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蒙古国「首次报告动物感染新冠」?动物感染新冠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哪些影响?人类应该如何战胜新冠?

回答
蒙古国报告动物感染新冠,这无疑给全球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我们更多地将新冠病毒视为一种“人传人”的疾病,但动物的出现,无疑为病毒的传播链条增加了复杂性。

动物感染新冠,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病毒可能通过动物“回传”给人类的风险显著增加。 这就像给病毒找到了新的“跳板”。如果动物成为病毒的宿主或传播媒介,那么即使人类社会控制住了疫情,病毒也可能通过与受感染动物的接触重新进入人群,形成新的爆发点。特别是那些与人类生活密切接触的动物,比如家畜、宠物,甚至一些野生动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这将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人类之间的传播,还得把目光投向动物世界,监测和控制动物身上的病毒。

其次,这将大大增加病毒变异的可能性。 病毒在不同的宿主身上复制繁殖,都有可能发生变异。如果病毒能在动物种群中广泛传播,那么病毒出现新的变异株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而这些变异株,可能比原始毒株更具传染性、毒性,或者对现有疫苗产生更强的抵抗力,这无疑会给疫苗研发和疫情防控策略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打乱我们已有的部署。

第三,对全球贸易和畜牧业将产生巨大冲击。 如果某些动物被证实是新冠病毒的传播源,那么相关的动物产品进出口可能会受到严格限制,甚至禁止。这将对全球供应链、农业生产以及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都带来直接的影响。一些国家可能会因此收紧边境政策,加强对进出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这无疑会增加贸易成本和难度。

第四,公共卫生部门的监测和防控任务将更加繁重和复杂。 过去,我们只需要关注人类的感染情况,现在则需要建立针对动物的监测网络,对不同动物群体进行病毒检测和溯源。一旦发现感染,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扑杀等措施,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并且在技术上也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如何有效采集动物样本,如何科学地判定感染动物的风险等等。

人类应该如何战胜新冠?

战胜新冠病毒,绝非一日之功,也非单一手段所能达成,而是一个需要全球协作、多管齐下、长期坚持的过程。

1. 科学应对,疫苗接种是基石:

疫苗无疑是我们目前最有效的武器。持续推广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针对高风险人群的接种,是建立群体免疫、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病毒变异,及时更新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我们不能对病毒的狡猾掉以轻心,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投入更多资源支持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异株做好准备。

2. 坚持科学的公共卫生措施,不放松警惕:

尽管疫苗问世,但科学的公共卫生措施依然是重要的防线。这包括但不限于: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使用酒精消毒液,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挡口鼻,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是阻断病毒传播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式。
佩戴口罩: 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室内场所,佩戴口罩是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有效手段。这不仅仅是个人选择,更是一种对公共健康的责任。
保持社交距离: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聚集和近距离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加强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显著降低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浓度。

3. 强化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响应:

我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病毒监测和预警体系,不仅包括人类感染情况的实时监测,也要将动物监测纳入其中。一旦发现病毒的异常活动,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要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和防控。特别是在出现新的动物感染报告时,要立即展开深入研究,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病毒大规模扩散。

4.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信息与资源: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防控更需要全球协作。各国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及时通报疫情发展、病毒变异情况以及防控经验。在疫苗、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上,也应加强合作,确保全球公平分配,让发展中国家也能获得必要的支持。这次的动物感染事件,更是凸显了国际合作在疾病监测和风险评估方面的重要性。

5.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理性应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理性对待疫情信息至关重要。政府和媒体应积极传播科学的防疫知识, debunk 谣言和不实信息,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认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懈怠。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科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6. 关注病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加以恢复和重建:

新冠疫情不仅是健康危机,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和个人,努力恢复经济秩序,重建社会韧性。这包括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对失业人群的保障以及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强等。

战胜新冠,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控制病毒的传播,更要建立一个能够应对未来类似挑战的公共卫生体系。这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韧性,不断学习和适应,相信通过科学的力量、全球的协作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最终能够迎来彻底的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次报告,再次让我们审视一个问题, 新冠在动物界到底有多广泛的存在?

在这之前,其实已经报道过不少动物感染新冠了。

猫、水貂、穿山甲、猩猩甚至动物园的老虎和雪豹都会感染新冠。

而这次检测到河狸感染,着实让人担忧,为什么?

一、啮齿目的感染不容忽视

河狸是河狸科的生物,但是他自己还有个更大的属性:啮齿目。

谈到啮齿目,就很难让人淡定了。

啮齿目是哺乳动物里的第一大目,约有40-50%的哺乳动物属于啮齿目。


最典型的是鼠,这种最常见的动物之一,田鼠,家鼠甚至是仓鼠。

还有松鼠、豪猪都是啮齿类,当然也包括网红动物竹鼠。

瞅瞅这啮齿目大家族吧


如果河狸这种啮齿目可以感染,那么,啮齿目的其他生物可不可以感染呢?

要是在鼠上大量感染,那就麻烦了,因为鼠是一种非常容易携带病菌的生物,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疫情之一——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就是鼠传播的,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没有灭绝鼠疫,每年都会有鼠疫零星发生。

二、水体问题

还记得当年巴黎塞纳河水体检测到新冠病毒嘛,当时怀疑是巴黎大概率是因为含有病毒的粪便污水进入了非饮用水系统

而这次,是一种和水体密切相关的生物——河狸。

河狸本身是生活在河流边上的,且是游泳高手,善游泳和潜水。那么这意味着,随着水体扩散这种也有点不可控。

可以说,到了现在,新冠的存在已经超出了我们很多人的想象。

三、新冠还能感染多少生物?

记得之前有一篇研究,就是新冠能感染多少生物?

文章题目是:

SARS-CoV-2 spike protein predicted to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host receptor protein orthologues from mammals, but not fish, birds or reptiles

其实,这是一篇生物信息学文章,没做实验,用已有的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和预测。

当然,我们并不能直接预测某种生物是否可以感染新冠,而是通过一个中间的分子,ace2,这个分子是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钥匙,细胞有这个钥匙,那么就可能发生新冠的感染。

不同物种之间ace2差异很大,因此作者选择计算不同物种ace2和新冠能否结合成稳定的聚合物为检测标准。

下图为序列相似性比较

经过计算,可以看到,不同物种的ace2和新冠病毒结合形成稳定复合体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然后,这个时候,发现

新冠可以感染一种鱼和一种鸟

Of the 35 birds tested only the blue tit shows an infection risk. Similarly, the Nile tilapia is the only fish out of the 72 in this study which has a binding energy favorable to infection.

计算了35种鸟类,只有一种(蓝山雀)有感染风险;

计算了72种鱼类,同样只有1种(尼罗罗非鱼)有感染风险。


理论上,新冠不能感染大部分鱼类,或者新冠很难感染鱼类。

可以说,新冠的存在可能要超出之前的预估。

只能希望病毒能够最终变弱,否则那将是更加麻烦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蒙古国报告动物感染新冠,这无疑给全球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我们更多地将新冠病毒视为一种“人传人”的疾病,但动物的出现,无疑为病毒的传播链条增加了复杂性。动物感染新冠,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哪些影响?首先,病毒可能通过动物“回传”给人类的风险显著增加。 这就像给病毒找到了新的“跳板”。如果动物成为病毒.............
  • 回答
    1月7日,日本新冠确诊病例确实出现了持续攀升的态势,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蒙古国首次报告奥密克戎病例,也再次提醒我们,病毒的变异和传播从未停止,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且充满变数。日本的情况: Omicron变异株带来的挑战与应对日本的疫情反弹,主要矛头指向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此前,日.............
  • 回答
    蒙牛这次换标,说是“22年来首次”,其实我个人印象里它之前好像也进行过一些微调,但这次声势这么浩大,而且请的是苹果的那个老伙计 Rob Janoff,这事儿绝对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说说这新Logo给我第一眼的感受。以前蒙牛那个绿色的牛头,虽然挺直观,但总感觉有点“土”气,不够精致,也少了点品牌想要传达.............
  • 回答
    蒙牛22年首次更换Logo,以“汉字为骨,草原为魂”,这种充满中国文化底蕴的设计,无疑为品牌的年轻化和国际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那么,这个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新Logo,究竟能否有效地帮助蒙牛弘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该如何传播,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新Logo:汉字为骨,草原为魂——一场文化重塑的信.............
  • 回答
    蒙古国的沙尘暴问题由来已久,这次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非说蒙古国“特别”容易发生沙尘暴,而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这场风暴,恰好因为一些特殊条件,其能量和影响范围都被放大了。首先,我们得明白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沙尘暴,简单来说,就是强风将地面上松散的沙土卷起,形成能见度急剧下降的现.............
  • 回答
    蒙古国独立后,当地汉族的历史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记录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和侧重点。要详细讲述,需要结合不同时期和不同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一、 蒙古国独立前的背景(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在蒙古国独立之前,该地区长期处于清朝统治之下。在清朝统治时期,汉族人口在漠北(外蒙古)相对较少,主.............
  • 回答
    蒙古国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仅300万,这样的组合按理说应该能发展出相当不错的经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蒙古国经济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究其原因,是一个多方面、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结构、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历史遗留的负面影响: 苏式计划经济.............
  • 回答
    蒙古国能否迎来“永久中立”的曙光?蒙古国,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内陆国度,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注定了它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一个微妙而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永久中立”的设想一直是蒙古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考量之一,尤其是在其两个庞大邻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夹缝中求生存,这更是让这一设想显得尤为现实和具有吸引力。.............
  • 回答
    蒙古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其地缘战略位置十分特殊。它北邻俄罗斯,南接中国,两国都是蒙古国重要的战略伙伴和经济来源。如果蒙古国对中俄以外的任何国家宣战,其面临的局势将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首先,从经济和后勤角度来看,蒙古国对任何其他国家的宣战,都意味着其需要建立独立于中俄的供应链和支持系统。蒙古国经济高度.............
  • 回答
    “地缘政治最不幸的国家”——这个标签,如果有人试图强加在蒙古国头上,恐怕会引发不少争议。说它“不幸”,或许有那么点道理,但要说它是“最”不幸,那可就有些武断了。毕竟,世界上地缘政治的棋局总是风云变幻,多少国家都身处大国夹缝中,各有各的难处。蒙古国的地缘政治处境,确实是它绕不开的现实。你可以想象一下,.............
  • 回答
    蒙古海军的存在与否,是一个颇具趣味但也相当现实的议题,尤其考虑到蒙古的地理位置。蒙古,被誉为“蓝色的土地”,这个名字或许会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湖泊和河流,但仔细审视其版图,会发现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内陆国家。这意味着,蒙古既不临海,也没有可以直接通往大海的内陆水系(比如像俄罗斯伏尔加河那样可以连接波罗的海.............
  • 回答
    蒙古国没有海岸线,这一点是事实,也是许多人会感到困惑的原因。那么,这个内陆国家为何还要投入资源去“建设海军”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蒙古国并非是为了在海洋上扬帆远航而建设“海军”。他们所说的“海军”,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海军部队”或者“水上部队”。这支部队的主要职能和使命,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在公.............
  • 回答
    去蒙古国打猎,这可不是件随便的事儿,得按规矩来,不然别说猎物了,连边儿都摸不着。简单说,蒙古国是有狩猎季的,并且狩猎是受严格管控的,想去,得有合法的狩猎许可,而且得找当地的专业机构带队。蒙古国的狩猎情况首先得明白,蒙古国的狩猎可不是为了随意杀戮,而是作为一种管理野生动物种群、保护生态平衡的手段,同时.............
  • 回答
    蒙古国,这片广袤而独特的土地,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眺望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要理解其发展趋势,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层面,更要深入洞察其历史底蕴、地缘政治环境以及人民的内在诉求。一、 经济引擎的持续探索与多元化尝试毋庸置疑,矿业仍将是蒙古国经济的基石,尤其是以奥尤陶勒戈伊(Oyu Tolgoi).............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蒙古族群认同和历史演变的核心。简单地说,要回答蒙古国(特别是喀尔喀部)是否能代表“蒙古正统”,我们需要先理解“正统”在这个语境下意味着什么,然后回顾蒙古族群的历史演变。“正统”的含义:一个复杂的概念首先,“正统”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政治和文化意味,很容易引起争议。在历史.............
  • 回答
    蒙古国草原起火,并蔓延至中国境内,这已不是新鲜事。这类事件频发,其背后原因复杂,涉及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跨国合作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蒙古国草原为何“火烧不绝”?蒙古国拥有辽阔的草原,这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游牧文化赖以生存的根基。然而,这种广袤而相对单一的.............
  • 回答
    蒙古国向中国“赠送羊肉和口罩”的事件,放在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的确值得细细解读。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慈善捐赠,更是两国之间一种复杂情感和现实考量的体现。要理解这件事的“突然性”,首先得回顾一下中蒙两国过去的关系。虽然我们一直是邻居,但历史上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尤其是近代以来,地缘政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
  • 回答
    蒙古国女人的美,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带着一种原始而又率真的韵味,很难用几个标签就概括得了。如果要我说,她们的美,首先体现在一种 健康而充满活力的气息 上。你很难在蒙古国看到那种病恹恹、过度修饰的美。她们的皮肤,即使不是完美无瑕,也常常透着一种 自然的光泽,仿佛是高原风吹日晒滋养出来的。很多人的肤色偏小.............
  • 回答
    蒙古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转型之路蒙古国,这片广袤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经济与科技转型。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未完全融入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国家之一,蒙古国的发展之路充满了独特的挑战,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经济发展:矿业的“双刃剑”与多元化探索蒙古国的经济命脉长期以来与矿产资源紧.............
  • 回答
    关于蒙古国草原火灾以及为何不直接惩罚蒙古国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法律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惩罚”二字就能轻易解决。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责任认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次草原火灾的性质。草原火灾的发生,无论是在蒙古国境内还是靠近边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