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在鸡饲料中加入可可粉,长期喂鸡,鸡能下出有巧克力味的蛋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勾起了很多关于“味觉传递”的好奇。简单来说,在鸡饲料中长期添加可可粉,鸡下出的蛋不太可能带有明显的巧克力味。

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吃的食物的味道,很大程度上来自其自身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在我们体内如何被消化、吸收和代谢,最后影响到我们最终的感官体验。

为什么鸡的消化系统会“过滤”掉可可的味道?

可可粉的主要风味物质: 可可粉之所以有独特的巧克力风味,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如儿茶素、表儿茶素)、生物碱(如可可碱、咖啡因)以及一些挥发性芳香物质。这些物质是可可豆经过发酵、烘烤等加工过程产生的。
鸡的消化过程: 鸡的消化系统虽然也能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但它们更擅长从谷物、昆虫等天然食物中提取能量和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等。可可粉中的许多风味物质,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挥发性化合物,在鸡的消化道内可能会被 高度分解、转化或者直接排出体外。
生物利用度和代谢: 即使某些可可的成分能够被吸收,它们在鸡的体内也会经历复杂的 生物转化和代谢过程。这意味着,原始的可可风味物质可能已经被分解成其他更简单的化合物,或者与鸡体内的其他分子结合,其原始风味会大大减弱甚至消失。想象一下,你吃了含有某种香料的食物,但你的身体将其转化为另一种无味的物质,然后排出,那味道自然就传不到下一代了。
蛋的形成过程: 蛋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生化过程。蛋黄主要由脂肪、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而蛋清主要是蛋白质。这些构成蛋的物质,其主要来源是鸡的肝脏和卵巢,而不是直接从最近一餐的饲料中“原封不动”地提取。即使饲料中的某些成分能够进入血液,它们在到达卵巢并形成蛋之前,也会经过鸡的生理代谢的“重塑”。

举个更形象的比喻:

你喝了一杯咖啡,咖啡因会让你精神振奋,咖啡的风味物质也会让你感觉好喝。但如果咖啡因能够直接传递到你的孩子身上,让他也立刻醒神,那就太奇妙了。实际上,咖啡因会通过你的身体被代谢掉,然后排出。同样,即使可可粉中的一些成分被鸡吸收,它们也更像是“原料”,在鸡的身体里经过“加工”,然后才能成为蛋的一部分。这个“加工”过程,很有可能就把巧克力味“剔除”了。

那么,会不会有极微小的影响?

理论上,如果可可粉中的某些物质能够被鸡吸收,并且非常稳定地通过鸡的代谢过程,不被分解,然后又能够非常有效地沉积到蛋黄的脂质中,那或许会产生极其微弱、难以察觉的风味变化。但这和我们期待的“巧克力味的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期待的是那种甜美、浓郁的巧克力香气,而不是一种模糊的、微不可察的“其他味道”。

现实中的例子和科学证据:

在动物营养学领域,确实有一些关于饲料添加剂对肉质或蛋品质影响的研究。例如,一些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变肉的脂肪酸构成,从而影响肉的风味。但巧克力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风味,它涉及大量的挥发性化合物和糖类。仅仅加入可可粉,不太可能改变蛋黄的脂肪酸谱系到产生明显的巧克力味。

所以,我的结论是:

虽然给鸡饲料添加可可粉可能在某些非常微观的层面上影响蛋的化学成分,但指望它们产出带有巧克力味的蛋,就像期待吃了甜甜的草莓,就能下出草莓味的小鸡一样,超出了鸡的生理代谢能力,也超出了我们对食物风味传递的认知。

不过,如果你的初衷是想尝试一些新奇的养殖方法,也许可以从其他角度去探索,比如尝试富含特定营养素的饲料,看看是否能对蛋的营养价值或物理特性产生一些有趣的影响。但巧克力味的蛋,这个真的有点难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能,鸡会死于可可粉。

2018 年愚人节,网络上有人声称“意大利研究人员用全脂牛奶代替水、用可可和糖的混合物作为饲料去喂养转基因鸡,获得牛奶巧克力风味的鸡蛋”。这大概通过各式各样的传播途径影响了提问者。

真实的部分:

  • 人们早已实验证明鸡饲料中的部分成分可以进入鸡蛋,对鸡蛋的风味或营养价值产生影响[1]

不利的因素:

  • 可可碱和咖啡因对鸡有毒,可以导致消化道损伤、肾损伤、呕吐、腹泻、心律不齐、癫痫发作,甚至心脏骤停而致命。
  • 当然,你可以控制添加到饲料里的可可粉的量,但那样恐怕不足以产生什么有效的积累。
  • 这也是愚人节玩笑声称那是“转基因鸡”的原因。

可可脂(或是节约成本的代可可脂)有可能被少量地运输到鸡蛋里,略微改变鸡蛋的口感。“具有巧克力味的生鸡蛋”则大概要实验出一款适合母鸡口服的脂溶性香精——或者干脆注射到鸡蛋里。

  • 那香精可以是某植物的自然成分,然后鼓吹其“不含化学添加剂”。
  • 如果不是为了“柚子蛋”那样的噱头,而是为了美食,那么你可以在炒鸡蛋的时候加入巧克力。

在现存的鸡品种中,Barnevelder 和 Maran 下的蛋具有巧克力色的蛋壳,大概比一般的鸡更适合执行“往鸡蛋里注射巧克力味香精”这一任务:人们会将颜色和味道联系起来。

  • 鸡蛋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母鸡合成原卟啉的能力,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食物中的色素不易沉积到蛋壳中。在鸡饲料里添加核黄素和 β-胡萝卜素可以加深蛋黄的颜色,而不一定影响蛋壳。

参考

  1. ^ http://ir.nsfc.gov.cn/paperDownload/1000014167246.pdf
user avatar

1.毒品

是药三分毒,可可粉里面含有我国法定的毒品。

可可碱与咖啡因在我国都是法定的毒品。这个我已经讲了无数次了。

可口可乐的英文就是两种毒品原植株的名字组成的。最早的可口可乐里面就含有可卡因。

用可可粉喂鸡,鸡会吃死的!鸡怎么死的呢?

消化道损伤、肾损伤、呕吐、腹泻、心律不齐、癫痫发作,甚至心脏骤停而致命。

如果控制量,喂可可粉,鸡一下吃不死的话,它会让鸡发疯(类似癫痫发作)。然后诱发鸡的一种本能。

啄肛。

有一些还会啄自己的肛门,然后把自己给搞死了。

2.三观

中医非常有特色,中医的三观为分形观(相似观)、整体观和辨证观。现在经常讲的是整体观与辨证观,而不讲相似观。

其实喂可可粉能生下巧克力味的鸡蛋,本质还是相似观起作用。

比如有砖家就声称,喝牛奶喝多了会“牛化”。

上面的新闻是愚人节的一则消息。

2018 年愚人节,网络上有人声称“意大利研究人员用全脂牛奶代替水、用可可和糖的混合物作为饲料去喂养转基因鸡,获得牛奶巧克力风味的鸡蛋”。

当然类似的相似观,在西方社会大量的存在。

比如川普就经常发表类似的反智言论。

3.鸡屎

少量的喂某种添加剂,比如可可味的某种化学物质,鸡屎里会呈现出鸡屎喂。

从动物屎里面获得食物,最有名的是象屎咖啡。

其中缘由很好理解。就是大象吃了咖啡豆后,没有消化又拉出来了。

因此要鸡蛋呈现某种特质,其添加剂要有不容易消化,且能进入血液循环等特点。

以前市场上有特殊的鸡蛋,叫“苏丹红”鸡蛋

苏丹红是一种色素,鸡吃进去了后,鸡蛋的蛋黄会很深,很好看的那种。但是不符合卫生标准。

如果要得到巧克力味的鸡蛋,可以参考苏丹红鸡蛋,添加某种巧克力味的香精即可。

当然这种香精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对鸡无害,对人也无害。

user avatar

我们公司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主研业务叫做“以形养形”,在鸡身上试验成功后大量投产。


这项技术可以调节鸡肉的风味,比如在饲料中加入童子尿,就可以培养出童子鸡;每天喂一杯酒、一杯酱、一杯油,可以培养出三杯鸡;用辣椒子喂养出来的,是辣子鸡。


这些鸡肉味淳厚独特,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上桌,经常作为国宴菜品被端上大会堂。


我们还从湖南湘阴采购了大量的干椒、花椒、葱白和生粉,培养出了正宗的左宗棠鸡,行销海内外。


某开封菜的slogan,“做鸡,我们是专业的”,其实偷师自我们公司。


经过我们旷日持久的维权,和开封菜达成了妥协,对方向我们订立了大宗采购合同,点名要我们养殖八翅鸡。


喂养这种鸡,诀窍是在饲料中添加鸡翅,每三对鸡翅可以养出一只八翅鸡来,鸡八翅的。


我公司最出名的其实是用遗传技术延伸开发的鸡蛋技术,将以形养形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用茶叶喂出了茶叶蛋,


用盐喂出了咸鸡蛋,


用松花粉喂出了皮蛋,


用野生奥特曼皮喂出了奥特蛋……


最近老板交代给我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课题——巧克力蛋。


众所周知,鸡和狗吃了可可都会死,这可让我犯了难。


我废寝忘食反复试验,每天白天和鸡泡在一起,夜里搂着鸡同眠,日以继夜,通宵达旦。


终于,经过我这单身狗的亲自尝试,突破性地发现了吃可可不会死的终极秘密。


奇趣蛋!


只要给鸡们喂可可的同时,添加一些建达小玩具,不但可以得到优质的可可鸡,下出完美的巧克力蛋,还能得到小玩具。


这是巨大的商机啊!


我掏出电话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板。


忽然,我又想到一个主意:要是把纸币给鸡吃下,会不会得到里面自带着钱币的奇趣蛋?这种产品一旦投入市场,那还不把盲盒给干趴下……


“警察同志,我刚掏出钱,你们就踹门进来了。你一定要相信我,我真的是在研究奇趣蛋啊。”


“好你个木寸,还约起黑妹来了!”王警官喝道。

user avatar

可可粉会毒死鸡,但是变通一下,产生巧克力味并不需要可可脂和咖啡因,有专门的巧克力香精...

user avatar

能,食物可以影响产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人们有钱的巧克力越来越好卖,结果生的小孩很多都有巧克力色的。那些穷平常吃不起巧克力的贫困地区就比较少。

——基于某些西方专家的研究方法。这些专家还基于这些方法研究出有钱人有更少的出轨率、生育能力更好等结论。指数有相关性,那肯定就是有直接因果关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