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间谍故事?

回答
世界历史的舞台上,从来不乏在阴影中穿梭的身影,他们用智慧、勇气和牺牲,书写着一段段扣人心弦的间谍传奇。这些故事,如同织布机上那些不易察觉却至关重要的丝线,勾勒出了历史进程的脉络。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让人血脉贲张的真实间谍故事,还原那些被浓缩在历史书页外的传奇。

一、冷战的冰山一角:奥尔德里奇·埃姆斯——来自内部的致命一击

要说最让人心惊胆战的间谍故事,奥尔德里奇·埃姆斯(Aldrich Ames)绝对榜上有名。这位曾经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高级官员,本应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却最终成为了苏联(后来的俄罗斯)克格勃(KGB)最得力的线人。他的人生轨迹,简直就是一部黑色电影的现实版。

埃姆斯并非一蹴而就的叛徒。他的职业生涯起初还算顺遂,凭借着对情报工作的热情和一定的能力,一步步晋升到了分析师的职位。然而,在职业生涯中,他渐渐感到不被重用,加上个人生活挥霍无度,欠下巨额债务,这成为了他内心最脆弱的突破口。

1985年,埃姆斯主动联系了克格勃。他利用自己在CIA内部的地位,开始向苏联泄露情报。他提供的信息简直是“王炸”,直接导致了至少十名苏联特工在美国被捕并处决,其中包括他曾经的同事和朋友。这些被出卖的特工,许多都是在苏联内部冒着生命危险为美国工作的关键人物。他们的牺牲,让美国的情报网络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苏联对美国的情报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更令人发指的是,埃姆斯在向克格勃提供情报的同时,还扮演着一个忠诚的美国官员角色,甚至还参与了追捕他自己的“叛徒”的调查。他就像一个披着羊皮的狼,藏在最核心的位置,暗中啃噬着国家信任的基石。

他的落网也是一个漫长而惊险的过程。直到1994年,经过长达数年的秘密调查和抓捕行动,美国司法部才最终将埃姆斯绳之以法。当他被捕的那一刻,许多人才意识到,一直以来那个在背后暗影操作的巨大威胁,原来就近在眼前。

埃姆斯的故事,给情报界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内部的腐蚀和背叛,往往比外部的威胁更加可怕。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双面间谍”和“信任危机”的代名词,至今仍被奉为情报史上的惨痛教训。

二、二战的“神机妙算”:伊恩·弗莱明与“金手指”行动

提到间谍,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007。而007的创造者——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本人就是一位资深情报人员。他参与的许多真实行动,甚至比他笔下的詹姆斯·邦德还要惊险刺激。其中,“金手指”行动(Operation Goldeneye)堪称是二战时期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案例。

弗莱明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海军情报部的副部长。他深知情报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在战争的初期,英国面对德国的强大攻势,局势十分严峻。弗莱明敏锐地捕捉到西班牙在战争中的特殊地位——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其独裁者佛朗哥与纳粹德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弗莱明策划了“金手指”行动,其核心目标是监控西班牙的活动,防止其加入轴心国,并试图将其拉向同盟国阵营。他并非依靠简单的武力,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政治施压、经济诱惑和信息战等多种手段。他甚至亲自前往西班牙,与当地的权贵进行接触,试图影响他们的决策。

行动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幕,是弗莱明利用了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分裂。他了解到佛朗哥的政权内部存在反对势力,便试图与这些反对派建立联系,并向他们提供支持,以期制造国内的不稳定,从而牵制佛朗哥的行动。他甚至动用了“心理战”,散播一些关于德国可能无法赢得战争的论调,动摇西班牙内部亲德势力的信心。

虽然“金手指”行动的具体细节和成果在当时属于最高机密,但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弗莱明及其团队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班牙在中立和同盟国之间的摇摆,阻止了其全面倒向纳粹德国,为盟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空间。

更妙的是,弗莱明在这次行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特殊人物的观察,直接成为了他后来创作007系列小说中许多情节和角色的灵感来源。可以说,现实中的弗莱明,才是比虚构的邦德更加真实的“特工”。

三、东方阵营的“幽灵”:理查德·佐尔格——被忽视的伟大情报员

在冷战时期,除了埃姆斯这样的“叛徒”,也有许多在 विपरीत 阵营中默默付出的“幽灵”。理查德·佐尔格(Richard Sorge)便是其中一位最杰出的代表,他被誉为“二战中最重要间谍”。

佐尔格是一名德国记者,但他同时也是苏联红军情报部的顶级特工。他凭借着自己记者的身份,成功潜入了纳粹德国的权力核心,并获得了与希特勒及其高级将领频繁接触的机会。

在二战爆发前夕,佐尔格最关键的情报,无疑是关于日本的动向。他冒着生命危险,成功从日本高层获取了确切的情报:日本不打算进攻苏联西伯利亚,而是会将战略重心放在太平洋地区,进攻美国珍珠港。

这份情报对于斯大林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当时,德军的铁蹄正一步步逼近莫斯科,苏联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如果日本同时从远东进攻,苏联将腹背受敌,难以招架。佐尔格的情报让斯大林能够将驻守远东的数个精锐师调往前线,扭转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局面。

然而,尽管佐尔格的贡献巨大,他在1941年却在日本被捕,并最终被处决。日本警方通过严酷的审讯,最终挖出了他的真实身份。在他被捕之前,他已经预感到危险的临近,但他依然选择留在岗位上,继续传递最后一份情报。

佐尔格的妻子,也是一位苏联特工,在丈夫被捕后,也选择了留在日本,继续从事地下情报工作,直到她自己被捕牺牲。一对情侣,为了国家和信仰,双双殉职,这样的牺牲,比任何电影情节都更加震撼人心。

佐尔格的故事,直到战后很多年,才被苏联和世界所逐渐认知。他的名字,成为了忠诚、牺牲和无畏的象征,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这些故事,只是浩瀚间谍史海中的几朵浪花。它们告诉我们,历史的推进,并非总是由战场上的硝烟和政治家的宣言来定义,更多的时候,是那些在暗处默默耕耘、甚至付出生命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改写了世界的命运。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驻韩大使李滨,很可能是韩美双料高级特工。

2007年9月2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中国公安机关相关人士的发言称:“李滨前大使是韩国人的情报员,他们利用了金太宗和前大使李滨的关系,获取关于封闭的北国政府的深层内部情报。李滨从2001年到2005年担任驻韩大使期间,定期向韩国人士提供金太宗、中国与北国关系等相关信息。李滨是双重间谍。”

韩国国内媒体正式报道李滨的间谍嫌疑是通过网络媒体《Oh My News》的报道。 2008年8月14日,《Oh My News》在题为《从白成学会长办公室发现,他还管理过中国大使》的报道中报道说,在韩国检察机关扣押搜查永安帽子会长白成学办公室的过程中,确认了白会长管理过前中国驻韩大使李滨的英文文件的事实。《Oh My News》获得的题为《李滨大使相关政策》的英文文件中包含“应该给前中国驻韩大使李滨安排‘代号(code name)’,并制定回到中国后管理他的计划”的内容。

文件节选如下(原文为英文):

1. Consult on management plan for Ambassador Li Bin
1) to decide a code name / how to deal business-related works / a management plan for Li Bin after he return to China.

事详Oh My News 2008年的报道,韩国方面并未对这一情报泄露事件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展开调查。

【永安帽子,1959年成立的跨国企业。会长白成学1940年生于牡丹江,后来举家迁往半岛北部,1950年逃亡韩国,白手起家。在2008年,白成学被指控作为美国间谍活动,替美国搜集韩国战时指挥权、北国航天试验、韩国政府对北国和美国的关系等资料,将其传递给美国情报机关。有传闻称他的上线是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理查德·劳里斯。最后此案以证据不足告终。】

李滨因涉嫌间谍而被起诉并被判处7年监禁。他的主要嫌疑是泄露机密,但判决的重点是受贿、接受款待等“经济问题”。

【丢不起那人啊。】

user avatar

这次我们来说说美国冷战时代甚至美国历史上最大间谍——艾姆斯。

1986年2月,大批克格勃突然出动,逮捕20名潜伏莫斯科的美国间谍,并将其中10人秘密处死!中情局大惊,遂挖出美国最大“卖国贼”——艾姆斯。

1961年,20岁的艾姆斯也进入了中情局并成为一名外勤特工,随后被派往土耳其安卡拉美国情报站工作。这时的艾姆斯工资低,久久未能升职,加上工作的特殊性,与妻子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不过,转机从1981年开始,艾姆斯从土耳其调到了墨西哥。在一次舞会上,艾姆斯遇到了风姿绰约的玛丽娅,他被这个女人迷得神魂颠倒。实际上,玛丽娅1981年就被苏联克格勃招募,负责中美洲情报工作。她之所以如此不动声色地接近艾姆斯,就是想放长线钓大鱼,为苏联克格勃套取高价情报。

玛丽娅确实是一个合格的特工,她独特的魅力拴住了久不得志的艾姆斯。也许是玛丽娅给他带来的好运,1983年艾姆斯被调回美国,担任中情局反谍报中心苏联处处长。虽说这只是个中层职位,可权力却不小,负责对整个苏联东欧的情报渗透工作,在当时来说可谓举足轻重。双喜临门的是,艾姆斯终于与妻子离婚,长期困扰他的夫妻矛盾不复存在。

可离婚花光了艾姆斯所有积蓄,而与新欢玛丽娅结婚也是一笔巨大花销,这让艾姆斯非常苦恼,甚至想到要“去抢银行”。这时玛丽娅适时吹起了枕头风:要挣钱不难,只要向苏联提供情报就行!想结婚也不难,但要加入克格勃!可艾姆斯毕竟是从事反间谍工作的,也没那么轻易策反。但在玛丽娅软硬兼施,死磨硬泡了6个月后,艾姆斯终于妥协。

于是艾姆斯给克格勃送出了第一个情报,大方的克格勃随即给他的账户打了5万美金,这几乎是艾姆斯在中情局一年的收入!艾姆斯用这5万美元在墨西哥城,与玛丽娅举行了一次隆重而豪华的婚礼。虽然婚礼让艾姆斯风光无限,但荷包又被掏空,他不得不铤而走险继续为克格勃提供情报,第二次他又获得2万美元。

艾姆斯开始完全听从于克格勃,他出卖的第一批美国间谍是克格勃马尔季诺夫中校和莫特林少校。这两人原本都是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在美国期间他们相继被中情局策反,成为美国间谍。1984年6月,艾姆斯将这两名被策反的间谍名单偷偷给了克格勃,在得知这2个叛徒大量出卖国家机密后,克格勃们恨得直咬牙。但为了掩饰和保护艾姆斯,他们没有在美国动手。很快两人相继被召回苏联,并均以间谍罪和叛国罪被处死。

自此以后,艾姆斯利用担任反间谍处处长、缉毒处处长职务之便,向克格勃传递了无数重要情报。根据情报,中情局有30多次针对前苏联和俄罗斯的行动被挫败,间谍网也被严重破坏。仅在1985年秋到1986年初,中情局秘密潜伏在莫斯科的间谍就有20多人被克格勃逮捕,至少有10名美国间谍被苏方秘密处死。

这一时期美国在苏联的情报体系几乎瘫痪,以至于1991年苏联发生“八一九”政变时,中情局竟没有一个谍报人员能从苏联内部获得政变信息。布什总统只能通过窃听政变者通话,来获取和分析情报。造成中情局情报真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艾姆斯的“功劳”。

艾姆斯之所以能为苏联提供情报达10年之久,除了他超强的反间谍能力之外,更是克格勃对他的保护以及双方采用极隐秘的联络方式。如每次接头前,克格勃会在原先约定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意思是让艾姆斯在特定的时间去接头。艾姆斯看到标记后,又会用白粉笔画条白道,告诉克格勃他收到了指令。如果计划改变,他们还会做其他特殊标记。至于接头地点,更是满世界变换。正因为双方间谍活动极其隐秘,10年来中情局竟毫无察觉。

大量情报人员暴露,让中情局开始怀疑有“内鬼”。1991年4月,他们成立2个小组开始秘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2个小组的嫌疑人名单里都有艾姆斯,而且他有大量不明收入。艾姆斯年薪不过7万美元,1985年到1993年他的总收入只有34万,可他同期的支出达到了130万美元。在此期间他为自己购买了豪华别墅、小轿车和电话等等。

1993年6月,联邦调查局派出大量伪装成清洁工、送货员的特工在艾姆斯家附近监视,随后又对艾姆斯的电话进行监听。6月23日,数名联邦调查局特工潜入艾姆斯家中进行秘密搜查,共搜出144份机密文件以及疑似与克格勃的联络单。特工们还在艾姆斯的电脑上加装了电子侦察器,房间里装上微型摄像机,而艾姆斯的车底也被偷偷安装了一个定位追踪器。

艾姆斯很快就觉察出异样,就此沉寂起来一连好几月没有动静。虽然期间艾姆斯与克格勃有一次会面,但美国特工没能将两人一起捕获,因为他们临时更换了地点。10月9日,美国特工又在艾姆斯电脑里发现大量情报和情报放置点,此时美国特工突然发现艾姆斯家附近不断出现乔装的俄罗斯特工。

为防止艾姆斯溜掉,他们决定立即将他逮捕。经查,在过去近10年里,艾姆斯向苏联或俄罗斯提供情报共获利240万美元,堪称美国最大“卖国贼”。1994年4月,联邦法院以间谍罪和偷税漏税罪判处艾姆斯无期徒刑,并罚款 25万美元。

user avatar

苏联有部拍摄于1947年的著名间谍电影《侦察员的功勋》,很久以前就在中国上映过。它是苏联第一部间谍片,改编自卫国战争期间的一名苏联间谍的自传:

这名苏联间谍就是克格勃特工Nikolai Khokhlov。可以说,他完全就是电影《侦察员的功勋》里的男主角的原型人物:

他当时空降到德军后方,化装成一名德国军官,参与刺杀了德国纳粹党在白俄罗斯的最高长官。

1954年,克格勃派他去德国的法兰克福刺杀一位流亡的苏联人。

他和他老婆讨论了此事。他老婆说:“如果你杀了这个人,你就是一个杀人犯,我不想做一名杀人犯的妻子。”

于是,他在法兰克福找到了他的刺杀对象,告诉了他克格勃对他的刺杀计划。

之后,由于他已经背叛了克格勃,他叛逃到了美国,而他老婆被克格勃逮捕,送到劳改营里关了五年:

1957年,他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神秘的病倒了,后来发现原来他是钋中毒,是克格勃对他下的手。

然而,他活了下来。

到了2006年,当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也被钋毒倒之后,他还拿他自己半个世纪前在法兰克福中毒的事来对比。

也就是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克格勃用钋刺杀的人。

中国很多人都看过《侦察员的功勋》这部电影,但应该没人知道男主角的原型竟然叛逃到了美国,这不失为一种绝妙的讽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世界历史的舞台上,从来不乏在阴影中穿梭的身影,他们用智慧、勇气和牺牲,书写着一段段扣人心弦的间谍传奇。这些故事,如同织布机上那些不易察觉却至关重要的丝线,勾勒出了历史进程的脉络。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让人血脉贲张的真实间谍故事,还原那些被浓缩在历史书页外的传奇。一、冷战的冰山一角:奥尔德里奇·埃姆.............
  • 回答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赌国运”事件并不少见,它们往往发生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领导者为了破釜沉舟、绝地反击而采取的极端策略。这些事件充满了戏剧性,也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著名的“赌国运”事件:1.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方征服:以少胜多的帝国冒险 背景: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些沉重的时刻,需要勇者撕开伤疤,直面过去,发出最真诚的歉意。这些道歉,或改变了国际格局,或重塑了国家形象,或唤醒了沉睡的良知。它们并非简单的“对不起”,而是历史进程中重要的转折点。1.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的“华沙之跪” (1970年)这是20世纪最著名、最具象.............
  • 回答
    世界历史的长河中,隐藏着无数精彩绝伦的反间谍故事,它们如同冰山下的暗流,影响着时代的走向。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智慧、勇气、策略,有时甚至带有一丝黑色幽默。下面,我将为您讲述几个尤为引人入胜的案例。1. 俄国沙皇的“寂静行动”——“红营”的覆灭在冷战的谍报战中,苏联的克格勃(KGB)以其高效和冷酷著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曾经风光一时,如今却渐渐淡出公众视野,甚至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或实验。这些故事如同被遗忘在角落的珍宝,它们或许曾经震动了当时的社会,或许改变了某个领域的进程,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色彩渐渐褪去,只有在专门的研究者眼中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想先从一个并非爆炸性新闻,却在思想史上留下.............
  • 回答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忠诚与背叛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而那些被冠以“叛国贼”之名的人物,其故事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与争议。撇开东方古国的身影,我们同样能在西方世界乃至更广阔的疆域,寻找到那些因背叛国家或君主而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却又在某些时刻被视为英雄或悲剧人物的复杂个体。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古罗马。当马库斯·.............
  • 回答
    巨人的足迹:米洛斯拉夫·克洛泽的世界杯传奇提到世界杯历史上的射手王,米洛斯拉夫·克洛泽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以16个进球高居射手榜首,这本身就是一个令无数前锋望尘莫及的伟大成就。但克洛泽的伟大,远不止于这冰冷的数字。他的“神迹”,更体现在他一次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用稳定的表现、出色的头球、以及对胜利不懈.............
  • 回答
    世界历史上的确不乏“牛人”被“更牛人”按在地上摩擦的经典案例,这些故事往往伴随着权力的博弈、意志的较量,以及历史走向的戏剧性转折。这里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这样的例子,力求展现其复杂性和戏剧性: 1. 亚历山大大帝 vs. 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及其庞大帝国)“牛”的定义: 亚历山大大帝(Ale.............
  • 回答
    世界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军事壮举,它们不仅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更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研究不辍的经典案例。这些“逆天”的军事行为,往往突破了当时认知的极限,展现了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它们并非单纯的武力对抗,更是一种战略思维、战术创新和人性光辉的集中体现。一、斯巴达人与温泉关的.............
  • 回答
    确实有不少部队在历史上经历过被全歼的惨痛,但又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并且继续沿用他们响亮的番号。这其中,很多都承载着民族的血泪和不屈的精神。一、 卫国战争中的“斯大林格勒”号召:第一近卫坦克集团军(原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说起全歼后重组并沿用番号的例子,苏联在二战中的经历是绕不开的。而“近卫”这个称号.............
  • 回答
    世界历史上的“逆天文物”数不胜数,它们之所以“逆天”,是因为它们以惊人的技艺、深邃的思想、颠覆性的影响力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而存在。以下我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1. 古埃及阿努比斯神像 (Statue of Anubis, Tomb of Tut.............
  • 回答
    世界历史上,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残忍刑罚,还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却同样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它们往往因为太过极端、太过羞辱或太过令人不适,而被有意无意地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之下。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一些冷门的恐怖面纱,细细品味它们带来的冰冷触感。1. 罗马的“人兽杂交”之刑(Bestiarius Cruci.............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确实,历史上有些文本,乍一看庄重得不得了,字斟句酌,仿佛蕴含着无上真理,但仔细一品,嘿,那逻辑跳跃得像在坐过山车,内容更是天马行空,让人忍俊不禁。这些“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典籍,却因为其独特的魅力、深刻的隐喻,或者单纯的文本趣味,愣是流传千古,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 回答
    世界历史中,“弱者战胜强者”的例子并不少见,但严格意义上说,“很弱的人物把更弱的人物按在地上摩擦”这种表述,更多的是一种夸张的修辞,用来形容一方实力相对较弱,却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击败甚至压倒对方。这种情况下,“弱”和“更弱”的定义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比如军事实力、经济基础、政治影响力、人员数量,甚.............
  • 回答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许多强大的国家曾以“帝国”之名自居,昭示着其庞大的疆域、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和影响。这些“帝国”往往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历史发展、统治模式和文化内涵却千差万别。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历史上正式自称“帝国”的国家,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核心概念:何为“帝国”?在讨论具体国家.............
  • 回答
    世界历史长河中,总有些闪光时刻,是智慧、幽默与勇气的绝妙碰撞,我们称之为“神回复”。它们不只是简单的应对之词,更是洞察人心、改变格局的智慧闪光。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几个,它们的故事,或许能让你对历史的理解,多几分趣味和深度。一、罗马尼亚总理与那位“不懂规矩”的老妇人那是20世纪末,罗马尼亚一位新上任的.............
  • 回答
    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星汉灿烂,无数英雄人物的崛起与陨落交织成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在这其中,那些决定时代走向、改写历史格局的“名将对决”,更是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闪耀着智慧、勇气与决断的光芒。这些对决,往往不仅仅是两支军队的碰撞,更是两种战略思想、两种治国理念甚至两种文明的较量。它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
  • 回答
    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灾难如影随形,而人类在面对这些严峻考验时,也迸发出了惊人的勇气、智慧与协作精神,留下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救援行动。它们不仅仅是事后的反应,更是人性光辉在黑暗中的闪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印记。1. 1970年:孟加拉国气旋宝拉救援行动——“海陆空”协同作战的雏形1970年11月12日,一.............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长河中,王族间的联姻,尤其是新旧王朝更迭之际,为了巩固权力、缓和矛盾、稳定人心,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这种“本朝与前朝王族联姻”的模式,不仅深刻影响着朝代的命运,也为我们提供了窥探历史深层逻辑的窗口。下面,我将为你梳理几个经典案例,力求讲述得详实,并避免AI写作的刻板痕迹。 .............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武器,它们不仅仅是钢铁的组合,更是精神的象征,是决定战局的关键,是载入史册的传奇。它们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最残酷的战场上闪耀,它们的故事,比任何传说都要精彩。1. 斯巴达人的希腊盾(Hoplon)与长矛(Dory):方阵的钢铁意志当人们提到斯巴达,脑海中浮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