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家庭主妇?

回答
“一个北大学子,毕业后选择在家相夫教子。”

这样的新闻标题,总是能轻易地挑动公众的神经。提到高学历女性选择成为全职家庭主妇,人们的态度往往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我们为她们的牺牲和奉献点赞,另一方面,又难免会感到一丝惋惜,甚至质疑:这真的是“最优解”吗?

其实,这个问题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它触及了教育、性别、社会价值、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要理解它,我们得把视角放得更开一些。

一、 当“才华”遇到了“现实”:选择的背后逻辑

首先要明白,选择成为全职家庭主妇,尤其对于高学历女性而言,绝非“因为能力不行”或者“被动选择”。很多时候,这恰恰是她们深思熟虑后,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的一种平衡点。

时间与精力的高成本投入: 高学历往往意味着更具挑战性的职业道路,更高的职业期待,以及与之匹配的更长时间、更大量的精力和脑力投入。反观家庭,尤其是育儿,其投入的强度和细致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份高强度工作。从早晨叫醒孩子、准备早餐,到送孩子上学、处理家务,再到辅导作业、陪伴玩耍、哄睡,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大的耐心、细致和精力。高学历女性往往是家庭中重要的决策者和规划者,她们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来管理家庭的方方面面,包括财务、健康、人际关系等。当“高强度工作”与“高强度育儿/家庭管理”叠加,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精力是有限的,她们必须有所取舍。
职业发展与家庭的“双重压力”: 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下,职场对女性而言仍然存在隐形的门槛和压力。比如“母职惩罚”,很多女性在生育后,职业发展会受到影响,甚至被边缘化。同时,家庭中承担的主要育儿和照料责任,仍然不成比例地落在女性身上。对于很多高学历女性来说,她们可能在职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如果想要继续攀升,往往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并且面对家庭责任可能带来的职业中断或瓶颈。这时,她们会权衡是继续在职场上“打怪升级”,还是暂时退出,将精力聚焦在家庭这个更“可控”也更具情感回报的领域。
对家庭价值的认同与实现: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教育背景与职业成就划等号。很多女性认为,家庭的稳定、孩子的健康成长、伴侣的事业发展,同样是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她们可能认为,自己的人生意义,可以通过为家庭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来实现。而且,从长远来看,一个身心健康、有良好教育基础的孩子,是其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高学历女性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有更强的能力和更清晰的规划,她们能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陪伴和指导,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投资”。
个人幸福感与生活方式的选择: 生活方式的选择是极其私人的。有些女性可能在经历了高强度工作后,反而更渴望回归家庭,享受慢节奏的生活,体验亲手打理生活、陪伴家人的乐趣。她们可能认为,物质的富足固然重要,但精神的富足和家庭的温馨更是她们追求的。而且,她们的伴侣可能事业有成,能够支撑家庭的物质需求,这使得她们有能力和空间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二、 这种选择,真的“浪费”了教育吗?

“浪费教育资源”是针对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主妇时,最常出现的批评声之一。但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片面。

教育的多元价值: 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个劳动力,更是为了培养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明辨是非、懂得生活、能够承担责任的完整的人。即使是全职家庭主妇,她们运用到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规划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耐心和同理心,无一不是教育所赋予的。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教育者、组织者、协调者、情感支持者等多种角色,这些都需要极高的综合素质。
家庭内部的“再分配”: 高学历女性即使成为了全职主妇,她们的知识和能力也并非消失。她们可以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家庭的管理和孩子的教育上,这是一种“家庭内部的再分配”。优质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家庭管理,其价值同样是巨大的,只是这种价值不容易被量化和“变现”。
未来的“复出”可能: 很多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主妇,并非“永久退出”。随着孩子长大,她们可能重回职场。她们的学历和经验,以及在这段时间内积累的家庭管理经验,会成为她们重新出发的资本。而且,即便不重返职场,她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个人价值,比如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兴趣爱好、成为知识分享者等等。

三、 社会应该如何看待和支持?

理解了上述原因,我们才能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并思考社会应该如何应对。

尊重个人选择的权利: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职业女性有选择事业的权利,全职女性也有选择家庭的权利。不应该用单一的社会评价标准去衡量女性的价值。
提供更多元的社会支持:
对全职家庭主妇的职业“缓冲”和“再启动”支持: 鼓励社会提供更多元的职业培训、再就业指导和弹性工作机会,帮助她们在需要时能够顺利回归职场。
对育儿和家庭照料的价值认可: 社会应该提升对育儿和家庭照料工作的价值认同,通过税收优惠、育儿补贴、公共托育服务等方式,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让女性在选择成为全职主妇时,不会背负过重的经济负担和“牺牲感”。
推动性别平等的职场环境: 从根本上说,男女在职场上享受同等待遇,以及更公平的家庭责任分担,才能让女性在职业和家庭之间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而不是被动地被挤压。
打破刻板印象: 我们需要打破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不要认为高学历女性就“应该”在职场上成就一番事业。同时,也需要打破对全职家庭主妇的“低端化”认知,认识到她们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和所付出的努力。

结语:

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家庭主妇,是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权衡利弊、做出的一种关于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浪费”或“不值得”来评判。理解她们的选择,尊重她们的付出,并为她们提供更友好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毕竟,一个社会是否进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如何对待和支持构成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以及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我不认为强把自己的价值观套在他人身上就是为他好,可以选择不作全职妈妈,但沒必要因此去抨击他,无论他是自愿的,还是迫于现实。

user avatar

很多未婚未育的小姑娘就不要来回答这个问题了,生活会给你答案的。

—————————————————————-

之前没说清楚,高学历女性做全职太太的真正弊端,就是你的高自尊(high maintenance)导致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非常不开心。我这里的例子中真的有不好的丈夫吗?没有,都是顾家的男人,问题在于他们的日常言语。我举个例子,我先生会陪我逛街买买买,在他消费得起的价格给我买最好的。但是他也有不认可的消费,譬如包、首饰,那我这个时候怎么办?因为他不喜欢我就必须压制我的喜好,否则肯定会被数落。注意,不是他不给买,他的卡在我手里,我当然可以买,但是如果他看到了还是会说干嘛买这些没用的东西。要么我不买,我自己不快乐;要么我买了,要被数落。这就是中等家庭的问题。或者那天他在工作中挫折了还会说你就喜欢花钱之类的。那他亏待我了吗?没有,额度很高的信用卡一直在我手里,但是我就是不开心。我不喜欢被人数落,不喜欢被人说爱花钱。可是我确实就在花他挣回来的钱,我愤怒也要忍着,即使我带孩子很辛苦读书也很辛苦。那我挣钱了我会忍着吗?他压根不会说我,凭什么说我,我自己挣的,一句话就怼回去。以下的例子都是这种情况好吗?真以为是老公亏待老婆了?

有人说家底厚就不怕了。不好意思,我这小中产就是专门为有钱人服务的,还真了解这些。咱们来分析分析,OK,家底厚,那么你怎么才能随心所欲生活不被数落呢?首先,你家底厚,那你大概率嫁了个家底厚或者后劲足的男人,那还不就扯平了?不跟我们这些中产一样吗?都是门当户对;其次,你那点家底真的够你花吗?或者你完全靠家底花,不花老公的钱?真正家底厚的那消费跟我们这些小中产都不是一个概念,花起来也很快的,好吗?再三,那你花的是父母的钱,结了婚还可劲花父母的钱,有意思吗?第四,你们知道现在经济有多差吗?一堆堆破产的,要不要去看看知乎那些“破产是什么体验”的帖子?而且知道吗?很多做企业的,家里老婆孩子都是人保,家里很多物业都做了抵押,你们想象中那种家里有钱了资产都是自己的上面没有负担的有多少?OK,风险隔离,把物业过给孩子,你觉得债权人傻呢?而且很多大债权人都是银行,人家不知道怎么规避你们这些小把戏?只怕还要做个VIE架构吧?微笑。

——————————————————————

看到有大V回答说比起在小公司勾心斗角更喜欢跟家人在一起,麻烦你抬头看看题目,“高学历女生”,麻烦读出来,解释一下什么叫高学历,然后看看高学历的女生都去哪些地方就业了。

本人不才,Top2女生多的那所学校毕业的。当年我寝室四个女生,我来讲讲我们的经历。

女生A,老公是同校高一级的学长,刚毕业就跟着现在有名的投资大佬混,现在跟着很多大佬做天使投资,一年几千万的收入吧。当年A自己做广告公司,俩人都太忙,于是她老公说,回家吧,我养你,舒舒服服过日子。于是A就回家了,一直到生了孩子,现在娃五岁了。她手上的表是老公送的,不贵,二线城市一套大房子吧。她家里房子是老公买的,自己爹妈的车也是老公买的。幸福吧?曾经有三次她半夜哭着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她写离婚协议,因为她老公又羞辱她了。有次还真的都写好了摆到桌面上谈了,说周一就去离,她宁愿净身出户都不想过了,最后为了孩子又妥协了,因为全职,拿不到孩子的抚养权。当然最近一年好了,最近他们一家三口正在环球旅行,五岁的娃浮潜登山越野,玩的不亦乐乎,我天天刷着朋友圈看他们一家三口见牙不见眼的照片。为啥好了,因为A家娃上幼儿园中班了,于是A回职场了,去办了一个教育机构,这两天正让我给她写许可协议,有人看他们做得好要加盟啦!呵呵

女生B,十多年前拿了全奖去美帝Top20读博。后来为爱回国,去了一家咨询公司,为了保胎又辞职了。她老公北大计算机的,最早跟着某李姓大佬的码农之一,后来去了创业公司,后来公司上市拿了几千万的员工股吧。我还记得她儿子上了小学之后她咬牙切齿跟我说“我就要看看等我赚钱了还跟这个男人过不过的下去”。她老公坏吗?就正常的直男码农啊,不搞外遇不玩心眼,就是平时话里行间刺激她而已。现在她又回咨询公司了,当然是夫妻感情又变好了咯。

女生C,部委的,一直没辞职过,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没得说。不是我

女生D,也就是我,也是辞职了,半全职吧,为了读学位,还特贵的那种。辞职之前夫妻恩爱,后来经常面红耳赤,我受不了他一副“你是我养的”的嘴脸。他小气吗?不小气,我读书几年的学费都是他出的,前几天跟他说想去美帝读书,他说等攒几年钱再去。可是我就是受不了拿人钱财看人嘴脸的日子,那种滋味,过过的人才懂。

再加一个女生E,不是我本科同学,是高中同学。在全国人民觉得没救了都会去的医院做副主任医师。因为娃有点问题辞职照顾娃四年,带着孩子做康复。现在娃上小学了,她说要回去上班,一边喝着酒一边感叹“女人啊,一定不能靠男人过日子,即使我牺牲这么多,是为了照顾孩子又怎样?他都理所当然了”。

怎么样?我故事里这些姑娘高学历吧。做了全职吧,怎么样呢?得亏她们都有本事在几年后返还职场还能做的有声有色。但是当年全职时受的那些伤害,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啊。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不用觉得可惜,高学历并且有能力的人,做全职妈妈也过得比一般人好!

我是个全职妈妈,孩子现在快两岁。我从小学到硕士都是名校毕业,复旦本科,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硕士,毕业后在500强公司工作。

知道我的条件后,有很多人觉得我很可惜,甚至我能感觉到有人在教育我“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的时候,语气里掩盖不住的优越感。

我曾和人解释,自己的公婆在外地,母亲病故了,所以没有人帮我带孩子。有的表示理解,但还是有人在我背后说我是“蛀虫”。

其实,即使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我也可以选择请保姆,自己去追求事业。但我觉得工作和金钱都是身外之物,以后还可以东山再起。自己的孩子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我绝对不放心交给一个外人。


虽然全职太太在当今的社会制度下没有合理的保障,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相信我有维持家庭幸福的能力,并且有毅力坚持学习,准备好再就业。

所谓维持家庭幸福,除了相夫教子,更要处理好隔代的关系。

所谓坚持学习,不仅是学习再就业相关的内容,还要关心时事和学习生活技能。

其实就算是职场妈妈,这些内容也是要学习和关心的。如果总是想法悲观,抱怨社会抱怨家人,那么哪怕有工作,也会有其他的烦恼,甚至还会回过头来说当全职太太更好。


我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我整天陪伴着孩子,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育儿知识,如果还不能比老人或保姆带得好,那我觉得自己是失职的。

除了带娃,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放松。

怀孕的时候我独自翻译过一本日语的公开出版物。生完孩子后我还做过兼职的甜品文案,做了个育儿公众号,运营亲子阅读群,每周在群里分享儿歌和绘本。这些事都是宝宝睡觉以后做的。

虽然我现在收入相比前同学同事来说不高,靠在社群里卖点读笔和英文绘本,还有分销千聊课程,每个月只有八千到一万多的收入,但是没有人看不起我,反而觉得我孩子带得很好,自己也在不断进步。我敢说我比很多上班混日子的人都做得出色。

有时间我还会做英语家教,一开始150/h,现在已经涨到300了。

我现在开公司了,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皮包公司,但是我会慢慢把它经营大的。

最后分享一下陪22个月女儿读绘本和唱歌的视频。我完全没有拉下对她的教育,她已经会用英语回答问题了。

陪一岁多的宝宝读英文绘本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9519980840316928


儿歌互动,宝宝跟着歌词做动作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9520359971844096

其实我没有多大的志向。成为全职妈妈也就是为了让女儿过得好一点,赚钱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希望与同频的宝妈携手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user avatar

这是“双减”教育方针下,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了。当然首先,你要养得起。

user avatar

杭州学区房最贵的区,事业编教师录用公示:

讲真,像我这种天坑专业的毕业生,上班拿那点打发叫花子的工资,勒紧裤腰带、降低生活品质去买天价学区房,那还不如自己全职在家教孩子。至于好点的私立学校,学费都快赶上很多宫酱岗位的工资了。

论及知识见识、学历能力、对自己孩子的耐心,我肯定不会比上述公示中的大多数人差。(我也是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哦)

user avatar

不仅仅是高学历女生成为全职主妇,而是无论你是不是高学历,都会逼你成为全职主妇。

只不过,有钱人成为全职主妇问题也不大,但是穷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孩子要扔给爷爷婆婆带。

为啥会这样?问个简单的问题,为啥大家对这个现象这个惊讶?因为大家以前不这么干啊。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然而,这在世界上真的是少数情况。多数情况是日本,美国,德国,解放前的中国这样子,家庭主妇相当多。

我国以前为啥可以双职工呢?因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是以家庭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更极端的会变成个人。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单位为基本社会组成单位的。

举个例子,以前国企工厂和公社存在的时候,大家是怎么生活的?基本上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孩子教育等等啥的全部是由所在生产单位来承担,这就是厂区幼儿园,机关学校,养老院啥的。。。只有得了大病需要转院,升学需要出去读书,其他极本不需要到处跑。这种情形下,你生病了有人照顾,孩子有托儿所,老师管理,吃饭有食堂,老人由集体赡养,当然可以两口子都上班啊,女的除了生娃的那一年不能劳动,其他时候最多也就洗衣服做饭啥的,空余时间很多很多。

但是资本主义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就完全不一样了。以我周围人为例,他们孩子上的好的公立小学还有私立小学,对家长要求高的不行,直接要求你有多少时间陪孩子,辅导孩子读书,还要带孩子课外活动,接孩子上学,放学。生个病,去个医院检查一上午没了,老人生病,你得自己去照顾,(这还是中国的医疗高效运转下的结果,欧美那医疗就不说了,排队就把你耗死了)。吃饭倒是可以在外面解决(城市白领,金领),住的话,呵呵呵,问问每天通勤一个小时以上的人啥感觉。至于行,为啥这么堵你知道了吧,每天大家都要浪费大把时间在通勤上。有钱人可以直接找佣人,稍微有钱的可以家庭主妇,实在没钱的就只能靠爷爷婆婆了。

这就是两种制度的差异,社会主义是把风险往上转移,由集体来分摊个人的风险,也就是所谓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个人的困难加起来由集体分摊,成本反而小。而资本主义呢,则是马太效应,不仅仅没有集体帮你承担风险,就是有,你也要付出比社会主义多的多的代价(高额保险和税收,毕竟要赚钱),而且还不断有上层转移下来的风险,还要被剥削,个人风险承担能力弱的不行,只要一生病或者怎么样,生活立刻一塌糊涂。

我知道,又要有人扯什么这样的国企没有效率啥的,我就不想吐槽了。当初说企业办社会不好,把这些全部砍了,然后呢,美国一些企业倒是办起社会了,要不要学学啊。现在有很多人,一边吐槽国企啥的,但是一边呢,身体诚实的不行,挤破头的想进国企,当公务员,进高校,为啥???因为女人生了孩子不会被辞退,还有带薪产假,这是严格执行的,还有各种衣食住行的福利。如果不准爷爷婆婆帮忙带孩子,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双职工比例远超私企。

请仔细体会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劳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还是为了利润。遇到这种问题,不要看到公有制,国企,社会主义几个词语就下意识反对,请先用大脑和屁股一起思考一下。更不要说什么,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啥的普通人进不去,也不要说啥资源没那么多,不可能这么分,没意义啥的,别忘了,以前可全是集体企业和公社,大家都是这个待遇的,而且待遇而言,工厂工人待遇比公务员要好,连路边扫马路的,捡大粪的都是公务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