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远东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回答
俄罗斯远东,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太多令人遐想的画面。提到它,人们脑海里可能会闪过西伯利亚铁路的悠长铁轨,也可能会浮现出太平洋海岸的汹涌波涛。但远东远不止这些,它是一个充满对比、变化万千、同时也亟待被更多人理解的地方。

地理的宏大与自然的野性:

首先,要理解远东,就得先感受它的“大”。这可不是一般的“大”,而是近乎于一种地球尺度的壮阔。整个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包含了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马加丹州、楚科奇自治区以及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部分)。这片区域的面积,足以容纳下欧洲的很多国家,甚至比整个欧洲大陆的西部都要广阔。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地球上最北端的冻土,也可以看到太平洋沿岸温和的气候。最著名的莫过于那无边无际的泰加林,那是世界上最大、最原始的森林之一,黑熊、棕熊、雪豹、东北虎(西伯利亚虎)等珍稀动物在这片森林中繁衍生息,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

沿着海岸线,你会看到冰冷的鄂霍次克海,那里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是太平洋帝王蟹、鳕鱼、鲑鱼的故乡。而堪察加半岛,则是一片火山的国度,这里有活跃的火山,温泉遍布,地热活动塑造出令人惊叹的地貌。你可以想象一下,站在一座活火山的边缘,感受着大地的脉搏,那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气候的极端与生活的韧性:

远东的气候,可以用“极端”来形容。西伯利亚的高原性大陆气候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冬季漫长而严寒,气温常常会跌破零下40度,甚至更低。许多地方会进入“极寒模式”,河流封冻,积雪覆盖大地,整个世界仿佛都被冰雪封印。

但与此同时,夏季短暂却也热烈。河流融化,大地复苏,生命以一种狂野的方式爆发。苔原上的野花短暂地盛开,候鸟们飞回北方筑巢繁殖。这种强烈的反差,塑造了远东人民一种独特的韧性。他们习惯了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搏斗,也学会了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寻找生机。

人口的稀疏与文化的多元:

尽管面积庞大,远东的人口密度却非常低。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比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萨哈林州的南萨哈林斯克等。这些城市如同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珍珠,承载着远东的经济、文化和历史。

远东的人口构成也相当多元。除了主体民族俄罗斯人,这里还生活着很多原住民,比如鄂温克人、鄂罗克人、雅库特人、楚科奇人等等。他们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古老的传统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

远东的城市,特别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充满了历史的痕迹。作为俄罗斯在太平洋上的重要门户,它曾经经历过辉煌,也承受过变迁。你可以看到欧式的建筑风格,感受到它作为港口城市特有的开放与包容。海港里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码头上人来人往,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淘金热的喧嚣。

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远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矿产以及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这些是远东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资源的开发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不足、气候条件的限制、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将远东的开发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和人才。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对远东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在此地寻求合作和发展机遇。

精神的辽阔与人情的温暖:

与广袤的自然景观相对应的是,远东人民的精神世界也同样辽阔。他们可能不善言辞,但内心深处却有着一种质朴和坚韧。长时间与自然为伴,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也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如果你有机会深入远东的乡村或者小城镇,你会发现那里的人们虽然生活条件可能不如大城市优越,但他们却有着一种难得的淳朴和热情。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热情好客,你会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人情味。

总而言之,俄罗斯远东是一个复杂而充满魅力的地区。它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块区域,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一种对未来的期盼。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孕育着新的希望。它既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原始力量,也有着触动人心的温情故事。如果能有机会亲身去感受它,你一定会对这个地方有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夏天去贝加尔湖,是会令人失望的。


今年7月, @大西洋鳗鱼 去了蒙古国,也写过一篇游记。

事实上,蒙古国的旅程,仅仅是我“三国蒙古族”主题旅行的第一段路。在离开乌兰巴托后,我继续北上,坐上名字让中国人心情复杂的蒙古国“匈奴航空”,来到了贝加尔湖畔的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


我在乌兰乌德呆了四天三夜,这座仅50万人口的小城,像前苏联大部分城市一样,衰败,人口持续流出。即使是国人人人皆知的贝加尔湖就在它的旁边,但这四天我始终没有拥有过旅行中的“激动时刻”。


我说的“旅行激动时刻”是什么?就是能让你瞬间心里想惊呼或者大吼的景色与event,比如当我上到里约基督山第一眼看到的山海风景,比如我在富良野精灵露台看到的童话雪景。


乌兰乌德的旅行元素,也远没有另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远东城市海参崴要丰富,可玩性高。


但是,我仍然时不时回想起已经结束的这个夏天,这个夏天最温柔绵长的回忆,很多都来自这座贝加尔湖畔的小城。


语言不通,城市破败,中国人少,天一黑路上就见不到人。但是亚寒带地区与内敛拮据的小城俄罗斯人的组合,就是在这个“漠北”的夏天,在我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黄白共存,多元种族


先讲讲布里亚特共和国的概况。


俄罗斯联邦如今统治下的布里亚特共和国,这是大清对俄国的第一次失土,我们教科书上写的我国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然而它没告诉我们的是,大清国与将来的中国与蒙古国从此,永远失去了贝加尔湖的湖岸线。而“北海”(贝加尔湖)之地,在条约签订之前的两千年历史长河里,都是游牧黄种人民族的世居之地。




这也是蒙古人地区的第一次对俄失土,而后来清末民初的“唐努乌梁海”(图瓦共和国)沦为俄罗斯的“保护国”,则是蒙古地区的第二次失土。


布里亚特共和国的旗帜上,至今保留了,由日、月、火组成的,代表蒙古文化元素的索永布图腾(和蒙古国国旗相似)。

这是布里亚特共和国国旗

这是蒙古国国旗


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和图瓦,在100年之内才并入俄罗斯这个白人国家,特别是布里亚特共和国,如今的蒙古感非常的剧烈。

布里亚特人是蒙古人的一支,属黄种人西伯利亚类型,又称“布里亚特蒙古人”。在布里亚特领土上如今生活着28.68万布里亚特人,占共和国总人口的30%。俄罗斯族占66.1%。


来白人国家的黄种人领地,有点像马来西亚浓浓华人文化的槟城马六甲,这是我第一次去白人国家追寻亚洲原住民的文明,这也是当年沙皇野心勃勃的“黄俄罗斯”战略现在的残存留迹。


从蒙古人的主权国家蒙古国飞往俄罗斯的蒙古族自治共和国,蒙古文化在俄罗斯会有怎样的表现和演绎?出发之前,我很期待。


到达。


到达乌兰乌德了,这座远东的第四大城市, 意料之中的破败,低效率(边检过关用了一小时,每人要审二十分钟,电脑还经常坏),以及每个工作人员都不会讲英语,包括机场问询台的服务人员。


黄白人种和谐共存的现象,哈萨克斯坦是第一例,布里亚特共和国则是第二例,世界上几乎绝对再无仅有。

连过边检的四个窗口的工作人员也是两白两黄。


在机场去往城区的机场巴士上,我就开始观察这车上的人——也是黄白各半。特别奇妙!


后来在布里亚特的这几天,超市,餐馆,酒店,绝大部分时候我都会被默认为当地人,直接跟我讲俄文。再不济就问我是不是Mongolian蒙古人。这样的遭遇,在白人国家旅行时绝无仅有,这也正是在布里亚特共和国旅行的奇特之点。



大巴上的人种分布,大家可以研究一下


布里亚特和哈萨克斯坦应该是世界上黄种人对白种人审美最自信的地区,(黄种人不会跪舔白人,并且不会觉得白人全部都很好看)。


原因无他,两种族长期混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从小一起长大,同学、玩伴、同事甚至对象都可能是白人,见怪不怪了。这种白黄人种无间生活在一起,看上去没有白优黄劣的景像,在美国加拿大一些华人多的城市,也是很难看到的。



黄昏在列宁广场散步休憩的当地人


布里亚特玩什么?

一,自然是贝加尔湖


布里亚特共和国今年才开始开放旅行免签,说它免签,是因为俄罗斯对这一地区新开放的“电子签”,就跟土耳其电子签一样,无费用,不需要多余材料,网上申请,即申即出。所以这跟“免签”没有区别。


而且,乌兰乌德这一侧(南侧)的贝加尔湖景更好看。若你自由行去贝加尔湖北侧的伊尔库茨克,需要额外近1000元的俄罗斯旅游签证。


从海参崴到乌兰乌德,充分利用俄罗斯远东电子签的政策,省时间省钱。(西伯利亚航空有乌兰乌德和北京的直航,但频率没有伊尔库茨克多)

一个长居俄罗斯的华人的看法


贝加尔湖本是乌兰乌德游记的重头戏,限于篇幅,将放在第二篇。放心,这次不会跳票拖延,已经写好了,将于后天6号发布。


二,列宁广场


乌兰乌德列宁广场,现在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列宁像(有7米高),而且很夺人眼球的是,仅有一个头!


作为俄罗斯的城市,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城市,如今的苏联痕迹仍然很浓厚。

苏联标志性的五星尖顶,建筑上的红星涂纹,到处都是,没有刻意抹去。

尽管是俄罗斯主动毁灭了苏联,但对苏联遗产最宽容和怀念的,永远是俄罗斯人民。想起同样在今年7月,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当地人铲平了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雕像,此刻的感受更加的强烈。


去了乌克兰,格鲁吉亚这些极度反俄的国家之后再到访俄罗斯,就会变得很同情俄罗斯。


以下是知识星球的相关讨论。



三,伊鲍尔金斯基喇嘛庙 Ivolginskiy Datsan


在俄罗斯这个白人东正教国家能看到藏传佛教的寺庙和喇嘛,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吧?所以尽管之前我在乌兰巴托和蒙古国已经看过很多这样的寺庙,来到乌兰乌德的喇嘛庙之后,仍然感觉很独特,很新奇。

这个喇嘛,是俄罗斯人!


伊鲍尔金斯基喇嘛庙是全俄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也是俄罗斯喇嘛教的总寺,位于市区南郊,1946年建成。在201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还亲切到访过(看画面总是有违合感)。但也确实坐实了,俄罗斯确实是一个欧亚帝国,当年奥斯曼土耳其的雄心,俄罗斯是真正的做到了。




下面,最重头戏来了!


四,贝加尔音乐节!


第一天到蒙古国时,就遇到了蒙古一年最盛大的那达慕节,在成吉思汗广场亲历了歌舞晚会。


而刚到布里亚特的这一天,我又在列宁广场幸运的碰上了盛大的城市名片“贝加尔湖城市音乐节”,听当地人说,这并不是每年都有的(貌似今年第一次开?)。


非常快乐,非常。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特别喜欢当地的各种节日,festival, event,仪式。


因为自然风景和建筑景点是你在网络上,照片里能看到的,实地看其实并不一定会更好看。而这种event, 节庆,是必须你在场,才能真切感受到的。这是旅行对我的重大价值。


由于乌兰乌德并不是国际化大都市,所以现场其实并不High,很多还是携带小孩子,老人过来一起看热闹。但我反而更喜欢这种亲近,居家,朴实的音乐节氛围。现场一直在唱俄语歌,很好听,而且我真的就很喜欢听俄语,发音特别优美!


音乐结束时放了一场花火,这场焰火放了足足半小时,对于50万人口的小城是很奢侈了


夜幕下,联邦议会大楼此刻亮起了红白蓝的“俄罗斯色”,却配上了世界上最大的列宁像。全城的蒙古黄种人脸和东斯拉夫脸和谐共存在这座城市。这两个搭配都非常的神奇,穿越,不可思议。


这就是布里亚特共和国!



推荐大家明年夏天来布里亚特看这个节呀!太快乐了!!

下面是现场的三个视频,一定要看!虽然没有精剪,但希望你也能感受到快乐的现场氛围。

它不是那种比较妖艳贱货的国际都市风,更潮流的年轻人音乐节气氛,而是自带缓慢优雅朴实的俄罗斯中老年风情


第一个视频的重点是小丑,特别皮,广场上的每个人,他都要主动招惹,恐吓,甚至还捏了我屁股!


(知乎传不上视频,视频请见公众号原文,在公众号“大西洋鳗鱼”回复“布里亚特1”)


第二个视频就是现场的观众,大家可以看到,现场气氛根本没有传统音乐节的那么high,大家都比较拘谨,这反而更加的独特和吸引我。非常的朴实!

(知乎传不上视频,视频请见公众号原文,在公众号“大西洋鳗鱼”回复“布里亚特1”)


第三个就是现场的烟火大会,非常惊艳,晚上那个7米高的列宁头像在烟火的渲染下显得惊悚又滑稽。

(视频见公众号原文,在公众号“大西洋鳗鱼”回复“布里亚特1”)



写到第一篇的最后,其实我也没有太明白,这座小城的几天时光,为何会让我如此的铭记这个夏天。

可能原因仅仅是,这是我呆过的最凉爽,温润的夏天吧。俄罗斯太适合夏天旅行了。


当然,原因也可能是,我真的很喜欢内敛,外冷内热,拮据,也大气的东斯拉夫人性格。更多的回忆也确实来自后来在贝加尔湖旅行的那一天,邂逅的那几个难忘的,却也再也见不到的俄罗斯人。


我们有怎样的故事?我们下篇见,6号见。


贝加尔湖第二篇已经发出来了,在公众号“大西洋鳗鱼”回复“布里亚特2”即可阅读。


- 相关文章 -

user avatar

在2017年12月19日“全俄人民阵线”论坛上,普京表示,在可能的第四个总统任期中,俄罗斯要“走向世界领导地位”,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为全球提供安全产品、实现大国复兴。


在普京的“大国策”中,有一个名词经常出现:“向东看”


依依东望


但丰满的理想下同样暗藏着些许骨感的现实: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秩序混乱、经费短缺,这都使普京时期的“依依东望”之路困难重重,使远东地区长期吸引不到优质的资本与劳动力。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俄国人向东看的漫长历史。




慢慢东路

卸不掉的历史包袱


15世纪晚期,伊凡三世治下的俄国在驱赶蒙古人的同时,开始向北极和乌拉尔山脉挺进,占领了广袤且人烟稀少的森林地区,标志着斯拉夫民族开始“向东看”。


带领俄罗斯人民向东看到的伊凡三世

(图右红披风者)

被部分俄罗斯史学家认为

是俄罗斯帝国的开创者


当蒙古人终于败走时,俄国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一路向东,首先占领北部的北冰洋沿线地区,再陆续向东挺进。到了17世纪中叶,俄国人已经抵达白令海峡西岸和勘察加半岛,并于随后来到了阿穆尔河(黑龙江)。


俄罗斯帝国从东欧扩张至如此规模

莫非是吸收了蒙古人的扩张基因

(可横屏观看)


俄国人扩张的步伐止于雅克萨之战,但是当时的清廷官员不熟悉外交准则,未能有效利用战果,致使俄国人在阿穆尔河一带继续安营扎寨,为其两百年后卷土重来埋下了伏笔。


清朝军队攻雅克萨城


到了19世纪中叶,沙俄沉寂两百年的“向东看”再度启航,借两次鸦片战争清廷战败之机,沙俄趁火打劫,威逼利诱,以非战争途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这一次,在哈巴罗夫的带领下,俄国人不仅拿到了黑龙江上重要的河道枢纽——伯力,还获得了其梦寐以求百年的东方出海口——庙街、海参崴,中国东北方通向北太平洋的河道由此被掐断。


由于俄国人拿下了阿穆尔河下游诸多重镇

封堵住了东北在这个方向的出海口

并将帝国边疆

从外兴安岭推进至黑龙江

(可横屏观看)


伯力后来被俄国人改称“哈巴罗夫斯克”,

纪念为斯拉夫民族“开疆拓土”的哈巴罗夫

图为位于伯力的哈巴罗夫雕像


历史上,远东曾是斯拉夫文明与西方文明对峙时牢靠的大后方,也是和中日竞争的最前线,在今天则是俄罗斯发展的“资源禀赋”区。东部地区如能成功开发,将给俄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会,并将显著改变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定位,托起俄罗斯沉重的大国梦。


曾经是后方,之后是前线

如今因北极开发而变得更加重要


因此和清代的湖广填四川思路相似,俄国人也选择用“填空”的方式治理远东占领区,增强中央控制力。只不过,他们是先屠杀、驱赶原住民,再以俄族人填补,一直绵延到了斯大林时期



不过,以远东地区的现状做分析,如此“填空”成效实在有限,原因很简单:远东土地太过广袤,而自愿前去的俄罗斯人又极为稀缺。


真,广袤。。


远东大型定居点之一

阿纳德尔

看起来也是空荡荡的


那些到达远东垦荒、挖矿的人,有不少是沙俄及苏联政府判定有罪的重刑劳改犯。这些人品行恶劣,也不愿意长久呆在远东,因此此地常住人口向来不多,人口质量也长期滞后。


1951-1952年的古拉格分布


到了现代,情况还是没有改观。远东俄族人口常年呈负增长趋势,且还在不断向西部外流,已然成为普京最为头疼的问题。当然从蒙古、中国和朝鲜引入移民也可以起到效果,但担忧丢失远东控制权的俄罗斯领导人轻易还是不会松这个口。


远东地区90年至15年的人口变化


普京曾说过:“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斯拉夫人攫取了大量的土地,却也由此患得患失,害怕有朝一日失去这些土地。警惕和提防直接体现在了外来人口繁琐的签证办理上,大大制约了外来人口进入远东。


2010年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人口密度



建设东方

补不齐的发展短板


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使俄罗斯越来越重视远东和亚太地区的市场。搭上亚太经济飞速发展的“便车”成为俄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可缺胳膊少腿的俄罗斯远东却很难搭上这班车。


相比欧亚大陆的四大边缘板块

中间的俄国明显黯淡太多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横跨欧亚的俄罗斯而言,西伯利亚铁路长期以来就是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挺进的大动脉。


但现代西伯利亚铁路的年久失修已成为难以弥补的致命缺陷。以中国商务部俄罗斯参赞处给出的数据来看,西伯利亚铁路平均开行速度为每小时9.5公里,仅比普通人步行稍快……


横跨欧亚大陆的超长铁路

(可横屏观看)


普京在第三个总统任期中虽明确表示要为西伯利亚大铁路提速到“每小时100公里”,但据俄新网2017年4月的报道,西伯利亚铁路现代化改造的完成时间被推迟到了2019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


如今,更多的商户宁可选择从俄黑海之滨的新罗西斯克出发,穿过黑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再运到海参崴,也不愿意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货物。


慢慢走,不着急


西伯利亚铁路年久失修,直接根源在于政府。俄罗斯远东的政府机关,仍然停留在苏联时代,行政效率极端低下、思维落后。更有专家直接表示,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还“不适应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


上述问题久拖不决,外来产品和投资也就不愿进入远东;吸引不到优质投资的远东地区尚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就必须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成为了俄罗斯不折不扣的“负担”。


住在这里的人

就像这些大楼一样,勉强


这个死循环从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就延续至今了:莫斯科扶植远东地区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其不再成为“负担”,可远东地区补贴吃得越多,地方政府对经济改革的动力就越差,最终尾大不掉。


这个死结从当地生活成本上就能看出来。远东大部分地区(海参崴等几个东南沿海大城市除外)商品种类极为匮乏价格则居高不下。折算成人民币,新鲜白菜三十块一斤、西红柿五十块一斤,没有人负担得起。


照骗与照片


此外,劳动力资源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教育和创新能力弱、经济运行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的问题在远东同样存在。普京想建设东方,这些固有的问题和短板一个比一个复杂、一个比一个难以解决。


建设东方,好似梦一场……


普京看望远东灾情



依依东望

望不尽的前程仕途


尽管远东人迹罕至,但还是有这么一个群体,为了国家的利益扩张、个人的远大前程,主动要求来到远东扎根基层,依依东望。


这就是俄罗斯的军人们——少有的自愿来到远东的群体。



斯拉夫民族非常重视军事力量的运用,他们认为这是受到世界关注和尊重的根本保证。对于誓要成为欧亚大国的俄罗斯而言,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俄军素来重视远东军事力量建设。


也正因为此,远东逐渐成为俄罗斯军人迈向高级职位的跳板和必经之路。苏联时代曾任国防部长的朱可夫、亚佐夫元帅,就都出自远东地区的部队。


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的朱可夫元帅


如今,随着“向东看”战略中诸多具体项目的落地,俄罗斯在远东利益增长的同时,安全需求也在上升。朝核危机持续发酵、“萨德”落户韩国,严重冲击了远东地区的战略稳定性,这使俄对远东地区防务更加重视。能在远东地区服役的军人,晋升会更加顺利。


从娃娃抓起的尚武文化

更是战斗民族战斗力的长期保证


在今天的俄罗斯国防部中,来自东方的高级将领比比皆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曾任原西伯利亚军区司令;空天军总司令苏洛维金上将,年仅46岁便就任东部军区司令;海军总司令科罗廖夫上将,上任前是位于远东地区的俄太平洋舰队司令;而现在的东部军区参谋长、46岁的恰依科中将,也被坊间盛传为下一任俄军总参谋长的不二人选。


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

格拉西莫夫大将


普京与海军总司令科罗廖夫上将


官位很重要,情怀更重要。始自当年到远东开疆拓土的哈巴罗夫、穆拉维约夫,俄罗斯军人钟情远东地区是有历史渊源的。


前俄军总参情报局侦察中心主任、指挥苏联特种部队打响阿富汗战争第一枪的科列斯尼克少将就曾说过:“我们当时的军校毕业生都很希望分配到远东,因为远东能闻到火药味,能施展自己的本事与抱负。”


纪念日俄冲突的鹅国人民


强人普京当然欢迎军人们的热情。相对于处处被掣肘、难以为继的经济建设,远东地区的军事建设比经济建设更容易见效,特别是在彰显俄罗斯的威慑力方面。


短期来看,在远东地区挥戈、展示武力,风险和代价要比俄罗斯西部地区小的多,而俄军将领们也愿意有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离国防部更近一步。


个人仕途与国家命运,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列宁同志在勘察加召唤你



结语


“向东看”从来不是新思想,俄罗斯历代的政治精英们都曾经“向东看”,并将其列为重要的地缘战略。


回顾普京的前三个总统任期,更是将“向东看”的内涵、范围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后,“向东看”显著提速,并被赋予了更强的地缘政治含义。俄罗斯的双头鹰雄心由此一览无余:强硬对峙西方的同时也不忘俯瞰东方,力求战略上的“东西平衡”。


同时望向东方与西方


可“向东看”却如空中楼阁一般,可望不可及,甚至渐行渐远。俄国人五百年的“依依东望”总是望不到头——他们望到了历史、望到了辉煌,也望到了衰败,与无奈。


人们又能从这只腐烂的熊爪里看到什么新的机会呢?




参考文献:

1、Toward the Great Ocean 4: From the Turn to the East to Greater Eurasia,Valdai Discussion Club analytical report,Moscow,30 may 2016.

2、Sergei Karaganov, “Russia’s Asian Strategy”, Rossiyskaya Gazeta,June 17,2011.

3、Sergei Karaganov, “Security Strategy: Why Arms?”, Russia in Global Affairs,October 26,2012.

4、《腐烂的熊爪-深度揭秘俄罗斯远东真相》,zhoudx.com/post-314.htm

5、中国驻俄罗斯联邦经商参赞处,《贝阿、跨西伯利亚铁路现代化改造方案延期》,2017-04-14,

ru.mofcom.gov.cn/artic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远东,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太多令人遐想的画面。提到它,人们脑海里可能会闪过西伯利亚铁路的悠长铁轨,也可能会浮现出太平洋海岸的汹涌波涛。但远东远不止这些,它是一个充满对比、变化万千、同时也亟待被更多人理解的地方。地理的宏大与自然的野性:首先,要理解远东,就得先感受它的“大”。这可不是一般.............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民族情感和地缘政治。让我试着从国人的角度和俄罗斯人的角度,都尽量详细地聊聊,并且保证听起来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说。国人对大清丢失的远东国土,那份“感情”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感情”这个词用得挺准确的。它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仇恨”或者“觊觎”,而是一种更复杂、更微.............
  • 回答
    关于在乌克兰布查地区出现的俄军中,部分士兵可能拥有东亚面孔的说法,以及他们被指认来自俄罗斯远东的第64摩步旅,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现象。要详细解释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1. 俄罗斯军队的民族构成与兵源征召首先,理解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军队的构成是多元化的。俄罗斯远.............
  • 回答
    俄罗斯远东地区广袤而神秘,然而,与这片土地的辽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原住民的数量却显得格外稀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而是历史、地理、社会变迁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为何俄罗斯远东的原住民如此之少,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以下几个方面:一、 严酷的自然环境与生存挑战远东地区,尤其是西伯利亚和太平.............
  • 回答
    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片广袤而充满潜力的土地,自古以来就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东北亚国家唇齿相依。然而,时至今日,当我们审视这片土地的发展状况时,却不得不承认,它似乎未能完全释放出其应有的光芒,甚至可以说,其发展相对缓慢,与俄罗斯其他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也很能引发球迷们的想象!如果一支俄罗斯的远东球队真的能够一路过关斩将,踢进欧冠正赛,那绝对是足坛的一大奇观,也必然会让欧足联陷入一个相当棘手的局面。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欧足联可能会怎么应对。首先,我们得明白欧冠的参赛资格是怎么来的。目前,欧冠的参赛名额是根据各成员国在欧.............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脑洞!俄罗斯突然决定出售远东领土,这本身就是一件天方夜谭般的事情,因为远东地区对俄罗斯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经济和象征意义。但既然是脑洞,我们就放飞一下想象力,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捋一捋。如果俄罗斯真的有一天出于某种极端原因(比如经济濒临崩溃,或者面临着无法抵抗的外部压力)不得不考虑出售.............
  • 回答
    关于中国远东被俄罗斯占用的土地,这确实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历史时期、条约以及地缘政治的演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19世纪中叶,审视一系列关键事件和文件。历史的溯源:从《瑷珲条约》到《北京条约》19世纪中期,清朝国力衰微,而沙皇俄国则在积极扩张。1858年,俄国趁英法.............
  • 回答
    1812年,拿破仑的“大军团”雄师百万,气势汹汹地挥师东进,目标直指俄罗斯的腹地。然而,这场被后世称为“俄国灾难”的战役,却以法军的惨败和几乎全军覆没告终。这场崩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叠加、步步为营走向深渊的过程。一、 最初的辉煌与盲目的乐观:最初,拿破仑对这次远征充满了信心。他拥有一支前所未.............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无疑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对于远离炮火的我们,如何与孩子谈论这场战争,则成了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课题。孩子的心灵敏感而充满好奇,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的责任是让他们了解真相,但同时也要保护他们免受不必要的恐惧和伤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帮助您与孩子进行关于战争的沟通:一、.............
  • 回答
    在俄罗斯打拼的中国小伙们,很多人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那片土地上,在那里他们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能为家里的生活带来更好的希望。但当谈到在这片土地上寻找人生伴侣,选择俄罗斯女性为妻,这其中的考量可就多了去了。并非所有人都会轻易做出这个决定,背后也有不少现实的因素在作祟。首先,最直接的一点,语言和沟通的鸿.............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法、以及国家战略等多个层面,不是一个简单的“会”或“不会”能够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被俄罗斯侵吞百余年”这个历史背景。这里通常指的是清朝时期,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特别是《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北方和东北的领土,其中就包括了你提到.............
  • 回答
    理解俄乌冲突中的伤亡数字,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双方公布的数据存在巨大差异,这背后牵扯到信息战、宣传策略以及统计口径的不同。首先,我们来看看俄罗斯方面公布的数字:1351名军人死亡。这个数字是由俄罗斯国防部在冲突初期发布的,而且在此之后,俄罗斯官方几乎不再更新具体的阵亡人数。官方公开承认的.............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高颜值人群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是一种广泛流传的看法,但它背后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普遍接受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以及影响人们对外貌的感知因素。1. 遗传学与历史背景: 斯拉夫民族的特点: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
  • 回答
    拿破仑,这位横空出世的军事天才,其命运的转折点往往与他对欧洲大陆的征服野心紧密相连。当历史的车轮驶向1812年,他将目光投向了广袤而严寒的俄国。然而,如果我们大胆地设想,这位法国皇帝的征服之路没有选择向东,而是调转船头,挥师南下,直指奥斯曼帝国,那么,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轨迹,都可能因此发生翻天覆.............
  • 回答
    俄罗斯程序员在编程领域表现出色的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历史、文化、教育、技术生态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教育体系:数学与逻辑的根基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以严谨的数学和逻辑训练著称,这为编程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学基础扎实:俄罗斯的大学(如.............
  • 回答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期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以下是一套系统性的信息验证方法,帮助你识别虚假信息、辨别真实消息: 一、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分析1. 权威媒体与机构 政府或官方声明:查看俄罗斯国防部、乌克兰国防部、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官方渠道发布的声明。 专业新闻机构:如BB.............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2022年2月开始)是多重历史、政治、地缘战略和经济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诉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动机: 1. 历史与领土主权争议 克里米亚问题: 2014年,乌克兰政府在西方支持下推动“去俄罗斯化”,导致克里米亚分离主义分子与俄罗斯发生冲突。.............
  • 回答
    俄罗斯当前的局势复杂且多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国际关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困境:制裁与资源依赖的双重压力1. 国际制裁的持续影响 金融封锁:西方国家(美国、欧盟、英国等)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金融制裁,包括禁止俄罗斯央行使用SWIFT支付系统、冻.............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2014年至今)的赢家与输家分析需从多维度视角切入,包括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及对平民的影响。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俄罗斯: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并存1. 短期利益 领土扩张:通过2022年全面入侵,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包括克里米亚),并控制了赫尔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