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本朝与前朝王族联姻的例子?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长河中,王族间的联姻,尤其是新旧王朝更迭之际,为了巩固权力、缓和矛盾、稳定人心,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这种“本朝与前朝王族联姻”的模式,不仅深刻影响着朝代的命运,也为我们提供了窥探历史深层逻辑的窗口。下面,我将为你梳理几个经典案例,力求讲述得详实,并避免AI写作的刻板痕迹。

汉朝:光武中兴与阴丽华的“政治联姻”

汉朝,特别是东汉的建立,是“本朝与前朝王族联姻”的绝佳范例。

背景: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然而,王莽的改革激进且脱离实际,引发了广泛的不满,最终导致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混乱之中,一股强大的复兴汉室的力量逐渐汇聚,其中以刘秀(后来的光武帝)最为声势浩大。

联姻对象: 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出身于南阳豪族,而她的家族与汉朝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阴丽华的家族在王莽篡汉时期并没有直接参与政治,但他们是汉室的忠实支持者,并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望。更重要的是,阴丽华本人以美貌、贤德而闻名,深得刘秀喜爱。

联姻的意义与影响:

政治合法性与道义支持: 刘秀起兵,意在“复兴汉室”。迎娶阴丽华,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结合,更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这向天下昭示,他继承的是“汉”的血脉,是正统的复兴者。阴丽华的家族背景,虽然不是直接的“前朝皇族”,但在汉朝数百年统治的积淀下,其声望和影响力本身就带有“汉”的印记。这种结合,为刘秀的起兵披上了合法性的外衣,赢得了更多原本对复汉抱有希望的士人和百姓的认同。
巩固后方与整合力量: 阴丽华的家族是南阳地区有影响力的豪族,拥有一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通过联姻,刘秀有效地争取到了南阳士族的支持,为其在南阳站稳脚跟,乃至后来横扫群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联姻”,以婚姻为纽带,整合了分散的政治力量。
稳定性与宽容政策: 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后,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对待前朝宗室,尤其是在早期,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清洗。阴丽华本人在后宫也以贤德著称,并未参与到权力斗争之中。这种与前朝(虽然不是直接的王族,但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家族保持良好关系,也为新王朝的稳定提供了一定的缓冲。

具体细节: 在刘秀起兵之初,他曾迎娶郭圣通为妻。然而,在平定天下,建立东汉后,刘秀出于政治和情感的考量,最终废郭立阴。这一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政治博弈。阴丽华的“贤德”和家族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她能够成为皇后,并在东汉历史上留下美好名声的重要原因。

拜占庭帝国:公主的远嫁与“罗马之血”的延续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前朝王族”颠覆“本朝王族”的模式,但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其皇室成员(公主)的远嫁,常常承载着维系与前朝(更广泛地说,是罗马帝国)遗产的联系,并以此来巩固本朝的合法性。

背景: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其历史根源在于罗马帝国。当帝国面临外敌威胁、内部不稳定,或需要与外国势力建立联盟时,将公主嫁给外国君主,或将外国公主迎娶进皇室,都是常见的策略。

联姻对象: 拜占庭的公主们,她们身上流淌着“罗马皇帝”的血液,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本。她们的联姻对象,可能是来自斯拉夫、保加利亚、罗斯、法兰克、勃艮第、拉丁帝国等地的君主。

联姻的意义与影响:

“罗马之血”的象征与合法性: 拜占庭帝国始终强调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是“罗马的化身”。公主作为皇室的直系后裔,她们的婚姻,就如同将“罗马之血”输送到其他王国,使得这些王国在一定程度上沾染了罗马的辉煌。这对于拜占庭皇帝而言,是一种无形的软实力,也为他们与这些王国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合法性。
政治联盟与军事援助: 许多时候,公主的远嫁是为了换取军事援助或政治支持。当拜占庭受到外部威胁时,将公主嫁给一个强大的邻国君主,就可以形成军事同盟,共同抵御敌人。反之,有时也会迎娶外国公主,以吸引该国的支持。
文化传播与影响: 随着公主远嫁,她们也带来了拜占庭的文化、宗教(东正教)、法律和行政管理制度。这种“文化输出”是联姻的副产品,但其影响深远,塑造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早期文化面貌。
“皇帝制造者”的潜在角色: 在某些时期,当拜占庭皇位空悬或出现争议时,拥有拜占庭皇室血统的外国君主,就可能凭借这种血缘关系,宣称对拜占庭皇位的继承权。这使得拜占庭的联姻策略,有时也具有了“制造皇帝”的潜在效应。

具体例子:

安娜·波菲罗热尼塔(Anna Porphyrogenita)的联姻: 公元10世纪,拜占庭皇帝罗曼二世的女儿安娜·波菲罗热尼塔(意为“生于紫室”,即皇室诞生的公主)被许配给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这次联姻直接促成了罗斯公国的基督教化,并为基辅罗斯带来了大量的拜占庭文化元素。而弗拉基米尔一世也可能因此获得了某种形式的对拜占庭政局的影响力,甚至有说法认为他因这次联姻而获得了对拜占庭皇位的某种潜在要求。
玛丽亚·特蕾莎(Maria Theresa)的案例: 虽然这是近代早期,但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莎,嫁给了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这使得波兰王室与萨克森联系更加紧密,并影响了东欧的政治格局。

总结:

“本朝与前朝王族联姻”不仅仅是帝王将相们儿女情长的故事,更是一场场围绕权力、合法性、稳定与扩张的精妙博弈。从汉朝刘秀迎娶阴丽华,到拜占庭帝国公主的远嫁,这些联姻都深刻地塑造了各自王朝的命运,以及更广阔的历史图景。它们用血脉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用婚姻维系着政治的稳定,用象征诠释着权力的延续。这些历史的片段,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与策略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比较冷门但是也算是经典的例子: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潘普洛纳王国希梅诺王朝首位国王桑乔一世·加尔塞斯与阿里斯塔王朝的托达·阿兹纳雷兹的联姻。

长文预警:本文分为六部分,若只想看联姻部分则可从第六部分:希梅诺王朝开始阅读。


第一部分:基本概况

潘普洛纳王国是后来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中纳瓦拉王国的前身。

阿拉伯帝国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之后遇上法兰克帝国,法兰克人的墨洛温王朝和后来加洛林王朝在如今西法边境的比利牛斯山南北两麓设置了一系列领地(由伯爵任领,又称伯国)作为与南部阿拉伯人的缓冲地带,它们被合称为“西班牙藩镇”或“西班牙边镇”(由侯爵任领)。

同样的,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以及后来的后倭马亚王朝也设置了相应的藩镇,本文按下不表,有兴趣的读者可前往答主一篇关于安达卢斯行政区划的文章了解:

潘普洛纳王国便是其中由法兰克西班牙藩镇下的潘普洛纳伯爵领地演变而来。

第二部分:分裂的萌芽

“先知”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有一批追随他的同伴,通常这些人被称作萨哈巴(Sahaba),也就是所谓的“圣伴”。而七世纪麦地那最大部落卡兹拉伊(Banu Khazraj)酋长萨本·乌巴达(Sa'd ibn Ubadah)便是其中之一,他有一个后代来到了伊比利亚,在后倭马亚王朝任萨拉戈萨总督(Wali),名叫侯赛因·伊本·叶海亚(Husayn ibn Yahia al-Ansari)。

在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怂恿下,侯赛因·伊本·叶海亚会同巴塞罗那总督苏莱曼·本·哈克坦(Sulayman ibn Yaqzan al-Arabi或Suleimán ben Jakthán ben al-Arabí)准备密谋发动对后倭马亚王朝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发动叛乱,准备将安达卢斯归于巴格达的统治之下。为了确保叛乱的万无一失,两人还寻求法兰克查理曼大帝的支持。

公元778年,查理曼亲率大军越过比利牛斯山南下,与侯赛因·伊本·叶海亚和苏莱曼·本·哈克坦合兵一处,跟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派遣的援军激战。反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联盟大军得胜,收获更多领土和财富。侯赛因变得不情愿将新支配的土地交出给法兰克君主,而且拒绝为查理曼招降城市,他声称他从未承诺向查理曼效忠。

查理曼怒而围攻萨拉戈萨,没有办法夺取萨拉戈萨,围困一个月之后撤兵,并绑走了侯赛因·伊本·叶海亚的盟友苏莱曼。查理曼准备从西比利牛斯山撤回法兰克,那里是潘普洛纳伯爵领地,境内外都是巴斯克任传统居住地。苏莱曼·本·哈克坦的两个儿子——艾逊·伊本·苏莱曼(Ayxun ibn Sulayman)和马特鲁·伊本·苏莱曼(Matruh ibn Sulayman)得知消息后,联系当地巴斯克人联合袭击了查理曼的军队救出了苏莱曼·本·哈克坦。

恼羞成怒的查理曼在路过潘普洛纳之时下令摧毁了这座城市,一来是发泄军队被巴斯克人袭击的不满,二来是担心日后这里会成为叛乱的中心。然而巴斯克人紧接着在隆塞斯瓦耶斯隘口对查理曼军队展开报复,击败查理曼并杀死了骑士罗兰。

侯赛因·伊本·叶海亚在查理曼大军离开后不久,重新向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臣服,并把自己的儿子赛义德·本·侯赛因(Said bin Husayn)送往科尔多瓦做质子。

第三部分:卡西家族与阿里斯塔家族

公元781年,埃米尔再次发兵进攻萨拉戈萨。在长时间围困之后,侯赛因同意停战并把其子赛义德·本·侯赛因作为人质送给埃米尔。但就在投降后不久,侯赛因·伊本·叶海亚就被杀了。

同年,巴斯克人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大军压境之下也表示脱离法兰克人的控制,臣服于后倭马亚的统治。

公元788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驾崩,其子希沙姆一世叛乱继位埃米尔,赛义德·本·侯赛因逃离科尔多在瓦托尔托萨和埃布罗河谷发动叛乱。

与此同时,马特鲁·伊本·苏莱曼也发动叛乱,进攻韦斯卡和萨拉戈萨。

来自萨拉戈萨卡西家族的穆萨·伊本·符腾一世(Musa ibn Fortún)被希沙姆一世任命平叛指挥官,前往镇压赛义德·本·侯赛因叛乱,平叛取得胜利但是穆萨一世在战斗中身亡。希沙姆一世为了褒奖穆萨·伊本·符腾便把潘普洛纳总督一职授予其子穆塔里夫·伊本·穆萨一世(Mutarrif ibn Musa)。

公元790年,由于马特鲁的叛军抵达萨拉戈萨,穆萨·伊本·符腾一世的遗孀奥内卡(Oneca)带者穆萨·伊本·穆萨(Muza ibn Muza)前往潘普洛纳投靠穆塔里夫·伊本·穆萨。

已经成为寡妇的母亲在潘普洛纳与丧妻的巴斯克人伊尼哥·希梅内兹(Íñigo Jiménez )结为了夫妇,随后诞下了伊尼哥·阿里斯塔(Íñigo Arista)和符腾·伊妮克孜(Fortum Iñiguez)。

公元799年,亲法兰克的刺客暗杀了穆塔里夫·伊本·穆萨一世。

对卡西家族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

第四部分:重归法兰克

公元799年,法兰克军队卷土重来,占领了乌赫尔(Urgell)和赛达尼亚(Cerdaña)地区以及奥索拉(Osona)地区。

巴斯克内部亲法兰克势力公开叛乱反对后倭马亚响应法兰克,后倭马亚任命的穆塔里夫·伊本·穆萨被暗杀。

叛乱中,巴斯克亲法兰克势力推举巴斯克人贝拉斯科(Velasco)作为潘普洛纳地区的新统治者,并领导叛军继续攻击后倭马亚领土。

公元806年,贝拉斯科攻下巴斯克西部的领土,作为查里曼在巴斯克地区的法兰克附庸,他的领土与阿斯图里亚斯的阿方索二世接壤。

公元816年,在后倭马亚王朝埃米尔哈卡姆二世平定了境内多个叛乱地区之后,终于对潘普洛纳地区发动进攻。后倭马亚军队在潘科尔沃(Batalla de Pancorbo)战役中击溃巴斯克和阿斯图里亚斯联军,杀死潘普洛纳的巴斯克人领袖贝拉斯科(Velasco)。

贝拉斯科死后,巴斯克人中的亲法兰克派失势,反法兰克派的贵族伊尼哥·阿里斯塔(Íñigo Arista)掌权。于此同时,比利牛斯山脉以北的巴斯克尼亚地区也爆发了反对法兰克统治的叛乱。

这年冬季,后倭马亚王朝与法兰克王国签订了新的三年停战协议。

第五部分:潘普洛纳王国(阿里斯塔王朝)

公元820年,伊尼哥·阿里斯塔率军入侵法兰克的阿拉贡伯爵领地,驱逐了阿拉贡伯爵阿兹纳尔一世(Aznar I) 。在此之后,伊尼哥·阿里斯塔扶植了加西亚·加林德兹(Garcia Galindez) 为阿拉贡伯爵。

公元824年,法兰克的路易一世派军征讨伊尼哥·阿里斯塔。阿里斯塔与卡西家族的穆萨·伊本·穆萨(Musa ibn Musa) 组成联军,在第二次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击败法兰克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卡西家族的穆萨·伊本·穆萨是被亲法兰克的刺客暗杀的穆塔里夫·伊本·穆萨一世的弟弟,同时他也是伊尼哥·阿里斯塔同母异父的兄弟。

同年,伊尼哥·阿里斯塔加冕为王,建立潘普洛纳王国(Reino de Pamplona),他也成为阿里斯塔王朝(Dinastía Arista)首为国王。

第六部分:希梅诺王朝

伊尼哥·阿里斯塔死后,将王位传于加西亚·伊尼格斯(García Íñiguez),而加西亚·伊尼格斯又将王位传给了阿里斯塔王朝末代国王——符腾·加尔塞斯(Futún Garcés)。

公元860年,科尔多瓦埃米尔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入侵潘普洛纳,时任王子的符腾被摩尔人俘虏,并且在往后的20年受到监禁。在被囚禁于科尔多瓦的期间,他的女儿欧内卡·符腾内兹(Onneca Fortúnez)嫁给穆罕默德一世的儿子阿卜杜拉·伊本·穆罕默德(Abdallah ibn Muhammad)作妻子。

公元880年,他被释放并且回到了潘普洛纳,他的女儿显然有跟他回来,又嫁给了拉劳恩的阿兹纳尔·桑切斯(Aznar Sánchez de Larraun)。

回到潘普洛纳之后,穆萨·伊本·穆萨之子卢布·伊本·穆萨二世(Lubb ibn Musa II)将其女儿阿瑞里亚·本特·卢布(Awriya bint Lubb或Oria)嫁给了符腾。

面对阿斯图里亚和后倭马亚的强势,符腾需要再次巩固与卡西家族的同盟,而此时卡西家族的领袖是默罕默德·伊本·卢布一世(Muhammad ibn Lubb I)之子卢布·伊本·穆罕穆德一世(Lubb ibn Muhammad I),也就是阿瑞里亚的侄子。

但同样强势的卢布·伊本·穆罕穆德被阿斯图里亚人和阿拉贡人视为眼中钉,符腾的此种想法促成了阿方索三世和阿拉贡的加林多·阿斯纳尔二世(Galindo II Aznárez)以及帕拉尔斯(Pallars)和里瓦戈萨(Ribagorza)的拉蒙一世(Ramón I)联手在905年发动政变推翻了其统治。

三人扶植了桑丘一世·加尔塞斯(Sancho I Garcés)成为新的潘普洛纳国王,希梅诺王朝(Dinastía Jimena)首任国王。

桑丘一世·加尔塞斯(Sancho I Garcés)的家族发源于纳瓦拉地区,到其父亲加西亚·希梅内兹(García Jiménez)一带已经崛起成为潘普洛纳当地的骑士阶层,或是地方贵族。加西亚·希梅内兹除了有桑丘一世·加尔塞斯之外还有一个女儿桑查·加尔塞斯(Sancha Garcés)。

桑丘一世·加尔塞斯的姐姐桑查·加尔塞斯先嫁给了阿里斯塔末代国王符腾·加尔塞斯的儿子伊尼哥·符腾内兹(Íñigo Fortúnez ),后又改嫁给了阿拉贡的加林多·阿斯纳尔二世。这使得桑丘一世·加尔塞斯成为符腾·加尔塞斯外甥,然后又能在政变中得到阿拉贡人支持的原因。

成为潘普洛纳国王后,桑丘一世·加尔塞斯需要进一步巩固王权,利用血缘联姻是中世纪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于是他娶了托达·阿兹纳雷兹(Toda Aznárez)为妻。

托达·阿兹纳雷兹是符腾·加尔塞斯女儿欧内卡·符腾内兹的女儿,也是桑丘一世·加尔塞斯的姐姐桑查·加尔塞斯第一任丈夫伊尼哥·符腾内兹的侄女。

桑丘一世·加尔塞斯将阿里斯塔王朝最后的直系血脉结合在了一起,巩固了希梅诺王朝。


对安达卢斯或收复失地运动感兴趣还可以参阅:


user avatar

墨西哥第二帝国与墨西哥第一帝国。

马克西米连一世膝下无子嗣,于是就把第一帝国的太子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并立为太子,于是墨西哥哈布斯堡王朝就成了哈布斯堡-伊图尔维德王朝。


墨西哥这两个实行帝制的朝代都只历经一名君主即灭亡。

user avatar

这个不算冷门的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提,一个绝嗣名门的女性末裔和16世纪东欧首屈一指的强人的结合

波兰雅盖隆王朝的安娜·雅盖隆卡与特兰西瓦尼亚公爵斯特凡·巴托里的婚姻,使后者最终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王

当然这段婚姻明显仅存政治意义,要知道安娜在1575年与斯特凡·巴托里结婚时已经52岁,姑且不论她是否风韵犹存,52岁的高龄显然已经让她无法为还小她十岁的夫君诞下子嗣。就像差点就要成为她夫君的法国国王亨利三世从克拉科夫落跑回巴黎时,亨利三世的母后凯瑟琳·美第奇就直言“终于不用看到我亲爱的儿子和一个年龄有两个他这么大的女人结婚了!”

因此斯特凡与安娜的夫妻关系也极其冷淡,两人常年分居(为了与莫斯科大公国的作战,斯特凡常年驻扎在立陶宛),斯特凡甚至怀疑他的妻子是否会下毒暗杀他,两人一度传出离婚的谣言。

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波兰立陶宛在雅盖隆的齐格蒙特二世绝嗣之后引入了选举君主制,但雅盖隆王朝的遗产依然在后续的几度王位更替的选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斯特凡最需要仰仗其妻子的地方


不过斯特凡也在这场博弈中极力主张自己的权力。在选举过后递交给华沙的约束函中,斯特凡强调自己的君权乃是独立于安娜·雅盖隆之上。即使安娜在他之前逝世,或者对他们的婚姻抱有敌意,也丝毫不会影响他高贵的君权合法性

顺便一提,认为16-17世纪波立的选举君主制下“君王无实权”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误读。尽管选举制度和瑟姆的存在以及附加的条款从书面上对王权形成了约束,但这种约束却远不及特殊环境下对君权的制约效果来得大,szlachta实际上关心的都是各自的利益,以公利制裁王权的实际能动性并不强,相反在内忧外患的时候他们更加渴望出现一位“神君”来成为他们的代言人。从另一方面讲,波立君主在行使其大部分权力时,却有了比同时代一般的君主国更为强大的合法性:他是由人民选出的,他的意志代表人民,他自然也可以宣布任何反对他的人是为“国家之敌”而非单纯忤逆王权的“叛逆者”。斯特凡·巴托里之所以有底气能以强硬的姿态面对雅盖隆的王后、贵族议会以及各地如但泽出现的叛乱者,或许正因他出身于境况与波立有一定相似的特兰西瓦尼亚,对这种波立的这种现状也看得更加透彻,比其他候选人更能掌握Szlachta的人心


user avatar

根据萨珊波斯史书文本《阿尔达希尔武功记》记载,阿尔达希尔一世在击败安息王朝末代国王阿尔达万后,迎娶了他的一位不知名女儿。后来,在喀布尔避难的安息王族联系上这位王后,与其密谋毒杀阿尔达希尔一世。但阿尔达希尔一世却在千钧一发之刻打翻了毒酒,王后的阴谋因而败露。

于是,在大穆拜德的请命下,国王下令收押处决这位王后,但她却在狱中向一位穆拜德透露自己已经怀有七个月身孕,于是这位穆拜德便悄悄将王后庇护起来,王后后来生下的孩子便是下任国王沙普尔一世。

user avatar

说起前朝和本朝联姻,想起三个中亚的例子。


1.第一个想起来的自然就是已经被提到过的帖木儿了,一个巴不得把“黄金家族的女婿”刻在脑门上的重度成吉思汗血统狂热追求者。娶了一东一西俩察合台汗国的公主当他的“大小皇后”,分别是西察合台汗国合赞算端的女儿萨拉依汗尼姆和东察合台汗国黑的儿火者的女儿图卡伊汗尼姆。

帖木儿一生致力于恢复成吉思汗的帝国,四处侵吞大蒙古国当年的领土,以“第二个成吉思汗自居”。

帖木儿:“脚瘸不是眼瘸,多娶不是瞎娶。说到娶老婆,我就娶了两个成吉思汗的后代当老婆,明年年初,我将正式讨伐明国猪皇帝,我将继续以“成吉思汗后代的女婿”鞭策自己,努力创造一个正能量的清真形象,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东察合台汗国大汗沙迷查干:“姐夫,怎么感觉你越来越六了?”


2.第二个就是“月即别男儿”的后代“布哈拉废柴”——布哈拉汗国昔班尼王朝。昔班尼王朝末期,当时的汗国统治者是阿卜杜拉二世,他废除了自己的大伯皮儿摩诃末,把老爹伊斯罕达尔扶上汗位,以其父的名义统治,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阿卜杜拉二世非常擅长内卷,击败了自己不少叔伯兄弟,比如巴拜速檀、鼎穆罕默德等,王朝也算是回光返照,一度攻陷了希瓦汗国。

这时来了远方亲戚,被沙皇亡国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后裔雅尔穆罕默德来到布哈拉汗国。雅尔的儿子扎尼伯还娶了伊斯罕达尔的女儿,成为了阿卜杜拉二世的妹夫。这也为日后鸠占鹊巢埋下了伏笔。

阿卜杜拉二世死后,其子阿布都穆明残暴无比,在位半年就被刺杀。而扎尼伯的两个儿子:定穆罕默德和巴基穆罕默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中定穆罕默德在阿布都穆明死后便在赫拉特称汗,但是最终被土库曼人俘虏杀死。

巴基穆罕默德颇有才干,不仅给哥哥报了仇,还抵挡住了波斯的阿巴斯大帝,最后接受了由一小部分月即别人拥立起来的皮尔摩诃末二世的任命,成为了撒马尔罕长官,不久之后巴基果断反水,攻杀皮尔摩诃末二世,昔班尼王朝正式灭亡,布哈拉汗国扎尼王朝正式建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子娶妻,儿子得利。


3.最后说一个经常被吐槽的花剌子模沙哈摩诃末,其实摩诃末也挺厉害的,在位期间至少摆脱了给西辽人当狗的命运,还反杀了西辽大将塔阳古,更是将之前一直给西辽当附庸的西喀喇汗国变成了自己的附庸:主要表现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西喀喇汗奥斯曼。

这个西喀喇汗奥斯曼,相当不老实,一开始是拉拢花剌子模反抗西辽,之后西辽势力被赶走了,自己又琢磨着怎么搞掉花剌子模,娶了摩诃末的闺女之后,非常的不尊重,奥斯曼估计是个抖S,动不动就变着花样折磨、侮辱摩诃末的女儿,作了一段时间的死之后,汗国内部出现了“anti花剌子模”的运动,引起了摩诃末的注意。

摩诃末立刻带兵来兴师问罪,奥斯曼欲投攫取西辽政权的屈出律,但被自己老婆向岳父打了小报告,摩诃末本来不想杀自己的女婿,可自己的女儿一再坚持必须杀他,奥斯曼于是凉凉。

摩诃末:“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就是不明白?”

摩诃末正式吞下了西喀喇汗国,又跟屈出律斗了几个回合,总体来说国家还算蒸蒸日上,于是自比“第二个亚历山大”。

没想到,“第二个亚历山大”遇见了“第一个成吉思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长河中,王族间的联姻,尤其是新旧王朝更迭之际,为了巩固权力、缓和矛盾、稳定人心,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这种“本朝与前朝王族联姻”的模式,不仅深刻影响着朝代的命运,也为我们提供了窥探历史深层逻辑的窗口。下面,我将为你梳理几个经典案例,力求讲述得详实,并避免AI写作的刻板痕迹。 .............
  • 回答
    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星汉灿烂,无数英雄人物的崛起与陨落交织成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在这其中,那些决定时代走向、改写历史格局的“名将对决”,更是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闪耀着智慧、勇气与决断的光芒。这些对决,往往不仅仅是两支军队的碰撞,更是两种战略思想、两种治国理念甚至两种文明的较量。它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
  • 回答
    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灾难如影随形,而人类在面对这些严峻考验时,也迸发出了惊人的勇气、智慧与协作精神,留下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救援行动。它们不仅仅是事后的反应,更是人性光辉在黑暗中的闪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印记。1. 1970年:孟加拉国气旋宝拉救援行动——“海陆空”协同作战的雏形1970年11月12日,一.............
  • 回答
    世界历史上的确不乏“牛人”被“更牛人”按在地上摩擦的经典案例,这些故事往往伴随着权力的博弈、意志的较量,以及历史走向的戏剧性转折。这里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这样的例子,力求展现其复杂性和戏剧性: 1. 亚历山大大帝 vs. 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及其庞大帝国)“牛”的定义: 亚历山大大帝(Ale.............
  • 回答
    世界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军事壮举,它们不仅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更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研究不辍的经典案例。这些“逆天”的军事行为,往往突破了当时认知的极限,展现了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它们并非单纯的武力对抗,更是一种战略思维、战术创新和人性光辉的集中体现。一、斯巴达人与温泉关的.............
  • 回答
    确实有不少部队在历史上经历过被全歼的惨痛,但又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并且继续沿用他们响亮的番号。这其中,很多都承载着民族的血泪和不屈的精神。一、 卫国战争中的“斯大林格勒”号召:第一近卫坦克集团军(原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说起全歼后重组并沿用番号的例子,苏联在二战中的经历是绕不开的。而“近卫”这个称号.............
  • 回答
    世界历史上的“逆天文物”数不胜数,它们之所以“逆天”,是因为它们以惊人的技艺、深邃的思想、颠覆性的影响力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而存在。以下我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1. 古埃及阿努比斯神像 (Statue of Anubis, Tomb of Tut.............
  • 回答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赌国运”事件并不少见,它们往往发生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领导者为了破釜沉舟、绝地反击而采取的极端策略。这些事件充满了戏剧性,也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著名的“赌国运”事件:1.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方征服:以少胜多的帝国冒险 背景: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
  • 回答
    世界历史上,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残忍刑罚,还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却同样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它们往往因为太过极端、太过羞辱或太过令人不适,而被有意无意地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之下。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一些冷门的恐怖面纱,细细品味它们带来的冰冷触感。1. 罗马的“人兽杂交”之刑(Bestiarius Cruci.............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确实,历史上有些文本,乍一看庄重得不得了,字斟句酌,仿佛蕴含着无上真理,但仔细一品,嘿,那逻辑跳跃得像在坐过山车,内容更是天马行空,让人忍俊不禁。这些“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典籍,却因为其独特的魅力、深刻的隐喻,或者单纯的文本趣味,愣是流传千古,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 回答
    世界历史中,“弱者战胜强者”的例子并不少见,但严格意义上说,“很弱的人物把更弱的人物按在地上摩擦”这种表述,更多的是一种夸张的修辞,用来形容一方实力相对较弱,却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击败甚至压倒对方。这种情况下,“弱”和“更弱”的定义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比如军事实力、经济基础、政治影响力、人员数量,甚.............
  • 回答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许多强大的国家曾以“帝国”之名自居,昭示着其庞大的疆域、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和影响。这些“帝国”往往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历史发展、统治模式和文化内涵却千差万别。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历史上正式自称“帝国”的国家,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核心概念:何为“帝国”?在讨论具体国家.............
  • 回答
    世界历史长河中,总有些闪光时刻,是智慧、幽默与勇气的绝妙碰撞,我们称之为“神回复”。它们不只是简单的应对之词,更是洞察人心、改变格局的智慧闪光。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几个,它们的故事,或许能让你对历史的理解,多几分趣味和深度。一、罗马尼亚总理与那位“不懂规矩”的老妇人那是20世纪末,罗马尼亚一位新上任的.............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些沉重的时刻,需要勇者撕开伤疤,直面过去,发出最真诚的歉意。这些道歉,或改变了国际格局,或重塑了国家形象,或唤醒了沉睡的良知。它们并非简单的“对不起”,而是历史进程中重要的转折点。1.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的“华沙之跪” (1970年)这是20世纪最著名、最具象.............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曾经风光一时,如今却渐渐淡出公众视野,甚至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或实验。这些故事如同被遗忘在角落的珍宝,它们或许曾经震动了当时的社会,或许改变了某个领域的进程,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色彩渐渐褪去,只有在专门的研究者眼中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想先从一个并非爆炸性新闻,却在思想史上留下.............
  • 回答
    世界历史的舞台上,从来不乏在阴影中穿梭的身影,他们用智慧、勇气和牺牲,书写着一段段扣人心弦的间谍传奇。这些故事,如同织布机上那些不易察觉却至关重要的丝线,勾勒出了历史进程的脉络。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让人血脉贲张的真实间谍故事,还原那些被浓缩在历史书页外的传奇。一、冷战的冰山一角:奥尔德里奇·埃姆.............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武器,它们不仅仅是钢铁的组合,更是精神的象征,是决定战局的关键,是载入史册的传奇。它们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最残酷的战场上闪耀,它们的故事,比任何传说都要精彩。1. 斯巴达人的希腊盾(Hoplon)与长矛(Dory):方阵的钢铁意志当人们提到斯巴达,脑海中浮现的.............
  • 回答
    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充斥着无数的悲剧与苦难,那些巨大的灾难如同烙印般深刻地镌刻在人类的记忆里。它们或是自然之力肆虐的结果,或是人为的罪恶所致,无一不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夺走生命,摧毁文明,改变人类的命运。天灾的冷酷法则:当大地的脉搏错乱,当天空的颜色骤变,人类脆弱的文明便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 冰河时期.............
  • 回答
    说起“好玩”的部队,这可不是指那些玩世不恭的散兵游勇,而是那些因其独特的战术、非凡的装备、传奇的经历,甚至是异乎寻常的组织方式,而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特别部队。他们往往打破常规,充满了想象力,让人在惊叹之余,也会忍不住会心一笑。咱们就来聊聊这几支,保证你听完会觉得,哦,原来打仗还能这么.............
  • 回答
    世界历史的长河中,隐藏着无数精彩绝伦的反间谍故事,它们如同冰山下的暗流,影响着时代的走向。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智慧、勇气、策略,有时甚至带有一丝黑色幽默。下面,我将为您讲述几个尤为引人入胜的案例。1. 俄国沙皇的“寂静行动”——“红营”的覆灭在冷战的谍报战中,苏联的克格勃(KGB)以其高效和冷酷著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