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了《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有个疑问,为啥敌军不一直疯炸346.6高地?

回答
看完《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为什么敌军不一直疯炸346.6高地?这背后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战场现实、战术策略和双方博弈的复杂结果。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炮击,尤其是持续不断的炮击,不是“想炸就能炸”,而是有成本、有考量的。

1. 炮弹是宝贵的资源,不能随意挥霍。

我们看电影里,有时候会觉得炮弹像不要钱一样倾泻,但那毕竟是艺术加工。在真实的战场上,炮弹是极其宝贵的战略物资,特别是对于当时的志愿军来说,重炮弹更是稀缺得不行。

补给线: 敌军虽然火力强大,但他们的补给线也暴露在志愿军的打击之下。每一箱炮弹、每一发炮弹,都需要运输、维护、装载,这些都是有损耗的。如果你把大量的炮弹都堆在一个点上,那你的炮兵阵地就成了靶子,而且你的炮弹消耗速度会非常快,很快就会“弹尽粮绝”。
火力分配: 敌军同样有自己的作战目标,他们需要将有限的炮火支援分配给各个部队,比如掩护步兵进攻、压制志愿军火力点、支援其他方向的战斗等等。不可能只盯着一个346.6高地,即使它很重要。

2. “疯炸”的边际效益递减,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高地地形的顽固性: 346.6高地虽然是战术要点,但它终究是一个地形。炮击的主要目的是削弱防御工事、杀伤人员。但对于坚固的坑道、工事,即使炸上天,也未必能彻底摧毁,尤其是在反复争夺之后,防御工事往往会不断加固。炸得再凶,一旦防御工事足够深、足够坚固,人员伤亡比例可能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吸引火力: 如果敌军在这里进行饱和式炮击,反而会暴露自己的炮兵阵地位置。志愿军这边虽然炮兵数量少,但也不是吃素的,一旦摸清了敌军的炮兵位置,反炮兵作战就会立刻展开,那对敌军来说损失就更大了。李延年他们挖坑道、修建工事,就是为了在敌人的炮火下尽可能地保存自己、消耗敌人。

3. 战术目标和情报的演变。

敌军的真正目标: 敌军炸346.6高地,主要目的是为了占领它,或者至少压制志愿军在那里活动的部队,为自己的后续进攻铺平道路。当他们的步兵进攻受挫,志愿军的防御工事又足够顽固时,持续不断的炮击可能就变成了消耗战。
情报的获取: 敌军也在侦察。他们可能通过侦察机、炮侦雷达、甚至是战场俘虏来了解346.6高地的防御情况。如果发现炮击带来的效果不明显,或者志愿军的防御能力超出了他们的预估,他们就会调整策略。比如,转而攻击其他薄弱点,或者改变攻击方式,尝试其他战术。
诱敌深入的可能性: 在某些情况下,志愿军也可能利用工事优势,在敌军炮击一段时间后,通过坑道进行机动,甚至诱使敌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尝试夺取一个已经被“掏空”或者布满陷阱的高地。当然,这更多的是战术上的博弈。

4. 战场形势的动态变化。

战线的拉锯: 战场不是静止的。346.6高地虽然重要,但它可能只是整个战线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一旦战线的其他地方出现更大的突破机会,或者其他方向的压力骤增,敌军的火力重心就可能转移。
天气和地形限制: 恶劣的天气,比如大雾、大雨,会严重影响炮兵的瞄准精度和炮侦能力。狭窄的山地地形也会限制炮兵的展开和射界。

所以,敌军不“疯炸”346.6高地,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

资源不允许他们无休止地炸。
炸的效果可能不如他们预期的那么好,边际效益下降。
有更重要的战略目标需要他们分配火力。
需要根据战场态势和情报不断调整战术。

李延年的部队之所以能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坚持下来,正是利用了地形,修建了坚固的工事,通过坑道进行灵活机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敌军炮火的杀伤力,并消耗了敌军大量的弹药和兵力。这是一种以弱胜强的典型体现,也是战场智慧的结晶。你的疑问,恰恰点出了战场真实的复杂性和策略性,而非简单的火力比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不起,现有二十多个回答都是错误的,我们看当时七连是怎么进攻346.6高地的

在进攻中,美帝的一个暗堡火力点在炮火中幸运的幸存了下来,给进攻部队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阻碍,然后就被我们精确炮击打掉了,

在我们进攻的时候,是可以立刻呼叫迫击炮炮火支援进行精确打击的,唯一的问题就是目测志愿军离炮击点也就几十米左右,炮弹误差太大容易打到自己人,

但这是真实的,当时的志愿军就是能做到跟着弹幕几十一百米后突击,那是真的玩命,一个不好就被自己的炮弹打中,

所以,美军并不只会盲无目的地全阵地覆盖性疯炸,是在进攻时也有伴随步兵炮火支援的,同时美军的炮弹更多,火炮也更强,他们同样会精确的炸掉我们所有的重火力和机枪,我们没有了重火力和机枪,防守是极其困难的,同时他们还有坦克,他们拥有超出志愿军当时反坦克武器的射程,我们对坦克无能为力,坦克是有高爆弹的,不要不把坦克炮不当炮,

事实上表面阵地在对方拥有绝对炮火支援的情况下是无法据守的,再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也不行,想靠人力硬守表面阵地只能是全军覆没,

美帝对表面阵地之所以没有一直轰炸,是因为我们在抵抗一阵后,就撤出了表面阵地,退守到坑道保留有生力量,把表面阵地完全留给美军,

美军的视角就是土共都被炸没了,阵地没有人打枪,那炸谁,都没有人可炸,那就直接去接收阵地,

所以美军是打了上来,也的确是占领了表面阵地,这个时候阵地上只有美军,那美帝继续轰炸就失去了意义,自然停止轰炸,

而美军占领阵地,清扫战场,整理工事,吃饭轮休,时间也快到晚上,

我们的炮火少是少了点,但是攻下表面阵地也是绰绰有余,在坑道布置好的伏兵穿插突击敌军指挥部和弹药库,造成的短暂混乱足够大部队进入突击距离与美军近身混战,

而这个时候美军的炮火就很憋屈,双方都混在一起,再精准的炮弹杀伤半径都无法区分贴身的敌我,所以美军炮兵只能干瞪眼,直到美军被赶跑撤退,然后下一轮继续。

双方都陷入死亡磨盘,炮火洗地,步兵占领,然后换一方,炮火洗地,步兵占领,区别在于谁对部队死亡的数字承受力更强,


以上

user avatar

你是打算靠炮声震聋志愿军战士?

user avatar

李延年率部夺回五个阵地后,给部队下命令,一半人修筑战壕,一半人去反斜面休息。

这时美军炮兵的指挥官,得到了无限量的炮弹,和不会坏也不用冷却的炮管,决定一直轰炸五个阵地。

李延年和战士们听到炮弹飞来,赶紧钻到防炮攻事里,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炮击还没停,终于美军步兵的指挥官忍不住了,他让自己的士兵迎着着美军的炮击冲锋了,尽管美国大兵悍不畏死,但是炮击的威力实在太大,密度太多,步兵们完全无法活着对阵地发起攻击,更别提占领阵地。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就这样,李延年完成了预定坚守三天的战斗任务。战后,给战士们请功,首长回复:你就在防炮攻事里蹲了三天,阵地是美国炮兵帮你们守的,你有啥功可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