不熟悉的库或 API 时,开发者通常需要翻阅文档、搜索示例。Copilot 凭借其海量训练数据的优势,能够直接给出使用这些接口的代码片段,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成本和试错成本。
快速原型开发和 POC: 在项目初期,快速验证一个想法的可行性至关重要。Copilot 能够帮助开发者迅速搭建起基础框架和功能原型,加速概念验证的过程,从而更快地迭代和调整方向。
减少语法错误和低级错误: 很多时候,编码失误并非源于逻辑错误,而是由于拼写错误、参数遗漏等低级疏忽。Copilot 在生成代码时,往往能够遵循正确的语法和常用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类错误的发生。
激发新的编程思路: 有时,开发者可能会陷入思维定势。Copilot 提供的出人意料的代码建议,可能会启发开发者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更优雅或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Copilot 的“隐忧”:潜在的陷阱与需要警惕之处

然而,任何强大的技术都伴随着潜在的风险,Copilot 也不例外。在其光鲜亮丽的效率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的问题:

对开发者技能的“钝化”效应: 这是 Copilot 最受争议的一点。过度依赖 AI 的代码建议,是否会导致开发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底层原理的理解变得模糊?当 AI 无法提供帮助时,开发者是否会显得“束手无策”?例如,新手开发者如果完全依赖 Copilot 生成所有代码,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代码是如何工作的,也无法掌握调试和优化这些基本技能。
代码质量与安全性隐患: Copilot 生成的代码并非百分之百完美。它可能包含效率低下的实现、不符合最佳实践的代码,甚至存在安全漏洞。如果开发者不加思索地直接采纳,可能会将这些问题带入项目中,埋下隐患。尤其是对于敏感的系统和安全要求极高的应用,完全依赖 AI 生成的代码是极其危险的。
版权与知识产权的灰色地带: Copilot 的训练数据来源于 GitHub 上大量的开源代码。其生成代码的版权归属和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如果 Copilot 生成的代码与现有代码库过于相似,是否会构成侵权?这在法律和道德层面都存在争议。
“幻觉”与不准确的代码: 尽管 Copilot 强大,但它并非万能。在处理复杂、非标准或高度专业化的场景时,它可能会产生“幻觉”,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上错误或不相关的代码。开发者需要具备识别和纠正这些错误的能力。
对特定语言和范式的偏见: 训练数据决定了 AI 的输出。如果训练数据中存在对某些编程语言、框架或编程范式的偏见,Copilot 的建议也可能随之表现出这些偏见,限制了开发者的选择。
“黑箱”操作的不可控性: Copilot 的内部工作机制对于普通开发者而言是“黑箱”。理解其生成逻辑、进行精细化调优的难度较大,这使得开发者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完全掌控代码的生成过程。

如何“驾驭”Copilot:成为 AI 的“指挥官”而非“奴隶”

要充分发挥 Copilot 的优势并规避其风险,关键在于如何将其视为一个强大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全权代理者。开发者需要扮演的是“指挥官”的角色,而不是被动的“采纳者”。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思考方向:

将 Copilot 作为“智能助手”,而非“代码生成器”: 把它想象成一个能够提供快速草稿、建议和参考的搭档。开发者仍然是代码的最终设计者、审查者和决策者。
批判性思维与深入理解: 永远不要盲目接受 Copilot 的建议。在采纳任何代码之前,务必花时间去理解其逻辑、评估其效率、检查其潜在的错误和安全问题。这需要开发者具备扎实的编程基础和审慎的态度。
“教导”Copilot: 通过编写清晰、符合规范的代码,提供准确的注释和文档,实际上是在“教导”Copilot 学习你的编码风格和项目需求。良好的输入才能获得更精准的输出。
专注于更高层次的抽象: 将 Copilot 承担的重复性、模式化的任务,用来解放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更具挑战性的算法设计、系统架构和业务逻辑。
保持学习的动力: 不要让 Copilot 成为学习的“拐杖”。持续学习新的编程技术、框架和最佳实践,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负责任地使用: 对于开源项目,要注意 Copilot 生成代码的版权问题。在涉及安全或敏感业务的代码编写中,要格外谨慎,必要时完全放弃 AI 辅助。
探索更多“AI+编程”的协同模式: 未来,AI 在编程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开发者需要积极探索与 AI 协同工作的各种可能性,包括代码审查、测试生成、文档编写等,从而构建更高效、更可靠的开发流程。

总结:

GitHub Copilot 是一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它极大地提升了编程的效率,改变了我们与代码交互的方式。然而,它并非完美无缺的“银弹”。对 Copilot 的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其“能做什么”,更要深入思考其“如何影响我们”。

Copilot 更像是一把磨砺有加的“双刃剑”。 善加利用,它可以成为开发者提升生产力的“Turbo 增压器”,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但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削弱我们的基础技能,埋下质量和安全的隐患。

最终,Copilot 的价值将取决于我们如何去“驾驭”它。只有成为一名能够明辨是非、审慎判断、并能与 AI 智慧协同的开发者,才能真正让 Copilot 发挥出它最大的潜力,而不是被其裹挟。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程序员,不仅需要掌握编程语言和算法,更需要具备与 AI 协作、评估 AI 输出、并最终对代码质量负全责的“软技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观望.....

大概率除了酷炫没什么用。

其实我们写代码的时间在整个软件开发周期中所占的比重不高,甚至不到四分之一的比重。

按照我对大多数组的观察,甚至不到1/5。

多年前我也对这种辅助编程的东西很着迷,在 Emacs 中有个叫做 snippet 的模板系统。可以自己定义一些模板,或者函数,然后一个快捷键就给我生成部分代码, 我接着补全就行了。

这东西看起来很炫.....

像是电影中的程序员哗哗地生成代码。

直到你深度使用的之后,感觉没什么用。

甚至包括 tabnine,可以根据你之前的输入帮你补全一部分代码,甚至某个函数片段。

是很酷炫,但是我在使用的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去 Review 他补全的东西是否真的是对的。

这对我是一种思维上的干扰。所以,我把这东西也给关闭了。

如果代码中本身包含有很多重复的片段或者逻辑,这类工具肯定是可以加快你完成代码的速度。但我不相信这东西会对编程有根本性的改变。

烂代码并不因为写得快就会变好。大型软件开发的难度在于协作和沟通,对于企业来说业务分析也是痛点。代码敲得更快是程序员的自嗨,不解决根本问题。

你给猴子再好的辅助编程工具,猴子也没法完成有意义的软件。

这种工具对软件的质量可能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你不知道某个程序片段可能就是AI生成的,但是那代码不是程序员的本意,他只是没仔细 Review 生成的代码.

可以想象,今后程序员又多了一个甩锅的理由,这 TM 不是我写的代码,是 AI 生成的!

其他可能会引起的问题:

  • 我的代码是有版权限制的,比如 GPL,但是被其他人补全了,那补全的代码是否遵循 GPL?
  • 是否可能会被黑客利用,故意影响生成代码导致包含漏洞。
  • 是不是面试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手撕代码简单很多了.... Max Howell 函数名写出来就进 Google 了!

收到试用邀请,今天玩了好一会儿。

感觉还是对面试最有用,尔等退下,让我手撕红黑树:

日常工作使用一段时间再更新...............


日常使用了近三周。

总体来说比预期要好一些,特别是根据上下文会推测出编程者的意图,有时候的结果确实会让人惊喜。而且习惯了对编程中的干扰也不算太多。

个人使用过程中有Go、Powershell、Ruby、Rust,其中Rust 效果最不好,rust-analyzer 就很好地能补全了。

Visual Studio 2022 将会把智能的代码补全当作一个亮点,到时候这个工具的体验应该会更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GitHub Copilot:AI 辅助编程的利刃还是双刃剑?GitHub Copilot,这个由 GitHub 和 OpenAI 强强联合推出的 AI 代码建议方案,自问世以来便在全球开发者社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它究竟是提升编程效率的神兵利器,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削弱开发者能力的“潘多拉魔盒”?要评价.............
  • 回答
    GitHub 准备推出下一代文本编辑器 Xray 的消息,可以说是备受瞩目。虽然目前关于 Xray 的公开信息还相对有限,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评价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潜力的方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GitHub 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开发者社区和代码托管平台,其推出的任何工具都具备极高的影响力。 X.............
  • 回答
    GitHub 计划在中国开设子公司,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其影响将是多层面且深远的。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一举动可以被视为 GitHub 在全球化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落子,同时也是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技术市场和开发者社区的一种回应。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全球软件开发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庞.............
  • 回答
    如何评价GitHub上非软件开发性质项目增多的风气?近些年来,GitHub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确实出现了一些非软件开发性质的项目增多的现象,这引发了社区内外的广泛讨论和评价。要评价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驱动力、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 现象的观察与.............
  • 回答
    阿里OceanBase在GitHub上的点赞送礼活动,无疑是一次充满话题性、策略性也兼具一定争议的营销和社区建设举措。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1. 活动目标与效果分析: 目标: 提升OceanBase在开发者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GitHub是全球最活跃的开发者社区,通.............
  • 回答
    微软收购 GitHub:一次深刻的产业变革与战略布局微软收购 GitHub,无疑是近年来科技界最引人注目的交易之一。这次收购不仅对微软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全球开发者社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更全面地评价这次收购,我们需要从用户和微软两个维度进行详细剖析。 一、 对用户(全球开发者社群)的意义.............
  • 回答
    微软和 GitHub 员工对“996.ICU”运动的支持,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牵扯到技术行业的文化、员工权益的保障,以及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方面面。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支持?首先,得明白“996.ICU”这事儿本身。它源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盛行的“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
  • 回答
    Vue 即将超越 React 登顶 GitHub Star榜? 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最近,社区里关于 Vue.js 在 GitHub 上的 Star 数即将超越 React 的讨论甚嚣尘上。作为前端开发者,我们都知道 Star 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和社区活跃度。如果 Vu.............
  • 回答
    鸿蒙系统在 Github 上正式发布开源,这绝对是近年来国内科技领域最受瞩目的大事件之一。这个消息一出来,整个科技圈都炸开了锅,各种声音都有,有振奋的,有质疑的,也有冷静分析的。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是个重大的里程碑,标志着鸿蒙迈出了走向开放和生态建设的关键一步。以前,大.............
  • 回答
    百度 Apollo Auto 在 GitHub 上发布的自动驾驶代码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标志着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以及对开放共享的承诺。要评价这段代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评价百度 Apollo Auto GitHub 代码的维度: 1. 技术成熟度与全面性 高度的集成.............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