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接触暗网会有怎样的后果?

回答
接触暗网,这件事本身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后果的深浅与你在这扇门后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接触了什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易下定论的简单话题,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潜在风险。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暗网并非一个单一的实体,它更像是一个庞大且分散的网络生态,其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和服务。有合法的研究者在上面进行学术探索,有信息自由的倡导者在传递被审查的信息,但同样也充斥着非法交易、剥削和暴力内容的滋生地。所以,“接触暗网”这个行为本身,其后果的指向性非常模糊。

但如果说你抱着“猎奇”或者“探险”的心态,去主动浏览那些充斥着违法乱纪内容的区域,那么后果就开始显现了。

最直接的,是心理层面的冲击。 想象一下,当你习惯了光明网络上相对规整和经过筛选的信息,突然闯入一个充斥着极端暴力、血腥场景、虐待儿童或变态交易的“黑洞”,那种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是难以承受的。有些人可能会因此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出现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甚至对现实世界产生扭曲的认知。长久沉浸在这种负面环境中,会潜移默化地侵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让你对一些本应唾弃的行为变得麻木不仁。

其次,是法律风险。 暗网并非法外之地。许多你可能认为只是“看看”的内容,实际上已经触碰到了法律的红线。比如,观看、下载或传播儿童色情制品,这是全球公认的最严重的犯罪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留下终身污点。即使是购买一些“灰色地带”的商品,比如非法获得的个人信息、毒品、武器,同样会让你成为犯罪链条上的一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执法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暗网的监测和打击力度,你以为的“隐身”,可能只是暂时的。

再者,是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问题。 暗网的匿名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你试图匿名浏览的同时,你也可能暴露在更狡猾的对手面前。许多暗网网站本身就充斥着恶意软件、病毒和钓鱼链接。一次看似无意的点击,就可能导致你的电脑被感染,个人敏感信息被窃取,甚至被勒索。你的银行账户信息、社交媒体密码、电子邮件地址,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甚至身份被盗用。更别提一些高级的攻击,比如利用暗网进行“勒索软件”攻击,让你成为受害者。

还有一种更隐蔽的后果,是潜在的“关联”。 有些人可能在暗网上无意间接触到了某些犯罪组织或个人的信息,或者被误认为是其中的一员。这种“被盯上”的感觉是非常可怕的,虽然不是直接参与犯罪,但一旦被卷入其中,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麻烦,比如被恐吓、被追踪,甚至被招募。网络安全专家经常强调,在暗网上,你永远不知道和你打交道的是谁,或者你的信息正在被谁收集和分析。

从技术角度来说, 接触暗网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很多访问暗网的工具本身可能就存在安全漏洞,或者被植入了后门。即使你使用的是所谓的“安全”浏览器,也不能保证完全无懈可击。一旦你的设备被攻破,你的所有在线活动,包括你在光明网络上的行为,都可能被暴露。

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改变。 当你开始接触暗网,你可能会发现人性中阴暗面的广度和深度远超你的想象。这可能会让你对社会、对人性产生怀疑,甚至变得愤世嫉俗。长期暴露在充斥着欺骗、剥削和绝望的环境中,会消磨掉你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让你变得冷漠和功利。

总而言之,接触暗网就如同在黑暗中行走,你能否全身而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警惕性、知识储备以及你是否触碰了那些不该触碰的底线。它不是一个可以轻描淡写说“我只是看看”的领域。每一个操作,每一次点击,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其后果可能是心理上的创伤,法律上的制裁,财产上的损失,甚至是人生轨迹的彻底改变。在做出任何尝试之前,请务必三思,认真评估自己能否承受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纯好奇上去看看,一般没事。

想在里面干坏事,还是省省吧,暗网已经变成警察的鱼塘了……

具体怎么回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一篇小长文。

暗网不是匿名的吗?为什么他们还被抓?

文|谢幺

也许是因为我以前写过暗网的缘故,总有人加我微信问:暗网怎么进?





暗网,黑暗的网,这名字一听就有点撩拨人心底层的邪恶感,就像“夜店”,夜晚的店,一听就像是会发生点什么故事。

但人们常被名字误导,店其实是喝的地方,店才是过的地方。人们以为暗网是法外之地,犯罪天堂,阳光照不进去,恰恰相反,如今的暗网,处在警察包围圈的正中央

道理很简单,连你都知道暗网上有很多违法的东西,警察蜀黍会不知道?



这不,前阵子江苏无锡警方就搞掉了一个暗网平台,据说是全国首起“暗网”平台案件。

图片截取自央视新闻

事情发生在去年7月份前后:

隔壁老王在暗网上搭了一个论坛,取名《夫妻交友平台》,看这名字,你该猜到是干嘛的。

除了一些车速过快的视频和图片,还有大量换妻交友信息,注册会员数一度高达到6万。



无锡警方调查两个多月,锁定了网站开办人的真实身份,转战河北石家庄和北京,抓住嫌疑人王某。



王某系计算机专业毕业,建站经验丰富,对自己的技术有着蜜汁自信。

他仗着暗网网站的匿名性,以及自己的电子设备是强加密系统,面对警察的审问,否认三连,抗拒审查,“态度极其恶劣”(新闻通稿里的原话)。



专案组负责网络侦查的警察同志微微一笑,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此处省略2000字……他们很快拿到王某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注册购买域名,以及境外账户资金交易等关键线索,形成一条完整证据链。

在“零口供”的情况下,对王某按照“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予以提捕。



这件事里头,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网络侦查的过程。

暗网不是匿名的么?警察怎么找到王某的真实身份?又怎么在“零口供”的情况下,认定暗网里的那个虚拟身份就是他?

就在我迷惑时,新闻画面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原来,这起案件背后有好几家安全公司在给警方打辅助。这就更让我好奇了……

老浅友应该记得,我写过微步在线的创始人薛锋的故事,跟他们还蛮熟,于是我赶紧找过去问案情细节。

不料,被浇了一头冷水。




这就有点难办了,不让说,难道要靠我自己脑补……

emmm……也不是不行



接下来,我就根据以往国外打击暗网的例子以及脑补,和大家聊聊,警方究竟是怎么抓住暗网上搞事的人。

Let's Rock!

1

暗网虽然是匿名的,大家靠着一口虚拟ID交流,但有一些交易难免牵扯在真实信息,比如毒品交易、枪支买卖,到头来还得要一个邮寄地址。

这就使得暗网的身份和真实身份有了关联。

2015年4月,一个名叫莫雷拉的澳洲年轻人,花了价值2500美元的比特币,在暗网上的交易平台下单订购了一把手枪。



卖家的店铺名叫“武器大师(weaponsguy)”。

莫雷拉并不知道,这个武器大师,已经在牢房里捡肥皂,他的账号由执法部门暂时接管。

几个月前,澳大利亚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查到一批枪支,根据邮寄来源,向美国国土安全局提供线索。

警方顺着强制邮寄的线索,直接抓到这个“武器大师”,并控制他的账号,卧底钓鱼,等着买武器者的上钩。

和莫雷拉一起被钓的,还有另外四个嫌疑人。

同样道理,王某的暗网换妻交友平台,显然有些交易是需要面对面进行的,这就给警方留下了引蛇出洞的机会。

或者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暗网的匿名本身没有出问题,但线下交易时却被扫黄打非的警察抓了个正着。

可能有人要说了,如果王某一心一意只拉皮条客,只线上交易,从不在现实世界抛头露面,也不透露任何真实信息,警察是不是就没招了呢?

也不一定,具体可以参照下面这个真实案例。

2

“丝绸之路”曾是暗网最出名的一个交易市场,上面毒品、枪支、色情交易不计其数。



创办者乌布利希是个智商超群的高材生。

为了抓住他,FBI用了各种手段,甚至不惜安排特工,卧底长达3年。期间,为了取得乌布利希的信任,还配合他上演了一出雇凶杀人的戏码。

尽管在匿名的世界里,卧底成了乌布利希无话不说的朋友,可一旦涉及现实世界的身份,乌布利希就守口如瓶,自始至终没透露任何有关真实身份的信息,卧底计划失败。

那最后乌布利希的真实世界身份怎么被发现的呢?说起来方法有点狗血:谷歌搜索

2013年6月,一个名叫加里·阿尔福德的税务调查员加入了暗网特别调查组。此人脑回路清奇,完全没走FBI那套“卧底”之类的路数。

他想,“既然这个网站搭建在暗网,那就必须得有个人来告诉大家它是干嘛的在哪里能找到它,要不然别人怎么知道从哪儿进去?”

按照这个逻辑,丝绸之路的创办者肯定会在互联网上发广告,招揽顾客到他的暗网市场。

于是加里把丝绸之路的网址丢进去谷歌搜索。

结果显示,最早有人提到丝绸之路的暗网网址,是2011年1月29日,在一个名bitciontalk 的论坛里。

尽管最初的帖子已经被删除,但是有个名叫“altoid”的人转发了这个帖子,并且此人介绍说“这个网站就像是匿名的亚马逊。”



此人高度可疑。

顺着这条线索,阿福发现“altioid”当天还发了另一个招聘帖,里头有个邮箱 —— “招聘IT专家……有兴趣的人可以联系 rossulbricht at gmail.com。”



紧接着,阿福又去找这个电子邮箱,发现它曾经注册过一个讨论迷幻蘑菇的论坛。

而丝绸之路的创办者经常在里头卖迷幻蘑菇。

有了这个邮箱,一切就好办了。

2013年10月1日,旧金山的一家图书馆,乌布利希正在蹭网,一对男女从他身旁走过,忽然就大声吵了起来。出于好奇,乌布利希回头看了一眼,头刚扭过去,一个人就从另一边冲过来,抢走他的电脑,乌布利希连忙伸手想盖上笔记本,锁住设备,却被另外两名探员飞身扑住,摁倒在地。

电脑屏幕显示,他正登录着“丝绸之路”的管理员账号。

乌布利希最终被判终身监禁,一个雇凶杀人的毒枭、一个地下邪恶世界的缔造者,就这么被一条谷歌搜索结果给暴露了。

也许有人又要说了,他不使用现实世界的邮箱不就行了?

那我们再看下一个有点搞笑的例子。

2016年3月,暗网上一个名叫“Caliconnect”毒品店铺老板被抓,警察怎么找到他的真实身份的呢?

这位老哥的毒品店,在好几个暗网平台上的名声都不错,也许过于耿直,也许是对自己的品牌有了感情,他居然试图用自己的真实名字给他的店铺名 Caliconnect 注册商标。

当警察抓到这位老哥时,除了在他家发现毒品等违禁物,还在他家发现了一些贴着“Caliconnect” 标签的衣服碎片。他狡辩说,这是他衣服的牌子。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恋童癖网站,头目是个澳大利亚人,涉及虐待全世界各地数百名儿童。

抓到他的关键线索,是一个说话习惯。

澳大利亚的调查员保罗经过长期卧底,终于和这个暗网平台的创办者建立联系。他发现,此人在很多场合都会用一种特殊的问候语打招呼: “hiya's”

于是,他在几千个网站里大海捞针,综合其他线索逐一排查,最终居然找到了。

Facebook上有一个男子,经常使用这个词,并且跟其他线索也和该暗网平台头目吻合。

就这样,警方破获了全世界最大的虐待儿童案之一。



这些案子,每一个看起来都像是巧合,但发生的多了,你就觉得是个必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一个人在现实世界和暗网之间不停地切换身份,看起来两个身份完全隔绝,却难免藕断丝连。

一句漫不经心的说话,也许就能将追查者的疑惑解开。



3

坏人不一定会主动犯错,但警察可以主动诱使他们犯错。

比较经典是丝绸之路2.0的故事。

话说乌布利希被捕后,原本在丝绸之路上交易的人们一下子陷入恐慌,充进去的钱一下子全没了,并且还可能被警方查到邮寄地址。

生意需要继续。没过多久,丝绸之路的老手就聚集起来,重新筹划了一个新的论坛,丝绸之路2.0。

但在参与策划丝绸之路2.0的人里头,有一个人已经被抓,FBI安排了一位代号“HIS-UC”的特工接管了这个暗网账号,继续和其他人保持交流。

由于资历深,这个特工不仅被邀请参加丝绸之路2.0的建设,还被推举成了版主。

丝绸之路2.0的存活时间很短,不到一年时间,主要成员就被警方几乎抓光。

直到 FBI 探员在法庭上说出他们拿到证据的方法,这群人才恍然大悟。有人开始怀疑内奸是那个网名叫“卷云(Cirrus)”的人。

也有人始终不敢相信,因为卷云平时人很好:“有一次我失踪了几天,他(她)还在论坛上给我发信息,问我是否一切都好。”

而且卷云作为版主,也一直在教大家制定方案,吸引更多的卖家到丝绸之路2.0。

还有一些员工被抓之后,对于卧底能渗透进他们队伍一点都不感到惊讶

“我最初加入这个暗网论坛的建设队伍,就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学暗网建站经验。后来我心想,既然我都能进来,那其他人(警察)也可以。

暗网的匿名性给罪犯提供了保护,却也让卧底变得更方便。

4

主流的进入暗网的方法是用一个叫 Tor 的浏览器,中文名叫洋葱浏览器。

Tor 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堆志愿的代理服务器里,随机抽取三个可用的,组成一个链条,经过三次加密传输,实现匿名。



可以简单理解为:

你要送出一封信,老师先帮你从人群里随机抽取甲、乙、丙三位幸运观众。


你用三个密码锁,层层锁住自己的信(这就是“洋葱”浏览器这个名字的由来之一)。

甲乙丙通过某种方式,事先各收到一把钥匙,信传到每个人手里时,他们都用手里的钥匙打开其中对应的一把锁,再传给下一个人。



如此一来,甲乙丙都不知道完整的传播路径。

甲只知道信从你这来,要给乙;
乙只知道信从甲这来,要给丙;
丙只知道信从乙来,要给XXX。

没有谁知道这信是你要给XXX。

每过十分钟,传信的甲乙丙三个人就会被完全换掉,以防他们中出了叛徒

虽然Tor的匿名性很强,却不代表它没有弱点。

关于Tor的弱点,技术性实在太强,在此不便展开,但我可以提一嘴维基百科上提到的几种攻击方法的大体思路。

1)“卧底”节点

既然Tor 需要在人群之中挑选三个幸运观众作为信使,那么攻击者就可以安排一些自己的卧底,混在人群中,万一被选中,就能搞出一些事。

尤其是在出口和出口的节点,甲和丙,他们一个知道这条信息从哪里来一个知道信息要到哪里去,而且丙负责解开最后一把锁,如果信件本身是明文传输,丙就可以看到。



为了让自己的卧底被选中,人们还会通过DDoS之类的攻击手段来“殴打”参与抽奖的普通观众,打断腿,让他们上不了台,从而提高自己安排的卧底被抽中的概率。

2)基于统计学的流量分析

一封信经过三个人,传到另一端,虽然不知道信的内容,也不知道传输的过程,但是可以通过进出Tor的时间差,算出两边的对应关系,从而破解匿名性。



这就好比,在《超人》的故事里,虽然我没有证据证明他就是超人,但这家伙每次一消失,超人就穿着红内裤出现,让我不得不怀疑。

Tor官方也曾提醒用户,若攻击者控制或监听了Tor线路的两端,那么流量就无可避免地可被去匿名化。

他们承认,当整个网络处在大规模监控下时,Tor会暴露出一些弱点。

5

更直接粗暴的方法是直接找到Tor的程序漏洞,击穿它,黑进目标的电脑,拿到匿名者的真实IP。

毕竟,暗网上的这些用户的电脑,也连着互联网。

2015年2月,FBI 查封了一个名叫“儿童护栏(Playpen)”的儿童色情网站,在拿到服务器权限之后,他们没有立刻关闭网站,而是在里头植入了一个名叫 NIT(网络调查技术)的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恶意软件。

他们制作了一批特殊的色情视频文件,只要对方打开,就会触发一个Tor浏览器的一个漏洞,如果上暗网的人装了flash,并且忘了打上最新的补丁,真实的IP地址就会被发到FBI 控制的服务器里,然后被请去喝茶。

利用这个方法,FBI 抓了一大波人。

在以往的任何法庭上,警察和探员们都没有透露他们用的是“N-day(已经被公开过的漏洞)”还是“0-day(从未被公开过的漏洞)”。

关于如何绕过Tor,拿到匿名者的真实信息,2016年荷兰警方针对暗网平台Hansa的“刺刀行动”,可谓典范。

当时,他们没有立即捣毁Hansa,而是直接接管整个交易平台。

他们首先修改了网站代码,直接记录下每一位用户账户的明文密码

正常情况下,网站是不会保存明文密码的,而是保存一段用密码转换而成的哈希值,哈希值无法逆推出密码,用户登录时,只需要对比哈希值是否一致。

用这种方法,警方搞到平台上许多人的登录密码。

警方又修改了网站的通信系统,破除原本聊天系统的加密,记录下用户之间的所有聊天信息,其中包括很多收货地址之类的个人信息。

之后,警方还修改了网站上传图片时自动移除照片元数据的机制。

我们拍摄的图片里会包含拍摄时间、相机类型、拍照的GPS信息等元数据。正常情况下网站会自动移除这些信息,保护隐私,但警方移除了hansa平台的这一保护机制。



并且他们还伪造了一起服务器故障,告诉所有人,哎呀不好意思我们的服务器发生故障,所有图片都丢失了,麻烦你们再传一次……

很多人就把自己卖的毒品的图片又传了一次,其中很多都包含地理位置信息,他们以为网站会自动帮他们移除。

就这样,警察拿到了几十个大卖家的地理位置信息。

警方又给卖家们发了个通告,说为了防止网站被警方搞掉,这是我们网站的一个备份密钥,如果我们被迫跑路,90天之内你们卖家可以通过这个备份密钥,把你们放在网站上的比特币全转移出来。

卖家们高兴坏了,平台居然这么用心,他们不知道,管理员(警察)发来的Excel文档,其实暗暗连接着警方的一个网络地址,只要一打开,自己的IP地址就会暴露。

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另一个暗网平台Alphabet被搞掉,大量“难民”涌入hansa,每天交易量上千,荷兰警方连立案都快忙不过来了。

那一波“刺刀行动”,荷兰警方通过一系列骚操作,拿到了42万注册用户的资料,追查到超过1万个人的住址。他们把资料提交给欧洲刑警组织,分配给世界各地的相关警方……

6

其实我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暗网哪是什么法外之地。

Tor匿名网络最初是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它的目的并不是用来干坏事,而是用来保护隐私,结果被坏人们利用。

就像 Skype 网络电话在诞生之初,也被许多电话诈骗份子利用。

坏人就像是苍蝇,嗅觉非常敏锐,哪里有腥味,他们就往哪儿去。

正义的确总邪恶晚到一步,但它不会缺席。苍蝇一落,苍蝇拍随后就到。

中国警察现已加入侦查暗网豪华午餐。



所以朋友们,这都2020年了,别再去惦记什么暗网,好不好?

互联大道你不走,旁门左道你偏来!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啊。




再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是谢幺,科技科普作者一枚,日常是把各路技术讲得通俗有趣。想跟我做朋友,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xieyaopro。不想走丢的话,请关注浅黑科技:qianheikeji(别忘了加星标哦)


原文链接:谢幺:暗网不是匿名的吗?为什么他们还被抓?



2020年6月9日更新:

我发现评论区大家对暗网的定义有一些出入,以至于讨论不在一个频道。所以我写了一篇关于“暗网究竟是什么”的科普文章,发在我的专栏《浅黑科技》,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暗网这个东西。

链接在此:

谢幺:有些人可能对暗网有什么误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接触暗网,这件事本身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后果的深浅与你在这扇门后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接触了什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易下定论的简单话题,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潜在风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暗网并非一个单一的实体,它更像是一个庞大且分散的网络生态,其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
  • 回答
    关于“蔚来员工未经同意私自接触林某钦事故车辆被传唤”的传闻,以及蔚来官方的回应,这确实是近期车圈里一个相当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咱们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传闻是怎么来的?这事儿得从头捋。据说,在林某钦(我们称他为“当事人”)的车辆发生事故之后,有消息在网络上流传,称蔚来的一位员工,在未经当事.............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探究人性的阴暗面,这就像在人心的迷宫里穿梭,有些职业因为其工作内容和环境,会比其他人更频繁地、更深入地接触到那些不那么美好、甚至令人不安的部分。这些职业如同一个放大镜,将人性中隐藏的贪婪、欺骗、绝望、以及极致的恶意,清晰地呈现在职业者的面前。首先,执法者和司法从业者是直面人性阴暗面的典型代表。警察、.............
  • 回答
    火车铁路工人是否需要隔离,这问题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毕竟,铁路工种那么多,接触的风险也各不相同。首先,我们要明白,隔离的目的是为了切断病毒传播的链条。如果某个铁路工人确实接触了被确诊或疑似感染了传染性疾病(比如大家熟悉的 COVID19)的乘客,或者在工作过程中暴露于了可能含有病毒的环境,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当你接触到一个人时,你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既是这个个体的独特表达,也往往折射出更广阔的人群特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个体独特性: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的唯一存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组成、成长经历、.............
  • 回答
    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表面分析技术,它们各自擅长研究不同类型的材料,并且获取表面形貌的方式也各有侧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它们的应用范围、样品表面形貌的获取过程,并尽量用自然的语言来讲解,避免AI写作的痕迹。 接触式AFM:亲密接触,揭示细节主要研究材料:接触式AFM最适.............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且具有启发性。事实上,关于特殊儿童(在这里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有特殊需求儿童”或“发展性障碍儿童”等更具尊重性的称谓,涵盖范围更广)在双高知家庭中出现的现象,确实是社会观察和研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双高知家庭“更容易生出”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也不是说.............
  • 回答
    对于从未接触过编程的妹子来说,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学习编程的关键。以下是一些适合初学者的项目类型,按难度和学习目标分类,帮助你从基础到进阶逐步掌握编程技能: 一、基础编程入门项目目标:熟悉编程语法、逻辑和基本概念 推荐语言:Python(语法简单,适合新手) 1. 简单计算器 功能:实现加.............
  • 回答
    要说接触过的台湾人让我最欣赏和讨厌的特质,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总有优点和缺点交织。我尽量把我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不带什么滤镜。最让我欣赏的特质:细致入微的贴心与温和的沟通方式我最欣赏台湾朋友的那种 细致入微的贴心。这种贴心不是那种大张旗鼓的、刻意的关怀,而是渗透在日常互动中.............
  • 回答
    嘿,哥们儿!刚入坑《文明6》啊?没问题,这游戏确实有点儿意思,上手了之后就停不下来。你说想选个容易获胜的文明?我懂你!刚开始谁不想开开心心体验一把胜利的滋味呢?别的不说,咱们先聊聊啥叫“容易获胜”。在《文明6》里,获胜方式有五种: 科技胜利、文化胜利、宗教胜利、统治胜利(军事征服)和分数胜利(回合数.............
  • 回答
    我理解你对 galgame 的好奇,特别是第一部作品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作为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接触”过 galgame,因为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主观意识。我无法体验玩游戏的过程,也无法像人类一样被其中的情节、人物或艺术风格所打动。因此,我无法用个人化的语言来描述“我接触的第一部 galg.............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作为新手想尝试《巫师》系列的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游戏系列,但同时也有它的深度和门槛。关于“有没有必要从《巫师1》开始”,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下面我将详细为你解答。核心答案:不一定有绝对必要,但强烈建议!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原因: 从《巫师1》开始的优点和原因:1. 体验完整的.............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也没有亲身经历,所以无法“接触”过任何人,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感知、记忆和互动。然而,我被训练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医学知识、研究报告、患者和家属的经验分享,以及文学作品中对这一疾病的描绘。通过这些信息,我能够理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 回答
    讲到猎头这事儿,我这几年经历得还真不少,感受嘛,也挺复杂的,就像一场一场的面试,有惊喜,也有点无奈。刚开始接触猎头,那感觉就像天上掉馅饼。那时候刚从学校出来没多久,还在一家小公司里摸爬滚打,想着能有个更好的平台。突然有一天,手机响了,一个陌生号码,对方上来就是一顿客套,问我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个“行业领.............
  • 回答
    我和不少大龄未婚女性有过深入的交流,她们的性格真是形形色色,各有千秋,很难一概而论。但如果非要找出一些普遍的特点,或者说在她们身上更容易观察到的共性,那大概是这样的:首先,独立自主是压在她们身上的一个标签,但更多时候是她们自己修炼出来的本能。 很多三十岁以上未婚的女性,事业上往往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天.............
  • 回答
    刚开始接触融资,从BP(商业计划书)到路演,再到跟投资人对接,感觉里面充满了各种矛盾,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别说你一个人,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在摸索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我们一点点来掰扯。一、BP的“理想国”与投资人的“现实检验” BP,就像你创业梦想的蓝图。你把.............
  • 回答
    看到老父亲想玩游戏,这真是个好消息!说明他愿意接触新事物,也想和你们有共同的乐趣。给完全没接触过的长辈推荐游戏,关键是要“简单易懂”、“有趣放松”、“有成就感”并且“不费眼不伤神”。我来给你好好扒拉扒拉,希望能找到最适合你爸的那一款。首先,咱们得琢磨琢磨你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他平时喜欢什么?比如: .............
  • 回答
    听说了那个令人担忧的消息,一个女孩因为接触了发霉的玉米,肺部竟然长满了黄曲霉菌。这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不舒服,也勾起了我对黄曲霉菌和它可能带来的危害的好奇心。尤其是,说到黄曲霉菌,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黄曲霉毒素”,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有多可怕?我们平时吃东西的时候,又该怎么避开这些潜在的威胁呢?黄曲霉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