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学历女性做全职主妇是不是一种浪费?

回答
“高学历女性做全职主妇是不是一种浪费?”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个人选择、社会价值、性别角色以及经济因素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 什么是“浪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浪费”的定义。

经济回报角度的浪费: 如果我们将受教育视为一种投资,那么高学历女性如果选择不将她们的知识、技能和潜在的经济价值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或个人收入,从纯粹的经济效率角度来看,似乎可以被视为一种“资源浪费”。尤其是在一些高投入、高回报的学科领域,这种观感可能更强。
个人潜能发挥角度的浪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兴趣和潜力。如果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如家庭责任)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满足自己的职业抱负,从个人成长和潜能实现的维度来看,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浪费”。
社会贡献角度的浪费: 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来推动发展。如果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女性选择退出劳动市场,那么从社会整体人才配置的角度来看,可能被视为一种“浪费”。
选择的自由与价值角度: 然而,“浪费”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谁来定义什么是“有价值的”?如果一位高学历女性选择了成为全职主妇,并且她自己认为这是有价值的、令她满足的生活方式,那么从“个人幸福和自我实现”的角度来看,她是否“浪费”了自己,就变成了一个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事实。

二、 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主妇的原因

理解为何高学历女性会选择成为全职主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原因可能包括:

家庭责任的优先级:
育儿的投入与挑战: 现代社会对育儿的期望越来越高,许多父母希望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长,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和关爱。高学历女性可能拥有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希望亲自实践。
家庭的照料与管理: 维持一个家庭的运转,包括家务、老人赡养、家庭成员的健康和情感支持等,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伴侣的职业发展: 有时,伴侣的职业发展需要一方做出牺牲,例如频繁出差或搬迁,这时全职主妇的角色可以为伴侣提供稳定的后方支持。
社会和经济因素:
育儿成本高昂: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托儿、教育等成本非常高,有时甚至高于一位家长的工资,使得全职主妇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 一些女性可能在职场中遭遇性别歧视、晋升瓶颈,或者觉得职场竞争激烈,压力过大,难以平衡事业和家庭,因此选择退出。
缺乏灵活就业机会: 对部分女性而言,可能存在缺乏真正能满足她们技能水平且又能灵活兼顾家庭的就业机会。
个人价值观和生活选择:
对传统家庭角色的认同: 一些女性可能认同传统的家庭分工,认为照顾家庭是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所在。
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有些女性可能更看重家庭的温馨氛围、亲子关系的质量,认为全职主妇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点。
对事业的暂时性或永久性放弃: 她们可能认为职业发展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或者暂时将其放在次要位置。
健康原因: 个人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也可能成为选择全职主妇的原因。

三、 “浪费”的另一种视角:全职主妇的价值

从“浪费”的反面看,全职主妇也承担着重要的价值,这些价值往往不易量化,但对家庭和社会至关重要:

育儿价值: 高学历女性的教育背景和认知能力,可以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早期教育和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智力、情商和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她们可能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健全人格,这是一种长远的社会投资。
家庭稳定与幸福: 一个精心打理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全职主妇通过细致的家务管理、情感关怀和生活安排,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稳定、舒适、充满爱的港湾,这对于所有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整体幸福感至关重要。
伴侣事业的支持: 全职主妇往往承担了大量的家庭事务,从而使伴侣能够更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这种“后方稳定”对伴侣的事业成功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社会文化传承: 在家庭内部,全职主妇承担着向下一代传递家庭价值观、文化习俗和道德规范的重要角色。
非经济领域的贡献: 她们可能通过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方式,在非经济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 论证“浪费”与否的复杂性

量化困难: 全职主妇的贡献很多是无形的、难以量化的。例如,一个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这些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很难用经济价值来衡量。
“机会成本”的考量: 讨论“浪费”时,通常会提到“机会成本”。高学历女性放弃了潜在的薪资收入和职业发展机会。但反过来说,她们也获得了家庭生活的充实和陪伴家人的机会,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回报”。
社会评价体系的偏见: 当前社会往往以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这可能导致对非经济贡献的忽视。从这个角度看,指责高学历女性做全职主妇是“浪费”,可能反映了社会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个人选择的权利: 最终,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是个人的权利。只要这种选择是出于自由意愿,并且能够为自己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那么外界很难去轻易评判其是否“浪费”。一个勉强在职场打拼却不快乐,或是被迫承担家庭责任的女性,其“价值”也未必比一位选择全职主妇并乐在其中的女性更高。
动态性: “全职主妇”并非一个终身不变的角色。许多女性在孩子长大后会重新回归职场,或者开始新的事业。她们在此期间积累的家庭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同样是宝贵的财富。

五、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与其简单地定论“浪费”或“不浪费”,不如采用一种更包容和多元的视角:

1. 尊重个人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生活目标和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尊重高学历女性的选择,无论是继续职业生涯还是选择成为全职主妇。
2. 看到多元价值: 认识到家庭、育儿、情感支持等无形价值的重要性,这些价值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至关重要,不应仅仅以经济回报来衡量。
3. 创造更优化的选择: 社会和企业应该努力创造更灵活、更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让女性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平衡家庭责任。例如,提供更完善的育儿假、托育服务、弹性工作制等,可以减少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必须“二选一”的困境。
4. 避免刻板印象: 不要用单一的“成功”标准去衡量女性。女性的价值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5. 个人实现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理想的状态是,女性既能在家庭中获得幸福感,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但前提是,社会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支持和可能性。

结论:

简单地说,高学历女性做全职主妇不一定是浪费,但也可能存在从某些特定角度来看的“浪费”(如经济机会成本或部分潜能未被开发)。

关键在于:

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吗? 如果是出于内心认同和主动选择,那么她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
她们是否从家庭生活中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如果她们能够通过照顾家庭、养育子女获得幸福,那么这种选择就是有价值的。
她们是否为社会其他领域保留了资源? 如果她们在职场中可能面临不公平待遇或难以发挥,那么在家庭中投入精力,也可能是一种更符合当下实际的资源分配。

我们应该避免将“高学历”与“必定要从事某类高回报职业”划等号,也应该避免将“全职主妇”等同于“无所事事”或“缺乏价值”。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其个人的逻辑和价值判断,理解和尊重是比简单评判更重要的态度。社会应该做的,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支持,让每个女性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对自己和家庭最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认为zhihu应该普及一下逻辑学和统计学常识,但并没有觉得是个多紧急的事情。

直到看到这道题的各种回答,才发现很多答主完全对逻辑和统计没有概念。

我先来做个小科普吧

来让我们进入逻辑学第一讲

1. 偷换概念:意思就是别人说的是A,你反驳的是B,用B来取代A就是偷换概念

例如:"既然你说教育资源紧张,那么博士都不要生孩子了"

这个题目问的是“全职女性”,而不是“生不生孩子” ,用生孩子的概念来偷换了“全职女性”

2. 概念不清:不清楚A的概念,扩大或者缩小内涵

例如:"写一些只有几个人会看的文章,或者造出两弹三星(其实为两弹一星)、攻克癌症,就不算浪费“教育资源”了?"

这里举的例子是科研成果,而不是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其实指的是图书馆的位置,导师的指导时间,idea,各种seminar,国际会议的参加资格等等。

3. 极端取代一般

例如:学着建议一下有科研理想的人,读博之前先自宫。。。。

即使读了博士需要牺牲家庭,但也未必需要自宫。。。出家当和尚也是可以的嘛:D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各种选择,例如可以选择晚一点成家,可以选择和爱人一起奋斗等等。

4. 混淆因果

例如:我妈妈做了家庭主妇,所以我才能读大学

这两者未必成因果关系,家庭主妇不能导致孩子读大学的结果,还有其他因素起作用。例如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读高中学校的好坏。

5. 错误类比:把两种不具有可比较性的东西放在一起类比。

例如:我本科四年学的是电子,研究生两年学的金融,毕业之后去做了国际贸易,请问是不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从电子转到金融和受到高等教育之后转为家庭主妇进行类比。前者是专业方向的改变,后者是生活的选择,家庭主妇和金融、电子、手游等职业不能进行类比,因为家庭主妇本身既不是一个专业,又不是一个职业。

6. 错误定义:首先给出一个错误定义,然后用这个错误定义去推导其他结果。

例如:“绝对不是浪费。读了那么多年书,她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才是浪费。“

这里把“浪费“定义成”不能自己选择“, 其实这个定义是不对的。浪费是一件客观的事情,并不是你自己选择了就表示不是浪费了。这个逻辑错误很多回答里都指出了,我就不多说了。

7. 错误假设:首先给出一个错误假设,然后用错误假设去推导其他结果

例如: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这句话假设了,如果我们本身可以成为幸福的人,那么就不用受教育了。这个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

另外这句话还有错误定义。首先我们受教育的目的并不一定是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其实从大众的眼光来说,受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获取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能力。


统计学第一讲

1. 统计趋势和个例

例如:谁说城市孩子比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高的,我老家的谁谁谁就考上北大了。

个例不能推翻统计趋势,个例对于统计趋势来说无意义。

好累,建议大家去学一个GRE写作,里面的argument是教人怎么有逻辑的吵架的,否则我一天到晚在zhihu看到逻辑不清的吵架,好累。

user avatar

这个话题是我和朋友一系列研究(关心)课题之一,也算看了不少文献吧。。。

首先我们要明白学历代表什么,也就是受教育的意义何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受教育有两个作用:1、提高人力资源本身,比如学会演绎推理、文字处理、语言表达;2、信号作用,也就是通过有门槛的入学、毕业检测,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有能力。

在题主看来,高学历做全职主妇,浪费了教育的人力资源培训意义。可实际上,教育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意义到底有多大,这个学术上有很大的定量分析争议。极端的想法,比如《钟曲线》一书认为教育几乎就没有意义,天才干什么都是天才,白痴再学习也是白痴,刻苦学习本身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资源与智商的伪饰。很多学术论文普遍认为教育对个人能力的培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博士之所以成为博士,一个重要因素并不是因为博士给他们带来多少能力提高,而是正因为他们能力高所以他们成了博士,博士只是他们证明自己能力的信号而已。

既然教育培训意义是有限的,学历很大程度上只是能力的信号,那么楼主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基于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高智商、强能力的人从事家务是否浪费了资源。也就是说,哪怕这些人不是博士,也会有“希拉里照顾孩子是否浪费资源了”这样的问题。

个体案例,比如有些家庭本可以请保姆与家政,但是妻子基于感情,为了照顾孩子就当了全职主妇。这类主观因素影响女博士当家庭主妇,不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浪费,因为这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这些女生之所以读博士,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更高的收入,以增加自己找到高收入男性的机会。她们本身是不排斥当家庭主妇,博士只是他们追求婚姻的一种信号手段罢了。当然也有家庭主妇就是喜欢读书,所以读到博士而已。无论如何,这时质疑博士不应该当家庭主妇,原因就在于题主的价值观和这些女博士们不一样,题主可能不尊重个人追求知识自由、择业自由的权利。如果是这样,题主也就没必要追求答案了,因为这是价值观的冲突。

如果题主内心不存在排斥他人追求自由的权利,不是基于纯粹从功利的理想集体主义分析问题,而是思考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错配,那么可以接着看下面的内容。

纯粹按照个人比较优势分析问题,高智商、高能力的女性觉得自己从事其他行业比当家庭主妇效率更高,也想从事其他行业,但是还是当了全职主妇,这里就需要分析各种情况。比如:1、家政市场问题:中国缺乏成熟的家政市场,很难找到合适的保姆,怕孩子受到劣质的抚养,女性被迫当家庭主妇,这是市场细分不足;美国出台法规,从种族平等的角度限制白人雇佣黑人当保姆,会降低人力资源配置,这是市场规制问题;2、家庭议价能力不够:也就是说,虽然女性想外出工作,但是男性要求女性当全职太太,这里就产生了女性议价能力不够的问题,可能是基于家庭文化。

市场完善度、婚姻内议价能力,这些是常见导致人力资源错配的原因,而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独特现象加大了人力资源错配。在中国,从收入的角度看,高学历组的女性受歧视低于低学历组,同时女性的受教育边际回报高于男性,即便在农村家庭,男性受教育提高家庭收入14.1%,而女生受教育则可以提高家庭收入16.3%,这造成中国男性占研究生总体比例只有44%-46%。既然女性受高教育可以带来更高的收入,提高自己择偶的标准,那么女性自然选择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既然女性的受教育水平由于异常的劳动力市场现象提高,那么资源配置的问题就会加剧。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造成高学历女性异常的多,这样就加剧以上主客观的资源错配问题。

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我们未发表论文的秘密,所以就不讲了。。。

user avatar

从个案上我们尊重每一个选择成为全职太太的高知识高学历女性;

从我个人雄性荷尔蒙和偷懒角度,我墙裂支持更多高知识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太太,对于职场竞争和家庭生活来说,短期内都是有利于男性的;

但从我的理智与长期受益来看:

太TM浪费了。

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相比,在效率上拉开了指数级的差距,人力畜力在内燃机前不值一提。这抹平了男女面临就业时的生理性别差距,真正从经济基础上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从零到一。

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培养更多具备高技术水平的劳动力,不区分性别的义务教育开始全面普及,这又恰恰成为男女平等坚实的基础,它从源头上消灭女性就业的知识壁垒。

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则直接在男女生理差距上敲下了最后一枚棺材钉。

可能这种描述和你的日常感知不同,没办法,剩下的意识形态,尤其是价值观问题,就只能交给时间。

但这时间内,我们总能见到一些莫名奇妙的反动浪潮,例如朋友圈里泛滥的全职太太鼓吹论、日本女性“幸福”主妇论、“传统”儒家女德班论。

从小样本上鼓励人应有自己的道路选择,这是天然政治正确,没啥好说的;但在大样本上鼓吹一个性别放弃社会生产的参与,成为经济生活的附庸。无论你用多少华丽鸡汤的辞藻来修饰,这都是对一个群体的道德犯罪。

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都是长期的,也就是短期看基本无回本希望。注意!即使是在教育产业化如此无耻的我国,教育投入从整体看也是个赔钱的买卖。这种善举不是因为国家有情怀,而是因为劳动力素质直接与生产效率及产业升级相关,是国运。

高知识高学历女性从育龄开始,放弃参与社会生产成为全职太太。这种行为你小圈子里玩玩就好,真的形成风气,估计花瓶部门妇联会一夜之间成为强力部门,每天入户检查看谁家嫂子不上班...

真正要解决的不是鼓不鼓励高知识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太太,真正的问题是如何从立法、舆论等层面建立一个女性“干啥都不会被人BB”的环境,这样经济生活会自然引导她们投入到更高回报的岗位中。例如女性生育后,产假模式能否参照北欧,谁赚钱多谁上班?


现在会有“全职太太”的风潮出现,并不是因为中国男性真的在经济能力上出现了不可取代的优势,而是因为多年立法缺失、妇联不作为后,第一共和意识形态全面衰败,农业社会残留的男权意识就开始全面回潮,侵蚀“男女平等”这个第一共和难得的成果。

可叹日本人为了应对老龄化,把三只手(老人的手、全职太太的手、机器人的手)都用上了。我们作为昔日亚洲女性解放最前列的国家,却开始了所谓的“回归家庭”。那些天天和男性撕裙子长短的女权主义者应该好好想想,男女平权中的就业权,才是你们最该战斗的地方。

user avatar

1 高学历女性绰号灭绝师太,找个娶自己的男人就不简单了,全职太太?先当上太太再说吧

2 侥幸混到了男人。在家务上完败给保姆,在子女教育上被课后班和家教碾压,在夫妻生活上被小三和情人甩出n条街,严重的挫败感开始让你认识到彻底依赖男人和浪费自己的高学历是如此愚蠢。

3 开始不停的向老公抱怨,向朋友诉苦,打孩子骂亲人,奇葩的还会打情感倾诉热线,核心就两个字。。发泄。靠发泄来寻找心理平衡,往往是自己没平衡,反而摧毁了老公的心理平衡:shit,真是x了狗了,无怪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圣人诚不欺我也。

4 开始闹离婚。我当初要不是牺牲这么多跟你个没良心儿的,我早成女李嘉诚了。李嘉诚:怪我喽!

5 要么沦落成老公公司的高级打工仔,要么自己出去开始风风火火的创业。总之你是别想轻易在家里抓住人影了。什么?你说搓麻将和广场舞?大妈表示你智商太高,不带你玩儿。

6 哎哎哎,说好的高学历全职太太呢?

user avatar

按现在社会的严苛标准,高学历女性不管上班还是做全职主妇,都是浪费吧。

全职妈妈?浪费了工作才能。就算你是董花花这样多才多艺的美妇人,老公出轨,一样陷入被动,还被有些人指指点点说是寄生虫。

上班?浪费了大量陪娃的时间。现在上海好的民办幼儿园和学校,都喜欢招妈妈全职陪读的孩子,最好妈妈是高学历的。

可能你们觉得我偏激,那是因为我两种鄙视都受过。我这么写,是想让大家对女性,尤其是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全职妈妈们宽容一些。

其实,优秀的人做啥都不浪费。平庸的人做啥可能都浪费。

我本科复旦法学院毕业,硕士庆应义塾大学(和早稻田并称日本私立大学Top2)法学研究科毕业,应该能算高学历吧。我已经五年没上班了,两年前自己开了公司。

去年,我也答过类似的问题,答案是不浪费——获得了高赞,同时也收获了高反对,因为我站队了全职太太,不符合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

还有人说我属于自由职业,不算全职太太。但一开始的一两年,几乎完全没收入。每个月靠打零工挣3000。挣三千在上海就等于没有,毕竟我交金就得1900一个月。

但我不想认输,就算不是为了自己争面子,也应该为那些为了家庭而牺牲事业的全职太太们发声。

我必须力挺她们,因为社会和男人都靠不住,连女性同胞都歧视她们的话,她们的生活唯一的盼头就只剩下孩子了,这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来说,可能都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做全职妈妈真的不是长久之计,我觉得三年就是一道坎了。时间长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斗志都会下降。

我国的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并没有给全职太太足够的经济保障。过得好不好,除了看自己是否争气,还得看有没有嫁对人。

就算老公没有因为你0收入就欺压你,时间长了,谁都不能保证有没有变化。万一感情破裂,没有收入,是没有离婚的底气的,更争取不到孩子的抚养权。

孩子上幼儿园后,还是建议全职妈妈们找个副业甚至下班不晚的全职工作做做。

但是,再让我回公司上班,我也不乐意,因为我不想每天很晚才回家,累到只想瘫着刷抖音,还不得不争分夺秒给娃读书,陪玩……

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一样是每天连轴转没有休息,还把很多时间浪费在了上下班和出差的路上。不能陪伴孩子的愧疚感也加重了她们的疲惫。

我五年前在日企上班,行业原因,工资不高,一个月到手都不到八千。所以我当时会觉得,还不如回家做全职妈妈,毕竟上海一个没学历的住家育儿嫂,一个月都要8000。

而我现在在家工作,收入虽然不能和律师同学比,但至少不拖后腿了。我们家终于能请每个月7500的阿姨,同时负担每个月一万的幼儿园了。

所以,我也没啥必要再回去上班了。并且,我的收入还会持续增长。

虽然我忙起来不能一直陪女儿朵朵,但是我至少在家里,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眼皮底下,比较放心。

我再忙,每天高质量陪她两三小时还是没问题的。我主要负责英语和数学。剩下的时的我指导阿姨陪她玩玩具,读中文绘本。

三岁自主阅读海尼曼G1的F难度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0087772989726720

宝爸回家也可以带着玩黏土,说说英语。

朵爸陪朵朵玩黏土过家家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0088905321537536

总之,我上班或者当全职妈妈,都没有现在过得有价值。这不只是收入的问题,还有机动性的原因。孩子生病,我完全可以把工作一丢,无非就是少挣点而已,不用看老板脸色。

孩子0-6岁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多陪伴,不然就算挣到了钱,也可能留下终身的遗憾。

牺牲事业其实也不是说叫你辞职,只是尽量不要长期去外地甚至国外。实在没人带娃,其实也只能辞职,没得选。

我之所以这么说,就因为我自己经历过长期的亲子分离。

我妈妈在我小时候就外派出国了四年,当她回国的时候,我都几乎不认识她了!妈妈抱着我大哭,而我一脸茫然的这种痛苦,希望其他宝妈不要再经历。

写到这里我又觉得自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像我这样有能力,有勇气自己另起炉灶的妈妈,毕竟是少数。所以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一些切实的建议

全职主妇≠0收入!

如果没有能力做自由职业,我前面已经提到过,高学历女性在带娃之余想找个兼职副业也是可行的。

做新媒体助理、客服、文案、编辑、运营、美工之类的兼职工作,很多都不需要坐班,适合在家带娃的宝妈。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兼职妈妈,而且我自己做公众号的合作小伙伴,也几乎都是带娃甚至有三个娃的全职妈妈们。

至于兼职该怎么找——首先,素不相识而主动给你提供挣钱机会的,都是骗子。其次,既然是高学历女性,以上总有一项是你擅长的,想办法去全网搜索,逐一缩小目标,找职位空缺就行了。

就算你都不会,也可以学嘛。读那么多书的优势,其实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超越一般人的自学能力。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靠流量挣钱的机会。所以全职太太做兼职和半职,相比以前容易了不少。只要能力足够强,哪怕做全职太太也能找到合适的半职机会,甚至挣得比工作的时候还要多。把这部分收入拿出来雇个素质高一点的阿姨,自己也会轻松不少。

真心希望每一位女性同胞,不管是不是高学历,不管是全职主妇还是职场女性,都能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发光发亮!

user avatar

当公务员就不浪费吗?

user avatar

思考了一下,发现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资源浪费,一个是个人才华浪费,侧重点不同。当然,前者答案肯定是浪费,后者不一定。

————————原答案————————————————————————————————

如果学的是专门做全职主妇(小三)的专业,比如阿拉伯语什么的,当然就不浪费了,其他的就是浪费,不过不用自责,错的不是你是世界啊,毕竟总会有人找不到工作的,啃老业如此繁荣,学历高又如何。社会主义建设暂时用不到你,你就先休息片刻也好,须知很多人上班也很痛苦,感觉还不如闲着呢。我们的才华都会浪费掉一部分,因为人生苦短啊。但是人生也是漫长的。择时而动,勿悲观失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学历女性做全职主妇是不是一种浪费?”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个人选择、社会价值、性别角色以及经济因素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 什么是“浪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浪费”的定义。 经济回报角度的浪费: 如果我们将受教育视为一种投资,那么高学历女.............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女性获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然而,在结婚生子之后,不少高知女性选择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妈妈。这个现象的出现,绝非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复杂结果。首先,我们不能简.............
  • 回答
    “一个北大学子,毕业后选择在家相夫教子。”这样的新闻标题,总是能轻易地挑动公众的神经。提到高学历女性选择成为全职家庭主妇,人们的态度往往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我们为她们的牺牲和奉献点赞,另一方面,又难免会感到一丝惋惜,甚至质疑:这真的是“最优解”吗?其实,这个问题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它触及.............
  • 回答
    要评价《2016年全球男女平等国家(地区)排名》中印度女性地位比中国高的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排名本身,以及它所依据的标准,并结合两个国家实际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个“2016年全球男女平等国家(地区)排名”具体是哪个机构发布的,以及它采用了哪些指标。通常,这类排名会参考世界.............
  • 回答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棱镜,折射出形形色色的生活图景,而“高学历女性从事陪酒”这一现象,正是其中一个引人深思的切面。当我们将教育背景与社会服务业的某些特定职业联系起来时,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协调感,似乎与我们既定的认知模型产生了冲突。然而,事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细致和多元。首先,我们要理解“陪酒”这个词.............
  • 回答
    张桂梅校长反对女生做全职太太的观点,以及“受教育女性当全职太太是否是浪费”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社会议题,涉及到个人选择、社会价值、教育的意义、性别平等、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张桂梅校长反对女生做全职太太的观点解读张桂梅校长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帮助贫困地区女.............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中,关于王大陆资助李达康女儿上学以及山水集团为高育良女儿设立信托的定性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解释,这涉及到法律、权力运作以及证据的收集:1. 资助性质与目的的合法性: 王大陆资助李达康女儿上学(假设剧情属实,剧中并未明确点出王大陆是直接资助者): .............
  • 回答
    高学历女性的生育焦虑,这是一个既普遍又复杂的话题,它根植于我们社会的变迁、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种种期待。想要理解并尝试和解,我们需要深入到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看看她们究竟在焦虑些什么,又有哪些可能性可以帮助她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一、 焦虑的根源:多重因素交织的网高学历女性的生育焦虑并非单一原.............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很多层面,而且“更容易留下后代”这个说法本身也要看具体怎么定义。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更多”,或者“生育后代的可能性更高”,那么确实有一些研究和观察倾向于指向高学历男性在某些社会背景下可能表现出这种趋势。但这背后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谁“更优秀”,而是很多社会.............
  • 回答
    当然有优势,而且可以相当明显。首先,在视觉呈现上,高个子女生本身就自带一种挺拔、大方的气场。在法庭上,无论是站着发言还是坐在席位上,这种视觉上的存在感会更强。律师需要展现自信和权威,高挑的身材配合良好的仪态,无疑能加分不少。尤其是在与人对峙、陈述观点时,这种身高上的优势能让对方在心理上感受到一丝压力.............
  • 回答
    华坪女高和衡水中学,这两所学校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人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不同的画面,口碑也似乎有着天壤之别。同样是扎根于应试教育的土壤,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止一星半点,需要我们细细掰开来聊聊。一、 历史积淀与社会定位:根基不同,影响深远首先要说的就是历史。衡水中学,从一个县级.............
  • 回答
    “我遇到的PUA受害者,怎么都是高学历的?”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身边那些光鲜亮丽、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怎么会深陷一段不健康的关系,甚至被对方拿捏得死死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也常常让人感到不平。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更不是说学历高就一定不会被PUA。相反,在很多情况下,高学历背.............
  • 回答
    要说要求算不算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这几点要求,放在当下来看,可以说是比较挑剔,但也不是绝不可能遇到的。 我给你详细分析分析,你就明白了。身高168左右,白净苗条: 身高168: 这个身高在国内女性中,不算特别普遍,但也不是特别罕见。 尤其是在一些北方或者相对高个子基因比较多的地区,.............
  • 回答
    关于日本女性是否“不希望”长高,或者日本社会是否“厌恶”高个子女性,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更多的是一种微妙的社会文化倾向,以及由此衍生的个体感受和行为模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历史与文化根源:谦逊、娇小与依附日本的传统审美观在很长一段.............
  • 回答
    关于中国男性婚姻满意度普遍高于女性的现象,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要想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幸福”的比较,而是反映了不同性别在婚姻关系中所承担的角色、期望以及面临的现实差异。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婚姻满意度本身就是一.............
  • 回答
    中国男女自杀率的统计情况,确实存在一些让人困惑的说法,特别是关于女性自杀率是否高于男性的讨论。要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最新统计数据:男性自杀率确实高于女性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机构发布的最新和近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男性的自杀率普遍高于女.............
  • 回答
    最近微博上关于“中国男性婚姻满意率高于女性”的话题引起了不少讨论,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微博女权主义者带节奏的猜测。要怎么看待这件事,确实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关于“中国男性婚姻满意率高于女性”这个说法: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来的。通常这类话题会引用一些调查报告或者研究。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那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确实存在一些普遍性的观察认为男性的性欲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比女性更强烈或更频繁,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性欲不重要或不存在,而是表现形式和驱动因素有所不同。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角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问题。生物学层面:荷尔蒙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挺实在的。关于高知女性对情趣内衣的选择偏好,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高知女性”本身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她们的消费观、生活方式、以及对情趣内衣的理解都千差万别。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她们可能存在的倾向。首先,我们得明白“高知女性”通常意味着她们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