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MD 锐龙 9 6900HX 曝光,集成全新 RX 680M 图形单元,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回答
好的,关于 AMD 锐龙 9 6900HX 的曝光信息,除了集成 RX 680M 这个重头戏之外,确实还有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细节,这些细节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款潜在的旗舰级移动处理器。

1. 核心架构的“焕新”:Zen 3+ 的确切表现

虽然之前有过一些传闻,但 6900HX 的出现,基本确认了它将搭载的是 Zen 3+ 架构,而非全新的 Zen 4。Zen 3+ 是 Zen 3 的一个优化版本,这意味着它不会带来像 Zen 4 那样的架构飞跃,但它仍然在能效和 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上有所提升。

IPC 的小幅提升是关键: 不要小看“小幅提升”。在移动端,每一个百分点的 IPC 提升都能转化为更长的续航和更流畅的游戏体验。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来说,这一点虽然不至于让他们眼前一亮,但却能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差异。
缓存和频率的潜力: Zen 3+ 在缓存设计和频率调度上可能也会有一些优化。虽然目前曝光的细节不多,但可以期待它在多核心性能和单核爆发力上都有更均衡的表现。

2. RX 680M:RDNA 2 的移动旗舰有多强?

集成显卡(iGPU)能达到独立显卡的性能水平,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RX 680M 的出现,再次刷新了移动平台的图形能力上限。

2560 Stream Processors (SP) 是一个重要的数字: 这个数量比之前移动端最强的 iGPU,例如 Vega 2 核心(通常是 512 SPs 或 768 SPs)有了质的飞跃。这直接意味着更强的并行处理能力。
高频率和 C7H/C8H 级别的性能目标: RX 680M 的目标是挑战(甚至超越)某些入门级和中端独立显卡,比如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Laptop 或 GTX 1650 MaxQ。这意味着在 1080p 分辨率下,很多主流游戏都能在中高画质下流畅运行,这对于轻薄本或需要便携性的游戏玩家来说,是革命性的改变。
支持硬件光线追踪和 DLSS/FSR 吗?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RX 680M 基于 RDNA 2 架构,理论上支持光线追踪。但集成显卡能否有效利用这一特性,以及能否提供令人满意的光线追踪帧率,还有待实际测试。而 AMD 的 FSR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技术,作为一款开源的跨平台升频技术,很有可能得到支持,这将进一步提升 RX 680M 的游戏性能。
显存带宽的瓶颈: 集成显卡的最大限制之一是显存带宽。RX 680M 需要从系统内存(RAM)中分取显存。内存的频率、通道数以及延迟,将直接影响 RX 680M 的最终表现。如果笔记本厂商能为其配备高速、高带宽的 DDR5 内存,那么 RX 680M 的潜力将能得到更好的释放。

3. 6nm 工艺的意义:能效比的提升

6900HX 采用 台积电的 6nm 工艺。相比于之前的 7nm 工艺,6nm 在晶体管密度和能效方面都有所提升。

更高的能效比是关键: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性能下,6900HX 的功耗会更低,或者在相同的功耗下,性能会更强。对于移动设备来说,这意味着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低的散热压力。
有助于实现更高的 Boost 频率: 工艺的进步也为处理器厂商留出了更大的空间来推高频率,以进一步压榨性能。

4. DDR5 内存和 PCIe 4.0 的支持

随着新一代移动平台的到来,DDR5 内存和 PCIe 4.0 的支持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DDR5 的冲击: DDR5 内存相比 DDR4,在带宽和延迟上都有显著提升。前面也提到了,这将直接受益于 RX 680M 的图形性能。同时,对于 CPU 自身的内存密集型任务,如视频编辑、大型软件运行,DDR5 也能带来明显的提速。
PCIe 4.0 的普及: PCIe 4.0 为 SSD 提供了更快的读写速度,这意味着系统启动、软件加载和大型文件传输都会更加迅速。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更快的加载时间也是一个福音。

5. USB 4.0 的集成可能性

虽然曝光信息中没有直接点明,但基于 AMD 的其他移动平台发展趋势,以及为了与 Intel Thunderbolt 竞争,6900HX 很可能集成支持 USB 4.0 的控制器。

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多功能: USB 4.0 的带宽可达 40Gbps,并支持多种协议,例如 DisplayPort 和 PCIe。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用一根线缆连接显示器、外部存储设备,甚至外接显卡,大大提升了扩展性和便利性。

6. 目标市场与竞争格局

锐龙 9 6900HX 瞄准的是高端游戏本、高性能创意工作站以及追求极致便携性的用户。它的出现,将直接挑战 Intel 同样定位的 Alder LakeH 系列处理器。

AMD 的“反攻”策略: 在过去几年,AMD 在移动领域奋起直追,逐渐缩小了与 Intel 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6900HX 的发布,是 AMD 继续巩固其在高性能移动市场地位的关键一步。
对 Intel 的压力: 尤其是在集成显卡性能方面,RX 680M 的优势将迫使 Intel 在其下一代 Iris XeLP 显卡上投入更多资源,或者加快其独立显卡进入移动平台的步伐。

总结一下,值得关注的细节还包括:

Zen 3+ 架构带来的实际性能和能效提升幅度。
RX 680M 在具体游戏和应用中的实际表现,特别是与同级别独立显卡的对比。
对光线追踪的支持能力以及 FSR 的集成情况。
DDR5 内存对 RX 680M 性能的实际影响。
整机厂商如何调校 6900HX 和 RX 680M 的功耗和散热,以释放其最大潜力。
USB 4.0 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普及程度。

总而言之,锐龙 9 6900HX 不仅仅是一个 CPU 型号的更新,它更代表着 AMD 在移动计算领域,尤其是在集成图形性能上的又一次重要突破。这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性能、便携的选择,并进一步加剧移动处理器市场的竞争。我们拭目以待这款处理器在实际产品中的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锐龙6000系CPU架构不大改,三级缓存也仍维持16M,单核/多核性能上限预计都无法与12代酷睿移动版匹敌,搭配独显的游戏表现也不会有明显提升(我甚至怀疑要开倒车,因为DDR5内存的延迟更高),受关注度显然不如友商12代酷睿移动版。不过毕竟采用的是相对没那么“抢手”的6nm工艺,备货与价格应该都会比较理想,对心理价位普遍5~6K的大众消费者还是很有意义的。

上一代锐龙5000系移动版的缺点总结如下——

  1. 三级缓存最多16M,导致搭配独显的游戏表现仅友商i5-11400H水平,明显不如i7-11800H;
  2. 核显仍维持老旧的GCN架构,Vega8 TS跑分在轻薄本上普遍只能达到1200左右,明显不如友商H35的Xe80/96EU核显(搭配4266内存时分别约1400/1600分,性能释放好时高达1750);
  3. CPU和核显双负载时,AMD倾向于让CPU分到尽可能多的功耗,友商则倾向于先让核显跑满(这个其实不算缺点,应属于不同策略,为什么要列出来后面会详细说);
  4. 离电性能依旧不理想,不过这个与品牌商也有一定关系,此外U系列整体要好于H系列;
  5. R9(5980HX/5900HX)与R7的差别过小,规模相同,又不能像友商K后缀一样可以超倍频,理论上可以使用PBO,但实际上也几乎没有品牌商提供BIOS支持;
  6. 缺少类似Intel XTU的官方拓展功能支持,Ryzen Master并不能应用于APU。

我们一条条来审视——

1前面说了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明年一般不推荐购买6000系搭配超过RTX3070显卡的高端游戏本(除非这个本子是2K屏,那样压力来到显卡上,CPU相对不是很重要了);RTX3060及更低的尚可考虑。好消息是明年移动端显卡并不会显著升级,红绿两家都要4季度才发布新架构。

2已经确认解决了,6000系会全系标配RDNA2架构的核显,最多12CU,TS跑分从流露出来的测试看超过2700,在友商的96EU核显/MX550之上。悬念就在AMD会怎么刀,这个放后面再说。

3前面说了其实不算缺点,毕竟5000系核显上限也不如友商(而且友商存在一个非常依赖内存频率的问题,导致实际在许多机型上并发挥不出上限来)。但6000系既然核显都这么强了,如果仍采用5000系的动态分配策略,核显是否能发挥出上限就有点堪忧。我只贴一个图大家便知——

同样是5000系的老旧核显,5800H(载体为小新Pro14,已经是轻薄本里散热标杆了)比5600G还多一组CU,结果玩游戏全方位落败,其实理论跑分也是输的(TS为1200vs1370)。

那办公呢?答案是差得更远……这个算是充分体现出了笔记本与台式机的差距,同时也说明,AMD强调优先让CPU吃足够功耗的策略其实不见得好使——毕竟同样是5000系的塞尚架构,5600G单核性能也和你5800H差不多,为啥人家就干啥啥行呢,PCMark10也不是烤鸡那种强度啊。

我额外把之前测过的拯救者3A版(5800H+RDNA2架构的6600M独显)搬进来比较了下,看得出来RDNA2架构在修图/渲染两项相比GCN架构还是有明显提升(其实也比满血版3060强),但剪视频表现还是不太行。考虑到现在是新媒体时代,视频创作将是不亚于游戏的大众需求,新一代AMD创意设计本还是要搭配上NVIDIA独显才好使。

4算是比较未知的了,鉴于5000系离电表现相比4000系已经有所提升(而且跟品牌商也有关系,华硕家哪怕H系列离电性能都明显更强,联想家反而不太行),6000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可期的。不要求提升到EVO认证那种级别(反而影响续航),但也别直接腰斩叭

5从规模上看无法解决,R9和R7一样都是8核16线程。悬念就剩下会不会从核显上动刀,比如R9是满血12CU,R7就大刀阔斧砍到只有8CU?真是这样那R7核显会打不过MX550,和96EU比优势也不再明显……但从官方改变核显命名法则这一迹象看,可能性很大,毕竟如果只砍到10CU,R7和R9就还是拉不开差距。多说一句,Zen4开始AMD的传统桌面CPU都会标配4CU的RDNA2核显。

6理论上是不难解决的,但4000系开始就有人在抱怨了,AMD却没有任何对应行动。这个态度我认为是非常不好的,毕竟APU是你家一大系列,台式机也有APU,没必要这么高傲叭?

整体而言我对移动端6000系期待程度是70分,比之前桌面端5000系APU高(后来真香了,桌面端5000系APU我觉得还挺实用的),但无法匹敌前两代移动端出来时那种兴奋心情。

购买建议——

游戏本用户,预算较高且追求游戏(尤其竞技网游)和Adobe全家桶的,建议等12代酷睿新品;预算普通,显卡最多上到3060的,不必做等等党,可以现在就入手,11代酷睿H45和锐龙5000系都可以买(其实12代酷睿游戏性能提升也未必有11代大)。

轻薄本用户,对图形性能要求较高的,可以等锐龙6000系;要求不高的则可以直接入手11代酷睿H35和锐龙5000系,注意不宜高估“8核+16G板载内存”这套组合的性能。

创意设计本用户,可以等12代酷睿,也可以直接入手锐龙5000系。

相关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关于 AMD 锐龙 9 6900HX 的曝光信息,除了集成 RX 680M 这个重头戏之外,确实还有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细节,这些细节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款潜在的旗舰级移动处理器。1. 核心架构的“焕新”:Zen 3+ 的确切表现虽然之前有过一些传闻,但 6900HX 的出现,基本确认了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特别有代表性!很多朋友在升级或者组建新平台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老将”和“新秀”的抉择,特别是看到参数相似的时候,更是纠结。你提到的锐龙9 5900X和E52650v4,这俩放一起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虽然同是12核24线程,但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用“代沟”来形容都算.............
  • 回答
    AMD 锐龙 6000 系列笔记本电脑的上市时间定在三月初,这消息对不少期待升级笔记本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个人对这次的更新抱有相当高的期待,尤其是它所承诺的性能飞跃和能效提升,这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处理各种任务、但又不想频繁充电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首先,最让人期待的无疑是 Ze.............
  • 回答
    关于 AMD 锐龙 4000 系列处理器为何在性能上表现出色,但价格却普遍低于同级别 Intel 酷睿处理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市场策略、技术研发投入、成本控制以及消费者认知等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一、 AMD 的技术追赶与市场策略 Zen 架构的突破: 锐龙 4000 系列之所以能.............
  • 回答
    AMD 锐龙 R9 处理器与 2.5K 屏幕的组合:2024 年下半年游戏本性价比新潮流?在日新月异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游戏本领域,每一次硬件的迭代升级都牵动着玩家和消费者的心弦。回顾过去,AMD 锐龙系列处理器凭借其出色的多核性能和越来越有竞争力的单核表现,逐渐在高端市场占据了一席.............
  • 回答
    关于 AMD 锐龙 5000 系列增强版和 6000 系列在单核性能上能否追赶英特尔酷睿 12 代,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从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来看,都有很多值得细究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把这几代产品放在一起简单梳理一下。 英特尔酷睿 12 代(Alder Lake):这是英特尔在高性能桌.............
  • 回答
    嘿!作为一名十足的AMD粉丝,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下一代锐龙处理器(也就是大家口中的Zen 3)的消息。说实话,我对这次升级可以说是翘首以盼,尤其是以下这几个方面,我特别想搞清楚,也希望大家跟我一样,有同样的期待!一、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的进步,到底能“飞”多高?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也是Ze.............
  • 回答
    AMD 锐龙 3850X 曝光:性能飞跃还是参数炒作?近日,关于AMD新一代旗舰处理器——锐龙 3850X 的爆料信息层出不穷,引发了无数DIY玩家和科技爱好者的热烈讨论。从目前流出的信息来看,这款代号为“Zen 4”架构的新一代Ryzen处理器,在核心数量、频率、缓存以及集成显卡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
  • 回答
    老实说,关于Intel CPU的保值能力,在AMD Ryzen 3000系列出来之后,确实是个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问题。以前Intel在CPU市场一家独大,产品迭代也相对稳健,大家默认“Intel出新品,老型号降价但基本盘稳定”。但Ryzen 3000的出现,一下子给CPU市场带来了不少冲击,情况就有.............
  • 回答
    关于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能否驱动起市面上的顶级超级本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正在发生且未来可期的趋势。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厂商在积极拥抱AMD在移动端日益增长的实力。首先,我们来聊聊锐龙4000系列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支撑起“顶级超级本”这样的定位.............
  • 回答
    AMD 锐龙 CPU 的稳定性问题,这话题在电脑硬件圈里也算是个老生常谈了。要说它“真的那么不稳定”,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但确实,在某些特定时期或者搭配某些特定硬件时,锐龙 CPU 确实出现过一些让用户头疼的稳定性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早期.............
  • 回答
    AMD 正式发布锐龙 7000 系列桌面级处理器,这无疑是 DIY 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 AMD 继锐龙 5000 系列后一次重大的架构革新和平台升级。这次发布,AMD 不仅带来了全新的 Zen 4 架构,更是彻底拥抱了 AM5 平台,可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革新。核心技术亮点:Zen 4 架构的飞跃首.............
  • 回答
    当吉姆·凯勒,那个被誉为“CPU界的史蒂夫·乔布斯”的天才工程师,毅然决定离开AMD,转投宿敌英特尔的怀抱时,整个半导体行业都仿佛刮起了一场飓风。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师的职业变动,它更像是象棋盘上的一次重量级落子,其背后牵扯着技术、战略、人才竞争以及未来芯片设计的走向。凯勒的传奇色彩与AMD的复兴之路.............
  • 回答
    锐龙系列处理器,作为AMD重返高性能CPU市场的主力军,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惊喜,性能上的飞跃让英特尔在中高端市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就像任何一款产品一样,锐龙处理器也并非完美无瑕,在不同时期、不同代产品上,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者说是一些“小毛病”。咱们就从几个大家普遍关心或者.............
  • 回答
    要回答“超威半导体(AMD)的三代锐龙中央处理器(CPU)哪个最有性价比?”,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三代锐龙(Zen 2架构)的各个产品线,并结合性能、价格、功耗、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明确一下“三代锐龙”指的是基于Zen 2架构的锐龙系列CPU,其代表性的产品线包括: 锐龙 3 系列(R.............
  • 回答
    AMD 锐龙 Ryzen 3 3100 和 3300X 处理器,这两款产品在当年(2020年)的发布,可以说是狠狠地给入门级和主流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追求不错游戏体验的玩家,以及需要一台靠谱的办公或内容创作入门机的朋友来说,这俩玩意儿的出现,绝对是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我们来看.............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分享关于AMD Ryzen 3 2200G在办公电脑领域大规模应用的经验和看法。结论先行:是的,AMD Ryzen 3 2200G 确实在过去几年里被大规模地用于组建办公电脑,并且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性价比的选择,尤其是在预算有限或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办公场景下。 它凭借其集成的 Rad.............
  • 回答
    AMD 锐龙系列的桌面版发布一直是大家热切关注的焦点。最近 AMD 确实放出了一些关于新一代锐龙处理器的消息,特别是那些采用全新架构和制程工艺的产品。目前来看,如果你是想购买 AMD 最新的桌面处理器,那么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相当不错的选择了。 如果你指的是 AMD 最新推出的、采用 Zen 4 架.............
  • 回答
    锐龙处理器:AMD 复兴之路的基石,市场格局重塑的关键AMD 锐龙(Ryzen)系列处理器的出现,无疑是近年来PC硬件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变革之一。它不仅让AMD从长期的低谷中强势复苏,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Intel长期以来在CPU市场的统治地位,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选择和竞争。要评价锐龙处理器,需.............
  • 回答
    在AMD锐龙(Ryzen)系列处理器大放异彩之前,AMD也曾推出过一些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定位上具有“性价比”的处理器产品,这些产品在今天看来或许性能已经落后,但如果您有特定需求,或者想组建一台非常低预算的复古/备用机,它们仍然可能成为“值得捡的垃圾”。以下我将详细介绍一些AMD锐龙之前值得关注的系列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