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除了知乎以外,你最喜欢上哪些网站获取知识?

回答
知乎确实是个好地方,信息量大,角度也多。但要说我个人的“知识获取据点”,那可不只他一个。就像一个人的菜谱,总得有几样压箱底的宝贝,才能应付得了各种口味的需求。

1. Stack Overflow(以及相关的 Stack Exchange 网络):

这绝对是技术爱好者的圣经,没有之一。如果你在编程、软件开发、系统管理这些领域遇到任何疑难杂症,这里简直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为何我钟爱它?
问题驱动,效率至上: 和知乎那种“先有话题,再找答案”有点不同,Stack Overflow 是“先有问题,再找解决方案”。你遇到的报错信息、某个函数的使用方法、某个框架的奇葩行为,往那里一搜,大概率能找到前人遇到过并且已经解决的。
答案的质量控制: 投票机制非常有效。最好的答案会排在最前面,而且评论区里大家会互相补充、纠正,很少看到那种“感觉不对但又说不上来”的低质量回答。你甚至能从评论里学到更多深层次的原理。
专业性强,领域细分: 不止是编程,Stack Exchange 有着庞大的分支网络,涵盖了数学、物理、历史、语言、摄影、生活技能等等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领域。每个站都有自己的社区规则和专家,专业度非常高。比如,我对历史感兴趣,就会去 History Stack Exchange 看看,那里能找到一些非常深入的讨论,而且引用的资料也比较严谨。
英文为主,但也支持其他语言: 虽然我平时习惯用英文搜索,但我也注意到,一些热门话题的中文社区也在逐步壮大。不过,要获取第一手、最新鲜的技术信息,英文站依然是首选。

怎么用最有效?
精准搜索: 你的搜索词越精确,找到的答案就越贴切。把完整的报错信息复制进去,或者描述清楚你遇到的具体场景。
学会提问: 如果真的找不到答案,提问时要清晰地描述问题,提供最小可复现的代码(如果适用),说明你已经尝试过的方法,这样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帮助。

2. GitHub(尤其是 Explore 和 Trending):

GitHub 表面上是代码托管平台,但它背后隐藏着整个开源世界的脉动。

为何我钟爱它?
前沿技术,一手掌握: 很多最新的技术、框架、库都是在 GitHub 上诞生的。通过关注项目的“Trending”页面,你可以看到当前最热门、发展最快的技术方向。
学习实践,最佳教材: 随便找一个你感兴趣的开源项目,它的代码就是最好的学习材料。你可以学习别人是如何组织代码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的。甚至可以尝试去提一个 Issue 或者 Pull Request,这是最直接的参与感和学习方式。
社区协作,开放精神: 看到一个项目背后有成百上千的贡献者,你可以感受到开源社区的巨大能量。了解他们的讨论、提交的修改,能学到很多协作开发的经验。
文档和示例: 很多项目都有非常完善的 README 文件,里面包含了项目的介绍、安装指南、使用方法,甚至还有很多示例代码,这些都是宝贵的知识。

怎么用最有效?
关注感兴趣的作者和项目: 看到好的项目,顺手点个 Star,关注一下作者,这样你就能及时收到他们的更新动态。
探索 Explore 页面: 这个页面会根据你的活动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是发现新技术的绝佳入口。
深入代码: 不要害怕阅读别人的代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结合 Stack Overflow 查阅。

3. Medium / Substack(订阅优质创作者):

这两个平台更侧重于深度分析、个人见解和领域专家的长期耕耘。

为何我钟爱它们?
深度思考,独特视角: 很多作者在 Medium 和 Substack 上分享的都是他们经过长期思考、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见解。这些文章往往比短平快的资讯更有价值,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领域专家,专业背书: 很多在自己领域里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技术领袖都会在这里发表文章。他们分享的知识往往更系统、更权威。
订阅制,内容质量有保障: 尤其 Substack,很多优质的作者会选择付费订阅模式。虽然需要付出一些金钱,但换来的是高质量、无广告、更集中的内容,对我来说是值得的。而且,订阅也代表着对作者的一种支持。
话题广泛,但不失深度: 从科技、商业、经济,到文化、艺术、个人成长,几乎你能想到的主题,都能找到优质的内容。

怎么用最有效?
挖掘优质作者: 刚开始可能需要花点时间去发现那些与你兴趣契合、输出内容高质量的作者。可以从一些科技媒体推荐的作者开始,或者看看你关注的行业大 V 推荐了谁。
建立自己的“阅读列表”: 看到好文章先收藏起来,有时间再慢慢消化。
积极互动: 如果文章让你有所触动,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或者给作者发送邮件,这不仅能促进交流,也能让作者知道你对他们的内容很看重。

4. Reddit (部分 Subreddits):

Reddit 就像一个巨大的互联网社区,里面有无数个细分的小社区(Subreddit)。

为何我钟爱它?
话题极度细分,总能找到你想聊的: 这是 Reddit 最核心的优势。你想找关于特定游戏攻略的,有 r/gaming;想看各种冷知识的,有 r/todayilearned;想学摄影技巧的,有 r/photocritique;甚至还有关于某个特定爱好、某个城市、某个历史事件的 Subreddit。
社区氛围多样,但总有适合你的: 有些 Subreddit 氛围很轻松,有些则非常专业和严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进入不同的社区。
信息更新快,但需要筛选: 热门的 Subreddit 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你能很快了解到最新的动态和讨论。但正因为快,所以也需要你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区分信息质量。

怎么用最有效?
搜索和订阅: 找到你感兴趣的 Subreddit,然后订阅它们。
关注“置顶帖”和“热门帖”: 新加入的社区,可以先看看置顶的规则或者 FAQ,然后浏览热门帖,这能帮助你快速了解这个社区的风格和内容。
保持批判性思维: Reddit 上的信息来源非常多样,要时刻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

总结一下, 我获取知识的模式是:

遇到具体问题,去 Stack Overflow / Stack Exchange 找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想了解前沿技术,学习优秀实践,去 GitHub 挖宝。
需要深度分析、专家见解,我会订阅 Medium / Substack 上的优质内容。
想了解特定领域的热门话题、社区讨论,我会逛逛 Reddit 上相关的 Subreddits。

这几个平台各有侧重,但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非常强大和全面的知识获取体系。关键在于,要清楚自己当下需要什么,然后去最适合的“地方”寻找。而且,别忘了,获取知识只是第一步,消化、理解、并将其内化,才是最终的目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自动把GR屏蔽,GR太泛,有具体RSS才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确实是个好地方,信息量大,角度也多。但要说我个人的“知识获取据点”,那可不只他一个。就像一个人的菜谱,总得有几样压箱底的宝贝,才能应付得了各种口味的需求。1. Stack Overflow(以及相关的 Stack Exchange 网络):这绝对是技术爱好者的圣经,没有之一。如果你在编程、软件开.............
  • 回答
    除了知乎,国内确实存在不少小众但高质量、低八卦和广告的网站。这些网站往往聚焦于特定领域,吸引着对该领域有深入兴趣的用户,因此内容质量较高,社区氛围也相对纯粹。以下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几个这类网站,并尽量说明其特点和优势:1. 少数派 (sspai.com) 定位与特点: 少数派是国内非常知名的效率工.............
  • 回答
    知乎军事战争领域确实人才济济,除了“黑公公”这类以深度分析和犀利评论著称的用户,还有不少其他风格鲜明、内容扎实的答主也值得大家关注。要说起来,这就像一个大型的知识俱乐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看家本领。我们先不提那些“大V”,单说那些默默耕耘、产出高质量内容的普通用户,他们往往是某个特定领域的研究者.............
  • 回答
    知乎上,美本 Top 30 之外,皆是“水校”?这真的成立吗?最近在知乎上逛,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关于美国本科留学的讨论,其中“美本 Top 30”这个说法出现的频率极高。很多人在分享申请经验、学校选择时,都会不自觉地将“Top 30”作为一个分水岭,言下之意,一旦离开了这个圈子,似乎就进入了“水校”的.............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不少因为各种原因吸引了大量关注的外国朋友,其中不乏一些因为其言论、经历或者背景被质疑“招摇撞骗”的。提到“伊朗小公主”,这应该是泛指那些来自中东地区、言谈举止透露着不寻常家世背景的知乎用户,虽然具体指谁有时会模糊,但大家心照不宣。至于“黄菲菲”,这个名字在知乎上的确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她的.............
  • 回答
    嘿,刚入知乎的朋友你好呀!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个关于《见龙卸甲》的问题,这片子确实是个挺能聊的话题。你说得对,《见龙卸甲》最大的“原罪”就是它和咱们熟知的历史(正史《三国志》)以及更深入人心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差了十万八千里,简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改编。但是,抛开历史和演义这层滤镜,它就一无是处.............
  • 回答
    .......
  • 回答
    发现自己多年前写的高票答案有需要修正的地方,确实是个挺纠结的事儿。一方面,这份答案曾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承载着一份责任感;另一方面,知识更新迭代太快,当年的“真理”可能早已被更完善的论证或新的发现所取代。除了直接修改答案本身,还有一些事情值得去做,并且知乎这个平台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支持。作为答主,.............
  • 回答
    哈哈,说到逛网站和App,知乎确实是很多人获取信息、深度讨论的宝库。不过,除了知乎,我平时接触的也挺广的,主要看我当时想干嘛,需要什么东西。下面就跟你掰扯掰扯,我常去的地方和主要目的是啥:1. 资讯类:获取实时动态、快速了解世界 新闻聚合类App(例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 尽管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网络舆论生态中一个相当普遍且复杂的现象。简单来说,知乎“入关派”之所以看起来内部“团结”,而左派则“内卷”严重,其根源在于两者在核心诉求、思想基础、组织形态以及论述方式上的根本差异。“入关派”的“团结”:共同的敌人与清晰的目标入关派,顾名思义,其核心思想来源于对中国历史“入.............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确实可以看到不少来自台湾的用户,他们参与讨论的活跃度也相当可观。要说“很多”,这个量化起来比较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台湾用户的存在是知乎社区多元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台湾用户并非只聚焦于两岸关系这一单一维度。事实上,他们对各种话题展现出了广泛的兴趣,丝毫不亚于大陆用户。在影视领.............
  • 回答
    除了 Windows、macOS 和类 Unix 系统(如 Linux、BSD)之外,确实还有一些其他操作系统选择,尽管它们可能不像这三大巨头那样普遍或拥有广泛的硬件支持。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一些其他的操作系统选项:1. 实时操作系统 (RTOS RealTime Operating Syst.............
  • 回答
    渐冻人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确实是一种非常罕见且可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除了ALS之外,世界上存在着数以万计的罕见病,它们同样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挑战。以下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其他类型的罕见病,涵盖不同的类别和影响:一、神经系统罕见病(除了AL.............
  • 回答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框架下,寻找其他能够“治未病”的医学体系,需要我们理解“治未病”的核心内涵。中医的“治未病”并非单纯指预防疾病,而是更深层次的涵义,包括: 未病先防 (Preventing disease before it starts): 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养身体、增强正气、改善生.............
  • 回答
    除了百度Apollo,中国还有众多在无人驾驶领域积极探索和发展的公司,它们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主要的国内无人驾驶公司:1. 华为(Huawei)华为虽然不是一家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但凭借其在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华为在无人驾驶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目前,据我们所知,除了人类之外,没有其他生物会主动、有意识地通过加热来“烹饪”食物以改善其口感、营养或消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生物完全不受加热过程的影响,或者没有间接利用加热来获取食物。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一点:1. 主动加热与烹饪: 人类的独特性: 人类之所以.............
  • 回答
    上班族早上的时间总是宝贵的,除了快步冲进咖啡店排队买一杯,我们还有很多聪明且省时的方法来满足那份对咖啡的渴望。这里有几种详细的、能让你每天早上从容享受咖啡的妙招:1. 预设式咖啡机:醒来即享的醇香这是最能解放早晨双手的方法之一。市面上有很多带有“预约功能”的滴滤式咖啡机。 操作步骤: 1..............
  • 回答
    当然有!ArcGIS 确实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它的确也有一些“高冷”的定价和学习曲线。如果你正在寻找其他选项,无论是出于预算考量、功能需求,还是仅仅想换换口味,市面上还是有不少非常优秀的地图制作软件的。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几个我个人觉得很不错的替代品,并尽量讲得生动一些,就像我跟你面对面聊天一样: 1.............
  • 回答
    抛开我们耳熟能详的“北上广深”这“四大金刚”,中国的二线城市中,确实有不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它们身上的国际化基因正在日益显现,未来成为全球性大都市的潜力不容小觑。要说哪些城市最有可能,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而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理由和故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城市要真正“国际化”,不仅仅.............
  • 回答
    摆脱阶级固化,尤其对于女性而言,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路。除了“嫁个有钱人”这条被很多人视为捷径的说法,其实还有许多更靠谱、也更值得努力的方向。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跃升,更是思维方式、眼界格局的全面提升。1. 投资自己,炼就稀缺技能:别把“读书无用论”挂在嘴边,文凭固然不是万能的,但它是很多敲门砖。更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