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人口密度这么大,为什么还是显得很空旷?

回答
英国人口密度确实不低,尤其是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但为什么初来乍到的人,或者一些游客,反而会觉得它“空旷”,甚至有点“荒凉”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文化、历史、地理和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数字堆砌。

首先,我们得明白“人口密度大”这个概念在英国的语境下,和我们想象中那种人潮涌动的城市景观,或者像一些亚洲国家那种密不透风的居住模式,其实是不同的。英国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

1. 城市与乡村的巨大反差:

英国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拥有许多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且集中度极高的城市。伦敦自不必说,单日人口流量就能轻松压倒很多国家的总人口。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也都是人口和经济的集散地。在这些核心城市区域,人口密度自然是惊人的,你可以在街道上感受到那种“拥挤”。

然而,一旦你离开这些大都市,进入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或北爱尔兰的乡村地带,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英国的乡村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那种村落连绵、田园诗画般密集的小镇。相反,很多乡村地区保留着较为广阔的农田、森林、丘陵地貌,以及零星分布的、规模不大的村庄和城镇。这些村庄的房屋之间往往有绿地、花园、甚至小树林隔开,不像有些地方那样,房屋紧挨着房屋,形成一片连绵的建筑群。

所以,当人们提到英国人口密度大时,他们往往指的是国家平均值,这个平均值被少数人口稠密的城市拉高了。但对于大多数游客或者初来乍到的人来说,他们的体验往往来自于离开城市的经历,而离开城市后,所见到的往往是那些相对“空旷”的乡村景观。

2. 历史遗留下来的土地利用模式: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非常迅速,但与此同时,它也保留了相当多的乡村土地作为农业用地、自然保护区,以及贵族庄园的土地。很多历史悠久的庄园,即使现在周边城镇化了,其核心区域的庄园主宅邸和广阔的围场、公园仍然是私人领地,或者对公众开放,但并不是住宅密集区。

这种“地主庄园”式的土地所有和利用模式,使得即使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也可能存在大片的绿地、林地或空地,它们并非“无人区”,但也不是“居住区”。这些绿色空间成为了英国乡村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人们带来了“空旷”的感觉。

3. 英国的“城市规划”与“生活方式”:

与一些国家强调“寸土寸金”的密集开发不同,英国在城市发展和乡村保护上,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思路。

乡村保护: 英国有大量的“Area of Outstanding Natural Beauty”(杰出自然风景区)和国家公园。这些区域的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以保护自然景观。这意味着即便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也可能被自然风光“稀释”掉那种密集的城市感。
花园城市理念: 很多英国的城镇,特别是郊区,深受“花园城市”理念的影响。这意味着房屋周边通常都有自家的花园,房屋之间也有公共绿地、公园或街道树木。即便在城镇内部,也并不总是建筑挨着建筑。这种对绿色空间的重视,自然会让整个居住环境显得不那么“挤”。
低层建筑为主: 尽管大城市也有高层建筑,但总体而言,英国的城市和城镇以低层和多层建筑(如联排别墅、半独立式房屋)为主,而不是那种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摩天大楼林立的景象。即使是同一条街道,房屋之间可能也有一定的间隔,加上院子和绿化,就显得不那么紧凑。
“通勤”生活: 许多英国人选择住在离工作地点稍远的郊区或周边小镇,然后通勤上班。这导致了郊区的住宅密度相对较低,而城市中心区域虽然人口流量大,但居住密度可能不如一些其他国家那样极致。

4. 历史建筑与低层住宅的组合:

英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城镇中心,这些地方的建筑风格古老,往往是石头或砖砌的房屋,层数不高。即使是中心区域,也可能不是完全的“水泥森林”。加上很多乡村地区,如前所述,房屋之间有草坪、花园、树木,甚至乡间小路,自然会产生一种“空旷”感。

5. 视觉上的“稀释”:

当我们说一个地方“空旷”,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视觉感受。英国的很多地方,特别是乡村和郊区,拥有非常开阔的视野。连绵的绿色田野、起伏的丘陵、茂密的树林,这些自然景观占据了大量的视觉空间。即便在城镇里,也时常能看到远处的绿地或山丘。这种开阔的视野,很容易让人感觉“空旷”,即便脚下可能就是平均人口密度较高的土地。

总结来说,英国人口密度大却显得空旷,并不是矛盾。

这是因为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大都市,而大部分国土面积,尤其是乡村和城镇的郊区,保留了大量的绿地、农田和较低密度的居住模式。
历史遗留下来的土地利用、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以及“花园城市”式的规划理念,共同塑造了英国既有城市化集中,又不乏开阔绿地的独特景观。
我们对“人口密度大”的理解,往往被那些“看起来空旷”的风景所“稀释”了。

所以,当你觉得英国“空旷”时,不妨想想,这恰恰是它保留了大量自然风光和相对舒适居住环境的体现,而非真的“人烟稀少”。它是一种“密度分散”的体现,而不是“密度平均”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追求个人的空间,但这个和能源是挂钩的。比如说在中国大家出行都用公交车,但在发达国家大家都开车。比如高层集中供暖只用烧热水然后通暖气,但分散住之后能耗会变很大。中国目前没有这么多能源

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地价很贵而且限量供应,开发商买到地之后肯定倾向于盖高楼。但英国地没有那么贵,大家都是小房子。

其实中国也很空,只不过人被压到了有限的城市里,比如我骑车的时候在华北平原,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两个县城之间也有50公里,中间就是一望无际的空地,但我穿过县城只要两三公里。面积比就是50:3的平方。青藏川藏上大几十上百公里的无人区过后只有一个几千人的小镇的情况一抓一大把。但在我上学的温哥华,一个250万人口的城市沿河铺了整整30公里,这个尺度差距就很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人口密度确实不低,尤其是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但为什么初来乍到的人,或者一些游客,反而会觉得它“空旷”,甚至有点“荒凉”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文化、历史、地理和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数字堆砌。首先,我们得明白“人口密度大”这个概念在英国的语境下,和我们想象中那种人潮涌动的城市景观,或.............
  • 回答
    英国卡车司机工资上涨,甚至超越企业高管,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因素,并非单一原因所致。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剖析英国的劳动力市场、人口结构以及相关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为何会出现卡车司机工资飙升,甚至超过高管?核心原因在于供需失衡,而且这种失衡在卡车司机这个特定行业尤为突出。1. 严重的司机短缺: 这.............
  • 回答
    英国威廉王子关于“由于人口增长,非洲野生动物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言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以及人口问题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他的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威廉王子言论的背景与潜在意图威廉王子作为英国王室成员和重要的环保倡导者,其言论往往受到广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口、经济、国家战略等多个层面,并非简单地“多生孩子就能超过日本”这么直接。英国、法国、德国这三个欧洲强国之所以没有将人口提升到一亿以上,甚至在某些时期人口增长相对缓慢,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且各有侧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历史发展路径。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美国历史发展中几个关键的脉络。简单来说,虽然美国最初是由英国殖民者建立和塑造的,但后来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尤其是来自德国的移民,最终改变了美国人口构成,使其德裔成为数量最多的族裔群体。我们得从头说起。英国殖民者的开端:奠定基础,但并非唯一的血液来源公元17世纪初,来自英国的.............
  • 回答
    关于未来全球人口是否都会说英语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毕竟这涉及到语言的传播、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复杂因素。直接断言“都会”或者“不会”都显得过于简单化了。首先,我们得承认英语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历史原因,特别是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张,将英语带到了世.............
  • 回答
    云顶之弈里,先追求满二星棋子还是升级人口找高费英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每个玩家在对局过程中都要反复思考的核心策略之一。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当前的游戏阶段、你的经济状况以及你拿到的牌。但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详细分析一下两种思路的优劣,以及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更合适。先全部满.............
  • 回答
    英国菜是否“难吃”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不同人对英国菜肴的评价差异极大,这通常与个人的饮食习惯、文化背景、对食材的接受度以及对烹饪风格的偏好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英国菜的特点、争议点以及可能的“难吃”原因: 一、英国菜的多样性与文化背景英国菜并非单一的烹饪体系,而是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其.............
  • 回答
    英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包括5家银行和3名个人)将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涉及金融体系、能源出口、外汇储备、经济结构、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金融体系的冲击1. 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上升 被制裁的5家银行可能涉及国际金融交易、外汇结算、跨境资本流动等关键环节。.............
  • 回答
    英国防大臣的这一发言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背景,其含义需结合当前俄乌冲突、英国对俄政策及历史教训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下从背景、意图、历史关联、国际影响及潜在后果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发言背景:俄乌冲突与英国对俄立场1. 俄乌冲突的持续性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英.............
  • 回答
    英国从一个岛国王国发展为横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地理扩张、军事征服、经济利益驱动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以下是其上升为帝国的关键历史阶段和机制分析: 一、早期国家统一与殖民探索(1617世纪) 1. 英格兰的统一与王权强化 在中世纪,不列颠岛由多个王国组成(如威塞克斯、麦西.............
  • 回答
    英国媒体将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形容为“恶龙归来的咆哮有多么丑陋”,这一表述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隐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批判性解读: 一、"恶龙"比喻的象征意义与西方叙事逻辑1. 神话意象的双重性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恶龙"往往象征贪婪、破坏和不可控的力量。这种形象源于《圣经》中.............
  • 回答
    关于“英国专家发现马航MH370位于海平面4000米以下”的说法,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目前并没有被官方或广泛认可的权威机构证实。这类声称时有出现,但很多最终被证明是误读、推测或者未经证实的报道。马航MH370的失踪是航空史上最复杂的谜团之一,搜寻工作极其困难。要判断这次说法是否“真的”,需要关注以下.............
  • 回答
    英国政府在2022年2月22日宣布了针对俄罗斯的首轮制裁措施,包括制裁五家银行和三名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高净值人士。这三位高净值人士是:1. 根纳季·季姆琴科 (Gennady Timchenko)2. 伊戈尔·谢钦 (Igor Sechin)3. 阿列克谢·莫尔达绍夫 (Alexei Mo.............
  • 回答
    英国和美国在住宅形式的称呼上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主要源于两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不同。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些差异: 英国的住宅形式称呼英国的住宅形式称谓相对来说更加多样化,并且常常带有历史的痕迹和地域特色。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类型:1. 独立住宅 (Detached House) 描述:.............
  • 回答
    英国的“衰落”是一个复杂且持续了数十年的议题,没有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帝国解体及其后果: 殖民地独立导致经济基础动摇: 大英帝国在二战后迅速瓦解,几乎所有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帝国曾是英国经济的支柱,提供了原材料、市场和廉价劳动力。.............
  • 回答
    截至我最后一次更新(2023年初),英国的COVID19疫情状况大致如下,并且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整体趋势与疫情阶段:英国已经度过了疫情最严峻的几个阶段,包括大规模封锁、疫苗推广的早期冲刺以及奥密克戎变种带来的高峰期。目前,COVID19已经被英国政府定位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这意味.............
  • 回答
    英国政府计划取消所有新冠疫情限制的举措,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它标志着英国从疫情应对模式转向与病毒共存的新常态。这一举措背后有复杂的考量,其影响也将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涵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下面将从不同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举措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公共卫生方面的影响: .............
  • 回答
    英国博主利用社保卡进行“钓鱼”并吸引反华账号上钩的事件,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案例,它深刻地反映了当前互联网上存在的多种复杂问题:一、 反华账号的“信息茧房”与认知偏差: 固化的负面刻板印象: 这些反华账号往往已经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负面认知,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负面的、可疑的、甚至是邪恶的。这种固.............
  • 回答
    英国埃塞克斯郡集装箱惨案,39名越南籍遇难者的事件,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震惊和心痛的悲剧之一。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英国,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背后牵扯出的非法移民、人口贩运、人道主义危机以及跨国犯罪等复杂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的发生与初步调查:2019年10月23日凌晨,英国埃塞克斯郡一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