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现在的刑罚是不是太轻了?

回答
关于中国刑罚是否太轻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刑罚的构成与理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刑罚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理念。中国刑法体系中,刑罚的种类主要包括:

主刑:
管制: 剥夺自由,但并非完全剥夺,劳动者可以继续从事原职业。
拘役: 短期剥夺自由,通常不超过六个月。
有期徒刑: 剥夺自由,期限从一年以上十五年以下。
无期徒刑: 剥夺终身自由。
死刑: 最严厉的刑罚,剥夺生命。
附加刑:
罚金: 强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
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权利。
没收财产: 将犯罪分子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收归国有。

中国的刑罚理念强调“罪刑法定”原则,即只有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才能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强调罪刑相适应原则,即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来确定刑罚。

二、 认为中国刑罚“太轻”的观点及其理由:

一些人认为中国刑罚“太轻”,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观察和推理:

1. 与发达国家相比,部分刑罚的绝对量较低:
死刑适用范围: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保留死刑的国家之一,但与过去相比,死刑适用的罪名已经大大减少。一些国家可能在金融犯罪、贪污腐败等领域适用更广泛的死刑。
有期徒刑的上限: 在一些西方国家,一些严重的犯罪(如恐怖袭击、大规模欺诈等)可能会判处远超中国法定上限的有期徒刑,甚至接近终身监禁。中国的最长期有期徒刑是十五年(死缓情况另计)。
部分轻罪的量刑: 对于一些盗窃、诈骗等财产犯罪,以及一些非暴力性质的犯罪,有人认为中国的量刑相对较轻,难以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2. 对某些严重犯罪的判决结果与社会观感不符:
涉及民生的大案: 在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领域,导致严重后果的犯罪,如果判罚结果未能让公众感受到“大快人心”,就会引发“刑罚太轻”的质疑。
金融犯罪和贪腐: 尽管国家一直在严厉打击腐败,但对于一些巨额的金融犯罪和贪污受贿行为,如果判决结果(特别是对于有退赃表现的)未能让公众感受到严厉惩罚,也会引发类似的声音。
暴力犯罪: 尽管司法机关会依法判罚,但当出现一些恶性的暴力犯罪,而判罚结果似乎不足以体现受害者遭遇的痛苦和罪犯的残忍时,公众的朴素正义感可能会觉得刑罚偏轻。

3. 累犯、再犯的处罚力度:
一些人认为,对于屡犯不改的犯罪分子,在量刑上应该给予更严厉的惩罚,但目前的法律规定可能未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导致犯罪分子有恃无恐。

4. “轻罪轻判,重罪重判”的实践差异:
虽然法律规定了原则,但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由于量刑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不同地区、不同法官的判决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公众对个案的量刑产生质疑。

5. 社会治安环境的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对安全感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犯罪的容忍度也可能降低,对刑罚的期望也可能随之提高。

三、 认为中国刑罚“不轻”或“合理”的观点及其理由: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法律界人士和研究者,认为中国当前的刑罚体系是相对合理或甚至偏重的,主要理由如下:

1. 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仍保留死刑的国家之一,并且在部分犯罪中适用:
死刑是对生命权最严重的剥夺,其存在本身就表明了中国刑罚并非总是“轻”。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程序也日益严格和谨慎。

2. 刑罚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报复或威慑:
改造和教育: 中国刑罚体系强调对罪犯的改造和教育,期望其回归社会。过于严苛的刑罚可能不利于改造。
预防犯罪: 除了威慑,预防犯罪还包括社会治理、教育普及、民生改善等综合性措施。
维护社会稳定: 刑罚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过于严苛的刑罚也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3. 法律条文与实践之间的差异:
中国的刑法条文本身规定了一些较重的刑罚,例如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且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可以判处死刑。金融诈骗、拐卖妇女儿童等也都有严厉的刑罚规定。
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犯罪,判处重刑的情况并不少见。

4. 刑罚的“轻重”是相对的,受多种因素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犯罪率等都会影响其刑罚的制定。
法律传统和文化背景: 各国在刑罚理念上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套用。
犯罪构成和证据要求: 中国的刑事诉讼强调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这也会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

5. 过于严厉的刑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越狱”的吸引力增加: 极端严厉的刑罚可能导致罪犯在被捕后采取更激烈的反抗手段。
冤假错案的后果更严重: 如果刑罚过于严厉,一旦出现冤假错案,其对无辜者造成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
家庭和社会成本: 长期监禁或死刑的执行,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本。

6. 对累犯、再犯的处罚已有规定:
中国刑法对累犯、犯罪集团的首犯等都有加重处罚的规定,并非没有考虑。

四、 影响刑罚轻重的关键因素和观察角度:

要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犯罪的严重程度和性质: 不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同,刑罚自然不同。
犯罪情节: 例如,是否有自首、坦白、立功、退赃、赔偿受害者等情节,会影响量刑。
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是故意还是过失,是否预谋已久,都有很大影响。
犯罪造成的后果: 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影响等。
刑事诉讼的证据标准和程序: 确保程序的正义性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对于统一量刑标准具有重要作用。
刑事政策的变化: 国家会根据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调整刑事政策,这也会影响刑罚的适用。

五、 结论:

总而言之,中国刑罚是否“太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从绝对值或与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来看,部分人可能会认为某些刑罚的上限偏低,或者对某些罪行的判罚不够严厉。尤其是在公众对某些严重案件的结果感到不满时,这种声音会比较突出。
然而,从中国具体的国情、刑罚目的的多样性(改造、预防、稳定)、死刑的保留以及对部分重罪的严厉判罚来看,认为中国刑罚“不轻”或“合理”的观点也具有充分的依据。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适应性和不断完善。对于刑罚的合理性,社会各界一直存在讨论和监督。未来的法律改革,可能会继续在严惩犯罪与保障人权、罪刑相适应与刑罚效益最大化之间寻求平衡。

重要的是,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不能脱离具体的法律条文、司法实践以及社会整体的背景。简单地断言“太轻”或“不轻”可能过于片面。更深入的分析需要结合具体的罪名、案件情节以及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阶段来综合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太轻”这个词并不准确,应该说是“太陈旧”。因为有的罪行判处轻得匪夷所思,有的罪行又重得瞠目结舌。归根结底,原因在于现刑法中绝大部分的法条都是生搬照抄自1979年的刑法,四十多年前的旧零件本来运作起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别说中国社会在这四十年里的变化比很多国家四百年的变化都要大,过于陈旧的法条必然会对党和政府的民心和信誉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效果。

在“重罪刑罚偏轻”方面,最为人民群众所诟病的是故意杀人等可判决死刑的罪犯靠自首可以免死这项规定。这是1979刑法的典型产物之一,是针对当时公安机关对命案侦破手段有限,社会存在大量悬案的情况制定的。

但是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一方面公安机关“命案必破”的原则和现代技术侦查手段的进步,自2010年后我国新发生命案中已经不存在需要靠罪犯自首才能破获的悬案,对自首的优待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另一方面,频繁有罪犯滥用陈旧法条上的漏洞为自己开脱,比如前年的烈士遗孤被奸杀案,公安机关已经摸到罪犯家门口已经准备进去抓人了,结果接到上级通知说罪犯刚刚到警局自首,这种“自首”对案件破获有何意义?要知道此时距离公安发现受害者遗体只有三天,根本不存在成为悬案的可能,这种所谓的“自首免死”既对受害的死者不公正,也对公安机关不公正。

这是“重罪刑罚偏轻”方面。“轻罪刑罚偏重”方面同样存在着大量灾难性的荒诞法条,有些对法律感兴趣的朋友可能听说过罗翔的“买鹦鹉比买妇女判得更重,写黄书比真正的强奸犯判得更重”的说法,但实际判例很多时候比这些例子还要荒诞。比如去年的奶茶店店主因为疫情破产搞裸播案件,这则案件最荒诞的地方在于,如果当事人下定决心真的迈出最后一步去卖淫,反而不会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因为我国法律对卖淫的最高惩处也只是罚款和拘留。但是当事人没有走出那一步,只是想着留最后一份底线,结果反而要受到更严厉的法律惩处,后果就是网上有言论称“这是法律鼓励在鼓励民众突破最后底线,用实体经济取代虚拟经济”,可以说这类判决进一步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为什么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法条?还是要从79刑法诞生时的国情说起。在当时,各种媒体设备属于严加管控的珍贵物资,很多单位只能用手抄或油印,像我们今天平均每人至少两三台打字机械的情况在当时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音像摄制品则更为弥足珍贵,实际上别说1979年了,就是之后的1986年,当时的《西游记》剧组也是千辛万苦才求到了唯一一台摄像机,因为受硬件限制生生把整个拍摄过程延长到了六年。在当时针对媒体传播类的法条全都畸重,因为这隐含了当时人对“错误使用珍贵设备”这一奢侈行为的愤怒在里面,你要让他们去体谅今天我们人手一个高清手机摄像头的社会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另一方面,法条与时代脱轨,也就意味着其权威性正在滑向岌岌可危的地步。我们有些所谓“法律界人士”总喜欢拿“祖宗成法不可变”为借口,拒绝对旧时代遗留问题加以整改。但是如果法律连与社会共同进退都做不到了,处处被人耻笑,这不是比这些人所惧怕的“朝令夕改”后果要更严重吗?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说几个真实案例,我在看守所期间看到判决书的。

一个山东大汉,卖了两张卡银行卡,据说是为了给母亲治病(判决书上没写,他自己口述),卡上过了60w诈骗款,诈骗从犯罪,判3年11个月。你说重还是轻?

一个河南老头(50来岁),强奸一个差不多岁数的妇女、妇女有精神障碍,事后丢下2.5元潇洒离去(判决书上就是这么写),强奸罪名成立。判3年10个月。你说重还是轻?

他在监室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艹、卖个卡比强奸犯判的还重”。

一个东北小哥,卖抗癌药和艾滋病药,印度来的。判决书上可是好多人给他写请愿书、感谢信,最后判1年3个月、罚金5w。销售有毒有害产品罪。他说他的梦想就是做那个“我不是药神”,没想到做了一半梦就碎了,所以我们都叫他药神。你说重还是轻?

一个哪里人忘记了,拐卖儿童,大家都觉得判个五年起步了,最后居然判缓了、判缓了......连管教都震惊了。判缓看不到判决书、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说重还是轻?

user avatar

提问者说,个人觉得量刑太轻,所以导致现在的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这是错的。

犯罪是否猖獗和量刑轻重关系不大,和被抓获的几率关系较大,但根本是社会原因导致犯罪。

这应该是法学生大一就学到的知识。我离大一生活已经有几十年了,就不再重复犯罪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一类的废话,我讲十几年司法工作的实际体会。

以前我国最多的犯罪是盗窃罪。2000年以后,盗窃罪的量刑是不断减轻的,包括起刑点提高,盗窃死刑的废止等等,如果轻刑会导致犯罪上升,那么盗窃罪上升了吗?没有,大幅度下降。火车站公交车小偷成群的景象基本绝迹,为什么?因为电子支付普遍应用,大家出门不带现金,小偷除了手机没东西可偷了。还有天网的普及,在大城市公开抢夺成了必死的选择。

相反,电信诈骗超越盗窃罪,难道是电信诈骗量刑变轻了吗?并不是,而是他们窝在缅北抓不到而已。

同样,还有贪腐犯罪。原来贪污贿赂罪设置不可谓不重,10万十年,两千万死刑,贪腐之风遏制了吗?现在10万很可能缓刑,17亿死刑,贪腐之风更严重了吗?都没有,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正常人都不会否认现在风气好多了。

还有强奸罪,6 70年代还有连环强奸杀人犯的传说,新世纪以后为啥再没听说了?是发明了比死刑更厉害的刑罚吗?不是,路边几十上百元能解决的事情,为啥要三年起步?哪怕偷抢得手再去嫖,也比直接上好啊。所以现在的强奸罪快成真爱罪了。


所以,靠提高量刑尺度来遏止犯罪,是非常肤浅的想法。刑法,是一门科学,有背后的逻辑,不能靠拍脑袋出主意,拍胸脯下保证,最后拍大腿后悔。

user avatar

目前的最高赞回答基本在胡扯,口口声声说1979刑法的各种问题,但根本没看过1979刑法

该答主回答中写到:

最为人民群众所诟病的是故意杀人等可判决死刑的罪犯靠自首可以免死这项规定。这是1979刑法的典型产物之一,是针对当时公安机关对命案侦破手段有限,社会存在大量悬案的情况制定的。

故意杀人判死刑自首可免死被该答主归为1979刑法的产物,然而1979刑法中关于自首的条文只有这么一条

第三节 自首 第六十三条 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较重的,如果有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自首可以从轻”根本就不代表“故意杀人自首可以免死”,该答主直接把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归到刑法法条上去,借机给1979刑法泼脏水,然而泼之前甚至不看一眼1979刑法的条文

再看该答主写的另一段:

比如去年的奶茶店店主因为疫情破产搞裸播案件,这则案件最荒诞的地方在于,如果当事人下定决心真的迈出最后一步去卖淫,反而不会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因为我国法律对卖淫的最高惩处也只是罚款和拘留。…………为什么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法条?还是要从79刑法诞生时的国情说起。在当时,各种媒体设备属于严加管控的珍贵物资,很多单位只能用手抄或油印,像我们今天平均每人至少两三台打字机械的情况在当时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音像摄制品则更为弥足珍贵,实际上别说1979年了,就是之后的1986年,当时的《西游记》剧组也是千辛万苦才求到了唯一一台摄像机,因为受硬件限制生生把整个拍摄过程延长到了六年。在当时针对媒体传播类的法条全都畸重,因为这隐含了当时人对“错误使用珍贵设备”这一奢侈行为的愤怒在里面,你要让他们去体谅今天我们人手一个高清手机摄像头的社会是不切实际的。

奶茶店店主黄播案判处刑罚重于卖淫行政拘留的原因,被该答主归为现在的刑法法条来源于1979刑法诞生时对珍贵设备的珍惜保护,黄播案中的奶茶店老板被判处的罪名是“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它的条文是这样的

第三百六十三条 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但是1979刑法中根本没有这个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该罪在1979刑法中的前身是制作贩卖淫书淫画罪

我国1979年《刑法》第170条规定了制作、贩卖淫书、淫画罪,即:“以营利为目的,制作、贩卖淫书、淫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罚金。"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对1979年刑法典作了补充和修改。[1]

1979刑法处罚的是制作贩卖淫秽书画的行为,这和现代音像摄制品毫无关系,淫秽书画和摄像机的珍贵更是不相干,那么制订该罪的初衷是否和制作淫秽书画的设备珍贵有关系呢?这得探寻当时的立法原意,好在高铭暄老师对1979刑法的立法过程做过系统的整理记录工作。

而我本人作为一名被借调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工作的教师,从1954年10月至1979年7月,除了工作停顿的时间不算,基本上自始至终地参加了起草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工作。按照我治学的习惯,在工作中我注意收集一些实际资料,作一些讨论记录,写一些心得笔记。[2]

高铭暄老师全程参与了1979刑法的起草拟定,我们可以从他的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一书中领会当时的立法精神

十四、制作、贩卖淫书、淫画罪(第170条)
本罪在第22稿和第33稿中都未曾规定,是根据70年代近几年发生的实际情况增订的。
淫书、淫画是指赤裸裸地描写性行为和宣扬色情淫乱的小说、唱本、画册、照片等而言。这些东西对于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有很大的腐蚀和毒害作用。它们是导致犯罪特别是性犯罪的一个罪恶的深渊。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就必须对这些东西严加取缔;同时对制作、贩卖这些东西的犯罪分子,给予必要的法律制裁。[3]

也许有人会接着杠,认为这部分还不够真实,不足以排除立法目的中包含了错误使用珍贵设备但未在此写明的可能性,那接着往下看

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区分本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制作淫书、淫画如果不是为了出卖赚钱,而只是自己保存,这种行为虽也是错误的,应当批评教育,但不能以本罪论处。对于一般看过或传抄过、传画过淫书、淫画的青少年,更应坚持正面教育,提高思想,分清美丑,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不能乱加处罚。[4]

传抄传画本就不需要使用什么珍贵设备,就算你错误使用珍贵设备制作淫书淫画,只要你不是拿去贩卖赚钱,是给自己看,压根不构成犯罪,只是批评教育,该答主所谓的“错误使用珍贵设备这一奢侈行为的愤怒”实在是生拉硬扯,毫无关系

参考

  1. ^ 见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86页。
  2. ^ 同上,该书自序部分。
  3. ^ 同上,第145页。
  4. ^ 同上,第145页。
user avatar

我建议你看看刑法修正案九,然后就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了。

就拿传销来说吧,其实只要修改法律,处理起来真的特别简单,但就是修改不了。很多传销人员说自己是政府下属机构,带领大家赚钱的说法, 我后来才发现有一半是真的。

现在真的有点混乱,很多关系国计民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都搞什么承诺,是不是太看得起某些人的良心了?结果本来遵守规矩的也不打算遵守了,而一旦出事就算处罚了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这些受害者就活该吗?

user avatar

如果在监狱蹲三年有期徒刑和在外面电子厂上班差不多。

这刑罚体系就是没法搞。

所以要么把监狱搞成旧社会那种动不动就死人的黑牢,要么恢复肉刑和极端反人道的死刑,刑罚才能拉开差距。

问题不是刑罚轻,而是不受刑的也没活得多舒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刑罚是否太轻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刑罚的构成与理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刑罚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理念。中国刑法体系中,刑罚的种类主要包括: 主刑: 管制: 剥夺自由,但并非完全剥夺,劳动者可以.............
  • 回答
    章莹颖案如果发生在中国,在没有嫌疑人自白的情况下,能否仅凭现有证据对其进行刑事拘留,这在中国法律体系下,是一个需要仔细分析的问题。刑事拘留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其适用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绝非可以随意采取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中国法律中,“刑事拘留”的含义和前提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 回答
    当然有。在现实的刑侦工作里,那种直觉极度敏锐,气场强大,并且始终透着一股坚定自信的刑侦人员,绝非仅限于影视剧的夸张描绘,而是切实存在的,而且往往是那些最能解决棘手案件的关键人物。你想啊,刑侦这个行当,本身就不是靠蛮力或者死板流程就能撑下来的。很多时候,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嫌疑人的一颦一笑,甚至是空气.............
  • 回答
    中国的人口状况和未来劳动力市场趋势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结合人口统计数据、经济结构变化、技术发展以及政策调整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下是基于当前数据和趋势的详细解读: 一、中国当前人口状况1. 总人口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中国总人口约为 14.25亿(截至2023年).............
  • 回答
    说实话,中国现在的造船工业能不能造出“大和号”战列舰,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操起来有很多复杂性,而且并没有必要。我们得把“大和号”拆开来看,它可不是一艘简单的船,而是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代表了那个时代日本工业技术和军事思想的巅峰。要造它,需要的东西可不止是钢铁和发动机。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现在的造.............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这句话像一块时不时会被拎出来讨论的石头,在社交媒体上、朋友聚会间,甚至长辈的闲谈里,总能激起一些波澜。这究竟是时代的必然,还是某些群体观念的偏颇?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父辈、祖辈经历的时代,物质匮乏是常态,生活的艰辛是普遍存在的.............
  • 回答
    中国陆军目前的实力可以用“规模庞大、装备精良、转型升级”来概括,并且正在朝着更加现代化、信息化、合成化的方向发展。想要详细地了解这份实力,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首先,规模是其基础。解放军陆军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陆军之一,拥有庞大的人数和数量庞大的装备。虽然近年来解放军的总体员额有所缩减,但陆军的精简.............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也充满了个人感受和时代变迁的印记,想要给一个简单明确的“值”或“不值”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每个时代、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质,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让我尝试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我会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一下,希望能更贴近现实,而不是流于表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值不.............
  • 回答
    中国高速公路网如今的规模和质量,确实可以用“令人瞩目”来形容。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密布的高速公路如同巨龙般蜿蜒盘旋,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一个话题常常被大家提起:为什么中国的高速公路不取消限速,或者说,为什么不实行“不限速”?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在中国,关于堕胎率的准确统计一直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虽然官方不直接公布“堕胎率”这个概念,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数据和专家估算来了解大致情况。官方数据与统计的局限性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会发布与妇幼健康相关的数据,其中会包含人工流产手术的数量。然而,这些数据通常以人工流产手.............
  • 回答
    中国和日本,两个亚洲的经济巨头,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各自书写着辉煌的篇章。要论及谁更发达,这就像是比较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和一首婉转的古诗,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更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硬实力:基础研究与尖端制造的较量在基础研究领域,日本的长久积淀和对精密性的极致追求,使其在材料科学、半导体技术、光学等领.............
  • 回答
    柏林空运,那段历史,真是一部关于毅力、智慧和人类精神的史诗。简单地说,中国如今的空中力量,从 规模、效率和技术先进性 的角度来看,足以轻松完成甚至超越当年的柏林空运。但要细致地讲,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对比和思考。当年的柏林空运,究竟有多“难”?首先,我们得理解当年柏林空运的背景和挑战: 地理位置的限.............
  • 回答
    中国当前的军事实力,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比较数字。解放军的实力构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一支军队的强大,是由其人员、装备、训练、科技、后勤、战略战术、军事思想等多个方面综合体现的。 人员素质与数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全球规模最.............
  • 回答
    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是个复杂且牵动全球目光的大课题,很难用几句话就一言蔽之。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眼下的中国经济,可以说是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节点上,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你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好”或“坏”,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宏观上看,几个关键词浮现出来: 经济增速换挡,进入“.............
  • 回答
    要说中国青少年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你非要问“越来越不关心”是不是真的,我得跟你掰扯掰扯。表面上看,你可能会觉得他们好像是变“佛系”了。你想啊,现在信息爆炸,内容多得跟淹没似的。短视频平台、各种社交媒体,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涌过来,从国际新闻到国内政策,从社会热点到明.............
  • 回答
    要将中国目前的军力和国防工业实力与美国历史上某个时期进行类比,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梳理,因为军事实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涉及硬件、软件、人才、技术、战略以及工业体系的方方面面。简单地抛出一个年份,往往会忽略掉很多重要的细节。如果非要找一个大致的参照点,并且强调“整体上”的相似性,我倾向于认为,中国现.............
  • 回答
    要预估中国当前兵力与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对抗的结果,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双方的实力构成、作战理念以及当时全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实力对比,其结果远非简单数字的叠加。一、 双方的军事力量构成与技术代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军事技术是螺旋式上升的。1991年的美国军队是冷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我们来聊聊,如果中国在国力顶峰时期,去硬碰硬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又是否有胜算。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我们讨论的时间节点。原问题提到了“二战时期”的美国,但后来又更正为“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这两种情况下的美国,实力差距巨大,所以我们必须以“海湾战.............
  • 回答
    中国现在的军力和国力与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硬碰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要探讨是否有“把握取胜”,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战争的胜负受太多复杂因素影响,而且“硬刚”的定义也需要界定。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比较和推演,看看中国在面对那.............
  • 回答
    说起中国航空发动机,这可真是个让无数关注中国军事和科技发展的老百姓们又爱又恨的话题。咱们就俗称“喷气引擎”吧,这个东西可是飞机的“小心脏”,直接决定了它的性能,包括速度、推力、航程,甚至能否飞起来。现状:有进步,但差距依然存在要说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现状,得先承认,这几十年咱们的进步是实打实的。从完全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