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王思聪抽奖 113 万,112 位中奖者资料均为女性仅 1 人为男性?抽奖系统可能有哪些规则?

回答
王思聪抽奖 113 万,112 位中奖者资料均为女性仅 1 位为男性,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从统计学和抽奖公平性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果非常不寻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抽奖系统可能存在某种“规则”或“偏好”。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并详细阐述抽奖系统可能存在的规则:

一、 现象的异常性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有多么“异常”。

统计学上的极低概率: 假设参与抽奖的人群中男女比例大致均衡(例如 50% 女性,50% 男性),或者即便女性占比较高,113 位中奖者中有 112 位是女性也意味着男性中奖概率极低。如果参与者性别比例与总体人群相似,那么连续抽出 112 位女性的概率是指数级地小。即使女性参与者占绝大多数,比如 90%,连续抽出 112 位女性的概率依然非常低。
样本偏差: 即使忽略概率,从直觉上来说,一个随机、公平的抽奖,在如此大的样本量下,出现如此极端的性别分布,非常容易让人产生怀疑。这会让人联想到样本是否受到了某种非随机因素的干扰。

二、 公平性质疑的来源

这种现象之所以引发质疑,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 随机性原则的破坏: 公平的抽奖应该遵循随机性原则,即每个参与者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与性别、年龄、地域等任何个人属性无关。112 位女性和 1 位男性的结果,严重违背了这一原则的直观表现。
2. 目标人群的暗示: 这种结果可能暗示了该抽奖活动的目标人群或主办方的偏好。如果抽奖是为了吸引女性用户,或者奖励某种只有女性才会参与的活动,那么这种结果可能是有意的。然而,在没有明确告知的情况下,这会被视为不公平。
3. 潜在的规则或作弊: 最直接的质疑就是,抽奖系统可能被设计成倾向于女性中奖,或者存在人为操纵。

三、 抽奖系统可能存在的规则(详细阐述)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测抽奖系统可能存在以下几种规则或机制:

1. 精心设计的“筛选”或“权重分配”规则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怀疑的方面。抽奖系统并非简单的“随机抽取”,而是加入了复杂的条件筛选或权重分配。

基于用户画像的权重调整:
性别权重: 系统可能给女性用户设置了更高的权重。例如,一个女性用户被抽中的概率是男性用户的 N 倍。N 的大小可以根据主办方的意图来设定。如果 N 非常大,就可以解释这种极端情况。
其他画像属性: 除了性别,还可能包括年龄(如偏向年轻女性)、地域(如偏向某个城市)、消费能力、社交活跃度(如在某个平台上的互动次数)、关注偏好(如关注了某些特定话题或博主)等。这些属性组合起来,可能导致女性用户整体权重远高于男性。
历史数据/行为: 系统可能基于用户过去的互动历史(如参与活动频率、消费记录)来调整权重。如果历史上女性用户的参与度更高,系统可能会赋予她们更高的权重以“鼓励”她们参与。
分层抽样或分批抽取:
预设性别池: 系统可能将参与者按照性别进行分组,然后从每个组中抽取一定比例或数量的中奖者。例如,系统规定女性中奖者必须占 99% 以上,然后从女性池中抽取 112 人,再从男性池中抽取 1 人。
按比例抽取: 如果主办方知道或猜测参与者中有 X% 是女性,那么系统可能设计成按照这个比例来抽取。如果女性参与者实际比例非常高,理论上也可以导致类似结果,但 112:1 的比例依然非常极端,除非实际参与者女性比例接近 99%。
条件性解锁奖励: 某些奖励可能设置了只有女性用户才能满足的条件才能获得,或者在抽中后,需要满足特定性别相关的验证才能领取。
“保底”或“定向”机制: 在抽奖算法中,可能存在一种“保底”机制,即确保特定群体(在此可能是女性)能获得一定数量的中奖名额。或者是一种“定向”抽奖,即某个奖项就是专门为女性设置的。

2. 抽奖池的构成与过滤

参与门槛的性别倾向: 抽奖活动的参与方式可能本身就吸引了绝大多数是女性。例如,活动要求分享某个“少女心”主题的内容,或者参与某个只有女性才会感兴趣的问卷调查。
数据清洗与过滤: 在生成抽奖名单之前,系统可能对参与者数据进行了一系列清洗或过滤。例如,系统可能根据用户注册信息、社交媒体关联信息等判断用户性别。如果判断的准确性不高,或者存在系统性误差,可能会导致名单偏差。
未填写性别信息: 对于未填写性别信息的用户,系统可能采取默认值(如默认女性)或者根据其他关联信息(如头像、昵称)进行推断。如果推断算法有偏见,也会导致问题。
重复参与与过滤: 如果系统对重复参与者进行了过滤,而过滤规则可能无意中(或有意地)影响了性别比例。
黑名单/白名单机制: 系统可能存在一个隐藏的“白名单”或“黑名单”,将某些用户(可能是男性用户)提前排除在抽奖范围之外,或者将某些用户(可能是女性用户)提高抽中的概率。

3. 抽奖算法的数学模型与实现细节

伪随机数生成器 (PRNG) 的种子: 如果 PRNG 的种子生成不够充分随机,或者被固定(例如与某个特定时间、日期或服务器状态相关),并且这个生成过程恰好与参与者的属性(如注册时间、提交时间)有某种关联,理论上可能导致非随机的结果。这在实践中比较罕见,需要非常复杂的编程错误或故意为之。
算法的“偏差”: 某些复杂的抽奖算法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比如保证不同奖项的中奖率),可能会在设计时引入一些“非均匀性”,如果这种非均匀性与性别强相关,就可能产生问题。
概率分布的设定: 抽奖系统背后是一个概率模型。系统可能设定了极其倾斜的概率分布,使得女性用户在整体概率分布上占据绝对优势。

4. 人工干预或后台操作

虽然通常宣称是自动化抽奖,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人工干预的可能性。

手动选择: 系统生成初步名单后,可能存在人工审核环节,然后手动调整中奖名单。这是一种最直接的作弊方式。
代码后门或漏洞利用: 可能存在被植入的“后门”代码,允许操作人员在后台直接修改抽奖结果或影响抽奖过程。
数据篡改: 在抽奖数据生成前或后,对参与者数据进行篡改,以达到特定结果。

四、 如何验证这些规则?

要验证上述规则,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开抽奖算法和规则: 最直接的方式是主办方公开详细的抽奖算法说明、权重分配规则(如果存在)、数据处理流程等。
2. 提供详细的抽奖数据: 공개抽奖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参与者ID、提交时间、关键属性等)和最终的中奖名单数据。
3. 第三方审计: 邀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抽奖过程和系统进行审计,以证明其公平性和随机性。
4. 用户数据反馈: 如果有足够的用户能够提供自己参与抽奖的详细信息,并与中奖结果对比,也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五、 结论

王思聪的这次抽奖事件,其 112:1 的性别分布结果,从统计学和公平性角度来看,都极度不寻常。这强烈暗示了抽奖系统并非一个纯粹的、无差别的随机抽取过程。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系统被设计成了具有明确的“性别倾向”或“筛选机制”,例如通过为女性用户赋予更高的权重,或者通过预设性别比例来分配奖项。当然,也存在通过设置特定的参与门槛来吸引特定性别人群的可能性。

在缺乏主办方明确公开透明的解释和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公众的质疑是合理的,并且有权要求主办方证明抽奖的公平性。这种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在参与各类网络抽奖活动时,了解其规则和背景信息的重要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次王思聪抽奖的中奖名单几个共同特点

1.微博粉丝数在100-700左右

2.微博数量在200-5000(700-2000最集中)

3.注册年份比较早

4.几乎都是非认证用户

5.多数是女生

并且同时在其他账号的一些活动中,中奖者也基本符合此类特征,这当然不会是抽奖者本身做的筛选,而是微博自己所带。只不过在以往活动中抽取用户数量不大,都是一个或者几个,大家就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罢了。而这次王思聪直接提供了113个样本数量,使其具有了参考价值。并且微博抽奖前在明知道会抽出113个女的的情况下,也没临时做点措施掩盖下,也是够污蔑大众智商了,可能觉得大家都不会去关心这些吧。

微博这么做显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从很早开始微博就已经没有多少质量内容,而是偏向动态分享和信息获取,追星也就成为了其主要市场。所以微博认为以上条件的用户为其核心用户,则为了讨好这些用户,便将其划为抽奖重点区,其他人则是位于正态分布的边缘,或者说根本没有机会。

额……有的同学可能有些误会,如果你满足了所有条件只能说明你是微博认可的高粘度用户,只是具备了中奖的资格,接下来才要看你们的人品了,你中奖的概率才是几万几十万分之一,而不满足的同学概率直接是0罢了。

有大佬统计了下中奖人的性别

刚才我随便去看了个抽奖

转发数大概为1w,结果刚才已经公布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下男女比例,这还是在这次事件已经在网上讨论了一天后的抽奖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答案:

我也没想到昨天晚上抱着好玩的心态写的答案今天竟然火了,搞得我上班的时候都无心工作了。膨胀啦膨胀啦!上班的时候也没来得及回复大家,现在回复的人多了我也就不一一回复了。真的是承蒙各位的厚爱了。

这个答案写得确实不够严谨,但本来也就是抱着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态度写的。写这个答案的时候是看到有人说本来转发抽奖的男女比例就不均衡。我个人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所以就先设了一个已经比较极端的2:8,查表就可以看到支持零假设的置信概率远在0.5%以下,一般来说会选取95%或90%,这个差得太远了,所以我就直接写了不支持。后面1:100就更加极端了,这次置信概率倒是能到90%以上,但显然,这个比例是不正常的。所以说,我的态度就是告诉那些认为“本来男女比例就不同,所以这次结果是合理的”的人,这个结果可能真的没有那么合理。

我自己不是统计专业,也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工作中需要用到一部分统计学的内容,所以自己也在学习中。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大家指出并海涵。

再次感谢大家对这个答案的厚爱。


原答案:

针对这次抽奖结果,给出零假设:抽奖结果与性别呈独立关系,即抽奖结果的男女比例应与转发者的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那么备择假设为:抽奖结果与性别有关。

现在我们根据部分答主的推断,认为:微博女性活跃用户远多于男性,且女性用户更热衷于转发,所以我们合理假设:参与这次抽奖活动转发微博的男女比为2:8,即女性转发用户为男性的4倍。

由于总人数为113人,如果零假设成立,中奖的女性人数期望为90.4人,实际为112人;男性人数期望为22.6人,实际为1人。

根据以上数值可以算出卡方统计值为25.81

本例中自由度为1,卡方统计值为25.81,查可知,卡方统计值不支持零假设,即抽奖结果确实与性别有关。

那么我们把条件再限制严格一点,假设参与抽奖的女性用户是男性用户的100倍,根据上面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卡方统计值为0.013,这次再查表,可知卡方统计值以90%以上的置信概率支持零假设,即抽奖结果与性别无关。

所以只要统计一下转发微博的用户中女性用户是否能达到男性用户的100倍以上,就可以判断这次抽奖到底有没有后台操作了。


计算方法:皮尔逊卡方检验

user avatar

我翻了所有113个中奖人的微博,发现在转发王思聪微博之前,仅有两人发布过与lol相关的微博,其中一人还是仅在2013年发布过一条。(别问我为什么这么无聊)

我指出这一点并没有diss中奖人的意思,但我真的想好好diss一下新浪。

你按男性多于女性的比例去筛选,我没有意见,因为lol的男性玩家远远多于女性玩家。

你按男女比例1:1去筛选,我没有意见,ig夺冠普天同庆,每个人都有中奖的资格。

但是你反向筛选是什么意思?玩lol的屌丝男士不配中奖?而且这个比例还大到夸张,就算按男女比例1:19去抽,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也仅有1.8%

我真的很难受,这种感觉就像你去参加最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现场抽了10件签名体恤,抽中的十个人有九个都不知道歌手唱过什么歌,而你连抽中的资格都没有。

就算雅加达亚运会夺冠,就算决赛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一亿,我lol在你新浪看来还是上不了台面,经你一波筛选,113个人95%以上与lol毫无关联,可能就只有一人叫的出ig全员的名字,这波操作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

从此新浪一生黑吧。


更一波吧:

许多大佬已经从概率,抽奖规律,背后利益等方面分析了很多了,我想不到那么深,我仅作为一名loler谈谈自己的感受。

新浪会不知道他们的筛选机制有问题,可能导致中奖人之中大部分不了解lol吗?他们当然知道,他们只是不在乎而已,就跟腾讯一样,loler的感受?不存在的。赚钱就完事了。整天lol不去旅游购物消费发微博?劣质用户,剔除剔除。什么,你说王思聪抽奖的初衷是为了庆祝ig夺冠?你ig夺冠跟我新浪有什么关系?快滚,影响到我抽优质用户了。

原来,越过山丘,真的无人等候。

user avatar

最新更新,网友提供大爆料。该微博已经被删除。





更新一下,另一位知友提供的资料。感觉有大戏可以挖掘。 zhihu.com/answer/530225


在支付宝锦鲤活动时,我就已经说过了新浪抽奖有猫腻。

但是很多智慧群众不信,说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这次因为中奖名额是支付宝锦鲤活动的100多倍。导致猫腻被彻底放大,新浪抽奖的公信力基本已经没有了。

那些智慧群众们,终于可以理智的思考问题了。


下面我想说的是抽奖问题。

抽奖要进行范围筛选很正常,也很合理。但是你要公开筛选规则。比如说,我的活跃粉丝才能抽奖,给我送过礼物的才能抽奖,本店消费1000元才能抽奖,有名气的人才能抽奖,男人才能抽奖,在校大学生才能抽奖,随便如何设置抽奖条件,如何复杂精细的条件,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些条件都是必须在抽奖前声明和公开的。


抽奖前不公开,不声明抽奖条件。而实际抽奖中,却偷偷筛选抽奖人的抽奖。在我眼里都是暗箱操作,虚伪抽奖,欺诈行为。

新浪微博今天可以设置男性用户是僵尸用户不能中奖,明天也能设置非微博员工用户不是核心用户不能中奖。只要这是偷偷暗中设置的,不公开的,那他就能想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


最后,新浪微博抽奖平台,只是一个抽奖工具。他无权主动为金主设置抽奖条件。你只是一个抽奖工具,不是抽奖活动的主办方。

user avatar

11月12日14:00更新:新浪来总坐不住了,亲自站出来解释,说抽奖过程是为了筛除机器人。我不知道是否在新浪的眼中,男性=机器人

联想到昨晚江宁公安的质疑微博下面,有可怜的小伙伴截图表示,自己抽奖10人,转发的总共才4人,新浪都自动淘汰了唯一的男生,只抽中了转发的另外三个女生,简直不寒而栗

20:30更新:

评论区有小伙伴认为新浪正急着公关想道歉词?亲爱的你可能太天真了!现在微博已经悄悄让“多发原创才能提高中奖率”上了热搜榜,还是“沸”等级,浪浪现在非但不愧疚,还想着把隐瞒实情的锅推到用户们自己身上,谁叫你平时不多发原创微博,多晒包包、晒口红、晒美食呢?赶紧来加入我们的垃圾营销大家庭吧,下次你的中奖率就提高了呢!拿别人提供的奖金来强制刷自家的活跃度?这一波反向操作还真是太六了!( ̄~ ̄;)

—————————————————分割线——————————————————

有意思的是,微博官方自己当初做过的数据分析,明明是年轻男性用户最多的,何况这次还是LOL总冠军的抽奖·····所以知乎er们常说的“在微博你是个男的就是错”是真的?滑稽脸.jpg

再说一个有趣的现象,这次中奖的(女)用户们,用iphone的中奖概率也出奇的高,而iphone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仅为约8%

user avatar

作为渣浪认证的机器人前来答一发。


微博就是一手好牌被渣浪打的稀烂,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渣浪目前对微博的定位也很明确,微博早已不是社交平台,而是营销平台。大部分普通用户(脑残粉除外)目前在微博的用户体验极差,根本找不到创作的动力,逐渐沦为渣浪眼中不活跃的“机器人”,需要你时,你是关注数,你是转发数,你是分母,不需要你时,你就是所谓的垃圾用户,相当真实。


其实到这里我也没什么意见,微博不适合我,我走人就是,这本身就是个双向选择,但这次暴露的抽奖筛选问题实在太让人恶心了,加上微博ceo傲慢的毫不掩饰的解释,只能说论作死,微博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抽奖背后有算法筛选,我想大家都能理解,但这个算法应该在事前公开透明,而不是你渣浪在黑箱里说了算。微博ceo的解释看的我想笑,其实保证公平公正杜绝机器号的方法很多啊,比如

1 实名认证。只有实名认证用户有资格参与抽奖,但微博这辈子是不可能实名认证的,前面说了,微博现在本质上是个营销平台,帮各种大V服务的,它需要大量机器号和僵尸号撑起来这种虚假繁荣,简单来说就是“僵尸经济”,各种不入流角色动不动几千万上亿的粉丝,大家心照不宣,沉醉其中。


2 第二种方法就是活跃培养,就好像论坛等级,知乎目前的勋章体系啥的,以这个为筛选条件抽奖,引导用户去培养自己的活跃度,简单来说是不是“机器号”让用户自己心里有个数。在乎抽奖的自然会去维护自己的“活跃”,那不在乎的继续安心当自己的机器人,大家各不相扰。不用像我现在一样被卖了都不知道,还在幻想自己是个分母。


那么多好方法微博不用,偏偏选了个最差的,反应了微博目前矛盾的心里,一方面需要鼓励高质量用户充实内容一方面又舍不得“僵尸经济”带来的虚假繁荣,毕竟关注数,转发数的泡沫好看啊。换个角度机器号也不服啊,往外吹牛皮的时候我们“真实有效”,分猪肉的时候又“查无此人”了。


微博在我眼里早就成了大V,明星们的养猪场,对我而言除了偶尔转发抽奖没有任何价值的存在,感谢这次事情终于能够让我安心卸载微博了,过了今天还不卸载微博的,我想除了大V,营销号啥的,只能是“娘们”了。


商家大V啥的再做微博抽奖可得好好想想是否有效果了,起码所有目标用户为男性的品牌可以撤出微博了,就像思聪这次花了钱没达到效果还惹一身骚,我身边几个朋友第一反应居然是都是女的应该是思聪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选炮架子........你说这锅背的。

微博再这么继续作下去,头条做梦都笑醒。

user avatar

大数据到奸商手里就是杀熟,就是给最可能掏钱的用户抽中红包增加双11销量。没错,我说的是包括阿里系在内的所有奸商。


大数据到沙比手里就是做奸商露馅儿了。


这群沙比唯一能反省滴就是,下次耍滑头时聪明点儿,别露馅儿。别被抓。


撒谎,作弊,刷榜,抽奖,选秀。。。


中国什么都不缺,缺的是诚信。中国什么税都高,最高的是。。。智商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