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觉得这句话很矛盾的吗?诸葛亮既然谨小慎微,为什么会做出欺君的事情?何况刘备选择诸葛亮为托孤大臣不就是看重诸葛亮做事谨慎吗?
《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 诸葛亮带刀斧手面见刘禅
来来来,你告诉我《三国志》、《华阳国志》、《资治通鉴》里哪里有记载诸葛亮带兵面见刘禅。如果有,我就把这些书吃了。
《袁子》: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
如果诸葛亮有欺负刘禅,蜀汉官民怎么会对诸葛亮不疑?
3.诸葛亮独揽军政大权,做曹操二号。
诸葛亮确实独揽军政大权,但不是要做曹操第二。
《三国志 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三国志 诸葛亮传》: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
《魏略》甚至记载: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刘备临死前就已经把国家交给了诸葛亮,并让自己的儿子刘禅信任诸葛亮。同年诸葛亮就被刘禅封了候,允许开府治事,有了自己的幕僚班底。第二年又领了益州牧,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蜀汉大小事都由诸葛亮处理。因此,诸葛亮独揽军政大权是经过刘备父子同意的。
然诸葛亮也就仅此而已了,后来李严劝诸葛
亮加九赐、称王,都被诸葛亮义正言辞地决绝。曹操呢?他不仅加九赐,称魏王,还杀皇后、妃子和大臣。诸葛亮可一点都没做这些事,李世民还夸诸葛亮在处理人事上很公平。
《诸葛亮集》:诸葛亮集有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资治通鉴 唐纪》:(李世民)上谓房玄龄等曰:“为政莫若至公。昔诸葛亮窜廖立、李严于南夷,亮卒而立、严皆悲泣,有死者,非至公能如是乎!又高颎为隋相,公平识治体,隋之兴亡,系颎之存没。朕既慕前世之明君,卿等不可不法前世之贤相也。”
4.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 20 年也没为他立庙,君臣关系也差。
我想请问之前有哪个皇帝会在臣子去世后为他立庙的?功臣最多也就配太庙,比如隔壁的曹魏就有配享武(曹操)庙二十六功臣。诸葛亮如果立了庙,就变成曹操和司马懿。按高晓松的逻辑,曹操和刘协;司马懿和曹芳关系都非常好咯。
后来刘禅妥协,在诸葛亮的墓旁立了庙。站在皇帝的角度已经跟够意思了。
5.从高晓松的话来看,似乎认为诸葛亮除了治国还可以,也就没有什么本事。殊不知,诸葛亮最大的成就就是保住蜀汉。
《襄阳记》: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
谢邀。
之前已经对高晓松的三国史水平做过点评——就是一坨翔。貌似没必要再重复鉴定了罢?
有图为证,各位自行感受一下即可:
诸葛亮甲士百余人带刀上殿防阿斗、诸葛亮大战曹爽、诸葛亮发明孔明灯说明军事能力歇菜,还有啥费祎等群臣奏请立庙阿斗不许,捎带上刘玄德火烧新野、赵子龙救阿斗纯属虚构。
按说这都是原地爆炸级的基本错误,谈三国史的出一个就该没脸见人了,他老人家张口就是一串,还人五人六的蜜汁自信,难怪脸大如斗,所谓相由心生,古之人诚不我欺。
咋说哩?数历史发明,还看高胖。
谢邀。
华人,按对诸葛亮的了解程度,我个人意见,可以这么划。
——完全没听说过诸葛亮的。
——对诸葛亮的了解限于一些民间印象的,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气死周瑜”、“诸葛亮摇羽毛扇”、吃诸葛烤鱼的。
——对诸葛亮的了解限于游戏、漫画、影视剧及其他二次元改编的。
——熟悉《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小说形象甚是了解的读者。
到此,可以画一条线。
所以以此划线,是因为诸葛亮的民间印象、二次元改编等,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即,一个坐四轮车摇羽扇,能呼风唤雨未卜先知、写过《出师表》的智慧象征。
以下一级是:
——读过《三国志》正史,或通过其他一些二手三手四五六七八手史料,了解过一点历史上诸葛亮的。
这一个级别里,特别容易出翻案诸葛亮的人。
他们面向的对象通常不是学术界,而是大众;他们所翻的案,或曰要打倒的对象,未必是正史里的诸葛亮,而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那个诸葛亮。
他们的卖点,通常是“来来来我告诉你,历史上的诸葛亮跟你们印象中可不一样啦!”
但是为了强调这个“可不一样啦”的差异化,他们会抓住一些句子来贬低诸葛亮——翻案文章嘛,大多如此。如果说“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小说里的诸葛亮不是一个好法”,显然不够骇人听闻嘛。
当然只贬诸葛亮是不够的。自然要把某几位其他谋士其他将军捧上天,以彰显诸葛亮滥得虚名,常年被无知者揄扬,只有老夫我洞察一切才能翻案来还历史人物清白;而你们这些重复历史的都是被官方史书洗脑了的……
再下一类,是:
——读过《三国志》正史,了解裴注,知道陈寿某些写给晋国看的皮里阳秋文字具体是啥意思,对诸葛亮有相对全面了解的。
到这个程度,一般不太会刻意去抹黑诸葛亮了。因为明白“正史里诸葛亮与小说里诸葛亮不是一个强法,但都很强”。
倘若了解到这个程度,还会去抓住片言只字,“我来告诉你诸葛亮跟你们印象中不一样,可糟糕啦”的,那就是故意找话题了——或曰,不是没读过书,而是故意读歪了。
推而广之,各色夸大其词的“我来揭秘一个历史上真实的XXX”,其实都在利用人的逆反心理,利用少年人的叛逆期,对已有一切知识的质疑态度,恨不得对一切已有形象都一把推倒,再踏上一万只脚的心情。
所以这种寻章摘句找片言只字来搞固有形象以便乘机翻案的受害者,又不止于诸葛亮了。
这算什么?跟这位比比,小巫见大巫而已。
来看看“知识渊博”的老梁是如何为你讲述一个“真实”的诸葛亮的?
小学二年级肄业的人能评价莎士比亚或者曹雪芹吗?
看不懂高数书的人有资格评价爱因斯坦吗?
高晓松不是评价过分的问题,他是压根没资格评价诸葛亮。智商差距太大了。
靠嘴皮子忽悠吃饭而已,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胡说八道特立独行怎么吸粉和吃饭呢?
所以别当真,让他和他的粉丝开心就好了。
我和高晓松历史水平的差距,也就差那么点儿人气了。
“大家好,这里太师奇谈,我是你们忠实的男友,仲颖。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董卓。
我们从小就学过董太师的作品,例如描写关东军残暴不仁的《蒿里行》,还有写与爱人的《貂蝉赋》……
就说北伐的目的这一点,唐国强老师的理解比他强太多。
而且唐在节目里说了,诸葛亮受刘备知遇之恩和托孤重任,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独。
不光矮大紧,就是许多三国题材电影电视剧的创作人员对三国和三国人物的理解都不如唐,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军师。
可能他们都懂,但为了赚快钱吧,故意做一些出新出奇,博人眼球的东西,愿意安下心来做作品的人不多见了。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唐的这段见解有多么高深,至少他作为一个饰演过诸葛亮的演员也明白一些基础的东西。
而《晓说》作为一个受众比较广,而且是要专门做几期三国系列,居然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现在也许是流行对过去某些东西的一些反叛吧。
下边三张长图也许能说明点什么吧
恰饭时间…见谅
恰饭时间…
与在德国的弟弟合作代购奶粉,超市拿货,德国直邮,对于对货源有疑问的朋友,我们接受超市标记拍照视频,欢迎咨询哟。
完
《论白起根本不会打仗》——作者,赵括。
以前我觉得高晓松只是轻佻了一点。
但是中国历史上有这么几个人是不能黑的——诸葛亮、岳飞、于谦、海瑞。
黑这几个人,就是蠢或坏。
过去说,读出师表不流泪的,不是忠臣。
这个夸张了一点。
但是看过诸葛亮生平史料不肃然起敬的,可以确定无疑是坏。
但愿高真的只是轻佻了一点,随便翻翻就敢说了。
——————
我做个倡议。我们能不能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对高晓松也好,对历史人物也好,对网友也好。哪怕你觉得他的立场和你是敌对的,好好说话。即便真是汉奸卖国贼,该枪毙的。也不应受到与其罪行无关的折辱。更不要因为某些方面就否定掉这个人的一切。比如高晓松。别的不说,推动正版化,帮助中国娱乐产业走向世界这方面的工作值得肯定的。他说到底也是生意人。我们只要让他知道他的哪些胡说,我们是不买账的,就行了。现在不是抗战了,不用急着枪毙任何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