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问题是不成立的,很多学校已经在缩了(但不等你周围的专业在缩)。以前我们招3个班,后来变成1个,最后专业撤销。上述我指本科,研究生以上目前缩的不多,主要是上研需求太刚了。很多人上哪个专业根本无所谓,主要就是混个文凭。
但目前有个奇怪的问题在于,很多生化材环专业都在试图培养计算机人才(我不是指个人自学行为),反之不少传统专业其实在培养纳米人才,怪哉……
恰恰相反,生化材专业的规模还有扩张的趋势。
一方面,中国一年接近一千万学生要上大学,对于大多数人有个学上就不错了,谁还管专业,你不去有得是人去。
一方面,生化材通过强基计划等绑定涉世未深的学生,趁着学生懵懂强制本硕博连读,又可以套牢一大批学生。
一方面,双一流学科里生化材名列前茅,就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学校,生化材都是大力发展的方向,未来会大力投入资源,招聘更多师资,自然需要更多学生。
一方面,生化材就如癌症一样在快速扩散。各个院系都开始大搞材料,微电子机械能源里都大量病变。今天我看到苏州附中搞了个纳米实验班,也是惊掉下巴。说明生化材正在努力向下延伸。
另外一方面呢,很多社会需要的专业扩招严重不足,甚至被打压。我之前看过哈工大的就业报告,计算机本硕近十年没什么增长。下面南京大学的软件工程博士就2人,计算机博士25人,相比化学博士上百,2020年甚至还出现博士比硕士多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算了一下eecs和combine major,MIT在读本科生1341,接近30%选择计算机专业!我看看生化材,生物(加上Chemistry and Biology)在读学生93人,占比2.02%;化学(加上Chemistry and Biology,生物化学都重复统计了,否则更少)在读学生62人,占比1.35%;材料科学与工程在读学生99人,占比2.15%;在美国环境和土木都在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所以环境和土木加起来在读学生51人,占比1.11%。
如果高校专业招生规模受市场调节,那么高校招生规模应该更接近美国的情况,而中国却恰恰相反,其中原因值得玩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