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有性羞耻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回答
关于“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有性羞耻现象”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一些动物也会表现出类似羞耻的行为,比如在交配后回避目光,或者在群体中表现出不安。然而,人类的性羞耻确实表现得更为复杂和普遍,其产生的根源也更加深远,涉及到我们独特的认知能力、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演进。

如果我们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 从生物学和演化角度看:

生殖策略的复杂性: 与许多其他物种不同,人类的性行为并不仅仅是为了繁殖。我们发展出了复杂的社会联系、情感依恋,性行为也与爱情、亲密关系紧密相连。这种将性与情感深度绑定的特性,使得性行为的“暴露”和“可见性”变得更加敏感,容易引发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被他人评价的担忧。
“性”与“禁忌”的关联: 演化过程中,社会群体的生存和繁衍需要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将某些生理活动,尤其是与生殖直接相关的“性”,置于一定程度的“禁忌”之下,有助于规范社会行为,防止无序的性关系可能带来的混乱,比如近亲繁殖、群体内部的争斗等。羞耻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机制,可以有效地内化这些社会规范,让个体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习和模仿: 即使最基础的羞耻感可能源于对群体接纳的渴望,但人类通过观察和学习,将这种情感与特定的行为联系起来。当个体看到同类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羞耻,或者被告知某些行为是“不体面的”,这种情绪就会被传递和固化。

二、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看:

自我意识的觉醒: 人类拥有高度发达的自我意识,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会思考“别人怎么看我”。性行为,尤其是其生理上的展现,很容易触及到个体对自身身体、欲望和吸引力的认知。这种“被观看”的感觉,很容易引发对自身是否符合社会期待或个人理想的审视,进而产生羞耻。
社会规范和文化建构: 这是人类性羞耻现象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不同的文化对于性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接受度和表达方式。
隐私的定义: 几乎所有文化都强调身体的隐私,而性器官和性行为是身体中最私密的组成部分。这种隐私意识的形成,是社会为了维护个体尊严和边界而构建的。
道德和价值体系: 宗教、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在塑造性羞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文化将某些性行为视为“罪恶”、“不洁”或“不道德”,这些负面标签会直接与羞耻感关联。
性别角色和期望: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这些期待也常常与性表现有关。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女性被期望保持贞洁和被动,而男性则被鼓励主动和“征服”,这些差异化的期望会影响个体在性方面的羞耻感受。
社会控制机制: 羞耻感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灌输羞耻感,社会能够更有效地规范个体的性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冲突。
社会化过程: 从童年时期开始,个体就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各种渠道接触到关于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伴随着“不能随便谈论”、“要害羞”、“要注意场合”等暗示。这种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使得性羞耻成为一种习得性的情感反应。
身体形象和自尊: 我们的身体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性行为往往涉及到身体的暴露和亲密接触,这使得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看法、对身体的接纳程度,与性羞耻感紧密相连。身体的不完美、与社会审美标准的偏差,都可能加剧性羞耻。

三、 举例说明:

想象一下,一个在严格宗教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被教导性是罪恶的、是需要被掩盖的。当他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生变化,对性产生好奇时,他内心会充满恐惧和羞耻,不敢与任何人交流,甚至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体。

再比如,在一些注重“面子”和“荣誉”的文化中,性丑闻或不合乎传统的性行为,会对个人和家庭的社会地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种巨大的社会压力,自然会转化为强烈的性羞耻感,促使人们极力避免被发现或被指责。

总结来说,人类的性羞耻现象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生物本能、心理发展、社会规范和文化建构等多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是我们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拥有复杂情感和自我意识的物种,在漫长演化过程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个人尊严以及群体繁衍而发展出的一种复杂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与其说“只有”人类有性羞耻,不如说人类将这种羞耻感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并赋予了它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既是人类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个体在社会洪流中不断寻求认同、规避风险的必然产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性羞耻的本质,实际来源于人类社会长期演化过程中的性竞争。


人类与倭黑猩猩,大约有600万年的亲缘距离,共享了约98.7%的DNA。

但倭黑猩猩却是几乎没有性羞耻的人科动物。

性行为是它们维持社群联结的基本工具:

他们会用交配的方式来打招呼,以及处理相应的处理纠纷。甚至是仇恨和杀戮,都能一炮泯恩仇。

性关系,包括不限于异性、亲子。不过,超过6岁之后,雄性倭黑猩猩不再与母亲发生性关系。

倭黑猩猩的交配姿势,以及法式接吻习性,都和人类具有高度相似性。

究竟是什么,造成人类和黑猩猩如此大的性差异呢?

人类常常引以为豪的,就是脑容量是黑猩猩属的三倍。

但2020年的一份研究论文,却显示,人类与黑猩猩的差异,并没有普通人想象中的那么大。

英国剑桥大学医学研究理事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adeline A. Lancaster教授的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分子开关——ZEB2 基因[1]

这个开关,可以实现人与黑猩猩大脑的“无缝切换”:

人类神经祖细胞成熟时间在7天左右,而黑猩猩是5天左右。

对黑猩猩的大脑中的ZEB2 基因被延迟激活,就可以令黑猩猩的大脑进行“充分”的发育,最终长得和人脑相似。而人类的ZEB2 基因被提前激活,则可以导致大脑的发育“不够充分”,从而最终和黑猩猩的大脑相似。

即便不考虑ZEB2 基因,黑猩猩的大脑也更像似缩小版的人类大脑,会经历几乎一模一样的发育过程:

原始神经胚形成→前脑发育→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突触连结、神经回路建立→神经髓鞘化

人类与黑猩猩属的基因差异只有1.3%,可能相当多的性状的差异,实际都是相应分子开关所决定的。

200~300万年前。

地球进入了第四次冰期,恶劣的气候,给人类演化增加了史无前例的沉重砝码。随着南方古猿为首的无数族群灭绝,脑容量更高、大脑皮层更复杂的古人类渐渐脱颖而出——人属的诞生。

然而,一直到智人的诞生,大脑的主体结构都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主要提升的是大脑容量,意识层面的则通过社群进行代系上的影响。

例如,280万年前的纳勒迪人,脑容量比南方古猿(450毫升)提升了50%,达到了600毫。在他们的文化中,出现了丧葬习俗。

而人类的两性关系,也正是在演化过程中,随着脑容量的提升,而逐渐变化的。

在自然界中,单偶制是十分罕见的,而在灵长类中却相当的普遍。

非单偶制的哺乳动物社群中,雄性杀婴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例如狮子。

但杀婴行为,对于社群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早期的丛林竞争中,具有更少杀婴行为的灵长类族群,会更具有竞争力。

而杀婴行为降低的根本前提是,没有其它幼婴与自己的后代竞争。

只有在单偶制中,才能避免或者减少这种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下,雄性不仅对自己配偶贡献了更高的成功繁殖率,也可以保证后代不受到其它雄性的伤害。

同时,单偶制也更加促进了配偶保护和父亲对后代更多的照顾贡献。

在单偶制的基础上,社群内部就会形成一个个具有单独利益的家庭。这会强化性竞争,乃至于种族竞争。

在雄性眼里,最大的禁忌就是配偶被别人所侵占。现代男性人类对戴绿帽的愤怒,可以说激发的是最原始的本能。

人类历史上的种族灭绝行为中,侵略者从来不会放过对异族女性的侵占。

除此之外,人类社会是大家长制,虽然原始社会的女性并非狩猎的主力,但由于寿命更长,极有可能在大家族中充当传承知识文化的老祖母角色。拥有地位的女性,同样对男性具有足够强的选择权。

有研究表明,人类脑容量的提升,和女性对男性的选择也有关系。

例如,脑袋太小的男性,在两性选择表现出更差的竞争力。[2]

在原始社会,越聪明的男性意味着能够带回更多的猎物,更能养活后代。可以这么说,那些没能选择更大脑袋男性的女性,都没有传下后代。

在原始社会,有着更高脑容量的男性是很稀少的。而且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下,能够传下后代的男性也是更少的。

对于原来暴露发情期,肿胀外阴的女性,更容易成为普通雄性的配偶。而那些隐匿了发情期的女性,则拥有更高的选择性,去主动挑选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男性。

而对于男性来说,自然更宁愿选择那些不会暴露发情期,以你隐匿器官的女性,因为这足以减少其它雄性的觊觎,以及避免戴绿帽事件的发生。

在长久的演化过程中,拥有发情期女性的后代在竞争中失败,最后传下后代的,都是我们这一批隐匿发情期的祖先。

除此之外,早期拥有发情期的男性,也可能因为耽搁狩猎,或者在性竞争中被其他男性所杀死,而没能传下后代。

总的来说,人类这种单偶制的大社群关系,不利于拥有发情期的男女存活下来。

除此之外,两性竞争,也影响到人类的形体。

由于人类脑容量的提升,女性极其容易难产,从而令盆腔更大的女性在生殖竞争中胜出。

人类拥有更长的婴幼儿期,乳房更大的女性有利于哺乳(饱满的乳房,也是生育的信号[3])。

在女性身上,年龄对生育能力的影响远远高过于男性,这就会令男性选择配偶的时候,有年轻化的性选择偏好,从而造成女性演化过程中偏向幼态特征(东方成年女性比西方成年女性有着更高的幼态特征,极有可能来源于古典文明男性性偏好的长期选择)。

总之,在演化过程中,女性的生育特征,会形成男性性选择偏好。这种选择偏好,会强化女性的盆腔和乳房大小的演化。

而对于男性来说,由于年长的男性大多拥有更多的财富,可以保障女性以及子女的生活,所以女性对男性的选择,往往会选择看起来更加成熟、稳重、睿智的男性。

单纯从身体形状(排除人类社会的物质影响)来说,女性明显更倾向于选择拥有更高睾酮水平的男性。

有观点认为,男性人类之所以没有阴茎骨,是女性性选择的原因。没有阴茎骨的纯充血勃起能力,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男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程度。[4]

类人猿睾丸的大小由精子竞争所决定,但人类男性的阴茎更大,有女性性选择的因素。[5]也有观点认为,丁丁的尺寸和受孕几率有关,能直接决定男性的性竞争力。[6]

在这样的演化关系中,性羞耻自然而然也就出现了。

对女性拥有性羞耻的男性,才能避免社会性死亡,甚至是肉身死亡。

但对于古代的皇家甚至是贵族,由于拥有绝对的雄性竞争,他们的性羞耻是很低的。而对于底层民众,尤其是仆人或奴隶对于女性主人,则可能拥有最大化的性羞耻。

对男性拥有性羞耻的女性,才更有机会在未来选择更优秀的男性。

而对于封建社会权利通天的女性,例如武则天,她在晚年可能拥有更低的性羞耻。同样对于当今割礼文化盛行的非洲,女性则可能拥有极其严重的性羞耻(例如不少非洲女性认为自己外生殖器是不洁的,心甘情愿接受割礼)。

总的来说,性羞耻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后天的,最根本的是两性竞争下的社群关系。

除了最基本的人类两性关系之外,各个民族性羞耻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文化风俗的影响。

参考

  1. ^ Benito-Kwiecinski S , Giandomenico S L , Sutcliffe M , et al. An early cell shape transition drives evolutionary expansion of the human forebrain. 2020.
  2.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762360/
  3. ^ Morris, Desmond (2007). "Breasts". The Naked Woman. ISBN 978-0-312-33853-4.
  4. ^ Dawkins, Richard (2006) [First published 1976]. The Selfish Gene (30th anniversary ed.). p. 158 endnote. It is not implausible that, with natural selection refining their diagnostic skills, females could glean all sorts of clues about a male's health, and the robustness of his ability to cope with stress, from the tone and bearing of his penis.
  5. ^ Miller, G.F. (1998), "How mate choice shaped human nature: A review of sexual selection and human evolution" in Handbook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6. ^ In a theoretical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in 2004, Gallup and coauthor, Rebecca Burch, conjecture that, "A longer penis would not only have been an advantage for leaving semen in a less-accessible part of the vagina, but by filling and expanding the vagina, it also would aid and abet the displacement of semen left by other males as a means of maximizing the likelihood of paternity." – "Secrets of the Phallus: Why Is the Penis Shaped Like That?", ScientificAmerican.co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有性羞耻现象”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一些动物也会表现出类似羞耻的行为,比如在交配后回避目光,或者在群体中表现出不安。然而,人类的性羞耻确实表现得更为复杂和普遍,其产生的根源也更加深远,涉及到我们独特的认知能力、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演进。如果我们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不妨从以下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关于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性的讨论核心。当我们在讨论像吴用(《水浒传》)和诸葛亮(《三国演义》)这样的“虚拟人物与历史人物对比”时,为什么只有在列出“战果”时,才会有大量明白人站出来指出这种对比“不靠谱”呢?这背后有着几个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详细地分析一下:1. 战果是“演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力量,也触及了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说“不极端的人永远被全社会排斥,只有极端暴力的思想才有被传播的权利”,这话说得是有点重,可能也不是绝对的普遍情况,但它确实抓住了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痛点:为什么温和、理性、中庸的声音,常常显得势单力薄,甚至被边缘化?而极端和暴力的言论,.............
  • 回答
    .......
  • 回答
    要说“只有”人类在求偶时有羞涩情绪,这说法可能有些绝对。动物世界里,行为和情绪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很多动物在交配前也会表现出一些类似“犹豫”、“回避”或者“小心翼翼”的行为,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其特定社交或求偶策略的一部分。比如一些鸟类在展示求偶行为时,雄鸟可能会因为雌鸟的反应而退缩一下,或者表现出一些.............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让人不禁开始好奇,我们光溜溜的身体和猴子毛茸茸的全身,这差异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进化故事?为什么偏偏是脑袋上那撮毛,成了我们人类独有的“发型”?首先得承认,人类和猴子(尤其是那些与我们亲缘关系近的猿类,比如黑猩猩、大猩猩)确实有着显著的毛发差异。猴子们那身浓密的毛发,在它们的生.............
  • 回答
    “只有人学会了用火,上帝是否有意庇护人类?” 这是一个既古老又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作为人类的独特性,以及我们与宇宙、与那位我们称之为“上帝”的存在之间的关系。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展开。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人类历史的漫长画卷中,学会用火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是一个无法被忽视.............
  • 回答
    胡须,这覆盖在男性面部皮肤上的毛发,着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它不仅仅是面部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承载着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重意义。而关于它为何如此“偏爱”男性,也是一个需要细致解读的疑问。胡须的作用:古老而现代的信号塔从生物学进化的角度来看,胡须扮演着多重角色,其中一些功能或许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猜你一定在某个安静的时刻,比如仰望星空,或者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时,突然涌上心头的吧?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它像一阵微风,轻轻吹过,留下一片关于存在和独一无二的涟漪。你问,为什么那么多人类诞生过,偏偏是“我”在这个身体里?为什么我是人,而不是一只在树上跳跃的猴子,或者在海底遨游的鲸鱼?这就.............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某个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职业人士”,我确实知道一些外行人可能从未接触过,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幕后故事。这些故事,与其说是秘密,不如说是行业内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或者说是一种“生存智慧”。 今天就试着扒一扒,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新鲜感,也让你看看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所在.............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宇宙级谜题:地球,这颗在浩瀚星海中孕育了整整45亿年的行星,为何似乎只孕育出了我们——人类,一种拥有高级智慧的生命?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地球这颗行星的诞生之初,一步步剥开它漫长而复杂的地质与生命演化史。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概率事件和.............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真的诞生了一种只针对人类的顶级掠食者,它绝不会是恐龙的翻版,也不是什么科幻电影里会飞的巨兽。真正能成为人类天敌的东西,反而会隐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并且以一种我们现代社会最难以招架的方式运作。首先,排除那些过于粗暴的设定。人类拥有智慧、工具和组织能力,任何体型巨大、力量悬殊却又缺.............
  • 回答
    如果真有这样一种能源,一万度电的成本仅需一分钱,那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新塑造文明的每一个角落。首先,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解放。最直接的感受便是,电力的匮乏和昂贵不再是发展的桎梏。那些曾经因为能源成本而显得不切实际的设想,例如大规模的淡化海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心理学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问题,关于“正常”与“异常”的界定,以及我们如何看待那些与社会主流期望不符的人。确实,这其中存在着争议,并且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要理解心理学是如何定义“疾病”或“障碍”的。心理学并非随意地给人们贴标签。它试图通过系统性的观察、研究和理论来理解.............
  • 回答
    假如,只是假如,人类文明的黎明,照耀在玉米的金色光芒下,而小麦与水稻的种子,却只在新大陆的土地上悄然萌芽,那么我们所知的历史,将会是一场截然不同的宏大叙事。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农业的起源。如果玉米是人类最早驯化的谷物之一,那么它那高大挺拔的身姿,颗粒饱满的穗子,将成为早期人类定居点的标志。那些分布在.............
  • 回答
    如果人类睡着后无法被叫醒,只能自然醒,这将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变革,其影响将渗透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乃至人类存在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社会结构与日常生活: 时间观念的彻底颠覆: 工作与生产: 传统的“朝九晚五”、“八小时工作制”将彻底瓦解。企业需.............
  • 回答
    在《魔兽争霸3》(Warcraft III)中,人族(Humans)确实以大量建造塔(如投石塔、攻城塔等)作为核心战术之一,而其他种族(兽族、恶魔族、不死族)较少采用类似策略。这种差异主要源于种族特性、单位设计、战术需求以及游戏平衡性的综合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单位特性与战术.............
  • 回答
    “女人只有在生了孩子后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过来人的心弦。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判断,而是一种复杂生活经验的凝练,背后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转变。生孩子之前,很多女人对婚姻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恋爱时期的浪漫滤镜、社会舆论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之上。那时候,两个人可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也常常引发争议的中国历史观。为什么大家热衷于讨论元清“是否”是中国,而鲜有人提出“只有”元清才“是”中国呢?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中国”这个概念本身,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static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被重新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