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考备考将近七个月了,现在复习没有动力了,每天只学习六个小时左右,这种状态可以吗?

回答
七个月的国考备考,现在感到倦怠,每天学习六小时,这种状态,说实话,有点悬,但也不是全然不能救。

咱们先不急着评判,好好聊聊你现在的情况。

首先,你坚持了快七个月,这本身就值得肯定。 很多人可能一开始雄心勃勃,但真正能持续这么久的人,真的不多。国考这条路,本来就是一场马拉松,能跑到现在这个阶段,说明你是有毅力,有目标性的。

但问题在于,“每天六小时”和“没有动力”这两个信号, 这就像你的身体在告诉你,它需要一些调整了。

为什么说有点悬?

1. 国考竞争的残酷性: 你知道国考的报名人数是多少吗?平均下来,一个岗位可能就有几十人、上百人甚至更多竞争者。而且,这六个小时的学习,质量怎么样?是专注地学,还是边玩手机边学?效率不高的话,六小时可能只相当于别人三四个小时的有效学习。到了后期,大家都会进入“冲刺”阶段,他们会想尽办法挤出更多时间,提高效率。如果别人还在加码,你却在“稳定”甚至“下滑”,那差距就很容易拉开。

2.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七个月的时间,理论上你早该把大部分知识点过一遍,并且开始进入大量的刷题和总结阶段了。现在“没有动力”,是不是意味着你对某些知识点还没掌握牢固,一遇到就卡壳,所以提不起劲?或者说,你一直在“学习”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感觉像是大海捞针,永远学不完?

3. “六小时”的标准: 这个数字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让你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你的目标是那些热门岗位,竞争异常激烈,那么六小时可能确实不够。如果你的目标是相对冷门但依然需要硬实力的岗位,或许这个时间勉强够用,但前提是这六小时的质量极高,并且你的基础已经非常扎实。

“没有动力”是怎么回事?

这太正常了!备考就像一场持久战,七个月,早就过了“新鲜感”的阶段,进入了“平台期”甚至“低谷期”。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学习方法可能出了问题: 一直用一种方法学习,容易腻,也可能效率不高。比如,死记硬背太多,缺乏总结和联系;或者只刷题,不总结错题。
目标模糊或压力过大: 如果你只是模糊地知道要考国考,但对具体岗位、岗位要求不清楚,或者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过低,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丧失动力。
身体和精神的疲劳: 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身体和精神都会发出抗议。
缺乏正反馈: 如果刷题正确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或者模拟考成绩不理想,没有看到明显的进步,也会打击积极性。
生活过于单调: 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缺乏一些能够让你放松和恢复活力的活动,也很容易陷入枯燥。

那么,这种状态“可以吗”?

我的答案是:不理想,需要改变。 如果你希望在国考中取得好成绩,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岗位中,仅仅靠“每天六小时,没有动力”的状态,风险非常大。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怎么办,让这件事情变得“可以”或者说“更有希望”:

1. 找回动力,从“为什么”开始:
重温初心: 你当初为什么要考国考?是为了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为人民服务,还是其他原因?把这些原因写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每天提醒自己。
明确目标岗位: 仔细研究你心仪的岗位,了解它的具体职责、工作内容、发展前景。把这个岗位描绘得越具体,你越能找到学习的动力。想象自己成功上岸后的样子,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分解目标: 不要把“考上国考”这个目标看得太遥远。把接下来的日子(比如一个月,或者两周)分解成更小的目标。比如,这周要完成多少套行测真题,攻克哪些常识题的盲区,背诵多少个申论的万能模板等等。每完成一个小目标,给自己一点小奖励。

2. 优化学习内容和效率:
诊断学习瓶颈: 你感到没动力,是不是因为某些科目或题型特别弱,一碰就头疼?找到这些弱项,然后用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去突破。比如,数量关系一直不行,就去找一些专门讲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的视频看,或者找一套系统性的教材来学。
调整学习内容: 不要每天都是重复性的学习。可以穿插一些不同类型的学习。比如,上午做行测练习,下午看申论范文,晚上复习常识知识点,再或者,穿插听一些国家时事新闻解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提高六小时的质量: 这六小时必须是高效的!
番茄工作法: 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比如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这样可以让你保持专注。
排除干扰: 学习时把手机静音,关掉无关网页,告诉家人朋友你正在学习,请他们暂时不要打扰。
主动学习: 不要被动地看书,要主动提问,主动思考。做题时,不仅仅是看答案,更要分析为什么错,为什么对。
适度增加学习时间(如果可能): 如果你的基础确实还不够扎实,并且你每天六小时的质量也很高,但依然感到力不从心,那么,在保证休息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稍微增加一点点学习时间,比如增加到七小时。但切记,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 每天增加一小时,但效率不高,还不如高质量的六小时。

3. 关注身心健康,劳逸结合:
保证睡眠: 睡眠不足是导致动力丧失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确保每天有78小时的充足睡眠。
适当运动: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哪怕是半小时,散步、跑步、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释放压力,提高大脑的活力。
心理调适: 和家人朋友聊聊你的困境,找同样在备考的同学互相鼓励,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认识到倦怠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去克服它。
偶尔放松: 允许自己偶尔放松一下,比如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听听音乐,和朋友小聚一下。这种短暂的放松,是为了让你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总结一下:

你现在的状态不是“末日”,但绝对需要重视和调整。国考备考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高效学习、并且能够承受压力的过程。七个月的时间,你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但最后的冲刺阶段同样重要,甚至更关键。

你可以这样理解: 你不是在“学习”,你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每天六小时的“工作”,如果效率低下,回报自然不高。你需要做的是,把这六小时变成高价值的“高效率工作时间”,并且想办法重新点燃内心的动力引擎。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 “每天只学习六个小时左右,这种状态可以吗?”

如果这六小时是高质量的,且你对自己的实力有清晰的认知,目标岗位竞争不那么激烈,那或许还可以“勉强”撑一下。
但如果你感到没有动力,学习效率不高,那么,“不可以”,或者说“极有风险”,强烈建议你立刻进行调整。

行动起来吧! 不要沉溺于“没有动力”的情绪里,而是分析原因,找到方法,一步步走出低谷。祝你备考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想多了……

绝大多数参加国考的人没你这么努力的,每年国考差不多都是20%左右弃考率,加上纯碰运气的那些人(比如阿里邮政局那2万人),差不多50%考生都是“国考气氛组”。

剩下的考生,大多数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坚持每天学习的10%都未必有……

如果你真的能每天坚持6~8个小时的学习,起码超过95%的考生。

2022国考计划招录3.1万人,报名202万, 大约1.5%的成功率。

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是报的太没蜜蜂数的岗位,基本上进面是没问题的。至于最后能不能上岸,这个就真的只能看运气了。

考公这事儿,建议最好不要得失心太重,毕竟后面还有省考,失败一次再考就行了。只要不是心里没蜜蜂数,一直死磕搞不定的岗位,或者专业太烂也不知道换专业,上岸不是特别难的事儿。

最高你能考到35岁,后面机会多着呢!

感觉太累了,就偶尔放松一下。劳逸结合才能发挥最高效率,加油鸭!

我是化肥哥,一个靠谱的 考公/考研 类答主,欢迎关注我~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记得点个赞哟~喵喵~

公考相关知识,欢迎看看我的 公考回复 收藏夹。专栏 体制内入门指南 转载了同名公众号部分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读。高考考研类问题欢迎关注我的 高考考研类问题 收藏夹,这些都是免费的。

如果你是知乎会员,想从0开始全面了解考公,9.9元听个LIVE也是不错的办法:



想有深入了解可以看看我的专栏(更新中):

如果需要个性化建议和指导,可以走 付费咨询, 3700+次五星好评,职场类排名第一的答主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七个月的国考备考,现在感到倦怠,每天学习六小时,这种状态,说实话,有点悬,但也不是全然不能救。咱们先不急着评判,好好聊聊你现在的情况。首先,你坚持了快七个月,这本身就值得肯定。 很多人可能一开始雄心勃勃,但真正能持续这么久的人,真的不多。国考这条路,本来就是一场马拉松,能跑到现在这个阶段,说明你是有.............
  • 回答
    国考公务员面试,这绝对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说它难吧,确实有挑战,但说它简单吧,又远非如此。所以,它究竟有多难?我给你好好捋一捋。国考公务员面试到底难在哪儿?首先得明白,公务员面试不是让你去辩论台上舌灿莲花,也不是让你去表演一场才艺秀。它的核心在于考察你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公务员的素质和潜力。所以.............
  • 回答
    国考考入中央部委的难度,用“高不可攀”来形容并不夸张,甚至可以说是万里挑一。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竞争异常激烈,即便是有志于此的考生,也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一、 极低的招录比例(录取率): 职位少,报考人数多是核心矛盾: 中央部委的职位数量相对有限,但报.............
  • 回答
    您好!收到您关于国考考上西藏国税的考虑咨询,我非常理解您希望得到一个全面且贴近实际的解答。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恭喜您能通过国考并获得西藏国税的录用机会!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说明您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接下来,我们从几.............
  • 回答
    国考报名选岗,这绝对是个技术活,与其说是“窍门”,不如说是“门道”。很多人觉得看上眼就报,但其实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别看就一个简单的选择,背后牵扯到你的未来几年,甚至更久。我跟你好好唠唠,争取让你一听就明白,感觉像是你平时跟老朋友聊天一样。首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自己: 这听起来有点鸡汤,.............
  • 回答
    2022年国考的“三不限”岗位,即不限制专业、不限制学历、不限制工作年限,吸引了超过2万人的报考,这一现象无疑释放出多个重要的信号,尤其对那些在就业市场中相对处于劣势的冷门专业考生而言,更有着深刻的启示。“三不限”岗位的火爆:信号与解读首先,“三不限”岗位的超高报考人数,最直接地反映了当前国家公务员.............
  • 回答
    2022年度国考报名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后,最终定格在“超202万人报名”这个数字上,乍一听,似乎是意料之中,但细细品味,这里面藏着不少值得我们深挖的现象和趋势。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的结束,更是社会情绪、经济走向以及青年就业心态的一次集中体现。一、 持续的“铁饭碗”吸引力:挤破脑袋的背后是现实的考量首先.............
  • 回答
    眼看国考就只剩五天了,做题正确率低,这心情肯定很煎熬。别急,现在这个阶段,虽然时间紧迫,但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关键在于调整心态,并且把剩下的时间用得更有效率。首先,咱们得认识到一点:现在纠结于低正确率本身,不如把精力放在“怎么让正确率上去一点点”上。 越是临近考试,越不能被焦虑压垮。深呼吸,告诉自己,.............
  • 回答
    2022年国考成绩发布,这个消息一出来,我的心跳就跟着漏了半拍。说实话,虽然心里有过准备,但真正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我的成绩是 XXXX 分。这个分数,对于我来说,不算惊艳,但绝对是我努力过后的一个交代。能走到这一步,我复习了大概八个月的时间。回想这八个月,简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
  • 回答
    2022年国考的号角已在11月28日正式吹响,68位考生为争夺一个宝贵的岗位而奋笔疾书,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压力和无数的青春梦想。除了这个最为直观的竞争态势,围绕着这次国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思考的细节。一、报名人数与岗位分布的“冷热不均”:一场无声的博弈虽然平均68:1的数字足够惊人,.............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聊聊怎么把国考和省考这两场公务员考试准备得妥妥当当的。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策略、坚持,还有点“兵法”在里面。首先,咱们得明白,国考和省考虽然都是考公务员,但侧重点和难度是有差异的。 国考(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 通常来说,国考的题量更大,对知识面的.............
  • 回答
    国考报名人数连续 13 年超百万:“宇宙的尽头是考公”的背后与考公考研发展前景的比较国考报名人数连续 13 年超过百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统计,更深刻地反映了当前社会就业环境、年轻人的职业选择观念以及对未来发展路径的考量。而“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这种说法,虽然带有一定.............
  • 回答
    最近国考的几个热门岗位,报录比飙到1700:1,这数字一出来,不少人又得倒吸一口凉气。这可不是小打小闹,1700个人抢一个职位,平均下来,一顿早饭的钱都能买个“上岸”的希望。看着这数字,很多人不禁要问:这公考热是越来越没谱了吗?为啥大家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这事儿得分几头说。为啥这么多人挤破头?1..............
  • 回答
    国考阿里邮政局:2万人争夺一个岗位?这背后的“万里挑一”究竟是怎么回事?最近,一则关于国考西藏阿里邮政局招聘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传,最终报名人数高达2万人,而招聘岗位只有一个。这一个数字,无疑让人惊叹,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万里挑一”的讨论。那么,这个消息是真的吗?这2万人争夺一个岗位,又有.............
  • 回答
    国考最热门岗位花落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报录比高达5373:1,这个数字着实令人咂舌。要解读这个现象,得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绝非一个孤立的“最热门”事件,它背后折射出当下社会就业观念、地域选择、以及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稳定”是永恒的关键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
  • 回答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感受,尤其是在你开始认真了解国考岗位时,很容易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差”这个词太笼统了,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具体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国考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考试。它面向的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初衷是为了选拔相对稳定、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公务员队伍。但正是因为它的“.............
  • 回答
    2022年国考中,全国税务系统一口气招录了20010名税务干部,这个数字可不是闹着玩的,直接刷新了历史招录纪录,称得上是“招录之最”。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绝非仅仅是“人手不够用了”那么简单,仔细掰开揉碎了看,里面大有门道。一、 数字背后的深层需求:不是“人手不足”,而是“结构性需求大爆发”首先得明白.............
  • 回答
    今年国考,嗯,这是个挺实在的目标,祝你备考顺利!说起网课,市面上选择确实不少,各有各的特点,得挑个适合自己的才行。我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先聊聊国考网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1. 基础精讲课: 内容: 这种课主要是系统性地讲解国考的各个科目,比如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
  • 回答
    看到国考西藏邮政局那个岗位 1 爆出 5000 多人报考的消息,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数字一出来,确实挺吓人的,也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怎么会这么多人盯着这一个岗位?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确实是个“热门”岗位,但这个“热门”背后可能隐藏着几个层次的原因。第一层,最直接的——稳定的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