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晓松为何还没有倒?

回答


高晓松(高晓松,1969年出生)是中国著名的导演、编剧、演员、赛车手、作家,因2010年酒驾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但此后他并未“倒下”,而是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活跃在公众视野中。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法律问题与后续处理
2010年酒驾事件:高晓松因在北京市海淀区某酒吧饮酒后驾驶宝马车被警方查获,血液酒精含量达187mg/100ml(远超法定标准)。他被判处拘役6个月、罚金4万元,并吊销驾照5年。但因“认罪态度良好”且“确有悔罪表现”,法院最终判处其拘役3个月,缓刑3年,免于实际执行刑罚。
法律后果与争议:尽管未被实际关押,但这一事件对高晓松的公众形象造成重大打击,也引发社会对“酒驾”和“名人责任”的讨论。他因此被媒体和公众视为“败笔”,但法律程序上并未“倒下”。



2. 健康与个人生活
长期酗酒问题:高晓松年轻时以“酒量惊人”著称,曾因酒驾、醉酒驾车多次被曝光。2010年事件后,他逐渐减少饮酒,但长期酗酒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过,他并未公开承认健康问题,可能因个人隐私或形象维护而未提及。
家庭与生活:高晓松与妻子张晓燕育有一女,家庭生活可能成为他调整心态的契机。他曾在采访中提到“酒驾事件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并试图通过写作、赛车等兴趣重新塑造自我。



3. 职业发展与公众形象
事业转型:酒驾事件后,高晓松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并未完全退出行业。他仍以导演、编剧身份参与影视作品,如《这个杀手不太冷》(2010年)、《悬崖之上》(2021年)等,但因事件影响,其作品关注度有所下降。
公众形象修复:高晓松在2010年后尝试通过写作(如《北京,北京》)、赛车(曾是F1中国车手)等重新建立公众形象,但“酒驾”标签长期困扰他,导致其在公众视野中“失焦”。



4. 为何“没有倒下”?
法律程序未执行:他并未被实际关押,缓刑期结束后可正常生活,且未被剥夺自由。
个人调整与反思:他可能通过法律、健康、家庭等方面进行调整,试图修复形象。
公众关注度下降:酒驾事件后,他逐渐从公众焦点中退出,转而专注于个人生活或小众领域,导致“倒下”的说法更多是舆论的比喻。
时间因素:从2010年事件到2023年,他可能因年龄、健康或职业重心转移而不再活跃于主流媒体,但并未“倒下”。



5. 可能的误解与混淆
“倒下”的隐喻:用户可能将“倒下”理解为“失败”或“退出公众视野”,而实际上高晓松并未因法律或健康问题完全退出,而是选择低调生活。
时间线混淆:若用户提到“2023年”,则可能指他因年龄、健康或职业转型而不再活跃,但并未“倒下”。



总结
高晓松因2010年酒驾事件被法律制裁,但未被实际关押,且通过法律程序获得缓刑。他可能因健康、家庭、职业调整等原因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并未“倒下”。公众对他的关注更多是基于过去事件,而非当前状态。他的现状更多是“低调”而非“倒下”,且法律和健康问题未达到完全无法继续生活或工作的程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家早就败了,那种家世,现在靠干娱乐圈的儿子天天在网站上胡说八道维持住的一点人气过活,他妈作为梁思成的学生,还是亲传弟子,就晚年了靠儿子名气卖几本满篇专业错误的书来维持知识分子的名头,他妹更可笑,靠哥哥这点名气在微信微博组群,在群里卖自己的书,一波一波的筛选出没判断能力的洗脑卖书,最可笑的是都在群里不能提高晓松,要是单纯的崇拜他妹,才有资格买她的书,才有资格呆在群里。

高晓松说他是什么家族的文盲,根本就是在粉饰而已,他现在其实就是家族的支柱,一个绵延上百年的学士一族,现在靠高晓松这样的前台支柱过活,些许可悲。

不是高晓松能不能倒,是他早就已经在倒的环境里了,这个环境他根本无力挽回,甚至在他出生前就已经定性了,从历史回溯的角度,从他家族到达的高度看,他只是一个在历史里挣扎的人而已。

千赞更新,从高晓松还是音乐人时候我就很欣赏他了,那些歌词有着无可否认的才气,后来开始脱口秀我也一直看,很早就意识到他说的东西非常主观,所以错误百出,但是我也一直看,因为他对事物的观察角度,是我这种百姓阶级无法触及到的,所以对错这种事我也一直不是很纠结。评论有说我祸及家人的,我把我知道的情况说了一些,是想试着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广的角度看他,他在大众阶级看来有些三观不正其实是有原因的,甚至也有些逼不得已。

user avatar

矮大紧已经倒了!

不光矮大紧倒了,甚至连累高妈妈都倒了。

这位清华建筑系的教授,被人扒出之前的访谈节目里,大谈“中国古典建筑从来不打地基”“连故宫这么大房子都不打地基”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3718944100933632

然而事实上,中国古典建筑最重视地基,《营造法式》等古典建筑基础著作里,有大量的关于建筑物打地基的技术指标、施工要求、具体做法、使用材质,非常详尽

至于故宫,其地基构造之复杂、用料之精致,堪称极尽奢华

清华建筑系的老教授,连这点本专业的常识性的知识都不知道!

这和中文系教授不知道李白杜甫,物理学教授不知道欧姆定律,有什么区别?

瞧他们一家子,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user avatar

我想问,怎么才算倒?

他犯了什么法?就因为你不想他?

他本来是个出色的音乐制作人,包装了中国内地几乎所有一线歌手和明星。自己也是娱乐圈炙手可热的人物。走的地方多,经历的事情也多。

人一红,自然就有人好奇,有人想听听他的故事。然后谈话节目应运而生,很多名人都开过

很快又有人发现,他说的有些东西不正确。还有些东西政治不正确。

于是有人就恼了:你个死公知!

节目就下架了。


我怎么看呢?我已经过了追星的年龄了,谈不上欣赏他,我也知道他有很多错误。

但我听他讲座就图个解闷,不然一个人在家挺无聊。并不要求他完全正确,更不会因为他说错某个地方就把他打成公知。

其他人的讲座我也听。

再说,他说的就是他一家之言,又没强迫你认同。多听几家就行了。

每个人都强迫正确,四平八稳,这种讲座我反而不听。

user avatar

高晓松为啥要倒??

因为崇美?

对不起,当代中国,年龄50岁以上,受过一定教育且有一定社会地位的,99%都崇美,甚至极度崇美。

毕竟在他们接受外界事物的黄金年龄,中美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说句不要脸的话,鄙人从2003年开始,就在网上与公知(曾用名精英,JY,带路党,美分党等等)论战。被他们人肉过,被几个颇有名气的大V当面威胁过!可不敢比现在,现在在网上说爱国,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安全得很

而当年,它们可是把整天“皿煮后杀全家”,“你们这些 五毛以后都要吊路灯”之类言论挂在嘴边的!

举几个可能已经被忘却的例子!

例1:某三线歌手,在春晚唱了一首《英雄赞歌》,微博瞬间炸裂。一个粉丝不过几千人的小歌手,微博被喷了几百万条,什么难听的话都有,直接被骂上热搜!

可笑的是,才过去几年,网上几乎已经找不到那些骂人者的痕迹了,只留下几篇为王芳辩护的文章,看着就滑稽。

例2:山东某中学生因为在网上跟他们对骂,它们对其人肉搜索,然后纠结了一大帮各种“二代”上门殴打!

这事最恶心的是后续,山东警方完全无视高中生未成年人身份,对方多人通过网络手段人肉然后上门群殴等事实,给事件安了一个“约架”的名头。

当时的网络舆情也完全无视任何人性与道德底线,打人者安然无恙,甚至连姓名都没暴露,被打者倒是被万人唾骂,甚至还制作了所谓语录挂在网上!

嗯,贵乎当时多篇文章还污之为“流氓将爱国主义作为最后的遮羞布”!!呵呵。

这事网上倒是有不少!

例3,无独有偶,另一起约架事件影响可大得多,因为约架双方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也网络论战的各自阵营里也颇有影响!

这事来龙去脉挺复杂的,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上网搜!

例4:某知名编剧写了一部著名电视剧,反派名字全都是被它们称为“五毛”的网友!

这部电视剧《xx镖局》,嗯,就不放图了,有点怕!

例4,“纵做鬼,也幸福”!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流沙河(好像是它,记不清了)在网上写了一首诗,,大意是“死在美军自由的炮火下,纵做鬼,也幸福(这六字是原话)”。但现在网上已经搜不到这首诗了!!!

“巧合”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一位山东作协的作家,写了一首“歌功颂德”的诗,“纵做鬼,也幸福”再现江湖!!时隔多年,现在在网上搜这6个字,只剩山东作协“爱国”诗人的仿制品了,而原版,网上居然已经找不到啦!!

呵呵,我曾经以为只有人才会有选择性记忆,后来发现,原来网络也有!

例5:某著名港星因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天安门城楼的照片,并配文“我心中的红太阳”,被骂上热搜!甚至某门户网站都跳出来撰文大骂“48岁的县长夫人(扮演的角色)梦”,吓得该港星立马删除博文!

这种事例很多很多,而且越往前越离奇,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网上已经搜不到了,所以就不提了,免得有人说我胡编乱造!

嗯,似乎离题了??

并没有!

那么问题来了,在当年这种网络和舆论环境下,在历史与政治科普中,尽量保持中立(虽然因为水平太差做不到)的高晓松,真的算公知吗??

把他打倒再踏上一万只脚,却对当年那些言论更恶心,而且明显出于主观意愿的公众人物轻轻放过,到底算什么?

是转移视线还是丢卒保车?

随便说几个人:汪三公子,大嘴女神,赛车写手,大眼记者,赵公明编剧,打入我军内部的基督教演员等等等等,这些人当年的言论,哪个不比高晓松过分?

它们都没倒下,矮大紧凭什么就得倒下?

user avatar

2021年8月传捷报,倒了,倒了。

user avatar

倒得一塌糊涂了好吧。

上次央视直播,被网友骂到直接终止直播。这是在国家面前被泼油漆。

这次印吹死挺,把他反复拉出来鞭尸,全国网民都知道他那点事了。

不久之前,海南某地高调宣布高晓松的“晓 岛”落地,被网民狂骂。

你现在去搜“海南 晓岛”的新闻,全是404。

打开后是这样的:

尽管还有一些新闻能打开,但是这么大面积的下线一个人的新闻我没看到过。

这还不凉?





补充:现在又能搜到了。

再ps:看看我这个回答下面是不是有高晓松的广告

user avatar

为什么要倒?就因为被骂关直播那次?还是被挖出来拿美国绿卡那次?

这些都不足以让他倒吧,甚至他自己都在最新的节目里说了,自己年少轻狂无知做的事情说的蠢话太多,被骂很正常,他也接受,探世界第二季第一期。

记得好像是2012年的时候晓说第一季刚刚开播,那时候受众不多,也没几个人看,看到鲁豫有约里面请他谈到这个节目,他也就是说是家里炒菜做饭的时候把电视打开边听边做饭的节目。本人也就是跑步或者开车的时候听,所以真没必要如此刁钻的去对待他。

我从晓说第一期开始看他,到后来的矮大紧指北,晓年鉴。他说话我喜欢听,很有意思,虽然没有很严谨,或者有些观点与我相背,我就直接将那期跳过就行了,我知道没必要拿他当教科书,所以也用不着吹毛求疵,截图出一个片段来口诛笔伐。他就像是个跟你聊天的长者,见识渊博的朋友。

听他的节目,我最喜欢的并不是他科普些历史国家之类的东西,我最喜欢的还是他讲自己身边的事情,讲朴树,讲麦田音乐,讲他们组建乐队,年少无知时干的蠢事搞笑事,讲他们08年时在美国和大部分当地华侨一起护奥运火炬,还有朝花夕拾里讲他二叔的故事,这期是我最喜欢的,也最感人。

至于他讲的历史国家类的东西对我还是很有启发的,当他讲到我不了解的地方,我甚至很想深入了解的地方时我会自己去查书看书,比如南明,比如台湾,比如日本,比如二战后德军战俘的事情。

我认为他很有趣,所以我希望他一直讲下去。

user avatar

三国志战略版广告都从他换到冯小刚又换到郭德纲了……

中国发展的很快的,不紧跟时事的话,很快你就会觉得自己脱离前沿了。

知乎还有不少拿1819年数据来举例子的小伙伴呢,殊不知那个时候的数据已经没有意义了啊。

你肯定还觉得今年是2019年,高晓松还火热得很。

可是2021年已经过了一半了,高老师也已经很久没有接到赚钱的单子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