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Java分布式应用如何入门以及有哪些资料?

回答
Java 分布式应用入门指南:从零开始构建稳健的系统

想要踏入 Java 分布式应用开发的大门?别担心,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挑战。相反,它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成长的领域。本文将带你系统地梳理分布式应用的核心概念,并为你推荐一系列实用的学习资料,帮助你从新手蜕变为一名合格的分布式开发者。

一、 理解分布式应用的核心:不再是单一的孤岛

在深入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分布式应用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拆分成多个相互协作、独立部署的组件(服务)。这些组件运行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通过网络通信来完成整体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可伸缩性 (Scalability): 当某个服务负载过高时,可以单独为其增加更多的实例来分担压力,而无需影响整个系统。就像一家生意火爆的餐厅,你可以增加更多的服务员和厨师,而不是把整个餐厅搬到更大的地方。
可用性 (Availability): 如果某台服务器或某个服务实例发生故障,其他健康的实例可以接管其工作,保证系统的整体可用性,避免单点故障。这就好比备份服务器,当主服务器宕机时,备份能够立即顶上,让你照常浏览网页。
弹性 (Resilience): 分布式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不可预见的故障,例如网络延迟、服务崩溃等。通过精心设计,即使部分组件失效,系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运行。
维护性 (Maintainability): 将系统拆分成更小的、独立的模块,使得每个模块的开发、测试和部署都更加独立和高效,降低了整体的维护成本。

当然,分布式系统也带来了一些固有的挑战,例如:

一致性 (Consistency): 如何确保多个副本之间的数据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 CAP 定理(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
网络通信: 网络是分布式系统的命脉,但网络本身是不稳定的,存在延迟、丢包等问题。如何高效、可靠地进行网络通信是关键。
服务发现与注册: 当服务数量庞大时,如何让服务之间相互找到彼此?
负载均衡: 如何将请求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实例上?
容错与降级: 当出现故障时,如何优雅地处理并尽量降低对用户的影响?
分布式事务: 如何在多个服务之间保证事务的原子性?这是分布式领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二、 Java 分布式开发入门技术栈:从基础到实践

掌握了核心概念后,我们就需要了解在 Java 生态中,有哪些常用的技术和框架来构建分布式应用。

1. 基础通信与协议

HTTP/RESTful API: 这是最普遍的服务间通信方式。通过 HTTP 协议,使用 RESTful 的架构风格,可以方便地定义服务接口。
学习资源:
《RESTful Web Services Cookbook》 by Subbu Allamaraju
MDN Web Docs (关于 HTTP 的详细介绍)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与 HTTP 相比,RPC 更加轻量级,性能通常也更高。它允许你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服务。
常用 RPC 框架:
gRPC: 由 Google 开发,基于 Protocol Buffers,支持多语言,性能卓越,是目前非常流行的选择。
学习资源: gRPC 官方文档 (非常详细且易于理解)
《gRPC: Up and Running》 by Kasun Kalupaha, et al.
Dubbo: 阿里开源的 RPC 框架,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应用广泛,功能丰富,生态成熟。
学习资源: Dubbo 官方文档
《Apache Dubbo 企业级实战》 (很多国内的技术书籍会深入讲解 Dubbo)
Thrift: Facebook 开源的跨语言服务开发框架。
学习资源: Apache Thrift 官方文档
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用于实现异步通信和解耦。生产者将消息发送到队列,消费者从队列中拉取消息进行处理。这有助于削峰填谷、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常用消息队列:
Kafka: 高吞吐量、可持久化的分布式流处理平台,常用于日志收集、事件流处理等场景。
学习资源:
《Kafka: The Definitive Guide》 by Neha Narkhede, Gwen Shapira, Todd Palino
Kafka 官方文档
RabbitMQ: 成熟的消息中间件,支持多种消息协议,功能强大,易于使用。
学习资源: RabbitMQ 官方文档
《RabbitMQ in Action》 by Alvaro Videla, Jason J. W. Williams
RocketMQ: 阿里开源的高性能、分布式消息队列,在中国也有广泛应用。
学习资源: RocketMQ 官方文档

2. 服务治理与发现

当服务数量激增时,你需要一个机制来管理这些服务,包括服务的注册、发现、配置管理以及健康检查。

服务注册与发现:
Eureka: Netflix 开源的服务注册与发现组件,Spring Cloud 集成的标准。
学习资源: Spring Cloud 文档中关于 Eureka 的部分
Nacos: 阿里开源的动态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和服务管理平台,支持数据发布和订阅,提供面向云原生应用的解决方案。
学习资源: Nacos 官方文档
Consul: HashiCorp 出品的服务发现与配置管理工具,功能强大且成熟。
学习资源: Consul 官方文档
服务网格 (Service Mesh): 进一步提升服务治理能力,将服务治理能力从业务代码中剥离出来,通过独立的代理(Sidecar)来统一管理。
Istio: 目前最主流的服务网格解决方案。
学习资源: Istio 官方文档
Linkerd: 另一个流行的服务网格项目,以简洁和高性能著称。
学习资源: Linkerd 官方文档
配置中心: 用于统一管理分布式系统的配置信息。
Apollo: 携程开源的配置中心,功能强大且稳定。
学习资源: Apollo 官方文档
Nacos: 如前所述,Nacos 也集成了配置中心的功能。

3. 分布式协调与状态管理

在分布式系统中,协调各个服务、管理分布式锁、实现 leader 选举等任务是必不可少的。

ZooKeeper: 分布式协调服务,广泛用于配置管理、命名服务、分布式同步和组服务等。
学习资源:
《ZooKeeper: Distributed Process Coordination》 by Flavio Junqueira, Benjamin Reed
ZooKeeper 官方文档
Etcd: 由 CoreOS 开发,以 Go 语言编写,常用于 Kubernetes 等云原生项目的核心组件。
学习资源: Etcd 官方文档

4. 分布式事务

处理跨多个服务的数据一致性是分布式系统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

TCC (TryConfirmCancel): 一种实现分布式事务的模式,要求业务服务实现三个接口:尝试调用、确认调用、取消调用。
SAGA: 一系列本地事务,通过补偿事务来回滚已完成的操作。
Seata: 阿里开源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支持 AT、TCC、SAGA 等多种模式。
学习资源: Seata 官方文档

5. 容器化与编排

现代分布式应用离不开容器化和容器编排技术,它们极大地简化了应用的部署、管理和扩展。

Docker: 容器化技术的事实标准。
学习资源: Docker 官方文档
Kubernetes (K8s): 容器编排平台,用于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
学习资源: Kubernetes 官方文档
《Kubernetes Up & Running》 by Kelsey Hightower, Brendan Burns, Joe Beda

6. Spring Cloud 生态系统

对于 Java 开发者而言,Spring Cloud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布式开发框架,它集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分布式解决方案,使得构建分布式系统变得更加容易。

Spring Cloud Commons: 提供了构建分布式系统所需的通用组件和抽象。
Spring Cloud Netflix: 集成了 Eureka、Hystrix、Zuul 等 Netflix 的开源组件。
Spring Cloud Alibaba: 集成了 Nacos、Sentinel、Seata 等阿里的开源组件。
学习资源:
Spring Cloud 官方文档 (非常全面)
各种 Spring Cloud 系列的博客和教程 (国内有很多优秀的技术博客)
《Spring Cloud 微服务实战》 (这类书籍通常会从概念到实践进行讲解)

三、 入门实践路径:从局部到整体

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以下是一个建议的入门实践路径:

1. 从单体应用到微服务拆分:
选择一个简单的 Java Web 应用,尝试将其拆分成几个独立的微服务。例如,一个电商应用可以拆分成用户服务、商品服务、订单服务等。
学习如何使用 Spring Boot 快速搭建微服务项目。

2. 服务间的通信:
尝试使用 RESTful API 进行服务间的同步通信。
引入 gRPC 或 Dubbo,体会 RPC 的优势。
引入 Kafka 或 RabbitMQ,实现异步通信,例如用户注册后发送欢迎邮件。

3. 服务注册与发现:
使用 Eureka 或 Nacos 搭建服务注册中心,让服务能够相互发现。
在服务启动时注册到注册中心,在服务关闭时注销。

4. 服务调用与容错:
在服务消费者端使用 RestTemplate 或 WebClient 调用其他服务。
引入 Hystrix (或 Spring Cloud Alibaba 的 Sentinel) 来实现服务熔断和降级,处理服务调用失败的情况。

5. API 网关:
使用 Spring Cloud Gateway 或 Zuul 搭建 API 网关,作为所有客户端请求的入口,负责路由、认证、限流等。

6. 分布式配置管理:
使用 Nacos 或 Apollo 管理配置,实现配置的动态更新。

7. 分布式事务的初步了解:
学习 Seata 的 AT 模式,尝试在一个简单的场景中实现分布式事务。

8. 容器化与部署:
学习 Docker,将各个微服务打包成 Docker 镜像。
学习 Docker Compose,方便地将多个 Docker 容器组合起来运行。
(进阶)学习 Kubernetes,将应用部署到 Kubernetes 集群中。

四、 推荐的优质学习资料

除了上面提到的书籍和官方文档,以下是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学习:

技术博客与社区:
CSDN、掘金、思否 (SegmentFault)、博客园: 国内优秀的开发者社区,有大量的 Java 分布式相关的技术文章和教程。
InfoQ: 提供前沿的技术资讯和深度文章。
Martin Fowler 的博客: 很多微服务和分布式架构的思想源于他。
Spring 官方博客和社区论坛: 关注 Spring 的最新动态和讨论。
在线课程平台:
Udemy、Coursera: 有很多高质量的分布式系统和微服务课程,虽然很多是英文的,但质量非常有保证。
慕课网、极客时间: 国内的在线技术学习平台,也有很多优秀的 Java 分布式课程。
GitHub 上的优秀项目:
研究知名开源项目的源码,例如 Spring Cloud、Dubbo、Nacos 等,是学习最佳实践的绝佳途径。
AwesomeMicroservices: GitHub 上有很多整理好的微服务相关学习资源列表。
面试题与总结:
虽然不是最终目的,但阅读一些分布式相关的面试题和面试总结,可以帮助你梳理知识点,了解常见的问题和考查点。

五、 持续学习与思考

分布式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领域。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新技术,并且多思考为什么要有这些技术,它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成为一名优秀分布式开发者的关键。

入门分布式应用开发需要耐心和毅力。从基础概念开始,一步步实践,逐步深入,你会发现这个领域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成就感。祝你在 Java 分布式开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推荐4本书

大型分布式网站架构设计与实践

item.jd.com/11529266.ht


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

item.jd.com/11322972.ht


大型网站系统与Java中间件实践

item.jd.com/11449803.ht


分布式Java应用:基础与实践

item.jd.com/10144196.ht


貌似都是4位阿里人写的,一本一本的看吧,绝对会增强你的内功。下面是本人的一个简要小结,供参考。

分布式架构的演进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初始阶段架构

初始阶段 的小型系统 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等所有的资源都在一台服务器上通俗称为LAMP

特征:
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等所有的资源都在一台服务器上。

描述:
通常服务器操作系统使用linux,应用程序使用PHP开发,然后部署在Apache上,数据库使用Mysql,汇集各种免费开源软件以及一台廉价服务器就可以开始系统的发展之路了。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分离

好景不长,发现随着系统访问量的再度增加,webserver机器的压力在高峰期会上升到比较高,这个时候开始考虑增加一台webserver

特征:
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分别部署在独立的资源上。

描述:
数据量增加,单台服务器性能及存储空间不足,需要将应用和数据分离,并发处理能力和数据存储空间得到了很大改善。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使用缓存改善性能

特征:
数据库中访问较集中的一小部分数据存储在缓存服务器中,减少数据库的访问次数,降低数据库的访问压力。

描述:
系统访问特点遵循二八定律,即80%的业务访问集中在20%的数据上。
缓存分为本地缓存和远程分布式缓存,本地缓存访问速度更快但缓存数据量有限,同时存在与应用程序争用内存的情况。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使用应用服务器集群

在做完分库分表这些工作后,数据库上的压力已经降到比较低了,又开始过着每天看着访问量暴增的幸福生活了,突然有一天,发现系统的访问又开始有变慢的趋势了,这个时候首先查看数据库,压力一切正常,之后查看webserver,发现apache阻塞了很多的请求,而应用服务器对每个请求也是比较快的,看来 是请求数太高导致需要排队等待,响应速度变慢

特征:
多台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同时向外部提供服务,解决单台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上限的问题。

描述:
使用集群是系统解决高并发、海量数据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向集群中追加资源,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使得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不再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数据库读写分离

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系统访问量高速增长的幸福后,发现系统又开始变慢了,这次又是什么状况呢,经过查找,发现数据库写入、更新的这些操作的部分数据库连接的资源竞争非常激烈,导致了系统变慢

特征:
多台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同时向外部提供服务,解决单台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上限的问题。

描述:
使用集群是系统解决高并发、海量数据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向集群中追加资源,使得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不在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反向代理和CDN加速

特征:
采用CDN和反向代理加快系统的 访问速度。

描述:
为了应付复杂的网络环境和不同地区用户的访问,通过CDN和反向代理加快用户访问的速度,同时减轻后端服务器的负载压力。CDN与反向代理的基本原理都是缓存。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

随着系统的不断运行,数据量开始大幅度增长,这个时候发现分库后查询仍然会有些慢,于是按照分库的思想开始做分表的工作

特征:
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文件系统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

描述:
任何强大的单一服务器都满足不了大型系统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数据库读写分离随着业务的发展最终也将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及分布式文件系统来支撑。
分布式数据库是系统数据库拆分的最后方法,只有在单表数据规模非常庞大的时候才使用,更常用的数据库拆分手段是业务分库,将不同的业务数据库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使用NoSQL和搜索引擎

特征:
系统引入NoSQL数据库及搜索引擎。

描述:
随着业务越来越复杂,对数据存储和检索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系统需要采用一些非关系型数据库如NoSQL和分数据库查询技术如搜索引擎。应用服务器通过统一数据访问模块访问各种数据,减轻应用程序管理诸多数据源的麻烦。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业务拆分

特征:
系统上按照业务进行拆分改造,应用服务器按照业务区分进行分别部署。

描述: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场景,通常使用分而治之的手段将整个系统业务分成不同的产品线,应用之间通过超链接建立关系,也可以通过消息队列进行数据分发,当然更多的还是通过访问同一个数据存储系统来构成一个关联的完整系统。

纵向拆分:
将一个大应用拆分为多个小应用,如果新业务较为独立,那么就直接将其设计部署为一个独立的Web应用系统

纵向拆分相对较为简单,通过梳理业务,将较少相关的业务剥离即可。

横向拆分:将复用的业务拆分出来,独立部署为分布式服务,新增业务只需要调用这些分布式服务

横向拆分需要识别可复用的业务,设计服务接口,规范服务依赖关系。


系统架构演化历程-分布式服务

特征:
公共的应用模块被提取出来,部署在分布式服务器上供应用服务器调用。

描述:
随着业务越拆越小,应用系统整体复杂程度呈指数级上升,由于所有应用要和所有数据库系统连接,最终导致数据库连接资源不足,拒绝服务。

Q:分布式服务应用会面临哪些问题?

A:
(1) 当服务越来越多时,服务URL配置管理变得非常困难,F5硬件负载均衡器的单点压力也越来越大。
(2) 当进一步发展,服务间依赖关系变得错踪复杂,甚至分不清哪个应用要在哪个应用之前启动,架构师都不能完整的描述应用的架构关系。
(3) 接着,服务的调用量越来越大,服务的容量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个服务需要多少机器支撑?什么时候该加机器?
(4) 服务多了,沟通成本也开始上升,调某个服务失败该找谁?服务的参数都有什么约定?
(5) 一个服务有多个业务消费者,如何确保服务质量?
(6) 随着服务的不停升级,总有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比如cache写错了导致内存溢出,故障不可避免,每次核心服务一挂,影响一大片,人心慌慌,如何控制故障的影响面?服务是否可以功能降级?或者资源劣化?

Java分布式应用技术基础


分布式服务下的关键技术:消息队列架构


消息对列通过消息对象分解系统耦合性,不同子系统处理同一个消息

分布式服务下的关键技术:消息队列原理


分布式服务下的关键技术:服务框架架构

服务框架通过接口分解系统耦合性,不同子系统通过相同的接口描述进行服务启用
服务框架是一个点对点模型
服务框架面向同构系统
适合:移动应用、互联网应用、外部系统

分布式服务下的关键技术:服务框架原理

分布式服务下的关键技术:服务总线架构


服务总线同服务框架一样,均是通过接口分解系统耦合性,不同子系统通过相同的接口描述进行服务启用
服务总线是一个总线式的模型
服务总线面向同构、异构系统
适合:内部系统

分布式服务下的关键技术:服务总线原理


分布式架构下系统间交互的5种通信模式

request/response模式(同步模式):客户端发起请求一直阻塞到服务端返回请求为止。

Callback(异步模式):客户端发送一个RPC请求给服务器,服务端处理后再发送一个消息给消息发送端提供的callback端点,此类情况非常合适以下场景:A组件发送RPC请求给B,B处理完成后,需要通知A组件做后续处理。

Future模式:客户端发送完请求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返回一个包含消息结果的Future对象。客户端需要使用返回结果时,使用Future对象的.get(),如果此时没有结果返回的话,会一直阻塞到有结果返回为止。

Oneway模式:客户端调用完继续执行,不管接收端是否成功。

Reliable模式:为保证通信可靠,将借助于消息中心来实现消息的可靠送达,请求将做持久化存储,在接收方在线时做送达,并由消息中心保证异常重试。

五种通信模式的实现方式-同步点对点服务模式


五种通信模式的实现方式-异步点对点消息模式1


五种通信模式的实现方式-异步点对点消息模式2


五种通信模式的实现方式-异步广播消息模式


分布式架构下的服务治理
服务治理是服务框架/服务总线的核心功能。所谓服务治理,是指服务的提供方和消费方达成一致的约定,保证服务的高质量。服务治理功能可以解决将某些特定流量引入某一批机器,以及限制某些非法消费者的恶意访问,并在提供者处理量达到一定程度是,拒绝接受新的访问。

基于服务框架Dubbo的服务治理-服务管理
道你的系统,对外提供了多少服务,可以对服务进行升级、降级、停用、权重调整等操作
可以知道你提供的服务,谁在使用,因业务需求,可以对该消费者实施屏蔽、停用等操作

基于服务框架Dubbo的服务治理-服务监控


可以统计服务的每秒请求数、平均响应时间、调用量、峰值时间等,作为服务集群规划、性能调优的参考指标。

基于服务框架Dubbo的服务治理-服务路由


基于服务框架Dubbo的服务治理-服务保护


基于服务总线OSB的服务治理-功能介绍


基于服务总线OSB的服务治理


Q:Dubbo到底是神马?
A:

淘宝开源的高性能和透明化的RPC远程调用服务框架
SOA服务治理方案

Q:Dubbo原理是?
A:

-结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Java 分布式应用入门指南:从零开始构建稳健的系统想要踏入 Java 分布式应用开发的大门?别担心,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挑战。相反,它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成长的领域。本文将带你系统地梳理分布式应用的核心概念,并为你推荐一系列实用的学习资料,帮助你从新手蜕变为一名合格的分布式开发者。 一、 理解分布式应用的.............
  • 回答
    在 Java 中,当一个线程调用了 `Thread.interrupt()` 方法时,这并不是像直接终止线程那样强制停止它。相反,它是一个通知机制,用于向目标线程发出一个“中断请求”。这个请求会标记目标线程为“中断状态”,并根据目标线程当前所处的状态,可能会触发一些特定的行为。下面我将详细解释 `T.............
  • 回答
    Java 平台中的 JVM (Java Virtual Machine) 和 .NET 平台下的 CLR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是各自平台的核心组件,负责托管和执行代码。它们都是复杂的软件系统,通常会使用多种编程语言来构建,以充分发挥不同语言的优势。下面将详细介绍 JV.............
  • 回答
    Java 官方一直以来都坚持不在函数中提供直接的“传址调用”(Pass by Address)机制,这背后有深刻的设计哲学和技术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从Java的核心设计理念以及它所解决的问题出发。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阐述: 1. Java 的核心设计理念:简洁、安全、面向对象Java 在设计之初.............
  • 回答
    Java 的 `private` 关键字:隐藏的守护者想象一下,你在经营一家精心制作的糕点店。店里最美味的招牌蛋糕,其配方是成功的关键,你自然不会轻易公开给竞争对手,对吧?你只希望自己信任的糕点师知道如何制作,并且知道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使用这些食材。这就是 `private` 关键字在 Ja.............
  • 回答
    Java 在引入泛型时,虽然极大地提升了代码的类型安全和可读性,但严格来说,它并没有实现我们通常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泛型(相对于一些其他语言,比如 C++ 的模板)。这其中的核心原因可以追溯到 Java 的设计理念和对向后兼容性的考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类型擦除 (Type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360 垃圾清理”这个概念,如果用在 Java 的世界里,就好像是问:“为什么 Java 的垃圾回收机制,不像我们电脑上安装的 360 软件那样,主动去到处扫描、删除那些我们认为‘没用’的文件?”要弄明白这个,咱们得先聊聊 Java 的垃圾回收,它其实是个非常聪明且有组织的过程,.............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 Java 内存模型(JMM)和 Java 内存区域(Java Memory Areas)这两个既熟悉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别担心,我会尽量用大白话讲明白,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术语。想象一下,咱们写 Java 代码,就像是在指挥一个庞大的工厂生产零件。这个工厂有很多车间.............
  • 回答
    在 Java 泛型中,`` 和 `` 语法看起来相似,但它们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类型关系和使用场景。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关键在于把握 Java 泛型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以及它们对类型参数的“协变性”和“逆变性”的支持。我们一步一步来拆解,让你彻底明白 `super` 的含义,以及它与 `exten.............
  • 回答
    想知道 Java 学到什么程度才算精通,这确实是个挺实在的问题,也挺难有个标准答案。不过,咱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看看什么样的人,在别人看来算是玩明白了 Java。首先,得承认,所谓的“精通”这词儿,多少有点玄乎。没人敢说自己是绝对的精通,毕竟技术发展那么快,总有新鲜玩意儿冒出来。但如果说你能把 J.............
  • 回答
    作为一名Java程序员,想要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确实需要掌握那些真正核心、最常用的技术。这就像学武功,要先练好基本功,才能去钻研那些花哨的招式。我个人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二八定律”式的技术认知,下面我就把这些我认为最关键的20%技术,尽可能详实地分享给大家,力求让这篇文章充满实在的干.............
  • 回答
    想要转战 Android 开发,对于 Java 的掌握程度,我更倾向于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看待,而不是一个死板的“级别”。你想啊,我们做开发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产出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考一个 Java 等级证书。所以,如果非要给一个大致的界定,我认为你可以开始准备转战 Android 了,当.............
  • 回答
    好,咱就掰扯掰扯java为啥对泛型数组这事儿这么“矫情”,不直接给你整明白。这事儿啊,说起来也算是一段公案,得从java这门语言设计之初,以及它如何处理类型安全这件大事儿上头说起。核心矛盾:类型擦除与运行时类型检查的冲突你得明白java的泛型,尤其是泛型数组这块儿,最大的“绊脚石”就是它的类型擦除(.............
  • 回答
    JavaBean,这个在Java开发中几乎无处不在的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实际上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规整、有用的Java类。说白了,JavaBean 就是一个遵循特定规范的Java类,这个规范让它更容易被JavaBeans组件架构所识别和使用,从而方便地在可视化开发工具中进行拖放、配置和交.............
  • 回答
    Java 和 C 都是功能强大、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都是 JVM (Java Virtual Machine) 和 CLR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的产物,并且都拥有垃圾回收机制、强大的类库和社区支持。然而,深入探究,它们在设计理念、语.............
  • 回答
    作为一名在Java世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我总会时不时地被Java的某些设计巧思所折服,同时也曾浪费过不少时间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哪些地方是真正值得我们深入钻研的“精华”,哪些地方可能只是“旁枝末节”,不必过于纠结。 Java的“精华”:值得你投入热情和时间去领悟的部分在我看来.............
  • 回答
    Java 到底有多难?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就像问“学会游泳难不难?”一样,有人天生会游,有人呛水呛得厉害,有人还得请教练。Java 的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身的背景、学习方法、以及你期望达到的目标。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相对详细的描绘,尽量不带“AI味儿”,就像一个有几年经验.............
  • 回答
    在 Java Web 开发中,HttpServletRequest 的输入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Request Body)被设计成 只允许读取一次,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技术原因和设计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 HTTP 协议的实现以及 Java Servlet API 的设计哲学。核心原因:一.............
  • 回答
    Java: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Java,作为一款风靡全球的编程语言,在软件开发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和企业级应用的蓬勃发展。然而,正如硬币总有两面,Java的强大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Java这把双刃剑的优缺点,希望能帮助大家.............
  • 回答
    你遇到的问题很常见,就是在一个for循环里逐个调用耗时的网络API,导致整体执行时间很长。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并行化和优化。下面我将从几个层面,详细讲解如何在Java中减少这种for循环调用网络API的耗时。 核心思想:从“串行”到“并行”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长长的待处理任务列表(就是你的for循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