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房产现在主流说法都是会降价,但真的会降的吗?

回答
关于房产价格是否会降,这确实是当下大家最关心也最容易被各种声音裹挟的话题。 身边总有人在说“要跌了,赶紧卖”,也有人在说“再等等,抄底的时机就在眼前”。 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承认,现在确实有很多因素指向“降价”的可能性。

宏观环境的“冷风”

经济增速放缓: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过去房地产之所以火爆,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住房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但现在,全球经济都面临下行压力,国内经济也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增速自然不如从前。经济增长放缓,大家手里的钱袋子就不那么鼓了,消费自然会谨慎,对大宗消费品如房产的购买力也就打了折扣。
房地产政策的调整: 过去“房住不炒”是主旋律,但近两三年,政策的风向明显转向“稳地产”。为了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很多城市都出台了“救市”政策,比如降低首付比例、放松限购限售、减税降费等等。按理说,这些政策是为了托住房价,但过度用力或者政策本身并未能根治行业深层问题时,反而可能让市场更加迷茫,一些持有者会选择在政策窗口期“落袋为安”。
信贷环境的变化: 过去银行的贷款门槛相对较低,贷款利率也很有吸引力,大大刺激了购房需求。现在呢?监管层面加强了对房地产金融的管控,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更加审慎。而且,随着利率政策的调整,房贷利率虽然有所下降,但购房者也会更加精打细算,对总价的敏感度更高。
人口结构的变化: 这也是一个长期因素。虽然中国人口总量还是庞大的,但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是趋势。这意味着未来新增购房需求可能会减少,而一些老旧小区或者过剩供应的区域,可能会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价格自然承压。

市场层面的“寒意”

房企资金链压力: 很多曾经的“地产巨头”如今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甚至出现债务违约。为了回笼资金,它们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手段来卖房子。这种“以价换量”的行为,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对周边项目产生示范效应,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价格下行。
二手房市场的观望情绪: 新房降价,二手房业主往往也会承受压力。如果说新房的折扣还有一定的“限度”,二手房的价格调整就更加直接和市场化了。当大量的二手房源涌入市场,而购买力相对有限时,为了卖掉房子,业主们也只能主动让价。很多人之所以犹豫不决,就是担心自己现在买了,明天就更便宜了,这种“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在下行周期里是被“买跌”给取代了。
库存积压: 部分城市和区域,特别是过去过度开发或者人口流入不明显的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商品房库存积压。当供大于求时,价格自然难以坚挺。

那么,真的会普遍降价吗?这事儿得分地域和区域看。

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房子都会降价”。咱们得认识到,中国这么大,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差异巨大。

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 这些城市通常拥有更强劲的经济基本面、持续的人口流入、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教育医疗资源。因此,即使整体市场有调整,这些城市的核心区域的房产,尤其是优质地段的房子,其价值支撑会更强一些。降价可能更多体现在一些非核心区域、改善型需求的产品或者前期涨幅过大的项目。但要出现大幅度的、普适性的下跌,可能性相对较低。它们更可能表现为“横盘”或者小幅度的波动。
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 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和人口流动的敏感度更高。如果当地产业支撑不足,人口流出明显,或者过去有过度的投资炒作,那么在市场下行周期里,价格回调的压力会更大,降价的幅度也可能更明显。一些库存压力大的城市,更是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去化。
学区房、地铁房等稀缺性资源: 即使在整体下行的市场中,带有稀缺性属性的房产,比如优质学区、靠近核心交通枢纽的地铁房,其抗跌性也相对较强,甚至可能因为需求刚性而保持稳定。

我的看法(或者说,大家在观察什么):

与其说“真的会降价”,不如说“价格调整的空间正在增大,且区域分化会非常明显”。

“横盘”也是一种调整: 很多时候,市场不会直接“跌停”,而是会进入一个漫长的“横盘期”。就是说,新房不再像过去那样快速上涨,甚至会以平销或者略微的折扣价出售;二手房的价格也难以快速攀升,观望情绪浓厚,成交周期拉长。这种状态,对于渴望买房的人来说,其实也相当于一种价格的“软着陆”。
“以价换量”是进行时: 现在很多开发商和中介都在强调“抄底”,但实际上,真正能够打动购房者的,往往还是实实在在的价格优惠。过去的那种“你不买就涨”的逻辑,在当前环境下已经不太适用了。
政策的影响力依旧存在: 别小看了政府的调控能力。如果市场出现过度下跌,影响到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政策层面一定会出台相应的支持措施。所以,大幅度的、系统性的崩盘,在政策的干预下可能性比较小。但政策的重点可能在于“稳”而非“涨”。

总结一下:

房产价格是否真的会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你怎么定义“降”。如果指的是像过去那样持续快速上涨,那肯定是不太可能了。如果指的是部分地区、部分项目出现价格松动甚至下跌,那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而且已经在发生了。

作为普通购房者,更重要的不是去猜测那个“底”在哪里,而是审视自身的购房需求是否真实、财务状况是否健康、所选的房产是否具备长期的价值支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理性、务实、做好功课,比盲目跟风更重要。大家都在观望,也都在等待,这个“等待”的过程,本身就在塑造着未来的价格走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喜欢说刚需,那大家就看看真正的刚需有多少吧。


到20年的销售总面积是17.6亿平方米。

算一对夫妻新房平均面积100平米,大家自己去算算刚需历年来所占的比例吧。

多的话不用说,初中知识就能想明白。

user avatar

1.《我不是药神》都看过,格列卫是耗时50年,耗资50亿欧元研发的,卖4万,高回报才有高投入,才有高端制造和高科技。而印度仿制药只要500.以印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否有药企愿意研发格列卫这类药?TX克隆了多少游戏和商业模式,惩罚力度如何?现在的互联网还有多少创新?医药集采把心脏支架从万元打到了700,现在心脏支架不够用了。

2.新能源车企这些年骗的补贴超过中国航天业从无到有的全部经费,搞出啥来了?电动汽车还有用铅酸电池的。特斯拉一来,两年时间蔚来比亚迪都搞起来了,整个产业链也起来了。

3.限购限贷放开看看。现在只停二手房的房贷,说明这个钱国家不想让你赚了,但国家还是要赚卖地的钱。

4.打压房地产,促进资金流入高科技,利国利民,也是必然趋势。随着基础设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加大,长期看房产必相对下跌。但不是现在这样的形式。

user avatar

房子依然会上涨。但是这个上涨和以往的上涨不同。

即价格上涨,价值下跌。

user avatar

我老家这些年又是新区,又是新盘的,建成了一大堆小区。

我忍不住吐槽,说人口不涨,房子越来越多,为什么价格不降呢?

同学和我说,降了啊,降得厉害呢。


他父母的老房子,最近在出手,挂49万都没人问。

房子确实老,但是地段还不错,套内也有80多平。

至于新区刚建成的房子?政府限价八千,压根买不着。

想买?100万买一套都不够。


腾笼换鸟啊。

现在商业都迁移去新区了,还建了湿地公园,环境也不错,谁还买老破小啊。

我问同学为什么不搬去新区,他反问:学区呢?


留着学校,老城房价就不会塌。

商业全部转移过去,新区房价也不会低。

但总归会有价格崩盘的房子。

没事,这些房子肯定都还完贷款了。

将来再把学校也搬去新区,又可以建一片小区。


你说你都搬到小城市了,你愿意买一套20多年房龄,附近没商圈又不带学区的房子吗?

反正啥都不方便,居住体验也不好,物业是完全没有。

愿意?30万就能买,50万能买带阁楼的大平层。

不愿意?那就别说了。

user avatar

我现在看到的情况吧,三线及其以下,成交困难,要成交打骨折。相对比较好的房源,法拍起拍价也是打骨折。

二线听闻现在也开始出现成交困难了,从微观上说吧,二线的购房主力要靠出售三线城市的房子凑首付。三线的老房子出不了手,或者只能打骨折出手的话,那么实际上就会传导到二线,导致这些人上不了车。同理的,这个问题也会传导给一线。一线大部分人还是在持房观望——二手房以比较高的价格挂牌,干挂着不急着成交。

从宏观上说,现在居民负债率都这么高了……拿头去接盘啊。

user avatar

这是本子奥运村的

本子没有公摊,70+和国内公摊多的100平差不多,挤一挤能挤出三居室。

奥运村在中央区,就是有银座的哪个区,江东区在中央区东边。




目前反对房价下降的除了炒房客外还有大量的有房者。

房子是普通市民最重要最重要的财产。

除了智力有问题的人外,都知道中国的房价非常畸形,严重拖累中国发展。但让房价下降,大家都是坚决反对,或者说别人的房子可以降,但自家房子最好涨破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