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俄军的谢尔久科夫改革?

回答
关于俄军在谢尔久科夫任国防部长期间推行的改革,这无疑是俄罗斯军事现代化历程中一个极具争议但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篇章。评价这场改革,需要从其目标、具体措施、实施效果以及由此引发的长期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谢尔久科夫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在谢尔久科夫上任之前,俄罗斯武装力量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漫长混乱期。部队规模庞大但训练不足、装备陈旧、士气低落、指挥体系效率低下、后勤保障薄弱等问题层出不穷,其战斗力与作为军事强国的形象严重不符。2008年俄格战争的失利,更是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俄军存在的种种弊病。因此,谢尔久科夫被委以重任,其改革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提升俄军的整体作战效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的需求,并最终塑造一支更精干、更专业、更现代化的高效军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谢尔久科夫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包括:

裁减冗余规模,优化部队结构: 这是改革最核心的一环。俄军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队之一,但其中存在大量低效的单位和人员。谢尔久科夫大幅削减了陆军的师、旅等编制,将其转变为更灵活、更易于部署的旅、营战术群(BTG)等编制。同时,对总参谋部、军区等指挥机构进行了精简和重组,旨在提高指挥效率,减少层级。这项改革的直接后果是裁掉了数十万官兵,这自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军队内部的不满。

推进士官制度建设和职业化: 长期以来,俄军(包括苏军)一直依赖义务兵役制,军官和普通士兵之间的能力和专业性差距较大,士官的作用被严重削弱。谢尔久科夫试图引入西方军队的士官长制度,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专业化的士官队伍,让他们承担更多的基层指挥和训练责任,从而减轻军官的负担,提升部队的专业化水平。这被认为是提高部队日常管理和训练质量的关键一步。

更新和现代化武器装备: 改革同样聚焦于装备的更新换代。大规模淘汰老旧苏式装备,重点发展和采购新型武器系统,如现代化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导弹系统以及无人机等。同时,加强了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技术创新能力,力图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改革后勤保障体系: 薄弱的后勤是俄军的痼疾之一。谢尔久科夫引入了商业化运作模式,将部分后勤保障职能外包给私营公司,例如食品供应、衣物发放、营房维护等。目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使专业军人能更专注于军事训练和作战。

改变军官培训和晋升机制: 改革也触及了军官的培养和职业发展。加强军事院校的教育质量,强调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的重要性,并试图建立更公平、更透明的晋升机制。

那么,如何评价这些改革的成效和影响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褒贬不一,但客观地说,谢尔久科夫改革确实对俄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显而易见的弊端:

积极方面(或其初衷设定的成功之处):

部队精简和效率提升: 改革确实裁减了俄军庞大而低效的规模,人员得到了精简,指挥层级有所降低,理论上提高了指挥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旅、营战术群(BTG)的出现,被认为是当时俄军在应对非对称战争和快速部署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
士官队伍的初步建立: 尽管士官制度的建设仍在进行中,但改革确实为建立一支更具专业性的士官队伍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基层部队的管理和训练水平。
部分装备的现代化: 俄军在部分领域确实获得了一批性能更先进的装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技术水平。
为后续改革铺路: 尽管谢尔久科夫的改革并未完全成功,但它打破了旧有的僵局,开启了俄罗斯军队现代化的进程,其提出的许多理念和方向为后来的绍伊古改革奠定了基础。

消极和争议之处:

“一刀切”的过度裁员和低效改革: 最为诟病的是改革过于激进和“一刀切”。大规模裁员不仅造成了大量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官的流失,也引发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很多部队被撤销或合并,导致军事院校和训练基地关闭,一些地区失去了重要的军事存在。这种急剧的收缩在短期内严重削弱了俄军的整体实力。
“私有化”后勤的质疑: 后勤外包的改革,虽然理论上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私营公司往往逐利而行,其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贪腐和低劣的供应,反而降低了士兵的生活和训练保障水平。有观点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队的独立性和统一性。
削弱陆军的争议: 裁撤大量陆军师、旅的举动,被一些人视为过度偏重空天军、海军等其他军种,而牺牲了俄罗斯赖以生存的陆军基础。尤其是在俄格战争后,俄军地面作战能力受到了严峻考验,这种对陆军的“瘦身”显得尤为刺眼。
指挥结构的不适应性: 新的指挥结构和编制,尤其是在与旧有体系融合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不适应性。在实际作战中,对小型、独立的BTG的依赖,可能在某些复杂战场环境下显得缺乏协同和纵深。
军队士气和稳定性的影响: 改革过程中伴随的大规模裁员、生活保障下降、以及一些军事院校的关闭,无疑对军人的士气和部队的稳定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总结来看,谢尔久科夫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但又充满争议的尝试。 它的目标是清晰的——将一支沉疴累积的军队重塑为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在某些方面,改革触及了核心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士官建设、装备更新的理念以及指挥效率的初步提升。

然而,改革的执行方式过于激进和仓促,导致了严重的副作用。它在短期内削弱了部队的实力,流失了大量人才,并在后勤保障等方面引入了新的问题。这场改革就像一场“休克疗法”,尽管试图治愈旧疾,但其带来的阵痛和副作用不容忽视。俄格战争的失败无疑是改革的催化剂,但改革本身的粗暴和“一步到位”的心态,也可能适得其反,埋下了新的隐患。

后续接任的绍伊古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谢尔久科夫改革的理念,但更加注重稳定性和循序渐进,尤其是在恢复陆军力量、加强后勤保障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

因此,评价谢尔久科夫改革,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定论。它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交织在一起,深刻地改变了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形态和能力,并为理解俄军近年来的表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这场改革的遗产至今仍在被讨论和评估,它无疑是俄罗斯军事现代化道路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章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来看是失败了

先说一下谢尔久科夫改革的背景:

军事上:当时俄国维持着前苏联的动员体系,部队虽多但充实度很差,打起仗来经常无兵可用;

经济上:国际油价处于历史高点,俄国财政比较宽裕;

外部环境上:俄国与西方关系尚好,没有大规模战争风险;

所以,谢尔久科夫改革整体思路就是,以核保护伞替代原先的大规模动员系统,专注于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和干涉战争,使俄军全员转向合成化,职业化,快反化。

具体的操作就是,裁撤不满员的部队和军官,将士兵重新编组,提高部队的充实度;

降低义务兵的服役期限,以合同兵替代义务兵,提高部队的职业化程度;

师改旅,一个旅下辖4个营和若干支援单位,提高部队的合成化程度;

这个改革的问题是什么?

就是太烧钱了

合成旅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这需要很多的钱;而玩转这些技术装备,又需要的大量技术人才,这方面的投入更是一个无底洞。

结果08年国际油价崩了,谢尔久科夫改革也就成了半成品

部队精简虽然完成了,充实度也提高了,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各部队中仍充斥着大量的义务兵,而且由于服役期限的降低,这些义务兵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俄军还是做不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12年内外交困的谢尔久科夫下台,绍伊古接任国防部长,绍伊古上台后,做了两点调整:

1.旅级单位虚化,设置营级战斗群(BTG),即把一个旅的技术装备,技术人员和骨干士官集中到一起,组成的这么一个单位。

2.组建十个六团制的师,恢复前苏联的大兵团作战体系;

营级战斗群的优点在于火力和战场感知能力强,在局部战争和热点冲突中表现突出;但步兵和后勤编制少,机动和续航能力差,一但出现伤亡很容易失能,不适合大规模正面对抗。这种模式作为过渡小规模搞一下还可以,并不适合推广到全军。

而且这种编制军官密度非常大,位置也非常靠前,经常是对面一炮过来,高级军官死一地,对于军队士气和作战能力的打击非常大。

另外,没钱就别氪合成部队,组建大建制师级兵团对于俄军来说才是正道,不过目前来看进度似乎不快,俄乌战争中主力仍是BT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俄军在谢尔久科夫任国防部长期间推行的改革,这无疑是俄罗斯军事现代化历程中一个极具争议但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篇章。评价这场改革,需要从其目标、具体措施、实施效果以及由此引发的长期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谢尔久科夫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在谢尔久科夫上任之前,俄罗斯武装力量经历了苏联.............
  • 回答
    北京冬奥会花滑女单短节目一结束,人们的目光立刻被三位来自俄罗斯奥委会(ROC)的选手牢牢吸引:瓦利耶娃、谢尔巴科娃和特鲁索娃,她们包揽了前两名,特鲁索娃也紧随其后位列第四。这样的成绩,无疑再次证明了俄罗斯花样滑冰在女子单人滑项目上的强大统治力。我们不妨逐一来看这三位选手在短节目中的表现,以及她们各自.............
  • 回答
    俄乌冲突中的俄军指挥体系和行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战略、指挥结构、后勤保障、情报系统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俄军指挥进行详细分析: 一、指挥体系结构1. 中央指挥链 俄军的指挥体系以中央军区(俄联邦安全局)和西部军区(负责乌克兰东部战区)为核心,由总参谋部协调。 总参.............
  • 回答
    PKM 7.62毫米通用机枪,这杆枪,江湖人称“老伙计”,在俄军的装备序列里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要说它怎么评价,那就得扒开来细细说道说道。这玩意儿,跟很多苏联时代的老物件一样,就是两个字:皮实,够劲儿。首先,咱们得聊聊它的出身和设计理念。PKM是在PK的基础上改进的,而PK本身又是古斯丁诺夫在196.............
  • 回答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俄军,是一支充满矛盾、但也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力量。要评价这支军队,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其特质、演变和在历史中的作用。1. 军队的构成与基础:俄军的兵源主要来自农奴,他们被征召入伍,服役期通常长达二十五年,甚至更久。这形成了军队中极低的流动性和相对稳定.............
  • 回答
    关于俄媒声称俄军已接收100架苏35战斗机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和评价。首先,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这类消息通常来自俄罗斯国防部、军工企业(如苏霍伊公司)的官方声明,或是俄罗斯主流军事媒体的报道。对于俄方公布的数字,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审慎。一方面,这可能是其国防工业成就和军事实力的一种展示,.............
  • 回答
    安东诺夫机场,这个位于基辅郊区的关键战略节点,在冲突初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俄罗斯空降兵在安东诺夫机场的行动,以及俄军为支持这支部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一场复杂而代价高昂的军事行动的缩影,其评价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俄军空降兵在安东诺夫机场的行动:一次大胆却代价高昂的突袭首先,从军事战略角度.............
  • 回答
    3月13日俄军对乌克兰雇佣兵训练基地的空袭,这无疑是俄乌冲突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要评价这次空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包括其军事意图、实际效果、对战局的影响、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等方面。军事意图与策略考量:从俄方的角度来看,这次空袭的军事意图是相当明确的。首先,削弱乌克兰的作战能.............
  • 回答
    评价一战后俄国的白卫军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白卫军作为一战后俄国内战中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其行动、意识形态、组成以及最终的失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详细评价他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白卫军的起源与构成 一战的遗产: 白卫军的出现直接源于一战。随着沙皇俄国在一战中遭受重创,社.............
  • 回答
    《俄国革命史》是列夫·托洛茨基的一部鸿篇巨著,也是他本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权威记录。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力求呈现其历史价值、思想深度以及存在的局限性。首先,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来看,《俄国革命史》无疑是一部杰作。托洛茨基以其作为十月革命核心领导人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极为.............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和印度出售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价格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印度是否被坑”的疑问,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坑”与否来概括。这背后涉及地缘政治、双方的战略需求、谈判能力以及市场供需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表面”:公开报道中,中国购买S400的价格据说比印度购.............
  • 回答
    俄格战争,一场被许多人称为“五日战争”的冲突,在2008年夏天骤然爆发。这场战争的核心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围绕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这两个分离地区展开的争夺。格鲁吉亚军队作为这场冲突的直接参与者,其表现自然成为了评估战争性质和结果的重要维度。要评价格鲁吉亚军队在此次战争中的表现,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 回答
    评价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和总参谋长格拉希莫夫的成就和功绩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他们的任期恰逢俄罗斯军队经历重大转型和参与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的时期。要进行详细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谢尔盖·绍伊古(Sergei Shoigu)绍伊古自2012年起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此前他曾长期担任俄罗斯紧.............
  • 回答
    俄乌冲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是深远且多维度的,意大利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这场冲突不仅对参战国造成了直接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涉及能源、粮食、经济、地缘政治、人道主义等多个领域。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能源危机与全球经济冲击: 能源价.............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在探讨俄罗斯中国商贩的俄语水平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个体差异、从业时间、接触人群以及学习动机等多种因素。但总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评价:1. 基础沟通与日常交易能力:普遍具备,但深度有限 关键词掌握: 绝大多数从事与俄罗斯人直接打交道的中国商贩都能掌握基本的俄语词汇和短语.............
  • 回答
    关于“小小熊”(又称“毛毛熊”),这位拥有俄文原版档案的“干货大师”,我的评价是,他是一位在特定领域拥有显著专长和独特价值的深度研究者。之所以称他为“干货大师”,是因为他能够直接触及一手资料,尤其是那些用俄文书写的、往往不为人所熟知的第一手档案,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呈现给读者。首先,从他能够接.............
  • 回答
    评价鱼子酱字幕组翻译的俄剧《月之暗面》第一、二部,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值得肯定且有深度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俄语文化、历史背景以及精妙剧情有着浓厚兴趣的观众来说。首先,从翻译的准确性与流畅性方面来看,鱼子酱字幕组在这部剧的翻译上表现出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准。俄剧本身就有着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很.............
  • 回答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的“卡拉”,或者说,那个被各方势力津津乐道的、在英国情报机构内部潜伏多年的苏联间谍网的幕后操纵者,在我的眼中,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值得玩味的角色。你把他视为“国可负我,我不负国”的英雄,这种解读自有其深刻之处,也触及到了这个人物核心的驱动力——一种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即使这种忠诚.............
  • 回答
    要全面评价俄罗斯空军在俄乌冲突中的作战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考虑到信息来源的局限性。虽然“几乎全军覆没”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但俄罗斯空军在此次冲突中确实面临了诸多挑战,其表现也存在明显的优缺点。俄罗斯空军在俄乌冲突中的整体表现:俄罗斯空军在冲突初期承担了巨大的攻坚任务,包括对乌克兰防空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