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刘仲敬和 @王陶陶 的回答。
在我们分析国际政治的时候,有一个原则一定要牢记在心底,那就是: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同时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前者是内因是主因,后者是外因是助因。
也就是说,中日交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政治形势的变化。
类比目前中美的情况,你就看的清楚了——目前中美外交关系开始发生战略性的转变,根本原因还在于中美两国内部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对外政策。
类似的,日本和中国的战争,是完全类似的道理。
在中日外交关系中,日本实力较强,是主动方,中国实力较弱,是被动方。所以我们先说日本。
日本在走向法西斯之前,有一段民主化的时期,史称大正民主运动,发生了两次护宪运动,试图打击藩阀政治,走西方民主道路。但是由于日本天皇制度的存在和浓厚的封建势力残余,这次民主化运动非常不彻底。但是无论如何,这次运动对日本国内乃至整个东亚都有影响,那段时间日本有一个政治潮流,就是支持中国搞革命,推翻满清之后大家携手并肩对抗西方列强。
等到大正死了,召核继位,比起他的傻子爹,召核这个人的能力可以说是比较强的,再加上遇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整个世界都在分裂、集权和嬗变。这也是我在别的文章里面提到过的,大英帝国主导的殖民主义的全球化2.0版本的崩溃和退潮。经济危机的发生对各国国内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各国政治普遍出现了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潮流——就和今天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法西斯主义,就是这种潮流的顶峰,而本来就有天皇制度,封建残余严重的日本,也毫不犹豫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从这一刻起,中日战争,可以说已经无法避免了。因为法西斯是必定要扩张的,法西斯的国家就是靠对外扩张来续命的。就日本那个家底,它唯一可行的扩张方向,也只有中国了。二三十年代日本国内的政治斗争有好些个阵营,其中一条就是北上派和南下派的矛盾,在这背后又是日本陆军和海军的矛盾——陆军肯定想北上,海军想南下。那时候日本统治阶级还算有脑子,所以没有支持南下派,北上派想占领远东,结果两次尝试都被苏联抽回来了。最后唯一的软柿子只剩下中国。正好由于张学良这个败家玩意儿轻而易举的丢掉了满洲,导致日本军部势力的军事冒险付出极少而收获极大,这个结果极大的刺激了其他的日本军官。从此之后,日本陆军里面一个个野心家都Cosplay石原莞尔玩起了各种事变,完全无视国内外政治外交形势,基本就是把中国当做一盘肥肉了。其行为连石原莞尔都看不下去,试图去阻止他们,结果被人怼了一句:“石原前辈,我们只不过是在重复您在满洲干过的事情,有什么错吗?”石原本人也无fuck说。他算是日本国内有战略头脑的人,但问题是这种制度性的疯狂他阻止不了,甚至他本人就是借此投机得利的。
在这种疯狂的推动下,日本从一开始准备蚕食中国,变成了鲸吞,试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然后又在陷入持久战泥潭之后,被迫开启了南洋副本,惹来了英美的敌意。再然后为了先发制人又试图通过袭击,让美国人“被迫接受和平”。总之就是一步步作死,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
上面分析了日本国内政治变革的情况。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呢?其实也差不多,经济危机全世界都一样,右转、集权和民族主义这三条应激反应也和膝跳反射似的。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四一二清党之后整体右转。对外政策也是比较强硬的(相对之前而言),打着民族主义大旗,鼓动民气搞起了革命外交。常凯申还试图Cosplay小胡子搞法西斯,可惜那时候中国还是农业国,这个法西斯实在是搞不起来。
太晚先去睡了,明天再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