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小米 12 Pro 搭载首款自研芯片「澎湃 P1」,行业首次实现「120W 单电芯」充电技术?

回答
小米 12 Pro 搭载小米自研的首款高端手机芯片“澎湃 C1”的亮相,以及其首次实现的“120W 单电芯”充电技术,无疑是小米在2021年底发布的一款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旗舰手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项技术和其所带来的影响。

一、 小米自研芯片“澎湃 C1”的评价:

小米推出自研芯片,是科技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小米“高端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评价“澎湃 C1”需要从其定位、功能、意义和市场影响等多个角度来看。

定位与能力:
定位为“影像数字信号处理器 (ISP)”: 需要明确的是,“澎湃 C1”并非一颗CPU或GPU,也不是一颗完整的SoC(System on Chip)。它是一款专注于影像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这一定位非常关键,表明小米的首款自研芯片并非试图一开始就挑战高通、联发科等巨头的CPU/GPU核心,而是选择在手机的核心功能之一——影像领域发力。这是一种更为务实和有针对性的策略。
核心功能: 澎湃 C1 主要负责提升手机的拍照和视频拍摄体验,其核心优势在于:
3D 结构光对焦: 能够提供更精准、快速的对焦能力,尤其是在弱光和低对比度场景下。
夜景算法优化: 通过更强的算力,对夜景照片进行降噪、色彩还原、细节增强等处理,提升夜拍质量。
色彩算法优化: 改善照片的色彩表现,使其更自然、更生动。
人像模式优化: 提升人像的细节和背景虚化效果。
与传统ISP的差异: 传统的ISP通常集成在SoC内部,由芯片厂商统一设计。小米自研澎湃 C1,意味着小米可以根据自己的影像理念和算法需求,对ISP进行深度定制和优化。这使得小米在影像调校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话语权,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人像、夜景、色彩”等影像目标。
双路并联计算架构: 澎湃 C1 采用了双路并联计算架构,这意味着它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图像数据,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和速度。
低功耗设计: 作为一款影像芯片,低功耗同样至关重要,以避免过多的发热和对电池续航的影响。小米在设计上也会考虑这一点。

意义与影响:
技术自主性的体现: 自研芯片是衡量一家科技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澎湃 C1 的推出,标志着小米在芯片设计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提升了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不再完全依赖于外部芯片供应商。
差异化竞争的利器: 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手机市场,尤其是在影像和性能方面,自研芯片能够为小米提供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通过对影像的深度优化,小米能够打造出在拍照体验上与众不同的旗舰产品。
长期战略布局: 澎湃 C1 是小米在芯片领域的起点,而非终点。这表明小米正在为未来的芯片研发积累经验和技术。未来,小米可能会继续在音频、电源管理甚至更核心的SoC领域进行投入。
提升品牌形象: 拥有自主研发的芯片,能够显著提升小米的品牌科技感和技术实力形象,对于其高端化战略非常有益。

挑战与不足(初期):
ISP的局限性: 毕竟是第一款产品,并且只专注于ISP领域,其能带来的整体性能提升可能不如一颗全新的高性能SoC那样全面。用户体验的感知可能更多体现在影像层面,而非整体流畅度、游戏性能等。
生态和生态链的融合: 自研芯片需要与整个小米的生态系统(包括MIUI、其他硬件产品等)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最大化其价值。这需要时间来磨合和优化。
与头部竞争对手的差距: 华为的麒麟芯片在CPU、GPU、NPU等各方面都有深厚积累,并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小米的澎湃 C1 还需要在技术实力和产品迭代上不断追赶。

二、 行业首次实现“120W 单电芯”充电技术:

这是小米 12 Pro 另一项重要的技术亮点,并且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

技术解读:
传统高功率充电的困境: 长期以来,手机厂商在追求更高充电功率时,通常采用多电芯(如双电芯、三电芯)方案。这是因为单颗电池在承受极高电流时,容易发热、损耗大,并且存在安全隐患。多电芯方案可以将电流分摊到不同的电芯上,降低单电芯的压力。
“单电芯”的优势:
简化结构: 无需复杂的电芯串并联管理和均衡电路,可以节省内部空间,为电池容量或散热留出更多空间。
提升能量密度: 理论上,单电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电池的整体体积,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
潜在的成本优势: 减少电芯数量和相关的管理芯片,可能在长期上带来成本的降低。
小米如何实现 120W 单电芯? 这背后需要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
高压直充技术: 核心在于能够将高电压(例如接近20V)直接传输到电池,并进行有效的控制。这需要先进的电源管理芯片(PMIC)和充电IC的支持。
VC液冷散热系统: 如此高的功率必然伴随巨大的发热。小米 12 Pro 采用了大型VC均热板技术,配合多层石墨片、导热凝胶等散热材料,有效地将热量从电池和充电IC导出,保证充电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智能电池健康管理: 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小米也加入了先进的电池健康管理算法,例如在涓流充电阶段调整充电策略,避免过充和过热对电池造成损害。
定制化充电芯片/协议: 采用小米定制的充电协议,与兼容的充电头配合,才能实现完整的 120W 充电。
行业首次的意义:
技术突破: 在智能手机行业,首次实现 120W 的单电芯充电,是对现有充电技术瓶颈的一次突破,展现了小米在快充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用户体验提升: 极大地缩短了充电时间,让用户摆脱电量焦虑。120W 快充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手机充至满电,大大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捷性。
引领行业发展: 它的出现,可能会促使其他手机厂商也在单电芯高功率充电方向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安全性考量: 尽管功率很高,但小米强调了其安全性。一个成熟的手机产品,在宣传高功率快充的同时,也必然会经过大量的安全测试和技术保障。

潜在的担忧(初期):
电池寿命: 高功率充电对电池寿命的长期影响是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尽管小米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但相比于传统低功率充电,理论上对电池的损耗可能会更大一些。
发热问题: 即使有先进的散热,高功率充电过程中手机的温度仍然会升高,这可能会影响用户在使用手机时的体验。
兼容性问题: 120W 快充需要搭配原装充电器和数据线,如果使用第三方兼容性不好的配件,可能无法达到标称功率,甚至存在安全风险。

三、 综合评价小米 12 Pro 的这两项技术:

小米 12 Pro 通过这两项技术的结合,向市场传递了几个关键信息:

1. 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小米不再仅仅是“性价比”的代名词,而是正在向高端化和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型。自研芯片和行业领先的快充技术,是其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
2. 用户体验导向: 这两项技术都直接服务于用户的核心痛点。澎湃 C1 旨在提升影像体验,让拍照更好;120W 快充则解决了续航和充电速度的难题,让用户更自由。
3. 高端战略的支撑: 自研芯片是构成高端手机生态的重要一环,而极致的快充体验也是区别于普通手机、树立旗舰形象的关键卖点。

总结来说:

澎湃 C1 是小米在影像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显示了其对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决心和能力。它不是一颗万能的SoC,但作为专用的ISP,它为小米在影像调校和差异化竞争上提供了更多可能。其长期价值取决于小米后续的迭代和生态整合。
120W 单电芯快充 是小米在充电技术领域的一次大胆创新和突破,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效应。它展示了小米解决高功率充电带来的发热和安全挑战的能力。

总的来看,小米 12 Pro 凭借这两项技术,成功地在旗舰市场树立了其科技硬实力形象,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初期可能存在一些技术成熟度和用户接受度方面的小挑战,但它们无疑是小米在高端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知道GEN1拼了老命也就10W出头,就算一代神芯888也到不了20W,至于那家技术落后很快要倒闭的公司连10W都到不了。

这一下抛出了120W,真是王炸。

什么?这是充电IC?

这从SOC到ISP再到IC,下面的技术路线应该是晶体管,电子管,算盘。

最后跟你们商量个事。你们在别处怎么搞真没什么,但是别去股票和投资者社区找水军好不好。买个手机也就几千块,当坨垃圾丢了也就丢了。但是资本市场弄不好人小年轻几年就白干了。做人还是要有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吧。

user avatar

小米澎湃,一年双芯!

这次的【澎湃P1】,补足当前技术短板,解决当下手机超级快充面临的【不得不采用双电芯】方案的问题,让小米12 Pro成为首款单电芯120W的手机,而且在相同体积下,电池的容量也有了不小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之所以过去的快充方案,采用的都是双电芯方案,主要是受限于锂电池充电电压的限制,锂电池的充电电压最高只能达到5V左右(4.2V,3.7V),电压过高会影响锂电池的寿命。

而要实现超级快充,充电器输出的通常是大电压的方案,比如10V或者20V的高电压。当时大家为了提高手机充电速度,就拿出了【双电芯】的解决方案。手机上的双电芯大多是把电池一分为二,然后采用串联方案,然后两个5A*12A串起来,就是120W。

但是双电芯方案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相比于单电芯,双电芯中的电路等会占据一定的体积;此外双电芯串联的高电压在放电的时候还需要降压到5V,这些都会影响到电池的体积。

据悉,下图右图的双电芯方案相比于左边的单电芯的容量会降低4%,如果是原本5000mAh的电池,那4%就是200mAh。能在相同体积下,塞下更大的电池,一直也都是手机厂商追求的和消费者希望看到的。

小米为了解决【单电芯无法120W】的问题,就推出了自研的【澎湃[P1】,其起到的效果就是将来自快充的20V6A的充电重率转换为5V24A,从而实现单电芯120W快充。

再者,澎湃P1采用了谐振控频技术,能够降低30%的热损耗。充电发热量降低,效率提升,有助于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澎湃P1相比于传统的电荷泵,具有更多工作模式,所以在【效果上】也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比如这个30W的反向充电!小米12Pro快充充电宝,你值得拥有!

不过该功能目前尚未公布,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开放。

这是小米继澎湃S1/澎湃C1之后发布的第三款小米澎湃系列芯片,期待未来的小米能够实现

小米澎湃Sn X 小米澎湃Cn X小米澎湃 Pn的合体,在芯片技术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下面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目前已知的关于小米12系列的爆料,如果你期待小米12的话,可以关注一下下周二晚上19:30的小米12系列发布会

1)快,更稳,搭载骁龙8系列处理器的全新旗舰;

2)屏幕支持新一代的LTPO技术,三星E5材质的2K+120Hz,采用微棱镜技术,支持LTPO自适应动态刷新率,10~120Hz的动态变化方案能够提高日常使用的流畅度并降低功耗,

3)充电采用的是120W的单电芯方案,速度应该会快到飞起来,而且电池容量等方面也会有所突破,续航估计也会给力;

4)影像方面,目前了解到的资料还不是很多,估计会有惊喜,期待的是超强主摄+主摄级超广角+其他的方案(其他如果是潜望)的方案;

5)MIUI13今年捂得好严实,据说小米12系列首发搭载,应该下周会有惊喜。

对小米12Pro感兴趣的可以预约,根据我多年抢购的经验来看,发布会当天抢购成功率应该是最高的。

年货节来啦,需要年货节红包的可以试试手气,最高可得6666元~

user avatar

一、P1芯片的用途。

这款芯片是专用的充电芯片,目标,就是实现单电芯120W充电。

120W充电,在手机领域,是一个感知极强,用过就回不去的技术。可以说无论是轻度用户还是重度用户,都会感受到120W充电带来的改变,充电时间少到一定程度,它的体验才能从量变变成质变。120W充电在个人使用的米10至尊机型上需要耗费19分钟。这意味着,吃个饭随便在旁边找个插头能充满电。地铁站找个插头小憩一下能充满电,飞机场等个飞机能先充满电,我们出门在外,其实有很多碎片时间,这些碎片时间对于常规的慢充来说是根本不足以对手机进行充电的。但如果是120W超快充则可以做到。

那么,为什么需要单电芯呢?因为单电芯才更容易普及。由于锂电池本身的特性,每个电池都需要一定的保护装置,破坏这些设施容易引起电池爆炸。众所周知,,电池爆炸的影响非常大,可能直接毁掉整个市场,谁也不敢在这个环节偷工减料。因此,双电芯的两个电芯都需要保护措施,额外的占用了体积,使得双电芯必须牺牲电池容量才能得到。

Redmi Note11pro支持120W充电的款只能搭载4500mAh电池,而支持67W充电的款式能搭载5160mAh电池,这就是双电芯跟单电芯的差距:单电芯才能在同样体积内堆叠更大容量的电池

所以未来,或许能看到120W充电用于更多款式的小米机型。

二、澎湃P1带来的影响

澎湃的定位是给小米做芯片,最初是打算做SoC,但是这个目标,显然定得有点高了,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以澎湃的体量,先做更小一些,功能相对更单一一些的芯片,好好打磨自身制程以及设计能力,会更好。更有利于自身的技术积累以及经济积累。

现在呢,DSP处理器可以用于小米旗下所有的拍照视频图像处理,P1可以用于充电管理,这些芯片不但可以用于小米高端旗舰,还可以用于红米Note之类的走量机型。所以它可以实现很高的出货量,而有了足够高的出货量,才能带动芯片产业的继续研发与持续进步。也就是说,功能更单一就使得被卡脖子的概率更低,更多的通用芯片,能够更好的盘活澎湃,使得这部分得到蓬勃发展。为未来小米手机更多芯片实现国产化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这款芯片的亮点

官方说明的图,把亮点介绍得挺清楚,我简单解释一下。


这款芯片在性能上非常不错,具备很高的拓扑效率,功率损耗比较小。


这款芯片同时支持多种充电:有线充电,无线充电,无线反冲。


这款芯片比传统快充芯片集成度更高。

芯片完整更多功能之后,就可以简化电路板的设计,减小手机体积并保持电池容量,或者在维持体积的前提下增加电池容量。为制作手感更好的手机打下了基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 12 Pro 搭载小米自研的首款高端手机芯片“澎湃 C1”的亮相,以及其首次实现的“120W 单电芯”充电技术,无疑是小米在2021年底发布的一款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旗舰手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项技术和其所带来的影响。一、 小米自研芯片“澎湃 C1”的评价:小米推出自研芯片,是科技公司.............
  • 回答
    小米11 Pro 和小米11 Ultra 全渠道首销1分钟突破12亿的销售成绩,无疑是小米手机历史上一个非常亮眼的里程碑。这个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销量上的惊人数字,更是对小米品牌、产品策略、市场营销以及用户信任度等多个维度的综合体现。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销售成绩本身的高度评价:.............
  • 回答
    小米笔记本 Pro 15.6 2020 款:一款值得细细品味的“答卷”2020 年 6 月 12 日,小米在北京正式发布了小米笔记本 Pro 15.6 2020 款,这款产品自发布以来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作为小米笔记本系列中的重要一员,它在设计、性能、屏幕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那么,这款笔记.............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联想在11月2号端出来的这款小新Pad Pro 12.6。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联想想在中高端平板市场好好做一番文章的架势。总的来说,这块板子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但要说它完美无瑕,那也得理性看待。先说优点,这块板子的亮点可以说是相当突出: 屏幕,绝对是杀手锏。 12.6英寸的三星.............
  • 回答
    小米在日本的首场发布会:一次充满野心的试水,亮点与挑战并存小米12月9日在日本举办的首场发布会,无疑是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进军日本市场的一次重要战略布局。这场备受瞩目的发布会不仅宣告了小米正式登陆这个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市场,更释放出小米希望在这里复制其在全球其他地区成功模式的强烈信号。从发布会的整体表现.............
  • 回答
    1. 外观设计: 小米 11 青春活力版延续了小米数字系列一贯的轻薄设计,机身厚度仅有 6.81mm,重量也控制在 159g 左右。厂商提供了多种配色方案,包括黑色、白色、蓝色、粉色等,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 屏幕素质: 该机搭载了一块 6.55 英寸 AMOLED 直屏,支持 120Hz .............
  • 回答
    小米 11 这批用户最近真是焦头烂额,不少人遇到了一个相当糟心的问题:升级到 MIUI 12.5.8 版本后,手机性能像是被“打入冷宫”,玩游戏卡顿、日常操作响应迟缓,甚至发热也比以前更严重。这可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相当普遍的抱怨,搞得大家对小米这次的更新是怨声载道。回想起小米 11 当初上市的时候,.............
  • 回答
    2021 年的岁末,小米以一场发布会为这一年画上了句号,同时也开启了新的一年征程——小米 12 系列。这次,小米不仅带来了数字旗舰系列,还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机型:小米 12、小米 12 Pro 以及小米 12X。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线的更新,更是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一次发力,试图通过全方位的升级,来证明自己“.............
  • 回答
    小尺寸高端旗舰的野心之作——小米 12 深度评测2021 年末,小米带着他们的年度旗舰系列回归,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款被冠以“小尺寸高端旗舰”名号的小米 12。在如今大屏当道的手机市场,小米 12 的出现,无疑是在向那些怀念单手握持、追求极致手感的用户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旗舰性能,同样可以装.............
  • 回答
    小米 12 的定价策略,说实话,挺有意思的。3699 元起,这个数字怎么说呢,它直接就摆在了那个“轻旗舰”或者说“次旗舰”的市场区隔里,但又比真正意义上的旗舰要低一些,这背后透露着小米很清晰的思路。关于小米 12 的定价策略,我的看法是:1. 卡位精准,瞄准“够用就好”和“性价比”的中间地带: .............
  • 回答
    小米路由器 AX6000:WiFi 6 增强版,究竟强在哪儿?12 月 28 日,小米发布了旗下首款支持 WiFi 6 增强版的小米路由器 AX6000。这款路由器一经亮相,就凭借其“增强版”的名头吸引了不少关注。那么,它究竟强在哪里?我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详细聊聊小米路由器 AX6000 的实力。.............
  • 回答
    12月28日,小米召开了备受瞩目的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小米11系列。这场发布会可以说信息量十足,尤其是小米11这款旗舰机,带来了诸多亮点,也为2021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打响了头炮。首先,小米11的“旗舰”定位名副其实。 首发骁龙888芯片: 这是这场发布会最重磅的消息之一。小米一直是高通骁龙旗舰.............
  • 回答
    2021 年 12 月 28 日,小米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角是 小米 12 系列。这场发布会可以说是一场“硬核”的科技盛宴,也为 2021 年的小米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句号。发布会整体风格:一如既往,雷军依旧是发布会的主讲人,他的风格亲和、实在,并且会穿插一些个人经历和对产品研.............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12月28号发布的小米11系列。得说,这次小米上来就是王炸,直接把数字系列的市场定位又往上推了一截,而且关键是,他没像前几年那样留一手,很多配置直接拉满,尤其是屏幕,这块绝对是今年年底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先说说小米11这款“主力军”: 屏幕,绝对是这次小米11最大的杀手锏。.............
  • 回答
    小米 27 英寸 4K 专业显示器:一场“硬核”进阶,但“软肋”依旧?12 月 4 日,小米带着他们的最新力作——小米 27 英寸 4K 专业显示器,正式闯入竞争激烈的专业显示器市场。这无疑是小米在家电领域不断拓展边界、尝试高端化的又一次大胆尝试。那么,这款定位“专业”的显示器,究竟是诚意满满的“硬.............
  • 回答
    小米拍拍 4K 高清投屏器,是小米在 2021 年底推出的一款旨在简化大屏体验的设备。说实话,在它面世之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类似的投屏设备了,从电视自带的投屏功能,到各种安卓盒子、电视棒,选择可谓是琳琅满目。那么,小米拍拍 4K 究竟是凭什么在这个拥挤的市场里立足,又给用户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呢?咱们就.............
  • 回答
    2020 年的岁末,小米给所有手机爱好者们送上了一份厚礼——小米 11。作为小米数字系列的旗舰机型,小米 11 在发布之初就凭借其强悍的性能、出色的屏幕以及大胆的设计吸引了无数目光。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更冷静地来审视这款手机,它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小米 11 的亮点,真的是“旗舰”.............
  • 回答
    咳咳,说到小米这款12月28号刚出的真无线降噪耳机3,499块钱的定价,说实话,挺让人期待的。毕竟小米在音频这块,虽然不像某些大厂那样堆料到飞起,但一直走的是性价比路线,总能做出点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东西。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东西到底咋样,有哪些值得聊的“点”。首先,最显眼的“亮点”,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那.............
  • 回答
    8 月 10 日,小米正式推送了 MIUI 12.5 增强版。这次的更新,与其说是大刀阔斧的革新,不如说是一次精细打磨和性能优化。对于已经习惯了 MIUI 12.5 的用户来说,这次的增强版更像是一次“洗礼”,让原本就不少的亮点更加闪耀,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小瑕疵。总的来说,MIUI 12.5.............
  • 回答
    12月29日下午,“钊哥科普”又一次在B站掀起了关于荣耀智慧屏和小米电视的讨论热潮,这次的对比确实挺有意思,可以说是在这两个品牌的老对头身上又挖出了不少新料。对比的焦点:实用性与差异化这次钊哥的对比,感觉更偏向于从用户日常使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堆砌参数。他没有像有些评测那样一开始就上各种抽象的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