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林家是否有可以让黛玉继承的大笔遗产?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中,林黛玉的出身和财产状况,是构成她悲剧命运的重要线索之一。要回答“林家是否有可以让黛玉继承的大笔遗产”,我们需要仔细梳理小说中关于林家以及黛玉父母的描述。

首先,我们得明确林黛玉的娘家是姑苏林家。她的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曾任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嫡亲女儿,身份尊贵。这层关系本身就说明林家在社会地位和财富方面,应当是相当可观的。

林如海官至巡盐御史,这个职位在当时的官场上,是收入不菲且油水丰厚的。巡盐御史负责监督盐政,而盐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其管理自然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小说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林如海贪污腐败,但即便只是正常俸禄和管理费用,其年收入也绝非小数目。而且,作为官员的家眷,林如海的妻子贾敏,也应享有相应的官家待遇,家中生活自然也是优渥的。

再者,林如海作为林家唯一的男丁(小说中提到他自幼读书,其父林如海的父亲早逝,母亲李氏也已去世,林家独他一根苗),他必然继承了林家先辈的全部家业。虽然小说中对林家的具体家产没有详细的数字描写,但从林如海的官职、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能够将女儿贾敏嫁给如此显赫的贾府,都可以推断出林家是有一定的积累和底蕴的。这不仅仅是俸禄的收入,也可能包括家族世代经营的田产、商号等。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虽然嫁入贾府后,身份上与林家本体的财产关系有所区分,但她娘家贾府的显赫也为林家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关系支持。不过,我们讨论的是黛玉能从“林家”继承的遗产,这主要指的是她父亲林如海留下的家产。

那么,林如海留下了多少遗产给黛玉呢?这里就牵扯到小说的关键情节。林如海在黛玉幼年时就已去世。在他去世前,他曾安排了黛玉的未来,将她托付给贾母。

在林如海弥留之际,他曾与贾雨村有过一番谈话,其中提到了自己的家事。他明确表示自己已无亲属,只有一个女儿黛玉。他非常担心黛玉将来无人照管,因此在安排后事时,特地委托贾雨村代为照料,并提到了黛玉的“身体”和“性情”。

更重要的是,林如海在临终前,曾将家中的一些银两“尽数封桩,并未交与下人”地交给贾雨村,嘱托他“看机密何处,以待黛玉”。这里的“封桩”和“尽数”两个词,暗示了他留给黛玉的财产并非小数。虽然具体的数量没有明说,但从林如海的官职和他的细心安排来看,这笔钱财足以支撑黛玉在贾府的生活,甚至在理论上可以让她有一个体面的婚嫁。

然而,这笔“大笔遗产”的继承过程,却充满了曲折和不确定性。首先,林如海去世后,林家在姑苏的家产,由于林如海没有其他子嗣,理论上是归黛玉继承。但是,小说并没有明确描写黛玉在贾府期间,有人去姑苏处理林家的具体产业。一种合理的推测是,林如海的遗产可能一部分以现银或金银细软的形式直接交给贾雨村,另一部分则可能是一些固定资产,如田产、房产等,这些产业的变现和管理,在当时的情况下,需要有得力的人来处理。

而且,林如海虽然委托了贾雨村,但贾雨村的为人如何,在小说中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他是一个 opportunistic(机会主义者),善于钻营,也并非全心全意为黛玉着想。小说中也未明确提及贾雨村将这笔“封桩”的银两如数交给了贾母或黛玉。

更值得注意的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她聪慧敏感,又带着一丝清高和疏离。虽然她住在贾府,享受着贾母的疼爱和生活上的照拂,但她并没有主动去过问或提及娘家的财产。她更在意的是精神层面的沟通,以及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她的生活虽然清贫(相对于宝钗等人的丰厚),但也是在贾府的经济体系下运行的。

那么,这笔遗产是否“大笔”,以及它是否“真正”落到了黛玉手中,小说给出的信息是模糊且充满暗示的。我们可以推测:

1. 确实存在一笔不小的遗产: 林如海官职显赫,且是家中独苗,不可能没有留下像样的家产。
2. 遗产的具体形式不详: 可能是现银、字画古玩、田产等。
3. 继承过程存在疑问: 遗产是否被妥善管理,是否被其他人(如贾雨村)挪用或侵吞,小说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4. 黛玉本人对遗产的态度: 她似乎并不在意物质财富,更注重情感和精神的追求。

因此,从“林家是否有可以让黛玉继承的大笔遗产”这个角度看,答案是肯定的,林如海是留下了可观的家产。但是,这笔遗产的“大笔”程度,以及它最终是否能够顺利、完整地由黛玉继承和使用,却是小说留下的一个悬念,也暗示了她命运中的一部分无奈和身不由己。她虽然有这笔资本,但却因为年幼、父亲早逝、监护人的复杂性以及她自身的性格,这笔遗产并没有成为她物质上的坚实后盾,反而更像是一种沉重的过往,一种家族的遗赠,最终也未能改变她飘零的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怎么觉得提问的人是在搞笑,或者说是故意挑起问题呢?压根就没有考虑红楼梦清中期的时代背景,完全把贾敏、黛玉、贾母当初现代人了。

林黛玉面临的最大困境,不是没钱,而是没人,没有真心为她考虑,可以为她撑腰的男性亲人!


可能受影视作品的影响,黛玉容易被误解成穷苦伶仃的小可怜,再套用现代人的思维,仿佛只要林黛玉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黛玉从来没有缺过钱,甚至可以说,大观园里面,除了宝玉,黛玉是小姐少爷中最有钱的了。每月的月钱之外,贾母有各种补贴,书里是明确说贾母是按时给黛玉送额外的零花钱的。除了现金,黛玉吃的、用的,都是上好的名贵的。薛宝钗送黛玉燕窝,黛玉感动的并不是燕窝的贵重,而是“燕窝虽易得,难为你的心”。燕窝虽易得,燕窝虽易得,燕窝虽易得!在黛玉眼里,燕窝不过是寻常易得之物,感动她的,是宝钗的关心。就像我下雨天给你送伞,被打动的是送伞的心,而不是这把伞有多名贵。


潇湘馆是大观园里面数一数二的好房子,黛玉住着。糊窗户的纱,用的是“上用内造”的软烟罗。下雨天,随手就拿出一个“绣球玻璃灯”,给宝玉拿着照亮。这个灯有多稀罕呢?宝玉这个撕扇子、砸玛瑙盘子不眨眼的公子哥儿,都“怕摔碎了舍不得用”,黛玉就轻轻巧巧拿出来了。


在贾府做姑娘,黛玉永远不会缺乏物质。别说贾母这么疼她,就是贾母不在了,以王夫人的修养,也不会在物质上薄待黛玉的。问题是,黛玉不可能一直做姑娘,她必须要出嫁,这就很惨了。紫鹃说得很清楚了“王孙公子虽然多,谁不是今儿朝东,明儿朝西。娶个天仙回来,不过三五天也搁后头了,甚至有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娘家有人还好,姑娘这样的,没了老太太,也就凭人欺负罢了”。


王熙凤够美貌,够能干了吧?她在贾府立足,靠的是贾琏的疼爱吗?不是的,是靠王家的威风。贾琏再骂她“夜叉星”,也不能撼动她正妻的地位和福利。此外,贾琏到底是“世家公子”,不会对王熙凤动手。但是贾迎春呢?贾府还没有倒呢,碰到孙绍祖这样对她又打又骂的,也只有一年中回几天娘家苟延残喘下了,但好歹迎春还有娘家的接济。如果是黛玉嫁给贾琏、甚至孙绍祖这样的人,谁来做她的靠山呢?


黛玉就是再有钱,也没有使用权。红楼梦的姑娘们,一个月2两银子的月钱,要买个胭脂花粉,还要“托奶哥哥去买”,整本书里面,除了黛玉、宝钗是出过趟远门,其他姑娘们,除了去王府(舅舅家),奉元春旨意去了趟清虚观,根本没有其他出门的机会。探春要买点儿小玩意儿,能自己去逛,去挑吗?她连贾府的二门都迈不出去,只能托宝玉,还得许诺给宝玉做双鞋。女子再有钱,也只能通过父亲、丈夫或儿子来使用,也只有真正关心她们的男性亲属才能为她们“撑腰”。


所以黛玉要幸福,只有嫁宝玉一条路。这也是贾母想的。


贾敏出嫁后没有回过一次娘家,简直不能再正常。林如海是在扬州任职(也有说在苏州),贾府在京城,贾敏没事儿从扬州夫家跑回北京娘家?这是失了智了吧?同样情况的有王家的女儿,薛姨妈,她带着宝钗、薛蟠回北京,见到王夫人,“姊妹暮年相见"。就是说薛姨妈自从出嫁后,一直到儿子女儿都成人了,才偶然的有机会回到京城,见到了自己的姐姐。如果不是丈夫早逝,薛蟠又执意要到京城中见识见识,可能薛姨妈到死都不会再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娘家人了。


考虑到清代的交通条件,贵族已婚妇女回趟娘家的复杂程度,远嫁的女儿一辈子回不去很正常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中,林黛玉的出身和财产状况,是构成她悲剧命运的重要线索之一。要回答“林家是否有可以让黛玉继承的大笔遗产”,我们需要仔细梳理小说中关于林家以及黛玉父母的描述。首先,我们得明确林黛玉的娘家是姑苏林家。她的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曾任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嫡亲女儿,身份尊.............
  • 回答
    郜林在一次采访中提到,里皮教练就像一位大学教授,而我们(中国球员)则像是高中生,难以完全理解他传授的技战术。这句话流传开来后,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对国内足球整体理解水平的一种概括。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间接认为,国内足球的理解能力就如同郜林所说的那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 回答
    林全院长关于“台湾慰安妇有可能是自愿的”这一论调,自公开以来,在台湾社会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包括其提出的背景、可能包含的论点、引发的反应,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一、 言论提出的背景与可能的意图首先,理解林全院长说出这句话的场合和.............
  • 回答
    敦煌阳关林场“剃头式”砍伐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复杂,而补救措施也需要科学、审慎地进行。“剃头式”砍伐的原因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剃头式”砍伐是一种非常粗放、破坏性极大的采伐方式,通常是将林分中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树木一次性砍伐,与科学的森林经营方式背道而驰。在阳关林场出现.............
  • 回答
    关于林生斌杭州纵火案是否会成为21世纪中国最大的公共悬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案件本身复杂性、公众关注度、以及后续发展来看,它确实具备了一些成为“悬案”的潜质,但要冠以“最大”的头衔,还需要审视其在社会层面引发的震荡和长期的未解之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案件的发生和初期定性。2017年6月.............
  • 回答
    要评价粟裕和林彪是否配得上元帅的称号,甚至比较他们在十大元帅中的地位,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也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细节。咱们不妨就事论事,一层层地剥开来看。粟裕:未授军衔的“元帅”级才能很多人一提到粟裕,总会觉得他是个“遗憾”,因为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未能被授予元帅军衔。这确实让人扼.............
  • 回答
    西藏林芝被称为“小瑞士”,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藏族文化与高原生态,吸引着无数游客。以下是林芝值得一游的景区及详细推荐,涵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特色体验: 一、自然风光类 1. 巴松措(巴松措湖) 位置:林芝市巴松措镇,距林芝市区约30公里。 特色: 中国最美的高原湖泊之一,湖水清澈见底,四周.............
  • 回答
    .......
  • 回答
    十年前,以《意林》、《读者》、《青年文摘》为代表的一些杂志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被认为“美化外国、贬低中国”的现象。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并非一个简单的“有势力操控”就能概括的,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的交织。我们不妨来抽丝剥茧地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信息传播环境。 改革开放的.............
  • 回答
    寻梦雪域明珠:林芝南迦巴瓦峰,不止是壮丽提到林芝,人们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桃花盛开的烂漫,但在这片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土地上,更藏着一位真正的王者——南迦巴瓦峰。它不是某个精心雕琢的公园,也不是某个现代化的度假村,而是一座巍峨耸立于地球之巅的自然奇观,是一颗镶嵌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雪域明珠。南迦巴瓦峰.............
  • 回答
    关于KK和林斌对Emacs和vi的评价,这实际上反映了两种编程工具的哲学差异以及用户群体的偏好。以下从功能、使用场景、用户群体、文化背景等角度详细分析: 1. Emacs与vi的核心差异 Emacs 功能强大:基于Lisp语言开发,支持高度定制化,可扩展成“编程环境”。 插件生态:拥.............
  • 回答
    李宗伟和林丹之间的每一次对决,都像是羽毛球界的一场史诗级演出,观众们在为他们的精彩表现喝彩的同时,也在猜测,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胜负?是运气,还是实力?要说李宗伟输给林丹,运气和实力各占多少比例,这实在是一个难以精确量化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实力层面:势均力敌下的微妙差异首先,必须承认.............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林烨”和民兵洲际导弹的设计,我需要澄清一下。经过查证,在公开的历史资料和导弹研发的官方记录中,并没有“林烨”这个名字与民兵洲际导弹(Minuteman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的设计有明确的关联。民兵导弹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开发的一款非常重要的.............
  • 回答
    林彪的军事才能在中共党内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能力被普遍认为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以下将详细阐述他的军事才能以及与国民党阵营中可能与其相媲美的人物。 林彪的军事才能: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林彪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战略眼光、战役指挥到具体战术运用,都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和娴熟的技巧。 1. 卓.............
  • 回答
    “同样被刺配,林冲、卢俊义被百沸滚汤烫脚,武松、宋江一路上有好酒好肉,这是为何?”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水浒传》中对人物命运和遭遇的刻画,以及其中蕴含的作者对不同角色的态度。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刺配的性质与目的不同:首先要明确,“刺配”在宋朝是一种刑罚,意思是刺字在脸上,.............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你可能会感到有些复杂的情绪,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大家在霍格沃茨的分院过程里,都带着一些期待和想象。但要说因为分到了斯莱特林就觉得难过或者羞愧,我觉得这绝对不是应该有的反应,而且也完全没必要。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斯莱特林到底代表着什么。很多人对斯莱特林的刻板印象都来自于电影里那些反派角色.............
  • 回答
    关于林生斌是否“利用死去亲人恰烂钱”的讨论,以及其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触动人心的议题,涉及情感、道德、法律以及舆论的多重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理性分析,并避免简单化的定论。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这起事件的背景。林生斌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在2017年的一场大火中不幸.............
  • 回答
    要评价林肯总统,并且将他与华盛顿总统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在美国精神中的地位,这是一项既引人入胜又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两位总统都处在美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他们的行动和思想塑造了美国的未来,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天对美国精神的理解。如何评价林肯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一位出身卑微、自我教育的政治家,以其坚韧不.............
  • 回答
    林冲上梁山时,他内心深处的善恶界限确实经历了一番剧烈的动荡,但要简单粗暴地将他归为“恶人”,我认为是过于片面了。更准确地说,他那时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心怀愤懑、逐渐走向极端但仍未完全泯灭良善的落魄英雄。我们不妨从头捋一捋林冲的遭遇,才能理解他上梁山时的心境:曾经的体制内的“好人”在遇到高俅之前,林冲.............
  • 回答
    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战略态势并非“势如破竹”,相反,他们最初确实取得了一些优势,但很快就陷入了被动。至于林彪“远避苏联”,这与史实不符。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初期优势与策略: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按照盟军(主要是苏联)的安排,准备接收东北。国民党政府迅速调集了包括“精锐”嫡系部队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