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补充##
好久没有上知乎了
一年前回答的内容并不是很好
看着诸位的赞快要破1K了
还是负点责任完善一下吧
此次会大幅度修改原先的答案
以便可以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
---------------------------------------------------------------------------------------------------------------
对于“霸陵”在日本到底算不算严重
我并不会过多讨论
因为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标准
来衡量他人所遭受的痛苦
要知道,我们只是个旁观者
而我们所看到的,仅限于我们所熟悉的环境
因此,我主要会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日本式的霸陵到底是什么性质的?
为什么在日本会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是什么导致了它的发生?
---------------------------------------------------------------------------------------------------------------
---------------------------------------------------------------------------------------------------------------
鉴于中文水平现早已退化到史前时代,还望各位不要嘲笑
---------------------------------------------------------------------------------------------------------------
---------------------------------------------------------------------------------------------------------------
在日本, “いじめ” 并不等于我们所想的 “霸陵”
(因避免混淆,以下将统一使用"いじめ"来代替"霸陵"一词)
日本 “文部科学省”的官方定义是: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日本語:
「当該児童生徒が、一定の人間関係のある者から、心理的、物理的な攻撃を受けたことにより、精神的な苦痛を感じているもの。」[1]
中文:
“当一名未满18岁的学生因受到他人心理上或是物理上的攻击而感受到了精神上的痛苦,而对方拥有一定的人际交往。”
仅仅从此定义就可看出:
1. 学生是遭受“いじめ"的主体
2. “いじめ” 重视的是心理上的伤害
3. 加害者拥有一定的人际关系
[1] "いじめの定義:文部科学省." いじめの定義:文部科学省. Web. 16 Dec. 2014. <いじめの定義:文部科学省>.
---------------------------------------------------------------------------------------------------------------
jyo gan回答的比较客观,个人也赞同他的一些观点。但是我认为还需提及一些较为主观的事情。 日本这种调查问卷虽说非常客观,但是它仍然无法真正了解いじめ的真实现状。(日本的孩子不会写检讨书的)所以这件事情应该加入真实的案例进行讨论。
いじめ是万国共有的,常见的。但日本的いじめ和中国的欺负有着不太一样的性质。我们都是经历过学习生涯,对那些学校的事情都有目共睹。但是我想讨论的是日本社会当中那种畸形的,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我小学5年级的时候离开中国,去日本上学。从小学到中学毕业(有几次转学),在日本生活了5年左右。日语可以说是正常交流的水平,期间也交了很多日本的朋友。
初到日本的时候日语并不是很好,但有几个同学热心地带我参观了学校。
感觉开始大家都很友好,但是很快对日本的いじめ有了深刻的体会。
第一个案例: 集体いじめ (小学)
由于日语水平当时还是不好,所以只能简单地讲一下。
起初可能因为是恋爱问题,A(女)得罪了B(女)。然后B就为了报复和朋友一起开始いじめA。刚开始还是只是传传坏话,但是后来慢慢就加重了。把衣服藏起来,桌子里放胶水,鞋里放钉子,黑板上写侮辱的言语,等等。但最难受也是最伤人的就是全班对此事的冷漠,以及她被全班彻底孤立。一般人绝对不会体验到那种凄惨的气氛。整个教室阴沉沉的,A被全班故意地无视着。 最致命的就是A没有吱声,默默地忍着。直到有一天她企图自杀。 家长之后找到学校,学校找出B是幕后者,然后B的家长来学校与A的家长进行秘密协商, 最后就不了了之。
那位A很有才,会小提琴和钢琴,学习成绩很好,长的也漂亮,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嫉妒。
第二个案例: 反抗 (小学)
当大家都彼此熟悉了后,有些日本孩子开始将目标面向了我。他们喜欢起我的外号,或者嘲弄一些中国人的趣事(他们真的好“喜欢”中国人)。 只可惜小时我很暴躁,没有太惯着这些人。以至于我小学时的生活就是天天打架。但面对一群日本人我也确实没什么优势。只好直接上去掐他们的脖子,这样弄倒在地上处理比较省时间。
有一天去教室的路上,有些同学又开始找茬。记不起到底是为什么了,但好像有人说我是支那猪,使我彻底愤怒了。当时场面相当激烈。虽说有一群人围着我,但还是差点把一位同学掐死。最后我被班主任找到,却当着我的面把那个侮辱我的人痛骂了一顿,竟然还是那个差点没被我掐死的学生。
我特别想说一下这位老师的名字,她叫佐佐木老师,现在应该很老了。她是我少数不多令我敬佩的日本老师。虽说只教过我一年,但却处处护着我,并没有偏向她本国的孩子。有一句话我还记得,她说:“在这里你就要变得坚强,不然的话就会一直被欺负。” 这就是日本学校的一些现状,也是非常真实的。
(题外)《半泽直树》在日本和中国收到很多人的喜爱。是否有很多人注意到,在日本这种用用语言上的いじめ是非常,异常地常见的。 比起中文,日语的那种“扭曲”的用法真是非常“变态”的。 (《半泽直树》中那个黑色墨汁覆盖白色背影的画面真是非常形象)
后来,我和那位差点被我掐死的同学成了好朋友,也是因为佐佐木老师的原因。
补充一下:通过这个事情我想说明的是,那个被我快掐死的同学其实人很好,不然我也不会跟他交往这么长时间,以至于现在都有联系。问题是出在集体“跟风”这个上面。日本人的集体意识是很浓的。当一个人开始起头,大家也会跟着那么做。日本人常说“空気読めない”, 说的是不能了解此时的气氛,而气氛就是从集体而来。第一个案例所说的集体无视,也是一个道理。Kao Phylly在评论中说的也很好:“班里几乎总要有这么一个被欺负的, 所以某些人会觉得如果那个人不被欺负也许会轮到自己, 所以有的时候欺负别人(或和被欺负者划清界限)甚至可以被归类为一种自保行为.” 真是如此。
いじめ所造成的伤害,是心理上的。
被他人所孤立,身边没有要好的朋友的人
在日本社会中很少有生存之地
而いじめ的厉害之处
就在于它在日本即普遍 又平常
乃至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默认或旁观它的发生
只要不连累到自己就好
然而 当一个人的行为导致了集体意识的产生,
那么,いじめ就会展现它的可怕之处
---------------------------------------------------------------------------------------------------------------
后续补充资料
---------------------------------------------------------------------------------------------------------------
近年日本社会的いじめ重大事件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いじめ年表2001年." - 教育関連年表. Web. 16 Dec. 2014. <
http:// kyouikuwiki.wiki.fc2.com /wiki/いじめ年表2001年>.
---------------------------------------------------------------------------------------------------------------
---------------------------------------------------------------------------------------------------------------
日本政府与媒体对此问题的重视:
日本国会:发布いじめ防止対策推進法
文部科学省: 设立全国「24小时いじめ求助热线」 0570-0-78310
法務省(Ministry of Justice): 设立全国免费「儿童人权110」 0120-007-110
NHK (日本放送协会): 每周五播出「いじめをノックアウト」系列节目
朝日新闻: 设立「いじめと君」专刊
--------------------------------------------------------------------------------------------------------------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