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车评人”愤怒的说:五菱miniEV就是个卡着汽车工业下限做出来的工业垃圾;
怎么不说他的价格也是汽车届的下限呢?怎么不说他的使用成本也是汽车届的下限呢?
这就像一个美食博主说街边三四块一碗的炒饭方方面面都没有五星级酒店的皇帝炒饭好,不适合人吃。
你不觉得这个美食博主的人上人嘴脸恶心,还要问:这个炒饭这么多缺点,他改进这些问题了吗?
但是它就是三四块钱,买一餐温饱,仅此而已,提的那些问题本就不是他想解决的,在不涨价的前提下你想要他提高品质就是耍流氓,更何况你真提价提质了原先的用户还吃不起了呢,他们只能去另一家三四块的炒饭了。
“车评人”当然不希望你们都去吃三四块一碗的炒饭,他希望这些拿着三块钱的人去贷款个十块,然后面对着一堆没吃过的十元到二十元区菜品不知道怎么抉择,他就好一部部出视频来给你们推荐,他才有人看不是吗?更何况这推荐还不一定客观呢,可能是某个商家充值了的,可怜的年轻人贷款了十块结果还吃了个十元菜中的垃圾,惨惨惨。。。
其实这个车唯一的作用就是降低了人民群众买车的门槛,让更多人在炎夏和寒冬能驾驶一个恒温的盒子出行,至于“车评人”的那些问题,mini没想解决这些问题,他的用户也不需要他去提质涨价。
1、压根不会考虑宏光mini的,或者看不起宏光mini的,或多或少,不看好这种小车。很多测评人,开的都是豪车,以豪车的标准衡量宏光mini,自然是没有理由看好。
2、宏光mini的销量又证明了,上面的这些人属于极少数人。相反,这款车极其成功,受到大众的喜欢。说什么,越来越多人不看好。是非常个人化的观点,基本就是主观感受。提问是对宏光mini有偏见的。
3、这车就是个低端代步工具。不需要别人多么看好。可能最大竞争对手也就是老头乐,两轮电动车。老头乐那么招人恨还是有人买。两轮电动车,你和他说什么不安全,也是对牛弹琴。
4、宏光mini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不堪。如果你动手去开一开,就不会轻易得出这种结论。可能滤震和舒适型都不理想,但是至少不会太难开,可能比很多市面上的入门车都要好开。有些入门车真的很难开,换挡逻辑混乱,转向笨重,动力响应迟滞。宏光mini不能说多惊艳,但是对得起这个价格。
5、看不起宏光mini的人,并不是因为配置太低,不安全,不舒适。最大的缺点就是作为新能源车,太便宜了,定位太精准了。拉低了新能源车的下限。
要知道,在有些人的眼里,普通人劳苦大众是不配开汽车的。他们开电驴子,开老头乐的时候,没有人会注意他们。也没有人忽悠他们不要去买。相反,换宏光mini了,配置,安全,操控,内饰都成了重大的关注点。
谢邀,利益相关…总之就是很相关。
仔细看了问题下的90多个回答,表扬主要集中在价格、外观、便捷性等方面。也对宏光MINI的续航、安全性、行驶舒适度给出了中肯的批评。
感谢大家的认可、建议。
还有,都是嗦过螺蛳粉的朋友,大家说的都对。
确实,宏光MINIEV一开始的缺点很多,详见这篇回答:
最初的思路是:
针对需要一台实用便捷、成本低且安全的代步工具来满足上下班代步、接送小孩、购物买菜及个人休闲出行等多种需求的人群设计的一款产品。基于用户的需求,设计研发的产品。
在开发初期就未曾考虑过以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取胜”,续航里程主要用于满足用户的城市代步出行需求。
在不能完全确定市场接受度的情况下,稳妥起见,我们选择先满足最基础最广泛的出行需求。
上市后的情况大家也有印象,反响很不错,也伴随着很多批评、建议。
这些声音让我们确定,需求升级是可行的,于是推出MINI EV马卡龙版,这个版本的升级细节正好回答这个问题。
MINI EV马卡龙升级配置如下:
如果选择纯色车顶非套色的话还能减800元,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没有改续航,首先满足安全和一定程度的审美需求,确实有很多车主反映,MINI EV踩在了他们的审美点上,希望有更多配色可选,那就让MINI更可爱。
如果不单独出马卡龙系列,一并升级续航和电机,成本更高,价格也难免上涨,很多只有代步需求的潜在车主可能望而却步,也可能出现这样的声音:五菱是要搞捆绑销售吗?换个颜色就加续航?代步车不配有高颜值?
这样的选择,有悖于我们的理念"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还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满足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需求,宏光MINI系列将会是个小宇宙,敬请期待。
从需求角度出发,最近也和迪士尼联动,推出了五菱NanoEV迪士尼款2座小神车。
亮点很多,捡主要的说说吧:
可移步官网浏览详细信息:五菱汽车
鲁迅先生曾在《呐喊》的自序中说过:
就很感谢知友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笑死了,3万买辆全新电车你还跟我挑什么用料上下限。
我14块钱自助餐吃到饱还会在乎他用的是什么原料吗?吃不死得了。
无非就是得罪这些靠厂家吃饭的无良车评人罢了。
宏光miniEV最大的优势还不见得是便宜,而是这是燃油车无法覆盖的真刚需。在这个尺寸下,根本找不到任何一款空间够用的燃油车,这是电动车天生的优势。
然后miniEV最先填补了这个盲区,获得了成功。试想,一台尺寸小巧、空间够用、到家就能插电的小车,是如何完美匹配广大三线刚需和一线家庭第二台代步需求。但是它的缺点也太明显了,就不用吐槽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但是miniEV出现的时间正好是细分市场的真空。满足刚需,填补空白,这才是它大卖的根本原因。但是现在主流厂家的A0级纯电产品铺开了。海豚、ID3,猫系等,在更高的技术和设计水平(以及预算)下,实现了齐全的功能以及A0级尺寸A+级燃油车空间。相比之下miniEV真就是老头乐了,也只占个便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