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超时空要塞(太空堡垒)系列为何没有像高达那样发展壮大起来?

回答
超时空要塞(太空堡垒)系列与高达系列相比,确实在体量和全球影响力上存在一些差距。要深入分析其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

1. 根源与定位的差异:

高达:写实与成人化的机器人动画标杆。
诞生背景: 《机动战士高达》(1979)诞生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首次将机器人动画从儿童向的“巨大机器人”(Super Robot)模式转向了“真实系机器人”(Real Robot)模式。它引入了复杂的政治斗争、战争的反思、人性的探讨,以及更加写实的机械设计和战斗描写。
核心主题: 高达系列的核心在于“战争的反思”和“人性的复杂”。它探讨了战争的残酷、牺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这种对战争的深刻描绘和对成人观众的吸引力,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宇宙世纪”的史诗感: 最初的“宇宙世纪”(Universal Century)设定,如同一个宏大的历史剧,通过世代传承的故事、人物的成长与衰老,构建了一个庞大而连贯的世界观。这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其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连接。
泛化与多样化: 随着系列的发展,高达不断尝试不同的时代设定(如“后宇宙世纪”、“未来世纪”、“宇宙世纪分支”等),以及不同的风格(如写实、科幻、武侠、青春偶像等),极大地拓展了受众群体。

超时空要塞:音乐、歌姬与爱的主题的独特融合。
诞生背景: 《超时空要塞》(1982)则是在“机器人动画”已经相对成熟的市场中出现,它以其独特的“歌姬”元素——将音乐、歌唱与机器人战斗、太空歌剧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核心主题: 超时空要塞系列的核心在于“音乐的力量”、“爱情的羁绊”以及“跨越隔阂的交流”。歌姬的歌声不仅是战斗的号角,更是能够触动人心的情感载体,甚至能够改变战争的走向。
文化融合与西方市场:《太空堡垒》的成功。 《超时空要塞》之所以在全球市场,尤其是西方市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归功于1985年美国Harmony Gold公司将其与《超时空骑团南国之星》和《基因战士》进行混剪,并引进美国市场的《太空堡垒》(Robotech)。《太空堡垒》的成功,虽然模糊了部分原作的细腻之处,但也为《超时空要塞》在国际上打开了知名度。
主题的专注与差异化: 相比高达系列的广泛主题,超时空要塞更加专注于音乐与情感的表达,这使得其拥有独特的魅力,但也可能限制了其故事的延展性和受众的拓展。

2. 叙事结构与世界观的差异:

高达:宏大叙事与系列传承。
“宇宙世纪”的连贯性: 如前所述,宇宙世纪的设定为高达提供了一个庞大而连贯的时间线,使得不同作品之间能够产生呼应和联系。观众可以追溯历史,了解人物的起源,感受时代的变迁。
多线叙事与群像剧: 高达系列善于采用多线叙事,刻画众多性格鲜明的角色,展现战争的不同侧面和不同人物的命运。这种群像剧的风格能够让观众看到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复杂的矛盾。
概念的迭代与发展: 高达系列不断引入新的概念和技术设定,如Newtype、SEED、IField等,这些概念的不断演进和发展也为故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超时空要塞:独立单元与系列共性。
相对独立的单元剧: 除了极少数作品有直接联系外,大部分超时空要塞系列作品都设定在不同的时间线和宇宙,拥有相对独立的故事和角色。这意味着观众可以跳过一些作品,直接观看自己感兴趣的。
核心元素的重复与变奏: 虽然故事背景不同,但超时空要塞系列往往会重复使用一些核心元素,如歌姬、三角关系、文化冲突、超科技的秘密等。这些元素构成了超时空要塞的“DNA”,也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模式化”的感觉。
世界观的探索深度: 相较于高达系列对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多个层面的深入探讨,超时空要塞在世界观的深度上可能稍显不足,更多地聚焦于音乐、情感和人际关系。

3. 受众群体的差异与拓展:

高达:从青少年到成熟的成人观众。
成长性: 高达系列能够随着观众的成长而吸引他们。当观众还是青少年时,他们可能被激烈的战斗和英雄主义所吸引;当他们成熟后,则能从中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战争反思和人性探讨。
男性向的吸引力: 尽管也有女性角色和情感线,但高达系列整体上更偏向于男性观众的审美和兴趣,尤其是对军事、科技和策略的描绘。
庞大的IP生态: 高达系列拥有极其庞大的周边产业,包括模型(Gunpla)是其最成功的周边产品之一,吸引了大量模型爱好者,也进一步巩固了其粉丝基础。

超时空要塞:聚焦音乐与情感的特定受众。
女性观众的吸引力: 音乐、歌姬、浪漫爱情等元素使得超时空要塞在女性观众中拥有较高的吸引力。
二次元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优秀的音乐制作和演唱是超时空要塞系列的灵魂,吸引了不少二次元音乐爱好者。
受众的相对细分: 相比高达,超时空要塞的受众群体可能相对更细分一些,对特定元素的偏好更强。

4. IP运营与商业化策略的差异:

高达:多元化与持续性。
模型(Gunpla)的成功: 万代南梦宫通过成功的Gunpla产品线,将动画IP与玩具产业紧密结合,实现了持续的商业成功和品牌推广。Gunpla的易于组装和个性化改造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互动体验,吸引了大量玩家。
跨媒体联动: 高达系列不仅仅是动画,还包括漫画、游戏、舞台剧、主题公园等多种形式的衍生产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IP生态系统。
品牌形象的不断刷新: 高达系列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作品,刷新品牌形象,吸引新一代观众,同时又不至于完全抛弃老观众。

超时空要塞:相对保守与聚焦。
音乐IP的属性: 音乐作品的生命周期和商业模式与机器人动画本身有所不同。虽然歌曲本身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但将其转化为可观的周边产品收入,可能不如高达模型那样直接和大规模。
模型产品线的相对弱势: 相较于高达,超时空要塞的模型产品线虽然也有,但其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及高达的Gunpla。
IP运营的局限性: 在IP运营和商业化方面,超时空要塞系列可能相对保守一些,没有像高达那样形成如此全面和深入的IP生态。

5. 市场环境与时代变迁的影响:

高达:抓住了动画产业的机遇。
在日本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高达系列通过创新性的内容和成功的商业模式,抓住了市场机遇,并逐渐成长为行业的巨头。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探讨的需求也在变化,高达系列也能够适时地调整内容来迎合这些需求。

超时空要塞:面临的挑战。
在动画产业越来越成熟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超时空要塞系列虽然保持着独特的风格,但也面临着如何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吸引更广泛观众的挑战。
市场口味的变化也对任何IP的持续发展提出了考验。

总结来说,超时空要塞系列并没有像高达那样发展壮大,其原因可以归结为:

核心主题的差异: 高达更侧重于战争的反思和人性的复杂,而超时空要塞则聚焦于音乐、情感和跨越隔阂的交流。这导致了它们受众群体和故事延展性的不同。
叙事结构与世界观的差异: 高达通过宏大连贯的“宇宙世纪”构建史诗感和系列传承,而超时空要塞则以相对独立的单元剧为主,更强调系列共性而非延续性。
受众群体的差异: 高达能够吸引从青少年到成人的广泛观众,并因其军事、科技等元素拥有更广泛的男性受众,而超时空要塞则因其音乐和情感元素更吸引特定群体。
IP运营与商业化策略的差异: 高达通过模型(Gunpla)等成功的周边产品,以及跨媒体联动,形成了强大的IP生态和持续的商业回报,而超时空要塞在IP运营和商业化方面相对保守。

这并不是说超时空要塞系列不好,它拥有独特的魅力和忠实的粉丝群体,并在其特定领域取得了成功。但是,从“发展壮大”这个维度来看,高达系列在 IP 的深度挖掘、商业化运营和受众覆盖面方面,确实展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和市场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仅看日本的情况的话,Macross系列与高达系列基本是同样火热的,历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最近的新作也是号召力极强,高达这边新作不断,Macross靠着一部MF圈了8年的钱

但是在海外,尤其是中国,情况就不大一样

高达系列的海外推广进程一致很顺利,无论是作品版权还是商标权都保存完好,唯独在中国碰了钉子,官方只能叫“敢达”,这与民间的叫法不同,也不好听,但是还可以退而用Gundam,全盘正版化后无论动画还是周边模型都能正常渠道进中国,所以相对繁荣一些。

Macross系列就坎坷多了,只要稍微对这个系列深入了解的多一些,就知道版权问题始终是这个系列绕不开的大坑:

1、Macross系列诞生于1982年,首部TV由Studio Nue制作,版权方为BigWest。
2、因为首部TV动画太过成功,自然就走上了海外发行的道路,当时版权方BigWest将作品的海外发行权给了它赞助的动画公司龙之子,其后龙之子将北美地区的发行权卖给了美国动画公司金和声(HarmonyGold)

3、但是因为Macross初代TV版仅有36集,长度不足凑成一季播放,于是金和声就将它同一批购买的另外两部动画《超时空骑团Cavalry Southern Cross》《机甲创世记Mospeada》合并编排为一部动画,即《太空堡垒Robotech》
4、1990年代除,大陆从金和声那里引进了这部改编的动画,这也是大部分80后的童年记忆。

5、《太空堡垒Robotech》在北美成功后,金和声希望制作该片的续作,但是由于其天马行空的改编,这部作品的世界观和设定与Macross系列已经大相径庭,因此BigWest出于对原作设定的尊重,并没有授权给金和声后续作品的改编权,而金和声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抢注了“Macross”“U.N.Spacy”等商标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商标权

6、对此忍无可忍的BigWestStudio Nue龙之子金和声(附带方)提起诉讼,经过五年的审理,最终审判如下:

1:Big WestStudio Nue夺回著作权,金和声不得再用Macross的人设、机体制作新动画。
2:金和声继续享有在北美地区发行Macross的权利

同时,由于金和声抢注商标的行为,BigWest以及后续的Macross系列制作方都没有办法在海外(日、港、台以外)发行这个系列的作品。

这基本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Macross这边失去了优秀作品向海外发行推广的渠道(比如Bandai官方在中国只卖Gundam模型而不卖Macross模型);而Robotech系列失去了原作团队的支持后,金合声这家发行商也无力承担后续作品的动画制作,此后30年间仅有3部动画续作(总共不足3小时)问世,质量极其惨淡,而一直叫嚷的真人版屡屡受挫,去年将版权卖给了Sony影业,并传出了拍摄计划,但如果BigWest仍旧不放版权, 一部没有明美没有VF-1的Robotech,失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粉丝方面,因为版权之争,以同一部动画为源头的作品割裂为两个系列,世界设定、人物姓名、专有名词等等一系列信息常年处于混淆状态,给推广造成了巨大的难度。而且官方的争斗甚至延伸到了粉丝层面,不但两边粉丝争斗数年,甚至连粉丝的同人作品都会遭到官方的打压,曾有网友以Robotech的名义制作了含有VF-1的3D动画,结果被BigWest发了律师函。

具体到中国,情况就更为复杂。大多数国内的粉丝都是靠着《太空堡垒Robotech》启蒙的,这部动画本身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然而不少粉丝在寻找后续作品的时候发现了Macross系列,转而成为了Macross系列的粉丝,同时Macross系列的正统续作《Macross 7》曾在我国广东一带放映过,本身也笼络了一堆粉丝,两边粉丝也进行了数十年的明争暗斗,虽然老一辈都已经相逢一笑泯恩仇了,新生代可能还要继续掐下去。

国内观众群出现改观是在2008年的新作Macross Frontier,这部作品虽然也没能通过正式渠道海外发行,但是非正式渠道是火了又火,国内一多半的粉丝是靠着MF进圈的,这部分粉丝年龄很小,太空堡垒并不是他们的童年回忆,自然也就先入为主了。当然MF本身和系列前作都有不少背离,所以Macross圈子里新粉老粉有时候还说不到一起去,比如新粉们认为雪露女王是女神的时候,老粉就会觉得明美才是真女神好么。(这点上Gundam分裂的更多,UC的瞧不起非UC的几乎是常态)

当然也不能不提的是,非正常渠道的MF在国内翻译上造成了不小的问题。MF进来的时候,Macross的资深粉丝群体已经能够为自己心爱的作品制作字幕了,大家希望能够经过这一部作品修正此前诸多翻译错误,因此专业人士聚集的KPDM&EDEN字幕组进行了大量的考据和准备,对许多专有名词进行了统一,比如剧中巨大的外星人种族Zentraedi,最终统一音译为“杰特拉帝”,就是期望能与上译版本《太空堡垒Robotech》中“天顶星人”做出区别,让观众不再混淆。可惜事与愿违,当时处于竞争态势的一些大型字幕组为了与之区分,仍然大量的使用了以前太空堡垒系列的名词,甚至多有误译,这种余波甚至波及到了这次新作《Macross Delta》

当然,我们很希望这次35th新作《Macross Delta》能够以官方渠道进入中国,虽然Macross的商标在国内情况不明,但改名进入的难度并不大(可以直接叫“超时空要塞”,最然不符合传统,但可行),同时新作的设定已不再涉及金和声抢注的一票商标,所以引进的可能并不是没有。

******************************************************************************

以上废话一堆,说明了下Macross系列版权之争和在国内的推广情况,算作背景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Macross系列因为VF的机械设定太过特殊,所以整个系列几乎全部都是由河森正治操刀,和Gundam这种百花齐放的生态圈有所不同。好处是作品保持了一贯的连续性和高质量,而缺点就是作品数量不足,以及河森正治个人创作风格的变化带来的作品内容的变化过大。

如果论影响力,那么无论是高达UC系列还是可曾记得爱、Macross Plus,都是动画史上经典当中的经典,新作方面Seed、00以及MF都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可以说旗鼓相当。

如果论粉丝数量,Gundam凭借作品多、品牌统一建立了一大片新老粉丝,而Macross系列海外推广多有波折,粉丝内部分裂,相比差了许多,所以造成了Macross系列人气不如Gundam的现象。


利益相关:Macross资深老粉、KPDM&EDEN字幕组成员

最后广告:如果对Macross系列或新作《Macross Delta》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微博

愚者之影的微博

第一时间给大家带来各种讯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