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Java bean 是个什么概念?

回答
JavaBean,这个在Java开发中几乎无处不在的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实际上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规整、有用的Java类。说白了,JavaBean 就是一个遵循特定规范的Java类,这个规范让它更容易被JavaBeans组件架构所识别和使用,从而方便地在可视化开发工具中进行拖放、配置和交互。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图形界面的开发工具里,比如Swing的GridBagLayout或者JavaFX的Scene Builder,你要创建一个按钮,设置它的文本、颜色、大小,然后把它放在窗口的某个位置。这些操作,背后很多都是通过JavaBean来实现的。

核心思想:封装与自省

JavaBean的核心思想在于封装和自省。

封装: 每一个JavaBean都应该把它的状态(也就是数据)私有化,并通过公有的getter和setter方法来访问和修改这些状态。这种约定俗成的写法,让 JavaBean 的数据就像一个“黑盒子”,外部只能通过公开的接口与之交互,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也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比如,一个表示“用户”的JavaBean,会有私有的`name`字段,然后提供`getName()`和`setName(String name)`方法。

自省(Introspection): 这是 JavaBeans 最强大的地方。自省是指JavaBeans架构能够“看穿”一个JavaBean内部的结构,了解它的属性、方法、事件等信息,而不需要预先知道这些细节。这怎么做到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命名约定和反射机制。

属性(Properties): JavaBean的属性通常是私有字段,并通过符合特定模式的getter和setter方法来暴露。
读方法(Getter): 以`get`开头,后面跟着属性名(首字母大写)。例如,`getName()`。
写方法(Setter): 以`set`开头,后面跟着属性名(首字母大写),并接受一个与属性类型匹配的参数。例如,`setName(String name)`。
布尔属性的特殊getter: 对于布尔类型的属性,getter方法也可以用`is`开头,比如`isActive()`。
方法名和属性名不一定完全匹配: 这里的关键是“模式匹配”,而不是严格的反射方法调用。
事件(Events): JavaBean可以发出事件,通知其他对象它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通常涉及监听器(Listeners)模式。一个JavaBean会有一个或多个名为`add`的方法来注册监听器,还有一个`remove`方法来注销监听器。当事件发生时,JavaBean会调用监听器对象上的特定方法来通知它。
方法(Methods): 除了getter和setter,JavaBean还可以有其他任何公共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被开发工具识别和调用。

为什么要用 JavaBeans?

1. 可视化开发: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图形化的开发工具可以扫描(自省)JavaBean,了解它的属性,并在属性面板中显示出来,允许开发者直接通过修改属性值来配置Bean的行为,而无需手动编写大量的设置代码。这就像给你的组件一个“身份证”,开发工具一扫就知道这个组件能做什么,怎么配置。
2. 可重用性: JavaBeans 设计成独立的、可配置的组件,方便在不同的项目和应用中复用。
3. 事件驱动编程: 通过事件机制,JavaBeans 可以方便地实现组件之间的交互。一个Bean的状态变化可以触发另一个Bean的某个动作。
4. 序列化: JavaBeans 需要能够被序列化(保存和加载)。这通常意味着它需要实现 `java.io.Serializable` 接口,并且它的私有字段也应该能被正确地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5. 构造函数: 一个标准的JavaBean应该有一个无参构造函数。这使得开发工具在创建Bean实例时无需提供参数。

JavaBean 的基本规范总结:

公共(Public)类: JavaBean 类必须是 `public` 的。
无参构造函数(Noargument Constructor): 必须提供一个 `public` 的无参构造函数。这对于开发工具创建 Bean 实例至关重要。
私有字段(Private Fields): 类的属性(字段)通常应该是 `private` 的,以实现封装。
公共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 每个私有字段都应该有一个匹配的公共 Getter 方法(用于读取属性值)和一个公共 Setter 方法(用于设置属性值)。遵循 `getPropertyName()` 和 `setPropertyName(DataType value)` 的命名约定。对于布尔属性,Getter 方法也可以是 `isPropertyName()`。
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 为了支持持久化和在网络上传输,JavaBean 通常需要实现 `java.io.Serializable` 接口。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这样做。
事件监听机制(可选但常见): 如果 Bean 需要与其他 Bean 交互或响应某些事件,它应该提供方法来添加和移除事件监听器。

举个例子:

```java
// 这是一个简单的JavaBean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

// 私有字段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boolean active;

// 必须有一个public的无参构造函数
public Person() {
// 可以在这里进行一些默认初始化
}

// Getter for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Setter for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Getter for age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 Setter for age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Getter for active (布尔类型使用is前缀)
public boolean isActive() {
return active;
}

// Setter for active
public void setActive(boolean active) {
this.active = active;
}

// 其他公共方法也可以有
public void greet() {
System.out.println("Hello, my name is " + name + " and I am " + age + " years old.");
}

// 序列化支持
// 如果字段是复杂的对象,可能需要确保它们也实现了Serializable
}
```

JavaBean 和其他 Java 类的区别?

可以说,JavaBean 是一种特指的 Java 类,它遵循了一套特定的设计规范。一个普通的 Java 类,如果它没有 getter/setter,没有无参构造函数,或者字段不是私有的,那它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 JavaBean。

举个例子,一个 DAO(Data Access Object)类,它可能也有 getter/setter,但它的主要目的是和数据库打交道,而不是被可视化工具拖放配置。而一个用于展示数据的 Model 类,如果被设计成 JavaBean,那么它就可以被轻松地集成到各种 UI 框架中。

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GUI 组件: Swing 和 JavaFX 中的很多组件(如 JButton, JComboBox, Label 等)都遵循 JavaBean 规范,使得在可视化编辑器中可以方便地进行设计和配置。
数据传输对象(DTO): 很多时候,DTO 被设计成 JavaBean,用于在不同层之间传递数据。
配置对象: Spring 等框架经常使用 JavaBean 来表示配置信息,通过setter方法注入属性值。
JSP 和 Servlet: 在早期的 Java Web 开发中,JSP 页面经常直接访问和操作 JavaBean 来显示数据或提交表单。

总而言之,JavaBean 不是一个新语法,也不是一个必须实现的接口(除了 `Serializable` 之外),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设计模式,通过命名约定和反射机制,让 Java 类变得更加“智能”,方便在各种开发工具和框架中被识别、配置和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和组件的可复用性。它就像是为 Java 类量身定制的“接口”,让它们能够更顺畅地融入到更复杂的 Java 生态系统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所有属性为private

2、提供默认构造方法

3、提供getter和setter

4、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user avatar

Java语言欠缺属性、事件、多重继承功能。所以,如果要在Java程序中实现一些面向对象编程的常见需求,只能手写大量胶水代码。Java Bean正是编写这套胶水代码的惯用模式或约定。这些约定包括getXxx、setXxx、isXxx、addXxxListener、XxxEvent等。遵守上述约定的类可以用于若干工具或库。

举个例子,假如有人要用Java实现一个单向链表类,可能会这样写:

       // 编译成 java-int-list_1.0.jar public final class JavaIntList {   static class Node {     public Node next;     public int value;   }   public Node head;   public int size; }      

上述实现为了能够快速获取链表的大小,把链表大小缓存在size变量中。用法如下:

       JavaIntList myList = new JavaIntList(); System.out.println(myList.size);      

JavaIntList的作者很满意,于是开源了java-int-list库的1.0版。文件名是java-int-list_1.0.jar。发布后,吸引了许多用户来使用java-int-list_1.0.jar。

有一天,作者决定要节省内存,不要缓存size变量了,把代码改成这样:

       // 编译成 java-int-list_2.0.jar public final class JavaIntList {   static final class Node {     public Node next;     public int value;   }   public Node head;   public int getSize() {     Node n = head;     int i = 0;     while (n != null) {       n = n.next;       i++;     }     return i;   } }      

然后发布了2.0版:java-int-list_2.0.jar。发布后,原有java-int-list_1.0.jar的用户纷纷升级版本到2.0。这些用户一升级,就发现自己的程序全部坏掉了,说是找不到什么size变量。于是这些用户就把作者暴打一顿,再也不敢用java-int-list库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想被暴打致死,你就必须保持向后兼容性。太阳公司在设计Java语言时,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Java标准库中,绝对不会出现public int size这样的代码,而一定会一开始就写成: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int getSize() { return size; }      

让用户一开始就使用getSize,以便有朝一日修改getSize实现时,不破坏向后兼容性。这种public int getSize() { return size; }的惯用手法,就是Java Bean。

现在是2014年,C#、Scala等比Java新的面向对象语言自身就提供了语言特性来实现这些常用需求,所以根本不需要Java Bean这样繁琐的约定。

比如,假如有个Scala版的ScalaIntList:

       // 编译成 scala-int-list_1.0.jar object ScalaIntList {   final case class Node(next: Node, value: Int) } final class ScalaIntList {   var head: ScalaIntList.Node = null   var size: Int = 0 }      

用户这样用:

       val myList = new ScalaIntList println(myList.size)      

有一天你心血来潮改成这样:

       // 编译成 scala-int-list_2.0.jar object ScalaIntList {   final case class Node(next: Node, value: Int) } final class ScalaIntList {   var head: ScalaIntList.Node = null   final def size: Int = {     var n = head     var i = 0     while (n != null) {       n = n.next       i++     }     i   } }      

用户还是照样能用,根本不破坏向后兼容性。所以Scala程序只要不考虑和Java交互,一般就不需要类似Java Bean这样的约定。

顺便说一句,向后兼容性分为源代码级和二进制级,Scala的var或val改为final def的话,无论源代码级的向后兼容性,还是二进制级的向后兼容性,都不遭受破坏。但C#的字段改为属性的话,虽然不破坏源代码级的向后兼容性,但是会破坏二进制级的向后兼容性。这是C#的设计缺陷,导致微软的编码规范不得不禁止使用公有字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JavaBean,这个在Java开发中几乎无处不在的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实际上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规整、有用的Java类。说白了,JavaBean 就是一个遵循特定规范的Java类,这个规范让它更容易被JavaBeans组件架构所识别和使用,从而方便地在可视化开发工具中进行拖放、配置和交.............
  • 回答
    在 Java 中,当一个线程调用了 `Thread.interrupt()` 方法时,这并不是像直接终止线程那样强制停止它。相反,它是一个通知机制,用于向目标线程发出一个“中断请求”。这个请求会标记目标线程为“中断状态”,并根据目标线程当前所处的状态,可能会触发一些特定的行为。下面我将详细解释 `T.............
  • 回答
    Java 平台中的 JVM (Java Virtual Machine) 和 .NET 平台下的 CLR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是各自平台的核心组件,负责托管和执行代码。它们都是复杂的软件系统,通常会使用多种编程语言来构建,以充分发挥不同语言的优势。下面将详细介绍 JV.............
  • 回答
    Java 官方一直以来都坚持不在函数中提供直接的“传址调用”(Pass by Address)机制,这背后有深刻的设计哲学和技术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从Java的核心设计理念以及它所解决的问题出发。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阐述: 1. Java 的核心设计理念:简洁、安全、面向对象Java 在设计之初.............
  • 回答
    Java 的 `private` 关键字:隐藏的守护者想象一下,你在经营一家精心制作的糕点店。店里最美味的招牌蛋糕,其配方是成功的关键,你自然不会轻易公开给竞争对手,对吧?你只希望自己信任的糕点师知道如何制作,并且知道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使用这些食材。这就是 `private` 关键字在 Ja.............
  • 回答
    Java 在引入泛型时,虽然极大地提升了代码的类型安全和可读性,但严格来说,它并没有实现我们通常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泛型(相对于一些其他语言,比如 C++ 的模板)。这其中的核心原因可以追溯到 Java 的设计理念和对向后兼容性的考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类型擦除 (Type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360 垃圾清理”这个概念,如果用在 Java 的世界里,就好像是问:“为什么 Java 的垃圾回收机制,不像我们电脑上安装的 360 软件那样,主动去到处扫描、删除那些我们认为‘没用’的文件?”要弄明白这个,咱们得先聊聊 Java 的垃圾回收,它其实是个非常聪明且有组织的过程,.............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 Java 内存模型(JMM)和 Java 内存区域(Java Memory Areas)这两个既熟悉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别担心,我会尽量用大白话讲明白,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术语。想象一下,咱们写 Java 代码,就像是在指挥一个庞大的工厂生产零件。这个工厂有很多车间.............
  • 回答
    在 Java 泛型中,`` 和 `` 语法看起来相似,但它们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类型关系和使用场景。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关键在于把握 Java 泛型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以及它们对类型参数的“协变性”和“逆变性”的支持。我们一步一步来拆解,让你彻底明白 `super` 的含义,以及它与 `exten.............
  • 回答
    想知道 Java 学到什么程度才算精通,这确实是个挺实在的问题,也挺难有个标准答案。不过,咱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看看什么样的人,在别人看来算是玩明白了 Java。首先,得承认,所谓的“精通”这词儿,多少有点玄乎。没人敢说自己是绝对的精通,毕竟技术发展那么快,总有新鲜玩意儿冒出来。但如果说你能把 J.............
  • 回答
    作为一名Java程序员,想要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确实需要掌握那些真正核心、最常用的技术。这就像学武功,要先练好基本功,才能去钻研那些花哨的招式。我个人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二八定律”式的技术认知,下面我就把这些我认为最关键的20%技术,尽可能详实地分享给大家,力求让这篇文章充满实在的干.............
  • 回答
    想要转战 Android 开发,对于 Java 的掌握程度,我更倾向于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看待,而不是一个死板的“级别”。你想啊,我们做开发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产出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考一个 Java 等级证书。所以,如果非要给一个大致的界定,我认为你可以开始准备转战 Android 了,当.............
  • 回答
    好,咱就掰扯掰扯java为啥对泛型数组这事儿这么“矫情”,不直接给你整明白。这事儿啊,说起来也算是一段公案,得从java这门语言设计之初,以及它如何处理类型安全这件大事儿上头说起。核心矛盾:类型擦除与运行时类型检查的冲突你得明白java的泛型,尤其是泛型数组这块儿,最大的“绊脚石”就是它的类型擦除(.............
  • 回答
    Java 分布式应用入门指南:从零开始构建稳健的系统想要踏入 Java 分布式应用开发的大门?别担心,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挑战。相反,它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成长的领域。本文将带你系统地梳理分布式应用的核心概念,并为你推荐一系列实用的学习资料,帮助你从新手蜕变为一名合格的分布式开发者。 一、 理解分布式应用的.............
  • 回答
    Java 和 C 都是功能强大、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都是 JVM (Java Virtual Machine) 和 CLR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的产物,并且都拥有垃圾回收机制、强大的类库和社区支持。然而,深入探究,它们在设计理念、语.............
  • 回答
    作为一名在Java世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我总会时不时地被Java的某些设计巧思所折服,同时也曾浪费过不少时间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哪些地方是真正值得我们深入钻研的“精华”,哪些地方可能只是“旁枝末节”,不必过于纠结。 Java的“精华”:值得你投入热情和时间去领悟的部分在我看来.............
  • 回答
    Java 到底有多难?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就像问“学会游泳难不难?”一样,有人天生会游,有人呛水呛得厉害,有人还得请教练。Java 的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身的背景、学习方法、以及你期望达到的目标。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相对详细的描绘,尽量不带“AI味儿”,就像一个有几年经验.............
  • 回答
    在 Java Web 开发中,HttpServletRequest 的输入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Request Body)被设计成 只允许读取一次,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技术原因和设计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 HTTP 协议的实现以及 Java Servlet API 的设计哲学。核心原因:一.............
  • 回答
    Java: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Java,作为一款风靡全球的编程语言,在软件开发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和企业级应用的蓬勃发展。然而,正如硬币总有两面,Java的强大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Java这把双刃剑的优缺点,希望能帮助大家.............
  • 回答
    你遇到的问题很常见,就是在一个for循环里逐个调用耗时的网络API,导致整体执行时间很长。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并行化和优化。下面我将从几个层面,详细讲解如何在Java中减少这种for循环调用网络API的耗时。 核心思想:从“串行”到“并行”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长长的待处理任务列表(就是你的for循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