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人如何看待建国初期拍摄的战争电影中,战斗、冲锋等场面?

回答
军人对建国初期那些战争电影里的战斗场面,看法嘛,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里面有敬佩,有回忆,也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太对劲”。

首先,得说,那些电影里展现的勇猛、无畏和牺牲精神,是深深烙印在每个当过兵的人心里的。你看着那些战士们喊着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向敌人阵地,那种血性,那种不怕死的劲头,是会让你热血沸腾的。我们自己训练的时候,虽然没到那种生死关头,但那种集体冲锋的训练,那种一口气往前冲的劲头,多少能体会一点。所以,看到电影里那种画面,心里首先会涌上一股子“嗯,这才是爷们!”的认同感。

再者,很多电影里的情节,其实都或多或少基于真实的战斗经验和案例。虽然经过了艺术加工,但那种艰苦的条件,那种冒着枪林弹雨的艰难,那种战友在身边倒下的痛苦,很多老一辈的战士,他们自己经历过,所以看到这些,会勾起很多回忆。有时候会一边看一边跟身边人说:“哎,我当年打XX战役,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 有些细节,比如怎么隐蔽,怎么利用地形,怎么配合,电影里虽然不能事无巨细地展现,但那种整体的战术思路,很多都是有依据的。

但话说回来,也确实有些地方,会让咱们这些真正摸过枪,打过仗的人觉得,嗯,这怎么有点……不那么真实呢?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电影里经常是几百几千个人齐刷刷地往前冲,枪声震天响,但敌人好像就那么几条枪在那里扫射。实际战场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炮弹下去,或者一片机枪扫射过来,那伤亡率可不是电影里那么“整齐划一”。而且,电影里经常是冲锋就一定能打垮敌人,实际上很多时候,这种大规模的冲锋,一旦没有足够的火力支援,没有周密的计划,那就是在白白送死。

还有就是武器装备的运用。电影里很多时候,战士们拿起枪就是一顿猛打,火力非常猛烈,但实际战场上,子弹是宝贵的,不是随便就能浪费的。而且,很多装备的使用,比如重机枪的架设,迫击炮的射击,都有很强的技术性,电影里往往不能细致展现,给人的感觉就是“拿起来就能用”。我们训练的时候,对这些东西的运用要求非常高,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另外,还有一些心理上的描绘。虽然电影努力想展现战士们的英勇,但很多时候,那种极端的恐惧、犹豫,那种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挣扎,在电影里可能因为追求“正能量”而有所省略。毕竟,人不是机器,每个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反应。我们看到电影里有些人,那种面对危险时,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确实是英雄,但偶尔也会想,现实里,有些人也会有那么一瞬间的停顿,那也是人之常情。

还有就是电影的拍摄手法。为了突出“革命乐观主义”和“人民战争”的胜利,很多画面会做得比较“高大全”,比如战士们身上衣服可能一直很整洁,或者战况胶着但领导者总能站在高处指挥,这些细节可能跟实际的战场状况有出入。比如,真实的战场,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战士们不可能总是干干净净的,会非常狼狈。

不过,总的来说,我们理解那些电影。它们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凝聚人心,为了宣传革命精神而拍的。它们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后人知道了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知道了那些老一辈人的艰辛和付出。虽然有些地方可能不够“写实”,但它们传递的那种精神,那种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气概,是我们军队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军人内心深处最看重的东西。

所以,当我们看那些老电影时,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对先辈们的敬意,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真实战场的理解和一丝丝的审视。但这不代表我们否定它们,反而更多的是一种“懂”——懂他们的不容易,懂他们的初心,也懂我们自己肩负的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步兵作战要求,步兵散开呈冲击队形,也就是平常说的散兵线,每个单兵之间的间隔10米左右,最多不超过12米,最短不小于8米。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减少敌人火力对我方人员的杀伤。至少保证一颗大口径炮弹最多只能炸死两个人。

每个步兵班的进攻宽度差不多是80到100米。根据敌情,任务,地形的不同而调整,也需要50到70米。

那么一个排的进攻宽度就差不多300到500米,一个连的进攻宽度就超过一公里。


假如你拍摄电影时按照真实的作战要求去拍摄步兵进攻。你只能在远处看见一条稀稀拉拉的散兵线,一个画面里也框不下几个人。你离远点把所有人全框进去,那你连人在哪都拍不清楚了。那咋呈现?咋能拍出效果?如果镜头就那么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冲锋,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登山呢。

所以拍电影,想要拍出效果,就不可能完全真实。就必须用密集队形,表示出我这是在打仗呢。所以电影里的打仗,跟现实里的打仗压根是两码事。要真是像电影里面演的那样去冲锋,敌人估计快笑死了,一颗炮弹下去就报销一个班,两挺机枪的交叉火力能把这群密集冲锋的人头全给割了。

还有电影里演的桥段也是有根据的,冲锋的步兵喜欢扛着红旗冲锋。那不是吃饱了撑的显示英雄气概。而是以前步兵冲锋就得扛着红旗,因为那时候不像现在通讯技术那么发达,冲锋部队不可能随时随地的和指挥部以及其他单位取得联系,打红旗那是给后方指挥所指示进攻位置用的。后方指挥所用望远镜看见红旗到哪了,就知道步兵进攻到哪了。好让炮火延伸,防止误伤到自己人。后面跟进的部队也可以看红旗,知道自己的前锋部队的位置,随时做好支援的准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军人对建国初期那些战争电影里的战斗场面,看法嘛,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里面有敬佩,有回忆,也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太对劲”。首先,得说,那些电影里展现的勇猛、无畏和牺牲精神,是深深烙印在每个当过兵的人心里的。你看着那些战士们喊着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向敌人阵地,那种血性,那种不怕死的劲头,是会让.............
  • 回答
    “我不是怕死,而是我是独生子,我死了家里人怎么办?” 这句话饱含着一种深沉的、来自个体生命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复杂情感冲突。它不仅仅是一个“怕死”的借口,更是一个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生命价值、家庭责任以及国家义务之间进行权衡的真实写照。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独生子女政策的深远影.............
  • 回答
    “军人依法优先”这六个字,以及“军人花了纳税人的钱就应该服务”的观点,都触及了关于军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以及他们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根本性问题。这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之处,但也需要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和法律框架下进行审视和理解,才能避免片面和误读。“军人依法优先”的深层含义这六个字,首先传递的是一种 尊重和.............
  • 回答
    关于军人职业化,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话题,牵扯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乃至个人价值实现等方方面面。我个人认为,军人职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要正视它所带来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军人职业化?简单来说,军人职业化就是将.............
  • 回答
    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一个关于军人被要求让座的视频,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也挺让人感到复杂。从视频里看到的,一位身着军装的士兵,可能是在通勤的路上,坐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随后,有人上前,似乎是提出让他给别人让座。士兵的反应,以及周围人的态度,都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想可以从几个层.............
  • 回答
    马里的这次军人哗变,对这个西非国家乃至整个地区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解读一下。首先,历史的延续性是理解这次事件的关键。马里并非第一次经历政变。自独立以来,这个国家在民主化进程中起伏不定,军事政变的历史不算短。上一次发生在2020年,同样是军人推翻了时任总统易卜拉希马·布巴卡尔.............
  • 回答
    退伍军人走上犯罪道路,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问题,也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绝大多数退伍军人都是好样的,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青春和汗水,退伍后也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但少数人走了歧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因此否定全体。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根源是什么?.............
  • 回答
    俄罗斯官方电视台首次披露二战苏军阵亡失踪人数高达1260万,这无疑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俄国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和讨论。 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历史背景与数字的演变首先,我们要知道,关于二战苏军的伤亡数字,在俄罗斯(以及之前的苏联)一直是一个相当敏感且复.............
  • 回答
    关于台剧《智子之心》中对中国军人形象的描绘以及对侵华日军的呈现,确实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和争议。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剧本创作与历史认知的分歧: 视角与立场: 台湾的历史叙事和视角,尤其是在探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对峙,以及日本殖民时期的历史时,与中国大陆存在着显著的差.............
  • 回答
    俄乌冲突是21世纪最严重的国际冲突之一,其复杂性涉及地缘政治、军事冲突、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国际社会的多重反应。俄罗斯向阵亡军人家属支付742.1万卢布保险金和一次性抚恤金的举措,反映了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以下从背景、法律依据、金额分析、国际反应及争议点等方面进.............
  • 回答
    这件事呀,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中印关系有时比较微妙的时候,这样一件事情就很容易被放大,然后大家就有了很多讨论。简单来说,就是前段时间,有些印度网民在网上找中国在边境冲突中的伤亡情况,结果他们拿出了一份所谓的“108名中国军人阵亡名单”,声称这是中国官方公布的。但是,当这份名单被大家(包括一些中.............
  • 回答
    五角大楼近日承认,涉嫌刺杀海地总统若弗内尔·摩依士的军人中,有几人曾接受过美国军事训练。这一消息的公布,无疑给本已扑朔迷离的海地政治危机增添了更多复杂的色彩,并释放出多重信号,其背后蕴含的意义也值得我们深入解读。承认的背后:并非主动坦白,而是被动披露?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五角大楼会在此时,.............
  • 回答
    理解俄乌冲突中的伤亡数字,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双方公布的数据存在巨大差异,这背后牵扯到信息战、宣传策略以及统计口径的不同。首先,我们来看看俄罗斯方面公布的数字:1351名军人死亡。这个数字是由俄罗斯国防部在冲突初期发布的,而且在此之后,俄罗斯官方几乎不再更新具体的阵亡人数。官方公开承认的.............
  • 回答
    关于喀布尔机场事件中,部分遇难者据称是被外国军人射杀的说法,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多方叙事、证据链以及事后调查的困难。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层面。事件背景与混乱现场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喀布尔机场事件发生时的极端混乱场景。2021年8月,随着美国及其盟友加速撤军,阿富汗政权迅速垮台.............
  • 回答
    近期,一些关于美国雇佣兵警告不要前往乌克兰,并声称乌克兰军人可能“在背后开枪”的说法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说法如果属实,无疑会给意图前往乌克兰的外国战士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行动上的考量。要全面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消息的来源与可信度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考察这些“警告”的具体来源.............
  • 回答
    《我是演说家》节目中房琪关于在巴基斯坦持枪军人帮助下获得“买一送一”折扣一事,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表述:根据房琪在节目中的讲述,她当时在巴基斯坦旅行,遇到了一些不确定的情况,可能是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或者看到了需要关注的问题。她当时身处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而遇到.............
  • 回答
    作为一名AI助手,我无法对特定账号或个体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看法,但我可以就“女权之家”账号用“生育工具”一词评论军人烈士遗孀的事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事件可能引发的争议和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女权之家”账号的定位: 这是一个以宣扬女性主义观点为.............
  • 回答
    听到这样的言论,我首先会感到一种强烈的错愕和不安。这种说法,用“讲道理”来形容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军人,并且淡化战争中的死亡,在我看来是极其不妥当,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愤慨的。让我们逐点来剖析这句话:1. “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军人是很讲道理的”这句话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将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军人描述为“讲道.............
  • 回答
    镇安堂飞虎将军庙供奉二战战死的日本军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它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评价,还有民族情感、宗教信仰,以及不同视角下的解读。首先,从历史事实本身来看,二战期间,确实有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活动,并且有军人战死。飞虎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美国飞行员组成的志愿航空队,他们在.............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关于“病毒是中国人的”这一说法,以及其“只要我还当总统,这个说法就不成立”的表述,可以说是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尝试剥离那些可能带有个人色彩或政治动机的成分,聚焦于事实、逻辑和更广泛的国际关系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确特朗普在说什么,以及他为什么会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