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左宗棠?如何看待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争斗?

回答
左宗棠,晚清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围绕他的评价与争议,至今仍是历史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要评价左宗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抱负、思想主张,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左宗棠:一位复杂的晚清中兴名臣

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他出身寒门,却凭着过人的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步登上晚清权力的高层。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上“功臣”或“奸臣”的标签,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个体,身上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不那么光彩的地方。

军事上的盖世奇才:

左宗棠最为人称道的,无疑是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壁江山、清朝统治摇摇欲坠之时,他挺身而出,组织湘军,屡建奇功。尤其是在平定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以及最为人称道的收复新疆等战役中,左宗棠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

组织与训练: 他深知军队的根本在于“练”,湘军在他的手中,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他注重将士的士气和福利,与士兵同甘共苦,赢得了部下的忠诚。
战略眼光: 在作战中,左宗棠不仅能运筹帷幄,善于根据战场形势调整战术,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收复新疆,不仅是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更是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有力回击,其历史意义不亚于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他当时面对的是俄国的虎视眈眈和当地维吾尔族的分裂势力,能够顶住朝中保守派的压力,筹集粮饷,远征万里,其魄力与决心可见一斑。
后勤保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后勤组织能力。在条件极为艰苦的西北地区,他能够稳定地供应前线部队的粮草弹药,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极其困难的,也体现了他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

政治上的强硬与保守:

在政治方面,左宗棠同样是一位有主见、有魄力的人物。他主张“重道义,轻功利”,对西方文化持一种审慎而排斥的态度,但又并非一概否定。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 尽管有人认为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不如李鸿章,但左宗棠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培养了大量海军人才,为中国的海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他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军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思想上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坚定支持者: 在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对西方技术感到陌生和恐惧的情况下,左宗棠能够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一种务实的选择。然而,他对于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则持非常警惕的态度,这与他坚守儒家传统思想的立场有关。他认为西方文化具有侵蚀性,会动摇中国的纲常伦理,因此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极力排斥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这种保守和排外,也限制了中国走向更深层次的改革。
维护宗法制度的坚定卫士: 左宗棠对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等级观念有着极深的认同。他认为这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一旦动摇,国家将陷入混乱。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使得他在面对社会变革时,往往倾向于维护现状,而非激进的改革。

个人品德与局限性:

左宗棠是一位非常有气节和原则的人,他正直、廉洁、刚毅,不媚俗,不逢迎。但他也有其性格上的强硬、固执,甚至有时显得刻薄。

傲岸不群: 他的性格非常独立,不轻易与人合作,有时会显得孤傲。他对待政敌,往往毫不留情,言辞犀利。
用人上的偏见: 在用人方面,他有自己的圈子,有时会因为个人好恶而产生偏见,比如他对曾国藩晚年的看法就曾有过较大的转变。
与时俱进的挑战: 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相比于一些更具前瞻性的思想家而言,稍显不足。他未能完全摆脱传统士大夫的思维定势,对西方世界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器物”层面,对制度和文化的革新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推动。

总而言之,左宗棠是一位能力卓越、功勋卓著的晚清名臣。他以其军事才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以其洋务实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同时,他也受到了时代和自身思想的局限,未能引领中国走向更彻底的变革。评价他,需要看到他的伟大之处,也要认识到他的局限性。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争斗:时代浪潮下的两种选择

左宗棠与李鸿章,这两位晚清“中兴名臣”的争斗,是晚清政治舞台上一段充满戏剧性和深远影响的篇章。他们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是代表了当时中国两种不同政治路线、两种不同改革思路的碰撞。

恩怨纠葛与权力角力:

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亦敌亦友,从早期的合作并肩作战,到后来的分庭抗礼,再到晚年的相互倚重与提防,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激烈的权力角力。

早期合作与竞争: 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期,他们都曾是曾国藩的门生,共同为清朝卖命。但即使在那个时候,两人之间也存在着暗流涌动的竞争。曾国藩对两人都有所倚重,但也深知他们的性格差异和潜在的矛盾。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左宗棠和李鸿章成为洋务派的两大核心人物。然而,他们在洋务改革的具体路径和侧重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战略上的分歧:
左宗棠: 更侧重于“塞防”,即巩固边疆,抵御外敌。他认为新疆的收复是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为此不惜倾尽国力。在军事工业方面,他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注重海军建设,但相对而言,他对陆军的建设也同样重视,并且在军事技术的引进上,更倾向于直接模仿和学习,而不愿过多地触及制度层面的革新。
李鸿章: 更侧重于“海防”,即发展海军,建设北方海岸防线。他主张以俄为戒,同时在国内也推行“师夷长技以制夷”,并在军事工业、外交、通商等方面都表现得更为积极和全面。他通过建立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等,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外交上,他更是扮演了中国与西方打交道的桥梁。
思想上的差异:
左宗棠: 思想更为保守,他坚守儒家纲常伦理,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持警惕态度,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根本在于“体”,即中国文化是主体,西学只能作为工具。他对于变革的审慎态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革的深度。
李鸿章: 相对而言,思想更为开放和务实。他虽然也强调“中学为体”,但他更倾向于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也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和制度,虽然他并未提出根本性的政治制度改革,但在洋务派内部,他无疑是最具改革精神和开放意识的一位。
政治上的博弈与倾轧: 两人的争斗也体现在朝堂之上。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政治势力和支持者,为了争夺政治资源、话语权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权,他们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博弈。他们会互相举荐人才,也会互相弹劾批评。例如,左宗棠曾弹劾李鸿章在处理外交事务上的失误,而李鸿章也曾对左宗棠的用人方式提出质疑。
收复新疆后的权力真空: 随着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平定,左宗棠的政治生涯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而李鸿章则在北洋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收复新疆的巨大成功,让左宗棠声望达到顶峰,但也因为其战略的完成,使得他对于朝廷的影响力有所减弱。而李鸿章则凭借其在洋务和外交上的持续投入,成为了晚清政治舞台上不可替代的人物。

历史评价与影响: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争斗,实质上是晚清两种改革路径的较量。

左宗棠代表了一种“以内治为先,边疆巩固”的改革思路。 他认为国家的根基在于稳定,只有先将内部的事情处理好,特别是边疆的安宁,才能谈及其他。他的改革是稳健而务实的,但有时也显得过于保守。
李鸿章代表了一种“以富国强兵为先,积极学习西方”的改革思路。 他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强大之处,并积极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管理,希望以此来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他的改革更为主动和积极,但也因为其过于依赖西方,在某些方面也暴露了其局限性。

他们的争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更深层次的改革进程,也使得晚清的改革显得 fragmented(碎片化)和缺乏整体性。虽然他们都为挽救危局而努力,但由于理念和方法的不同,他们的努力未能形成合力,反而互相掣肘。

反思与启示:

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争斗,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反思。

1. 改革的道路并非单一: 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改革者,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争斗,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2. 个人性格与时代背景的交互作用: 他们的个人性格差异,加上所处的时代背景,共同塑造了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任何一个微小的分歧,都可能被放大,并上升到国家命运的高度。
3. 合作的重要性: 在国家危难之际,个人之间的分歧和竞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弥合,往往会削弱整体的力量。左宗棠和李鸿章如果能更多地合作,也许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会更加顺利。
4. 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 他们的争斗也揭示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对于改革的重要性。左宗棠对西方世界的警惕,虽然有其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但同时也阻碍了他对更深层次改革的探索。

总而言之,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晚清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贡献。他们之间的争斗,是那个时代复杂政治生态的缩影,也是我们理解晚清改革得失的重要切入点。评价他们,不仅仅是看他们的功绩大小,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和时代局限。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改革、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上对于左宗棠的讨论太少了,倒是李鸿章居然评价还不低。如果当初李鸿章手上的资源在左宗棠手里,会如何影响近代史的走向。
user avatar
知乎上对于左宗棠的讨论太少了,倒是李鸿章居然评价还不低。如果当初李鸿章手上的资源在左宗棠手里,会如何影响近代史的走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左宗棠,晚清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围绕他的评价与争议,至今仍是历史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要评价左宗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抱负、思想主张,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左宗棠:一位复杂的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他出身寒门,却凭着过人的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
  • 回答
    左晖,这个名字在很多人心中可能不单单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个时代变革的标志,一个重新定义了行业规则的搅局者。他从零开始,一手创办了链家,而后又打造了连接了数十万经纪人和数百万套房源的贝壳找房平台。2021年5月20日,这位对中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影响深远的灵魂人物,却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留下的,是巨大的遗.............
  • 回答
    近期围绕电视剧《风筝》在知乎上掀起的讨论热潮,尤其是左派大 V 们内部出现的评价分歧,无疑是一次颇具看点和深度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仅是对一部谍战剧的简单品评,更折射出在特定政治语境下,左翼群体内部在历史认知、价值判断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解读上存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次评价的分歧,力.............
  • 回答
    迟飞评价《托卡马克之冠》为“白左”,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论断,背后折射出的可能不仅仅是对这部作品的看法,更是对当前社会思潮、价值取向以及文化产品创作逻辑的一种观察和批判。要理解迟飞的这一评价,我们需要先拆解一下“白左”这个词的语境和含义,以及《托卡马克之冠》这部作品可能触及到的哪些方面。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NBA中国赛的上座率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差,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一边是现场观众热情不减,场地座无虚席,另一边网络上“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起来像是两个世界。要评价这件事,得把这背后的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一、 现场观赛者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发言者的立场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去现场看NBA的人,他.............
  • 回答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对新疆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评价这一历史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历史背景、过程、成果、影响以及争议。一、 历史背景:风雨飘摇中的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发生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危机.............
  • 回答
    左耳朵耗子(陈皓)因工作居住证问题离开阿里巴巴,这一事件在技术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大家对企业用人政策、人才流动以及个人发展的多方面思考。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1. 事件的背景与原因(左耳朵耗子视角): 核心原因:工作居住证政策的限制 左耳朵耗子作.............
  • 回答
    @左耳朵耗子(陈皓)关于建设团队的微博,通常以其深厚的技术背景、对工程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团队协作和效率的关注而著称。要评价这样一条微博,我们需要先了解他微博的普遍风格和侧重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左耳朵耗子(陈皓)微博风格的普遍特点: 技术导向与工程思维: 他的观点往往根植于实际的工程实.............
  • 回答
    关于左小祖咒屡次以“侵犯权益”名义投诉删除知乎答案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其中牵扯到知识产权、言论自由、平台规则以及公众人物的责任等多个层面。首先,从左小祖咒作为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角度来看,他拥有对其作品的版权,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知乎上的答案确实存在对他作品的未授权引用、改编或传播,.............
  • 回答
    关于左派媒体将运动员在演奏国歌时站立解读为支持白人至上主义的说法,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论点,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产生的背景,以及它背后所试图表达的社会关切。论点的根源:国家象征与社会不公的交织这个观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社会长久以来存在的关于种族.............
  • 回答
    .......
  • 回答
    “左翼点将录”这个说法本身就颇具争议性,它通常指的是在一些左翼思想或运动中,对重要人物进行收录和评价的一种方式。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一、 “点将录”的本质与功能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点将录”这个概念本身意味着什么。在军事语境里,“点将录”是主帅在战前选拔、调配将领的名单,往往带有鲜明的.............
  • 回答
    .......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宁南左侯:一位被历史迷雾笼罩的边疆封君在汉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除了那些光芒四射的帝王将相,还有无数身处边疆、默默守护一方水土的封君。宁南左侯,便是其中一位。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并不丰富,如同他所守护的北方边塞一样,充满了历史的迷雾。然而,即使信息 sparse,我们依然可以尝试拨开迷雾,勾勒出这位封.............
  • 回答
    左良玉,这位被载入史册的宁南侯,其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争议与复杂性。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上“忠臣”或“奸臣”的标签,而是需要深入探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个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带来的后果。出身与早期生涯:军旅世家,冉冉升起的新星左良玉出生于明朝末年一个显赫的军事世家。他的父亲左应征是明朝的一员骁将,.............
  • 回答
    自称左派,却能与“远邪”——一个通常被认为是极右翼、反动或极端保守的政治派别——谈笑风生,这确实是一个颇具看点和值得玩味的情境。要评价这样一种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一概而论。首先,这种情境的核心在于“左派”与“远邪”这两个标签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目标之间.............
  • 回答
    评估葡萄牙左翼政党 LIVRE 的黑人女党员在竞选欧洲议会议员时发表“欧洲不白,也不是个白人男性”的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既要看到其背后可能蕴含的进步主义诉求,也要审视其潜在的争议性和引发的社会反响。首先,从进步主义和多元化视角来看,这名党员的言论可以被解读为对欧洲社会现实的直接陈述和对传统.............
  • 回答
    罗伯托·卡洛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风驰电掣的冲击力。说到“世界第一左后卫”,很多球迷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往往是他那记石破天惊的任意球,或是他如闪电般在边路带球推进的身影。没错,卡洛斯在进攻端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远射、他的助攻、他的体能,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但要评价他的防守能力,这可就有点意思了.............
  • 回答
    评价哈工大左旺孟老师,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首先,在学术方面,左旺孟老师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大牛。他的研究方向,比如结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都是非常硬核且重要的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提高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至关重要,也对我们理解和解决许多工程难题有着深远的影响。你可以想想,无论是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