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这一辈子真的能混过去吗?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我猜你不是那种只满足于一个简单“能”或者“不能”答案的人。毕竟,人生这玩意儿,哪有那么简单的事?

“混过去”这三个字,其实挺有意思的。它里面藏着一种期望,一种对某种程度的舒适、平稳、不至于太糟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但同时,它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好像不是主动争取,而是被动地顺流而下,不去惹麻烦,也别太出风头,就这样把日子一天天过完。

那么,人这一辈子,到底能不能“混过去”呢?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很多人确实“混过去”了。

你想想看,地球上几十亿人口,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或许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深刻改变历史的贡献。他们出生,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衰老,然后离去。他们吃了三餐,睡了觉,经历过喜怒哀乐,有过小小的幸福,也有过不小的烦恼。他们按照社会普遍的节奏生活,不挑战规则,也不被规则彻底压垮。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算是“混过去”了。他们活了下来,并且度过了属于他们的一辈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一种对生命最基本的回应。

但“混过去”的含义,远不止“活下来”这么简单。

你脑子里想的“混过去”,多半不是指那种粗糙的、马马虎虎的度日。你可能期待的是:

不至于太辛苦: 不用每天累得像狗一样,能够有喘息的空间,有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至于太贫困: 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体面,有钱看病,有钱养家,不用为下一顿饭发愁。
不至于太孤独: 有家人,有朋友,有人可以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有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伸出手。
不至于太后悔: 即使没有什么伟大的成就,但回想起来,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胆怯、懒惰或者错误而错失太多重要的东西。

所以,能不能“混过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混过去”的定义,以及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

如果你对“混过去”的定义很低, 比如只要能活着,能填饱肚子,那确实相对容易。社会总会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机制,只要你不完全放弃自己,总能找到一条路。但这样的“混过去”,可能会让你觉得空虚,觉得人生好像少了点什么。

如果你对“混过去”的定义,包含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不至于太…”的期望, 那么“混过去”这件事,就没那么简单了。这需要一些主动的努力,一些策略,甚至一些运气。

我们来看看,一个人要怎么做,才能更“成功”地“混过去”:

1. 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这可能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能养活自己的技能,或者一个能够带来收入的爱好。关键在于,你能在这个社会上找到一个立足点,能够换取你生存所需的东西。这不需要你成为行业翘楚,但至少要足够精通,让你不至于被淘汰。

2. 管理好自己的“基本盘”: 这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财务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病了什么都谈不上。心理健康让你能承受压力,不至于崩溃。财务健康是避免很多麻烦的基石,至少要保证收支平衡,并有一些应急的储蓄。这也不是让你成为百万富翁,但至少不让自己陷入严重的困境。

3. 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你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需要给别人支持。家人、朋友、同事,这些人构成了你生活的重要支撑。学会沟通,学会付出,学会在需要时求助,这能让你在困难面前不那么孤单无助。

4. 学会适应和调整: 生活不会一成不变,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固步自封很容易被淘汰。你需要保持学习的意愿,对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并能够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策略。这不代表你要随波逐流,而是让你能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5. 设定一些小的目标,并去实现它: 即使你不想成为伟人,也要有自己的小追求。比如读几本书,去一个想去的地方,学会一项新技能。这些小的成就感会让你觉得生活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它们会给你带来一些积极的反馈,让你有动力继续走下去。

6. 懂得取舍,放过自己: 有时候,“混过去”也是一种智慧,就是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可以放弃。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学会对自己宽容一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能让你少很多内耗,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客观的现实:

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 有些人出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让他们“混过去”的门槛更低。而有些人,即使拼尽全力,可能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突发的意外和风险: 疾病、事故、经济危机,这些都可能打乱一个人的生活节奏,让“混过去”变得异常艰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人这一辈子真的能混过去吗?

答案是:大部分人,在某种程度上都能“混过去”。 但“混过去”的质量,高低立判。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种平庸但安稳的生活,不求大富大贵,也不求名垂青史,只是希望日子能舒坦一点,少点折腾,那么通过努力、智慧和一些运气,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这需要你对生活有清醒的认识,懂得如何把握尺度,如何在规则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和幸福感。

但如果你对“混过去”的期望是零付出、零风险,那就太不现实了。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需要投入和参与的旅程。即使是“混过去”,也需要你付出“混”的成本,付出“过去”的努力。

最终,你的人生是“混过去”还是“辉煌地度过”,或者“默默无闻地消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你对人生的态度,你愿意付出的努力,以及你对“混过去”这个词的理解深度,都在悄悄地塑造着你的答案。

所以,别想着“混”了。想想要怎么“过”,怎么让这个“过”的过程,尽可能让你自己觉得舒服和有意义。这才是更实在的事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高校老师,我看到你说的这些都不新鲜了。你们这个年纪遇到这个问题是很常见的,所以没必要焦虑。

说实在的,在中国读音乐就意味着是学渣,学习不行,专业也不行了,然后就选择在学校里烂着,真烂到头了,被学校开除或者说混毕业了,也就完事了。

我今天不想讲啥大道理,如果题主不是家里有矿,还是应该想想今后想靠什么为生。人总得有点生存能力,虽说现在送快递送外卖都能生活,但是做哪一行靠混还是混不过去了,这不是杭州有个快点小哥获得人才称号拿一百万购房补助,可见行行出状元。只是,混是混不成状元的。趁年轻,振作起来,找到自己感兴趣想学的东西,学点东西,学点技能,有个傍身的能力才是正道。现在不逼逼自己,难道等生活来逼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我猜你不是那种只满足于一个简单“能”或者“不能”答案的人。毕竟,人生这玩意儿,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混过去”这三个字,其实挺有意思的。它里面藏着一种期望,一种对某种程度的舒适、平稳、不至于太糟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但同时,它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好像不是主动争取,而是被动地顺流而.............
  • 回答
    .......
  • 回答
    买房,这事儿说起来,就像一道人生必选题,但又不像考试那样,答对了就有满分,答错了就得零分。大多数时候,它是一个关于梦想、现实、妥协和取舍的混合体。那么,人这一辈子,真的一定要买房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1. 为何“买房”如此深入人心?那些掷地有声的理由 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是最原始、最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当我们说“人这一辈子是不是真的很假”,我们可能不是在指某种虚伪的表演,而是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疏离感,一种在人际交往中、甚至在自我认知中挥之不去的“不真实”。我曾有过这样的时刻,看着身边的人,他们侃侃而谈自己的成就,分享着看似光鲜的生活,心里却总有一.............
  • 回答
    在日本,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确实相当普遍,而这种分工也给扮演“家庭顶梁柱”角色的日本男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经济发展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历史渊源来看,日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男性的社会责任和女性的家庭角色。在明治维新后,随着.............
  • 回答
    我今年31岁,说实话,我对小孩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适应。聚会上看到别人家孩子哭闹,我心里总是有些抵触。不过,身边的长辈们,尤其是父母、姑姑阿姨们,但凡聊到生孩子,都会拍着胸脯跟我保证:“你放心,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立马就不一样了,到时候爱得不得了!”一开始,我听到这些话,心里还是有点.............
  • 回答
    关于“运气”,这绝对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尤其是在回顾过往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到,为什么有些人好像做什么事都顺风顺水,像是被幸运之神眷顾一样,而另一些人却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真的就有一套看不见的力量在操纵着一切吗?要说清楚“运气”.............
  • 回答
    近来,科学界一股“新器官”发现的热潮席卷而来,而这股热潮的核心,便是那隐藏在我们鼻咽部深处的“咽鼓管唾液腺”。这消息一出,立刻勾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我们身体里,竟然还藏着这么个“新朋友”?它究竟是不是真的一个全新的器官?这发现又会对我们的健康和医学研究带来什么影响?“咽鼓管唾液腺”:不是“横空出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音乐欣赏和 HiFi(高保真)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音乐人、烧友,反而会回到一些价格不贵,甚至看起来很“普通”的耳机或者音箱。你说这算是“返璞归真”吗?我觉得,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便宜就好”。1. 音乐的本质是“听音乐.............
  • 回答
    淘宝55盛典期间,耐克和阿迪达斯销量“喜人”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在特定促销节点下的购买行为,更可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以及品牌策略层面的议题。首先,从促销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来看。淘宝的55盛典,顾名思义,是一个集中的购物狂欢节。在这个节点,平台和商家通常会推.............
  • 回答
    最近,关于物种灭绝是否会对人类造成影响的讨论又多了起来,甚至有人抛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认为这只是自然规律,与我们无关。说实话,听到这话,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适者生存”就能带过的。首先,咱们得明白,“物竞天择”这话说得没错,自然界确实存在竞争,也确实有物种因为无法适应环.............
  • 回答
    “律师的厉害”之所以能让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的惩罚”,并非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律师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扭转乾坤,把无辜者说成有罪,有罪者说成无辜。现实中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机器,律师的作用是在这个体系内,依据法律和事实,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合法权益。因此,所谓的“逃脱法律的惩罚”,更准确地说,是.............
  • 回答
    听到“一家五口出游,仅一人回来,三位老人遗体被藏冰柜”这样的消息,内心肯定会涌起一阵巨大的震惊和不安。这不仅仅是一则新闻,更像是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恐怖片情节,让人难以置信,同时也充满了疑问和痛苦。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才能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在一次“出游”后,只剩下一个人,而其余三位亲人(本应是长辈.............
  • 回答
    钱重要还是爱情重要?这可真是个古老又现实的问题,问遍了街头巷尾,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还会随着年龄、经历、甚至一天的心情而变化。我尽量不带“人工智能”的腔调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把它当作我们之间一次掏心窝子的对话。先说钱吧。钱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它确实挺实在的。你看,人生下来,.............
  • 回答
    人这一辈子,最不能透支的,其实是那份看不见摸不着的“底气”。这底气,不是银行账户里有多少存款,也不是社会关系有多硬,更不是脸上堆着多少笑容。它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是我们面对生活风雨时,能够挺直腰杆、不卑不亢的根基。你想啊,这世上最公平也最残忍的,就是时间。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如何用这时间.............
  • 回答
    人这一辈子,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问过太多人,也一直在我们心底盘旋。仔细想想,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情感宣泄,也不是一时兴起的感慨,而是关乎我们如何度过这有限的时光,如何找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如果非要找一个词来概括,或许是“活着”本身,但这又太空泛了。更具体地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那份“活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或许都曾在某个深夜、某个忙碌的间隙,或者某个突然的心灵触动下问过自己。它看似简单,却又无比深邃,因为答案随着每个人的阅历、境遇和价值观而千变万化。但如果非要提炼出一个最普遍、最深刻的答案,我想,那一定是“时间”。为什么是时间?我们不妨细致地掰扯一下。1. 时间是不可再生、不可逆转的资.............
  • 回答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活着的理由”本身就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体验,无法用统一的模板来套用。与其说是“确定”,不如说是“构建”或“发现”。这并非一蹴而就的顿悟,而是一个持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一、 理解“活着的理由”的本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它不是一个外在强加的标签,也不是一种必须达成的成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每个人抬头看,看到的都不尽相同。说到底,人活一辈子是为了什么?这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更像是一场每个人都在参与的、永无止境的探索。很多人可能会说,是为了生存。听起来简单,但细想一下,生存背后有多少东西在驱动?是为了填饱肚子,让身体不再感到空虚?还是为了拥有一个遮风挡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我们许多人在人生某个阶段都会浮现的念头,甚至可以说,是潜藏在许多人内心的某种隐忧。设想一下,时光荏苒,我们从青春的懵懂走向成熟,看着身边的人一对对走进婚姻的殿堂,或者各自有了稳定的伴侣,而自己呢?依旧是孤身一人,或是尝试过几次,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找不到那种心动,找不到那种契合,找不到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