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海堡垒》三部电影哪部对中国电影意义更加重大?

回答
要衡量《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和《上海堡垒》这三部电影对中国电影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它们在类型片探索、技术突破、观众口碑、市场影响力、文化输出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等方面。

以下将对这三部电影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以判断哪一部的意义更加重大:

1. 《流浪地球》(2019)

意义所在: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重塑行业信心与格局

类型片探索的里程碑:
硬科幻的真正落地: 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国电影也有科幻元素,但大多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奇幻片或爱情片。《流浪地球》凭借其宏大的世界观、严谨的科学设定(虽然有艺术夸张,但逻辑自洽)、扎实的工业制作,真正意义上将“硬科幻”这一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引入中国,并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它证明了中国电影有能力制作出不输于好莱坞的硬科幻大片。
中国式科幻的叙事: 与好莱坞强调个体英雄主义不同,《流浪地球》展现了“集体主义”和“东方哲学”的科幻叙事。在极端灾难面前,全人类团结一心,共同承担责任,为了家园而奋斗的理念, resonates with Chinese audiences and offers a distinctively Chinese perspective on the genre.
技术与工业的飞跃:
工业化制作水平的提升: 电影在特效、美术设计、场景搭建、道具制作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准,甚至能够与国际一线水平相媲美。大量的特效镜头和精密的机械设计,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能力的显著进步。
幕后团队的成长: 《流浪地球》的成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国内顶尖的特效人才和电影制作团队,为未来中国科幻电影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胜利:
打破“中国科幻电影不能成功”的魔咒: 在上映前,许多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前景持悲观态度。《流浪地球》以超过46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证明了观众对高质量科幻片的巨大需求和接受度。
引发全社会的讨论: 电影不仅票房成功,更在舆论场上引发了广泛的关于中国科幻、文化自信、集体主义等议题的讨论,提升了国民的科幻文化素养。
对行业的影响:
提振行业信心: 《流浪地球》的成功,极大地提振了中国电影人制作高质量商业大片的信心,激励了更多人投身科幻电影的创作与制作。
引领投资方向: 证明了中国科幻电影是一片蓝海,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和资源进入这一领域,加速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产业化进程。
文化输出的可能: 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叙事方式,让中国科幻电影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潜力。

2.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

意义所在:开启国产动画电影新纪元,重塑国漫口碑与想象力

国产动画的口碑逆袭:
颠覆传统,创新改编: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大的突破在于对经典神话人物哪吒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它打破了“生而为魔,罪恶深重”的传统设定,赋予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叛精神和个人成长弧光, resonate with a new generation of audiences seeking relatable and modern interpretations of traditional stories.
内容与艺术性的双重突破: 电影在故事创作、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都展现了高度的成熟度。它探讨了偏见、命运、亲情等深刻主题,超越了许多低幼向的国产动画,成为一部老少皆宜的优秀作品。
技术与制作的显著提升:
视觉效果的精良: 电影的动画制作精良,人物设计独特,打斗场面流畅且富有想象力,特效水准达到了国产动画的领先水平,能够与国际顶尖动画电影相媲美。
细节的打磨: 在场景构建、人物表情、动作捕捉等方面都力求完美,体现了制作团队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市场与文化现象级成功:
票房炸裂,创造历史: 影片以超过50亿人民币的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也一度成为中国影史总票房榜的亚军。它证明了国产动画电影在商业上的巨大潜力。
国漫自信的建立: 《哪吒》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的信心,也唤醒了沉寂多年的“国漫”文化记忆,让“国漫崛起”的声音更加响亮。
引发全民讨论: 电影引发了关于神话改编、青少年成长、 parental education 等广泛话题的讨论,成为现象级的文化事件。
对行业的影响:
激发动画创作热情: 鼓励了更多优秀的动画团队和创作者,让他们看到了高质量、有深度的国产动画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推动IP改编与再创作: 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IP在当代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为后续的IP改编与再创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国产动画的国际化可能: 其故事内核和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了吸引海外观众的潜力。

3. 《上海堡垒》(2019)

意义所在:警示与反思,提醒行业“内容为王”的重要性

在科幻类型片探索中的失败案例:
定位不清,故事空洞: 《上海堡垒》试图打造中国科幻大片,但其核心问题在于故事逻辑混乱、人物动机模糊、情感线牵强,未能建立起令人信服的世界观和人物关系。所谓的“科幻设定”更多地沦为背景板,未能与故事有机结合。
不尊重观众智商: 影片中的许多情节处理和人物行为,都显得不符合逻辑,甚至与现实认知脱节,让观众感到困惑和失望。
高成本与低回报的巨大反差:
投资巨大,票房惨淡: 作为一部备受期待的科幻大片,其制作成本极高,但上映后却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滑铁,成为了当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毒药”。
对投资人的警示: 《上海堡垒》的失败,对当时一味追求大场面、大IP、明星阵容而忽视内容创作的行业浮躁风气,敲响了警钟。
对行业的影响(负面):
打击科幻电影信心: 作为《流浪地球》同一年上映的科幻片,《上海堡垒》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的信心恢复,让一些人再次质疑中国是否能拍好科幻。
反面教材的价值: 尽管影片本身失败,但它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反面教材,让行业认识到,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和扎实的内容,一切都是徒劳。它强调了“内容为王”的永恒真理。
警惕“模式化”创作: 提醒行业从业者,不能简单照搬好莱坞模式,而应结合中国国情和观众喜好,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径。

综合评价与结论

《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对中国电影意义重大,但从“开启全新可能性”和“重塑行业格局”的角度来看,《流浪地球》的意义更为深远和基础性。

《流浪地球》: 它是一次“从0到1”的突破。它不仅成功地打开了中国硬科幻的大门,而且证明了中国电影工业具备制作高质量科幻巨制的潜力,更是为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版图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具有东方特色的科幻叙事空间。它的意义在于“奠基”,为后续的中国科幻电影提供了方向、信心和技术基础。
《哪吒之魔童降世》: 它是一次“从1到N”的深化。它在前人(如《大圣归来》)打下的基础上,将国产动画电影的艺术水准、叙事深度和市场潜力推向了新的高度,证明了国漫不仅仅是儿童的,更是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它的意义在于“拔高”,为整个动画电影行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新的标杆。

《上海堡垒》的意义则在于它的“警示”作用。 它并非带来了正面推动,而是通过其巨大的失败,深刻地教育了整个行业,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电影创作的本质和成功的关键要素。它的意义在于“反思”。

总结来说:

如果以“开创性”和“行业格局重塑”为标准,《流浪地球》的意义最为重大。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类型电影时代,改变了中国电影工业的面貌。
如果以“市场影响力”和“文化振奋”为标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意义同样非常巨大,它实现了国产动画的口碑与市场的双重飞跃,极大地提振了民族文化自信。
《上海堡垒》的意义在于其“警醒”,它是一个重要的反面案例,警示行业要回归内容本质。

因此,从对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和开创性贡献来看,《流浪地球》的意义是三者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为中国科幻电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电影工业的整体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信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较这几部电影的意义之前,让我们回溯过往,中国电影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2011年初,于正一部天雷脑残剧《宫锁心玉》,让杨幂瞬间成为了当时最红的年轻女星,吸引了大量中小学粉丝,同年一部名为《孤岛惊魂》的恐怖片中,就靠着炒作杨幂的身材和大胸,吸引路人注目,其万千粉丝狂刷票房,将这部投资只有500万,画面简陋、情节离谱,从任何方面都一无是处的烂片,硬生生扛下9000万票房。

在2011年的电影市场,这个数字已经可以位列所有华语片年度前十五名,片方分账3300万,660%的回报率,震惊了华语电影界,因为杨幂的粉丝又名“蜜蜂”,这一事件被称为“万蜂攻城”,也让杨幂一举砸开电影圈的大门。

2013年,郭敬明将《小时代》搬上荧幕,杨幂为女主角,4.88亿票房,华语片年度第8名,再次震惊电影界。一个畅销书作家跨界做导演,一个流量女星,一部拜金主义奇葩作品,就能力压无数资深名导+巨星大咖的大制作,让无数传统电影人为之“三观震碎”。

同年,原班人马趁热打铁,匆匆上映的《小时代2》,2.96亿票房,华语片年度第11名,2014年《小时代3》,5.2亿票房,华语片年度第9名。2015年《小时代4》,4.88亿票房,华语片年度第17名。四部电影投资合计不过亿,票房横扫18亿,如此回报率,让郭导演和杨幂都在电影圈炙手可热,成为无数投资商追捧的宠儿。

中国电影市场,就此变成了无数唯利是图之辈心目中“人傻钱多速来”的圈钱宝地。很多连自己的戏都没演好的演员,甚至是主持人、相声演员、作家、网络红人们,也纷纷摇身一变,成了制片人、导演,蜂拥而入电影圈;甚至连那些年高德劭的大导名导,影帝巨星老戏骨,同样争先恐后加入到抢钱大潮。

除了《小时代》系列,且看看从2014年至2017年,有多少部烂片,只因主打流量偶像,或是高流量的明星甚至网红,就成为了年度票房爆款,获得巨额回报:

  • 2014年:《大闹天宫》(甄子丹、周润发、郭富城)10.46亿,《分手大师》(邓超、杨幂)6.66亿,《白发魔女传》(范冰冰、黄晓明)3.9亿……
  • 2015年:《煎饼侠》(大鹏、袁姗姗)11.5亿,《港囧》(徐峥、赵薇、包贝尔)16.2亿,《栀子花开》(李易峰、张慧雯)3.8亿,《何以笙箫默》(黄晓明、杨幂)3.5亿,《九层妖塔》(赵又廷、姚晨)6.8亿,《恶棍天使》(邓超、孙俪)6.49亿,《万万没想到》(杨子姗、白客)3.2亿……
  • 2016年:《盗墓笔记》(井柏然、鹿晗)10亿,《致青春2》(吴亦凡、刘亦菲)3.4亿,《绝地逃亡》(成龙,范冰冰)8.9亿……
  • 2017年:《西游伏妖篇》(吴亦凡、林更新)16.5亿,《大闹天竺》(王宝强、岳云鹏)7.55亿……

王晶联手周润发,找来一群老牌港星打造的《澳门风云》三部曲,在每年春节档获得票房5.25亿,9.72亿,11.16亿……

当然,对电影市场影响最恶劣的,莫过于为数众多的偶像、谐星、网红,合伙搞出一部接一部的所谓“综艺大电影”,“相声大综艺”,从头至尾都写着【我、要、圈、钱】,结果竟还有无数拥趸愿意买单:《爸爸去哪儿》6.96亿,《爸爸去哪儿2》2.23亿,还有那部《奔跑吧兄弟》大电影,(杨颖、李晨、郑恺等)从2014年12月1日到12月6日,前后只拍了6天,拿下4.5亿票房!

论吃相之难看,论对观众智商之侮辱,论对电影这个行当之蔑视,都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就在这几年里,一众流量明星小鲜肉们,同样纷纷杀入电影圈担纲主演,单凭狂热粉丝们的刷票和锁场,居然也能让许多粗制滥造的烂片,取得不错的票房,给投资者以相当回报,因此更被一时热捧。

这是因为流量明星的那些粉丝们,根本不会计较影片本身是好是坏,只要她们的偶像是男女主角,票房能让她们用来在“粉丝圈”内攀比吹牛,更重要是能因此给自己偶像带来更多更好的电影资源。这些粉丝便会在各大网络平台,充当免费水军去四处安利,同时努力自己掏钱去包场锁场,至少是五刷十刷二十刷。

因此,直接利益驱使下,甚至让那些大导名导的商业大制作,也纷纷青睐于那些粉丝众多的流星明星,从影片宣传、排位次序(俗称番位)到戏份,都尽量向他们倾斜,

甚至众多演技精湛的资深影帝影后和老戏骨,反而纷纷为五斗米折腰,给这些流量小生们去配戏,给影片增加一点口碑,并在相关访谈中,各种言不由衷的恭维和夸赞。

其中突出的例子就是吴亦凡,《有一个地方》(2.81亿)《夏有乔木》(1.56亿)《致青春2》(3.36亿),主演三部烂俗青春片拿下8亿票房,虽然「菩萨知道我有多难过吗」「苏韵锦你欠我的用什么还」的演技台词被疯嘲,不影响他成为投资商的眼里的大红人,人气流量直接兑现票房的优秀代表。于是周星驰和徐克“双王搭档”的《西游伏妖记》,在《美人鱼》创造34亿影史票房记录后,被一致认为票房稳过30亿的超一流电影资源,选定吴亦凡作为第一男主。

李易峰也因主演《栀子花开》(3.8亿)《怦然星动》(1.6亿)两部烂片的票房,还有和吴亦凡一起为《老炮儿》的9亿票房做出的贡献,因此可以相继获得搭档柏林影帝廖凡的《心理罪》男主,搭档奥斯卡影帝道格拉斯的《动物世界》男主。

鹿晗因为《重返20岁》(男二、3.7亿)《我是证人》(男主、2.1亿)的票房贡献,在张艺谋《长城》中获得了新生代小生中最多的戏份,大ip商业大作《盗墓笔记》的男主,最终获得3.6亿投资、江南原著的科幻大作《上海堡垒》的男主。

杨洋也因为《左耳》(4.85亿)《从你的全世界路过》(8.1亿)两部男二号的票房贡献,得到了大ip仙侠大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男主。

此外还有陈伟霆、王大陆分别获得上亿投资奇幻大作《战神纪》、《鲛珠传》男主,创造《小时代》奇迹而炙手可热的郭敬明,更用一部《爵迹》,将市面上的流量明星“一网打尽":范冰冰、吴亦凡、杨幂、陈伟霆、陈学冬、王源……

而被投资商们当做“票房保障”的杨幂,更是《分手大师》(6.66亿)《何以笙箫默》(3.5亿)《怦然星动》(1.6亿)……一部接一部的女主影片,最后居然让她接到了演技派云集的《绣春刀2》女主角,以及台湾大导侯孝贤监制的《宝贝儿》这种一流冲奖资源。

这几年其实质量优秀、演员演技出色的影片也有不少,然而看看它们的票房:《亲爱的》(黄渤,赵薇,郝蕾,张译)3.43亿,《归来》(陈道明,巩俐)2.92亿,《一代宗师》(梁朝伟,章子怡)2.9亿+6000万,《解救吾先生》(刘德华、王千源、刘烨)1.95亿,《追凶者也》(刘烨、张译)1.36亿,《绣春刀》(张震,王千源,周一围)9000万……

当徐峥和黄渤、余男去大沙漠辛苦几个月,拍一部《无人区》才2.6亿票房,然而换了和包贝尔耍宝搞笑,弄一部《港囧》就能16.2亿票房的时候;

当邓超和段奕宏、郭涛三星争辉拿下三座影帝的《烈日灼心》才3亿票房,自己随便导两部“屎尿屁”烂片就拿下13亿票房的时候;

当王宝强那部演技巅峰之作《Hello,树先生》才222万票房,搭档甄子丹的《一个人的武林》也才1.1亿票房,可是自己同样导演一部耍宝搞笑烂片《大闹天竺》,就能7.55亿票房的时候;

当奖项等身享誉国际的章子怡,都会因为《罗曼蒂克消亡史》(1.2亿)的票房失利,而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不“接地气”,开始连接综艺,甚至去拍摄从业二十年第一部电影剧的时候;

正因明星资本肆意收割,各式各样烂片充斥,一众演技潦草、轧戏成习、滥用替身的流量明星们,却混得如鱼得水,赚得盆满钵盈,还有多少传统演员甘心和从前一样,为角色去耐心体验生活,用心塑造人物,而不是同流合污,将过往口碑名声折现,一起加入抢钱大军?

此时的情势确实令很多业内人士到影迷观众,都一度困惑甚至有些绝望。金鸡奖华表奖双料影后,在《万箭穿心》里公认奉献了一次“奥斯卡级”表演的颜丙燕,就曾感慨:「我们这种拍对手戏时,近景站位置、帮忙搭戏搭台词的演员,快要被淘汰了吧」,这部影片虽获多个奖项,得到无数影评人一致好评,票房……265万。

好在唯利是图的资本,终究只能逞凶于一时,历史终究是由人民决定的。当流量明星及其背后的无良资本,荼毒中国电影何止数年,我等正常影迷观众,早已经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对烂片的口诛笔伐,永远不止是停留在口头,更是我们直接用“真金白银”体现在观影行动中去。这些年来,每一部质量优良的影片,一经被发现,立刻就有大量“自来水”蜂拥而至,大力宣传,更呼朋唤友去多刷场次,和资本豢养的营销水军、流量明星的脑残粉丝们针锋相对,斗争到底!

2014年贺岁档,首日排片只有18%的《智取威虎山》(张涵予、梁家辉),连续逆袭了《一步之遥》(姜文、舒淇,首日排片52%)和《微爱》(杨颖,陈赫,首日排片27%)。

2015年春节档,首日排片只有9%的《狼图腾》(冯绍峰、窦骁),逆袭了圈钱综艺片《爸哪2》和明星大咖烂片《钟馗伏魔》(陈坤、李冰冰),后期票房也压制了《天降雄师》(成龙)。

2015年暑期档,首日排片9%的动画片《大圣归来》,面对排片各30+%的《栀子花开》(李易峰)和《小时代2》(杨幂),上演了优质影片对纯流量影片的第一场冲锋号角!

第4天,大圣逆袭日冠,此后彻底将以上两部烂片甩在身后,令其直接腰斩!

面对后一周上映的两部爆款影片《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也在排片严重不利的情势下,一直保持相当票房,最终9亿票房,满意收关。

2015年国庆档,首日排片12%的《夏洛特烦恼》(沈腾、马丽、尹正、艾伦),对排片各30+%的《港囧》和《九层妖塔》发动了又一场逆袭!

第五天,《夏洛》逆袭日冠,此后稳稳保持日冠12天,直到漫威《蚁人》上映,退居单日亚军,上映一个月后,以14亿票房收关。“开心麻花”这批演员从此在喜剧市场崭露头角。

2015年贺岁档,邓超自导的《恶棍天使》挟前作《分手大师》票房大爆之威,又有妻子孙俪出演女主角的“夫妻档”加成,首日排片高达42%,

却在《寻龙诀》《老炮儿》《唐人街探案》三部优质影片合力剿杀下,碰得头破血流,只用一周就退出争夺。邓超一度失态到在微博连发80条“碗得服”,除了狂掉几十万粉,也无济于事。

然而到了2016年,却经历了整整半年多的烂片轰炸,让很多人怀疑去年的各种好片,是否只是中国电影衰败前的“回光返照”。

特别是《盗墓笔记》拿下暑期档冠军,资本似乎已经找到了将流量变现的正确公式:超级ip+顶级流量(鹿晗)+当红小生(井柏然)+戏骨影帝(王景春)+演技小花(马思纯)=10亿票房,片方分账票房3.85亿,相比1.3亿投资成本,净赚2.55亿,近200%的投资回报率。

一直到国庆档,一部主旋律缉毒片《湄公河行动》(张涵予、彭于晏),从首日排片20%,开启逆袭之旅,把那部流量明星抱团扎堆的《爵迹》打得溃不成军,顺带击败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邓超、白百何、杨洋)和《王牌逗王牌》(刘德华、黄晓明),12亿票房拿下档期冠军。曾经风光无限,让无数明星当面奉承的郭敬明,当场痛哭,怀疑人生:【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骂《爵迹》?

2016年贺岁档,不论是张艺谋导演的,流量明星与当红小生扎堆(鹿晗、林更新、彭于晏、陈学冬、郑恺、王俊凯)的中美合拍大片《长城》,还是王家卫+梁朝伟+金城武这对经典文艺片组合,带着流量明星(杨颖、鹿晗)恰饭捞钱的《摆渡人》,相继遭遇票房惨败:

  • 《长城》投资1.5亿美元,全球票房3.32亿美元,净亏损5亿人民币。
  • 《摆渡人》投资4亿,票房4.8亿,分账票房1.8亿,净亏损2.2亿。

2017年春节档,在这个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烂片互啄大战”中,《西游伏妖记》在首日刷下3.66亿票房,破了前一年《美人鱼》的华语电影记录后,却大热倒灶,直线跳水,仅仅取得16亿票房,甚至连同档期冠军也丢了。吴亦凡的演技更是成为该片最大的短板之一,饱受公众诟病。

直接后果,就是此前一直炒作由他担任男一号的周星驰新片《美人鱼2》换人了,由他主演王家卫新片《繁花》的讯息也不见了。

而首日排片12%排第四位的《乘风破浪》(韩寒,邓超,彭于晏,赵丽颖),凭着相对最好的质量口碑,总票房突破10亿,逆袭了票房直线跳水的《大闹天竺》。

到了暑期档,那场名为"吴京《战狼2》”的惊天核爆开始了!战狼所经,寸草不生!一众客串小鲜肉作为宣发点的《建军大业》;主打流量+ip,创造上亿预售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3亿,刘亦菲、杨洋);还有《心理罪》(3亿,李易峰、廖凡),《鲛珠传》(1.1亿,王大陆、张天爱);以及质量合格的港片《侠盗联盟》《杀破狼贪狼》,一众对手纷纷被碾压而过,从7月27日一直到8月25日,霸榜近1个月时间,拿下53亿票房,之后一个月又拿下3亿票房,创造了迄今也未能突破的56.8亿票房神话:

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亚洲影史票房冠军!非好莱坞电影票房冠军!全球单一市场票房亚军!一度杀进世界电影史票房第56名!

而后,国庆档的《追龙》(5.7亿,甄子丹,刘德华),贺岁档的《芳华》(14.2亿,黄轩),《无问西东》(7.5亿,章子怡)都在上映前并不被看好中,凭过硬质量一路逆袭,

反之,如《空天猎》(3.2亿,李晨、范冰冰)、《奇门遁甲》(3亿,大鹏)、《巨额来电》(5600万,陈学冬)、《机器之血》(3亿,成龙)、《密战》(8000万,郭富城、赵丽颖)这种依旧是旧套路老班底,拍出来只为圈钱的电影,也一部接一部的扑街。

至于《缝纫机乐队》(4.6亿,大鹏)《城市之光》(2亿,邓超)质量至少合格,未能取得理想票房,难道和主演此前烂片欠账太多,当真没有关系么?

也包括此前的《绣春刀2》,这部有张震、雷佳音、张译、金士杰、辛芷蕾等一众演技派的影片,只取得2.65亿票房,未能完成4亿票房的保底,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被公认为女主角杨幂对口碑好片的“赶客”。

2018年春节档,更是经历多年烂片荼毒霸榜后,片单可说是头一回令人赏心悦目,《红海行动》(张译、海清)一路逆袭,和《唐人街探案2》(王宝强、刘昊然)并驾齐驱,双雄争霸,双双突破30亿,超越《美人鱼》的春节档票房记录,跻身当时影史票房前三名,主打明星和ip的系列片续作的《西游记女儿国》和《捉妖记2》则相继惨败,巨额投资甚至未能回本:

  • 《西游记女儿国》,郭富城+冯绍峰+赵丽颖+林志玲+梁咏琪+刘涛+小沈阳,众星云集,投资+宣发总成本4.8亿,上映后口碑崩盘,票房直线跳水,最终票房7.2亿,分账票房2.7亿,净亏损2.1亿。
  • 《捉妖记2》前影史冠军续作,影帝梁朝伟空降男一号,投资+宣发总成本9亿,上映后,口碑崩盘,票房直线跳水,最终票房22.3亿,分账票房8.3亿,净亏损7000万。

此后,3000万投资的《超时空同居》(雷佳音、佟丽娅),竟敢于追尾仅上映一周的好莱坞巨制《复联3》,第四天就反超日冠,一直持续到二十余日,在最终票房突破9亿的同时,也让这部4.5亿美刀投资的国际大作,内地票房定格在23亿。

暑期档大战开始了,《动物世界》来势汹汹,日漫ip+当红流量小生(李易峰)+奥斯卡影帝(道格拉斯)+金马影后(周冬雨)的标配组合,制作宣发总成本高达2.4亿,是2年前《盗墓笔记》的两倍,连作品本身品质都大有提升,男主角也奉献了流量明星中难得一见的“及格演技”。

结果,只有6000万投资的剧情片《我不是药神》(徐峥、章宇、王传君、谭卓),用一招“提前点映,扩散口碑”,凭着本身的过硬质量,直接触及社会密切相关话题,瞬间抢占所有话题热度:

7月4日,《药神》只用10%不到的排片,就点杀了3倍排片的《动物世界》。票房3倍杀!

7月5日,提前一天上映的《药神》,直接10倍杀《动物世界》,让对手形同被腰斩,之后还是托了《阿修罗》上映后扑得太惨、临时下档的运气,腾出一点排片,让票房艰难过了5亿,分账票房1.8亿,净亏损0.6亿。

这个暑期档,姜文《邪不压正》、徐克《四大天王》这样质量差强人意的名导大作相继失利,反之如沈腾《西虹市首富》、黄渤《一出好戏》等影片均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理想票房。同时,亦给圈钱烂片和流量明星敲响了丧钟。

《阿修罗》这部年轻小生(吴磊)+资深影帝/影后(梁家辉、刘嘉玲)的标配组合,号称投资7.5亿,最后票房不到5000万就匆匆下档的影片,净亏损高达7.32亿,也成为迄今为止扑得最惨的一部影片。

又有《爱情公寓》大电影(陈赫、娄艺潇等),凭借此前系列电视剧ip的热度,预售+首日票房超过3亿,被观众一经发现是诈骗性质的“盗墓公寓”,在一片差评中票房雪崩,只圈了几天钱就匆匆下档。

此时,另一部巨星影帝(梁朝伟)+流量明星(吴亦凡)+当红小花(唐嫣)的标配组合的影片《欧洲攻略》,投资+宣发成本3个亿,首日票房近1亿。

此后同样因品质太差而崩盘血扑,被3000万成本的《快把我哥带走》(张子枫、彭昱畅)后来居上,半程吊打,最终票房竟只有1.5亿,分账票房0.54亿,净亏损高达2.46亿。

院线越来越习惯于根据口碑和票房走势,次日迅速调整排片,让各式烂片在市场再也无从遁形,【好影片才有高票房】,成为几乎所有人的一致共识。

国庆档,“开心麻花”经历此前接连3部票房大爆后,不再注重质量的圈钱之作《李茶的姑妈》,同样是首日超高排片后迅速血扑,反之,《无双》凭借近5年最佳港片的品质,逆势而上拿下12亿票房,周润发和郭富城两大影帝都一洗此前多部烂片的差评。

杨幂冲奖新片《宝贝儿》,被盲目迷信她“票房号召力”的片方开出2亿票房的保底,首日撕下23%的排片,最后只拿下2300万票房就下档,分账票房0.08亿,净亏损率达到80%。

流量明星的票房神话,自2011年的杨幂始,自2018年的杨幂而终。之后将近一年时间,各档期的热门影片主演,再也不见了一众当红流量明星的身影。

2019年的春节档大战,《流浪地球》(吴京)vs《疯狂的外星人》(黄渤、沈腾)vs《飞驰人生》(韩寒、沈腾),成为中生代巨星的强强对决,碰撞得火星四溢,

而《新喜剧之王》(周星驰)和《神探蒲松龄》(成龙)在第一天就落败退出竞争,也标识着电影品质为王的时代大势已不可挡,即使曾经是华语影史中商业片至尊的两大王者,不好好做新片,而是想凭名声捞钱,一样会惨败给后辈。

现在愈发健康的华语市场,随着院线不断铺设,规模不断扩大,观影人口逐年递增,同时9.9元票补被取消,对高清盗版的打击也越来越严厉,据影片题材、剧情、质量来决定是否观影的正常观众,变得越来越多。

影片风评和口碑即时反馈到电影票房的速度,实在太迅速了,一部烂片纵然能靠营销宣发和参演明星,骗到第一天的高排片量和票房,第二天也必然直线跳水甚至崩盘。

甚至影片上映后只需一至两天,通过单日票房,猫眼和豆瓣评分,排片量,上座率,题材和主创团队等等,基本就能确定一部影片最终票房成败。

科幻片《流浪地球》和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两部此前一直被认为是冷门类型的影片,双双突破40亿票房大关,观影人次上亿,独霸春节档和暑期档,都是唯有在如今这样强大而健康的市场下,才能出现的奇迹。他们的成功,也直接给华语商业片开辟了新的热门类型。

当然,不好好把影片本身品质做好,依旧是旧有的流量明星+圈钱模式,想趁着他人东风趁势大捞一把的,无疑就像暑期档这部《上海堡垒》一样,肯定输得很惨。把预告做成《流浪地球》的贴片,除了让上亿观众一看到【领衔主演 鹿晗】就一众哄笑,又有什么用呢?

这部从流量明星肆虐影坛、大捞资源的时代,仅剩的大制作商业片,仅上映2天就宣告折戟沉沙,票房仅仅1.2亿,净亏损3亿以上。

不止是鹿晗这个男主角基本断了电影之路,也算是给【流量明星】+热门ip=【圈钱烂片】这条中国电影史的歧路,基本划上了休止符。

可是,难道唯利是图的娱乐资本,当真甘心就此失败么?旧的一批流量不行了,他们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一批批新流量,来接连不断试水:

比如一部新晋流量明星主演的《诛仙》电影,刚刚从8月逃档到九月,但终究是要上映的。男主角是刚在夏天因一部网剧爆红的肖战,女主角是由热门综艺推出的新一代流量小花孟美岐。这部影片的成败,又将检验新生代流量的票房价值,究竟几何。

而我等影迷观众和娱乐资本的争斗博弈,同样远未到庆贺最终成功之时。

回首过去,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一切只为中国电影的更好明天!

user avatar

突然火了,需要转载或节选使用的请随意,只是一篇水文,并无版权,大家看着乐呵就好。 ( 'ω' )


以下正文:

实话实话,真的是上海堡垒意义大。

俗话说,杀人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无人理。

流浪地球和哪吒再火爆,实际上对流量电影的打击并不直接,因为它们只不过证明了一个常识,那就是好电影肯定可以赚钱

资本是精明的,冷酷的,唯利是图的,他们会不知道好电影能赚钱的道理?可他们为何不去投资制作好电影?因为“好”不是一个可以量化,可以分析的指标,电影是一门艺术,好的艺术可遇不可求,一言概之,即是投资制作好电影存在无法规避的风险。这是资本极其厌恶的因素。

而将流量经济逻辑套入电影市场,是他们规避“勤劳致富”的正道,得以走捷径躺着赚钱的福音。他们不用再去思考怎么做出薛定谔的好电影,只需要计算流量,炒作,包装等他们擅长的领域即可。

我毫不怀疑,他们在制作上海堡垒时一定进行了这样的“理性分析”:

鹿晗有六千万粉丝,哪怕就只有1/10是活人并且愿意出钱去为自己爱豆加油(我认为1/10这数字已经很保守了),那也有六百万人。

算其中1/6有男票,两个人一起去看,那就外加100万人次。1/6是真爱粉,愿意二刷,再加100万人次。

总和就有八百万人次,3D制作四十元平均票价,八百万乘四十,再去掉尾数来向下趋近,那至少也有三亿是稳的。

再加上舒淇粉,有江南粉,这么一计算,就算路人口碑再差,再怎么说无论如何四亿票房是打底的铁仓。

何况流量明星自带高关注度,粉丝自愿做宣发,更是一本万利。

只要以上的逻辑成立,资本就可以规避一切风险,不用去投资冒险辛苦打造好电影,只需要和流量明星合作,花钱买肖像权,请一堆最廉价的群演整一出PPT水平的电影,再后期制作把脸贴上,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所以无论小破球和哪吒怎么赚,可只要流量电影还能赚,资本就不可能放弃这个模式,流量电影就会继续污染我们的眼球。即使以4S,爵迹为代表的流量电影纷纷滑铁卢,资本也对这个模式念念不忘,不忍放手,可知这套模式对资本而言是多么理想。毕竟有什么能比无风险低劳动躺着赚钱更美好的呢?

因此我们最需要的是,出现一部典型的流量电影,观众用脚投票,让投资制作方亏到扑街,告诉他们有别于“好电影能赚钱”这条常识的新时代规律——“流量电影不赚钱”。

而必须充分肯定的是,上海堡垒以超出预期的水准完成了这个任务。首先它真的就是最典型最完美的流量电影,堪称流量电影时代集大成的代表作,然后观众用脚投票之坚决,网络批评舆论之汹涌,资本亏本之惨烈,简直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它不但死了,而且死得并不安详,老惨了,远远超出了杀鸡儆猴的程度,简直是给猴子现场表演生食猴脑。基本不用怀疑,未来资本一提到采用流量明星,必定会立马想到惨死的上海堡垒,一如张辽之于孙十万,可止夜啼啊。光是给资本指出阳光道是不够的,更需要断了独木桥。

于是流量电影,从此绝矣。这点上,上海堡垒超额完成了时代交给它的使命,作为一个疯狂时代的句号,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user avatar

这几天看着《上海堡垒》票房扑街,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早在年初看《流浪地球》时电影开场前的新片推介广告看到《上海堡垒》的预告,我就觉得这片要扑街,也期望它的扑街。

与其说讨厌它的主演,不如说讨厌这种模式,掌握电影主导权的一群家伙,给观众不断喂屎,还说观众喜欢的就是吃屎,何其傲慢,何其嚣张,就像最恶劣的上位者一般。


我还记得代表新型互联网影业资本集团的某些人发出的声音: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我在24、25岁读研究生的时候写我人生的第一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还真的播了,叫做《热血天歌》。当时中国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你写了一部剧在中央一套播,在省里基本是职称晋级,分房子,升官,当时我就觉得春潮在涌动。我毕业了以后去了国务院新闻办的官方机构,因为对电影的热情,我还是回到了阿里,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不再是几个人、小群体就可以垄断电影电视剧的时代,中国电影票房今年和去年增长是40%的增长速度,乐观的说法是明年中国的票房超北美。


这两年我自己研究了一个名词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叫“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10%多一点的票房,这个现实决定了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个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韩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地方,导演身价比明星低多了。这个故事虽然很烂,但是有很多明星阵容,我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条,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概念,有没有可逆袭的可能性。如果这三个条件一条都不具备,你肯定是颗粒不收。这个就是屌丝购票心理学。”


看看,多自信,多牛逼,不管是我们这些观众,还是电影行业中真正的爱好者们,不过是人家眼中的操弄工具。


《上海堡垒》的扑街,就是对这种傲慢最好的回应,你自己拉出来的屎,你自己吃干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