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劝导督促孩子时她反驳“关你屁事““和你有什么关系”时,家长该怎么回应?

回答
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正是独立意识萌发,渴望被尊重的时候。当他们顶撞一句“关你屁事”或者“和你有什么关系”时,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但如果处理不好,只会把关系推得更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得拿出点智慧,别光想着压制,而是要理解背后的含义,再有策略地回应。

首先,我们得冷静,别当场爆炸。 孩子这句话一出口,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生气,觉得孩子不尊重自己,简直是反了天了。但想想看,孩子这么说,往往不是真的想跟你划清界限,而是觉得你在干涉他不想让你管的事情,他想自己做主。如果你一上来就吼他,他只会觉得“你看,果然是我爸妈不懂我”,然后更抗拒。

所以,深呼吸。你可以在心里默念几遍“他只是孩子”,或者暂时移开视线,走到窗边看看外面的天,等自己情绪稍微平复一点再开口。记住,你的冷静就是对他最有力的第一步回应。

接下来,要尝试理解孩子话语背后的意思。 “关你屁事”和“和你有什么关系”,这几句话,其实是在传递一种信息:

“我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和决定权。” 他可能觉得你在管的事情是他自己应该负责的,或者他有自己的方式,不希望你过多干预。
“你可能不理解我。” 他可能觉得你的观点或者担忧,并不能真正理解他当下的处境或者感受。
“我需要自己解决问题。” 他可能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去学习,即使失败了也想自己承担后果。
“我的行为并不影响你。” 有时候,他只是觉得你对他的某件事情的关注,并不能影响到你的生活,所以觉得你管得太宽了。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有技巧地回应了。别硬碰硬,试着软化,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来沟通。

回应策略一:先承认,再表达关心,最后留空间。

当孩子说“关你屁事”时,你可以这样回应:

“嗯,我听到你这么说,你觉得我管得太多了是吧?” (先承认他的话,让他知道你听进去了,而且你理解了他的感受,而不是直接否定。)
“我也知道你长大了,想自己做主。但是,你知道吗,你这句话让我觉得有点难受,因为我毕竟是你爸妈,我关心你,看到你可能遇到麻烦,或者我只是想确保你做得事情是安全的,我放不下心。” (用“我”开头来表达你的感受和动机,强调的是“关心”和“放不下心”,而不是指责他“不听话”。把重点从“管你”转移到“担心你”。)
“这样吧,你告诉我,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有没有信心处理好?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你,或者我只是想给你提个醒,你告诉我一声,好不好?或者,你希望我什么时候再问你这个问题?” (这是关键一步,给孩子选择权。你可以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但强调“帮你”而不是“帮你做”。问他有没有信心,也是在给他机会证明自己。最重要的是,询问他希望你什么时候再过问,这等于是在给他的隐私和独立性留出空间,让他知道你有意愿尊重他的节奏。)

回应策略二:反问,引导思考,共情。

当孩子说“和你有什么关系”时,你可以这样做:

“你说和我没关系是吗?那我问你,如果这件事让你受了委屈,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会影响到你情绪,会不会也让我这个关心你的人跟着担心呢?有时候,我们虽然不是当事人,但你毕竟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开心,我们才开心呀。” (把“关系”拉到情感层面。你不是在争论“是不是该管”,而是在解释“为什么我会关心”。强调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和互相影响。)
“或者,你觉得你现在处理这件事的方式是最好的,对吗?如果你觉得对,那我很乐意听到你分享你的想法,让我也能学习一下。因为我也想知道,我该如何更好地理解你的世界,对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回应,因为它将“你不让我管”变成了“你让我了解你”。这是一个邀请,而不是质问。你是在寻求理解,同时也在给孩子一个机会去解释和证明自己。如果他能说清楚,你自然会因为了解而放心;如果他解释不清,你也有机会进一步引导。)

回应策略三:设立边界,明确责任。

有时候,孩子的话语里也可能潜藏着对你越界的抗议。

“我理解你想要自己的空间。这样吧,有些事情,如果你能自己做好,并且不会影响到别人,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那我会尽量尊重你的决定。” (承认他的需求,并且用积极的条件句“如果……那……”来表达你的支持。)
“但是,有些事情,比如关系到你的健康、安全,或者可能对家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那我还是需要了解情况,并且有权跟你一起讨论,直到我认为事情是妥善处理的。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清晰地划定界限,让他知道哪些是你作为监护人必须要负责和介入的领域。同时,强调的是“跟你一起讨论”,而不是“我说了算”。)
“我们之间有没有一个约定,什么时候我可以问你,什么时候你觉得我不需要问?或者,你觉得我怎样做,你才不会觉得我烦?” (主动去建立沟通规则,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这样他会更愿意遵守。这是一种合作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放下你的“面子”和“权威”。

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你一直在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或者一种不被信任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当你能放下这种姿态,用平等的、尊重的态度去和他们沟通时,他们也才会愿意放下戒备,愿意和你交流。

记住,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探边界、争取独立的过程。我们的任务不是要压制他们这种需求,而是要引导他们健康地去实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与他们的连接。下次孩子再冒出这句话时,不妨试试上面这些方法,也许你会发现,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只是需要一些更聪明的沟通方式来弥合。这就像一场棋局,不是让你去赢过孩子,而是要和他一起,走出一条大家都舒服的路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好的回应就是闭嘴。

这种反应是青春期逆反的典型反应,你说一千道一万,除了把关系进一步搞僵,不会有任何效果,因为孩子已经把你们放在敌对的立场,又怎么可能听敌人的话?

你没看错,就是敌人。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领地意识,他的房间,他的东西,他的思想,他的自由,在他看来都是他的领地。如果你承认他对领地的所有权,那么你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去做客,但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被当成恶客赶出房间。如果你不承认他的领地,未经允许就擅自闯入,那么在他内心里,你就是敌人,他会把你的一切行为和言语看成对他的冒犯甚至攻击,所以他会不假思索的说出:“关你屁事!和你有什么关系?”这是一头年轻的狮子对闯入者的警告,如果你不退出,接下来就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撕咬。这时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退出去,以行动表达对他权利的尊重,避免矛盾激化。

什么是教育?其本质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关系越亲密,彼此之间的黏性就越强,影响力也就越大。一旦关系破裂,形同陌路,还谈什么教育?你会听一个路人叨叨叨?更有甚者,发展到仇人的地步,那就不是教育的问题了,而是生死的较量了。那些说揍一顿,抽一顿的,你们认真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嘛?你们年轻时有没有被抽过?挨抽的时候你内心是感激还是痛恨?在皮带面前,你是真心的忏悔还是发誓报复?

那是不是就没法管了?是的,这么大已经没法管了。要管,得在青春期之前管,把握好大方向。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行为不仅有了巨大的惯性,还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你的说教已经不足以改变其运动的轨迹,强行干预,很可能就会翻车。

那是不是就放任不管?不是,硬的不来软的啊!先修复关系,加强黏性,恢复影响力。你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就越大,这就是青春期逆反的基本规律,你得学会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你要时刻记得你是站在对方的地盘上(虽然房子的所有权是你的,但当你想去干涉他们行动的时候,你就是在踏入他们思想的领地),你得遵守领地的规矩,用他们可以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方式去阐述你的观点。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把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不要俯视他们。多倾听,少说教。时刻把他们放在你的视线中央,而自己尽量躲在他们的视线之外。进房间前先敲门,未经允许不碰他们的东西。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而要用商量的语气。尽量避免正面冲突,理智应该是你的强项,不是孩子的强项。如果你几十岁的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么也别指望传承了你的基因且处于中二期的孩子能够保持理智。冲突,只会造成伤害,不会改变结果,但理性和智慧可以。

应对青春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青春期到来前重新定位亲子关系,放平姿态,平等交流,不让自己成为对方逆反的目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