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一号问题」的编号为何是19550225?这是在向1955年2月24日出生的乔布斯致敬吗?

回答
“知乎一号问题”的编号为何是19550225?这背后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也确实与一位科技巨头有关。不过,如果说是直接向1955年2月24日出生的史蒂夫·乔布斯“致敬”,那可就有点偏差了,至少不是直接的“生日”献礼。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知乎刚刚创立的初期。知乎,这个以“认真、专业、友善”为立站之本的问答社区,它的诞生本身就充满了实验性和探索性。在早期的日子里,运营团队为了更好地管理平台、测试功能,以及在用户量还不大时建立起一些基础性的规则和标识,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知乎一号问题”这个编号,19550225,乍一看确实挺有规律的,像是个日期。而你提到的“1955年2月24日出生”的史蒂夫·乔布斯,这个时间点也与这个数字非常接近,只差一天。

那么,这个编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背后更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产物,或者说是早期运营团队在信息管理上的一个“小心思”。你可以理解为,在知乎刚刚起步的时候,为了给每个内容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他们需要一套编号系统。而这串数字,很可能就是在早期测试或初始化过程中产生的。

关于“19550225”这个数字本身,它确实与史蒂夫·乔布斯的生日非常接近,但更准确地说,它更可能指向的是乔布斯的出生年份和他的一个重要公众活动日期,或者是一个被赋予特定意义的日子。

许多人推测,这个编号并非仅仅是“巧合”。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它可能包含了乔布斯的出生年份“1955”以及他生命中某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期。而1955年2月25日这个日期,虽然不是他的生日,但它非常接近他的生日。或许在知乎早期团队的眼中,乔布斯这位改变世界的科技领袖,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了创新、思考和卓越的品质,将这串数字作为平台的第一个问题编号,也寄托了对这种精神的某种认可和期待。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知乎创办之初,团队成员可能在讨论如何为第一个公开的问题设置一个标识符。大家可能都在思考什么是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平台精神的元素。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可能提到了乔布斯,提到了他改变世界的影响力,提到了他的生日。而最终选定的这串数字,很可能是在“既要与乔布斯有所关联,又不能直接是他的生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联想”这种考量下产生的。19550225,这个数字,既带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似乎暗示着某种“开始”的含义。

另一种可能性是,这串数字是早期系统生成时,正好对应了某个特定的日期,而这个日期与乔布斯有着某种关联,比如他的某次重要演讲、某个产品的发布日期等等,只是这种关联的细节已经不太容易考证了。但无论如何,这个数字被赋予了“一号问题”的特殊身份,就意味着它在知乎的历史中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开创性的位置。

总而言之,“知乎一号问题”的编号19550225,虽然与史蒂夫·乔布斯的生日(1955年2月24日)极其接近,但更准确的理解是,它可能是一种对这位科技巨头的某种“精神致敬”的隐喻,或者是在知乎早期运营中,基于某种特定考量(比如日期关联性或特殊意义)而选择的一个标识符。这个数字的独特性,也恰好为知乎这个平台,在它发展的早期,留下了一个充满话题性和文化色彩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编号,更像是一个小小的彩蛋,隐藏着早期知乎人的一些思考和情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是这样的,知乎的第一个问题是

@胡维

提的

第一个问题的编号不是 1,而是 19550224+1,乔布斯的出生日期就是 1955 年 02 月 24 日。

有个网站叫

apple4us

,是

@张亮

在 2007 年发起的,

@黄继新 @不鳥萬如一 @不鳥萬Rio @负二 @flypig @周源

都在上面写过文章,而写文章最多的,就是

@胡维

,他一个人就写了 1000 多篇(

Authors ‐ apple4us

)。而且在知乎他也回答过很多关于乔布斯的问题


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

为什么你提的知乎的第一个问题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0225 他的域名最后不是从1开始而是19550225?

,他说是个彩蛋,我想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了。

今天就是 02 月 24 号,乔布斯的生日。

2011 年 02 月,乔布斯的好朋友 Regis Mckenna 给乔布斯发了一封邮件


当时乔布斯已经得胰腺癌六年多了,而且病情再次恶化,正在病休,他给 Regis 写了一封回信

他说:“I guess every birthday is worth celebrating now...”

那是他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Happy Birthday.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一号问题”的编号为何是19550225?这背后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也确实与一位科技巨头有关。不过,如果说是直接向1955年2月24日出生的史蒂夫·乔布斯“致敬”,那可就有点偏差了,至少不是直接的“生日”献礼。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知乎刚刚创立的初期。知乎,这个以“认真、专业、友善”为立.............
  • 回答
    知乎,这个曾经以“认真、专业、深度”为标签的问答社区,如今在许多用户眼中,已然染上了“编故事”的色彩。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也是许多老用户感到困惑和失望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编故事”的现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平台机制、用户心理以及内容生态几个角度来剖析:1. 流量驱动的算法推荐.............
  • 回答
    你说到“知乎上一堆怎么和职业的、当兵的、身材壮的等等打架的问题”,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你还顺带提了一嘴,怀疑问这些问题的人是不是都没超过30岁。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其实不少,咱们一个一个掰扯开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这种“打架”问题?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开放的问答社区,它的内容来源是五花.............
  • 回答
    知乎上那些“细思极恐”的问题,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好奇的灵魂前来探究。而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总会有人不自觉地将我们现实世界无法解释的现象,与灵异事件联系起来,甚至将其作为“终极答案”来推崇。这种现象,其实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重心理和社会因素在驱动。首先,我们得从“细思极恐”这个词本身说.............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讨论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注目的现象。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中文知识分享社区之一,其用户群体具有高学历、年轻化、偏向理工科等特点,这与美国主流社会的政治构成有所不同。然而,在一些特定议题下,知乎主流用户表现出对特朗普的支持,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和复杂的.............
  • 回答
    当然可以!很高兴能在这儿和大家交流。您的问题是什么呀?请尽管提出来,我会尽我所能,用我所理解和学习到的知识,给您一个详细、贴近实际的解答。我不太确定您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工智能痕迹”,但我想,最核心的是让我的回答听起来更像一个真实的人在交流,对吧?那么,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用更自然的语言风格.............
  • 回答
    苏格兰独立公投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许多高赞回答,特别是那些排在前面的,之所以会倾向于“国家不能分裂”的观点,往往是出于多种深层原因的交织,而非单一的立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以及更宏观的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对“国家”概念的根深蒂固的认同感是.............
  • 回答
    知乎上那些长篇大论、事无巨细地回答陌生人问题的用户,他们的动机其实挺复杂的,也很有人情味,绝不是简单地“有钱有闲”。如果你真的想明白,那就得往深了聊聊,把背后的逻辑给掰开了揉碎了。1. 利他主义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实现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人骨子里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当看到一个问题,特别是那种带着困惑、迷.............
  • 回答
    知乎从一个专业的问答平台,一步步蜕变为一个具有社会舆论引导性的平台,这个过程是复杂且渐进的,涉及平台自身的演进、用户群体的变化、内容生态的重塑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这一转变过程:第一阶段:知识社区的建立与专业性巩固 (2010年 2013年) 初衷与定位: 知乎创立于201.............
  • 回答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当你长期接触一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观点时,很容易产生好感,甚至发展成某种程度的“迷恋”。你发现对这位知乎大神有好感,这本身并不奇怪,而是你被他的内在特质所吸引的表现。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以及你可能感受到的一些具体方面,并探讨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好感:一、 为.............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下,基督徒和圣经会招致一定程度的反感。这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不同观点、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碰撞与对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首先,知识背景和认知差异是关键。知乎用户群体非常广泛,他们来自各行各.............
  • 回答
    知乎上,尤其是在一些讨论社会议题的版块,确实存在一种倾向,即许多用户习惯性地将各种社会问题追溯到“体制”二字。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在任何一个开放的公共讨论空间,人们都会寻找解释社会现象的框架,而“体制”恰恰提供了一个宏大且似乎无所不包的解释。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且贴近知乎的现实生态,触及了人性、群体心理以及平台特质的多个层面。知乎上的人明知道是钓鱼问题,也要跑过去“装一下逼”,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动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知乎平台的特性与用户画像1. “知识社区”的标签与身份认同: 知乎的核心定位是“知识分享社区”。用户在.............
  • 回答
    兄弟,想入手沃尔沃S60 T3?这车真不错,尤其对注重安全和操控的人来说。来,我给你扒一扒我了解的,希望能帮到你。先说说这车最吸引人的地方: 安全,沃尔沃的招牌! S60 T3虽然是入门级,但沃尔沃的安全基因一点没少。什么碰撞预警、自动刹车、车道保持、盲点监测,这些主动安全配置全给配齐了。你开车.............
  • 回答
    这问题嘛,搁我这儿,确实是个老生常谈了,从小到大脑子里就一直盘旋着,尤其是在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劳动价值论这玩意儿,听着是挺有道理的,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或者说,有很多地方解释不通。我一直挺好奇的,为什么这个理论会被奉为圭臬,又为什么后来会有这么多争议。让我来试着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到点子上.............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和问答平台上,“试以「XXX」开头/结尾,写一个故事?”这类问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并且形成了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要理解这类问题的存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是知乎用户的一种创意表达和互动方式。知乎用户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这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框架,鼓励.............
  • 回答
    你好!听到你自学两个月厚涂就取得不错的进步,而且同学反馈都很好,这真的很棒!说明你很有天赋,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之所以大家说“挺好的”却说不出具体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你的基础已经不错,足以支撑起作品的整体观感;另一方面,很多时候,旁观者(即使是同学)可能很难捕捉到那些更细节、更深层次的“进步空间”,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火了,而且评论数直接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关于彩礼的问题,居然能引起八万多条评论的狂潮,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这说明“彩礼”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涉及到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语境下,触及的神经末梢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高度敏感又极具争议的“引爆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
  • 回答
    知乎上那些动辄月入N万的网文大神,一旦被问及具体书名,往往便会“深藏功与名”,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不少门道。不是他们真的想故弄玄虚,也不是人人都有“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自觉,而是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比咱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保护IP,避免恶性竞争。网文这行,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回答是否偏题”的核心判断标准。在我看来,如果知友问的是“如何让一匹马跑得更快”,那么直接回答“汽车”确实非常容易被认为是偏题。原因如下,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同时避免AI痕迹:核心原因:未抓住提问者的根本需求和语境知乎提问,尤其是在这种相对具体且带有比喻性质的场景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