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国国王是如何防止腐败腐蚀军队的?

回答
法国国王为了维护军队的廉洁与效能,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来防范腐败的侵蚀。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历史悠久、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其背后既有对制度层面的设计,也有对人员管理的侧重。

首先,明确的等级制度和军事法典是基础。法国国王很早就认识到,混乱的指挥和模糊的责任会为腐败提供温床。因此,他们努力建立一套清晰的层级体系,从国王本人到各个级别的将领、军官,再到士兵,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这种等级制度不仅便于指挥,也使得责任追究更加容易。

同时,严格的军事法典是约束腐败行为的硬性规定。这些法典详细列举了包括克扣军饷、侵吞军需物资、勒索百姓、接受贿赂等各类腐败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严厉处罚,轻则降职、罚款,重则剥夺官职、监禁,甚至处死。国王会通过官方文告、军事集会等方式向军队宣示和强调这些法典的严肃性,营造一种“不敢腐”的氛围。

其次,监察与审计制度是重要的监督手段。国王不会完全信任下属,而是会建立独立的监察或审计机构,负责监督军队的财务收支和物资管理。例如,会有专门的“监察官”(inspecteur)或“皇家审计员”(commissaire auditeur)定期或不定期地视察军队,检查账簿,清点物资,与士兵面谈,了解是否存在克扣军饷、滥发粮饷等情况。这些监察员通常由国王直接任命,独立于军队指挥系统之外,其报告直接呈送国王,保证了监督的客观性。

在军饷和物资的发放上,国王也力求透明和直接。为了减少中间环节的截断和克扣,国王会尝试通过更直接的方式将军饷和物资发放到士兵手中。例如,建立集中的粮秣供应站,由专门的官员负责采购和分发;军饷也可能由皇家财政官员直接发放,而不是通过层层转包。虽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但这种努力本身就表明了国王对打击腐败的决心。

严格的军官选拔和任用制度也是防腐的关键。腐败往往源于个人的贪婪和滥用权力。法国国王也逐渐认识到,提拔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军官至关重要。这包括:

军功与品德并重:虽然军功是军官晋升的重要依据,但国王也会考察其品行操守,对有过腐败行为或品行不端者,即使战功卓著,也可能对其加以限制或不予重用。
考察与试用:一些关键的军职任命,国王可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试用,观察被提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特别是其对下属的态度和对资源的管理能力。
家世与背景的考量:在某些时期,出身显赫、拥有一定财富背景的贵族更容易被任命为军官,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他们相对不那么容易因贪婪而腐败,并且他们对家族荣誉的重视也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然而,这种方式也带来了任人唯亲的问题,因此并非绝对。

此外,激励机制和荣誉感也是一种间接的防腐手段。国王会通过物质奖励(如战利品分配、特别奖金)、晋升机会以及对忠诚和服务者的公开表彰,来激励军官和士兵尽忠职守。当士兵和军官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荣誉得到认可时,他们会更愿意维护军队的清誉,也更不容易屈服于腐败的诱惑。

当然,国王本人对军队的直接控制和关注是所有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前提。国王的威严、对军队事务的投入以及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能够有效地传递给整个军队。国王可以通过巡视军队、参与军事演习、听取汇报等方式,直接了解军队的状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没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的。在漫长的法国历史中,军队腐败的现象也从未完全消失。例如,军官可能通过买卖官职、在招募新兵时收取“好处费”、或者在战役后私吞缴获的财物等方式进行腐败。国王虽然努力防范,但受制于当时的通讯、管理能力以及权力结构的复杂性,完全杜绝腐败是极为困难的。

总的来说,法国国王防止腐败腐蚀军队,是依靠一套多层次、多角度的防范体系,包括制度规范、监督机制、人事管理以及文化塑造,并辅以国王本人的强力推动。这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体现了历代君主对维护国家军事力量的深切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摘自查尔斯.梯利的《法国人民》

假如我没总结错的话,王国政府正是通过现代意义上的腐败,组织维持起了这只军队,正如上面文段所说“营造17世纪这个庞大中央集权化国家的那批人,追求的并不是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而是要拓展自身及其盟友的权力”,这么看来国家机器更像是某种兼顾着政治交易和分赃性质的存在。。

user avatar

赞同 @威斯特蜀黍 的说法,在旧体制法国,腐败这个概念有时候非常模糊不清,因为即使是印象里中央集权极度加强的波旁法国,依然无法建立一套中央控制下的高效率的财政和军事系统,依然需要与地方贵族的合作,甚至在征兵、补给等方面不是由中央来全权负责,而是下放到地方。比如,在武器、补给上,经常是君主要求地方各省督的仓库提供一部分,还有就是随军的商人、承包人来提供,可以说16-18世纪的战争,商人、承包人受到武器、补给的订单,也促进了工商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的确,当中央财政拨款给地方的时候,肯定不免会有军官中饱私囊,用这些宝贵的资金或物资用来为自己谋利,而不是全面投入战争所需。

面对这种情况,法国从黎塞留的时代就开始派遣intendant们,作为王室任命指派的督察官,来监督地方的税收、治安、军事等方面,向王室汇报情况,路易十四的时代这种制度已经很普遍了。可以说这也是绝对君主制建立,王室试图削弱地方贵族自治,加强王权对地方的控制以及对资源的调动的方式。他们也可以在战争时期,用来向王室汇报情况,来防止腐败对军队的侵蚀。

当然intendant这种督查官制度,本身也不是建立在多么公正的基础上,他们很大程度也是建立在与王室的恩庇关系上,而且在地方也容易受到贵族们的贿赂或威胁。那么王室所能做到的最好,也仅仅是任命那些获得足够多的好处的,和王室的私人关系密切的,值得信任的人来监督地方,确保王室尽可能多地掌握地方真实的情报。

整个旧体制法国是建立在特权上,持剑贵族长期作为军事阶层,这种特权,比如地方自治、免税、收取领地地租,也是他们服军役的保障。即使绝对君主制加强,也无法消除旧体制法国地方贵族的特权,而是要容忍这种特权换取他们对王权的支持。旧体制法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无法改变各种贵族领地、主教区与中央直辖区犬牙呲互的局面,真正统一政令与军令。

直到法国大革命,特别是雅各宾派时期,随着特权的废除,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化,特派员制度的实行,普遍兵役制的推广,法国才真正建立有效率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政令与军令,让欧洲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

user avatar

说说三十年战争法军的情况

这个问题感觉有点高估17世纪上半叶法国王室对于军队体制的掌控能力,因为如果想要清晰地界定什么是腐败,那么一套可以将私人和公有财产严格区分的行政体系首先是必须的

然而这个清晰的标准在17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并不存在

和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这个时期的法军并不是一个由中央王权统一动员的军队模式。因为法国长久以来极其复(wen)杂(luan)的财税体系,加上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王室并不能凭一己之力掌握足够的财政资源去应付战争高峰时期的军事需要。一方面王室需要极力削减军队的开支(缩短军队的服役期,削减军饷和补贴,允许海外服役的骑兵就地征(qiang)调(jie)物资),另一方面,还需要将军事责任下放给地方省督来分摊,由省督自掏腰包来维持军队开支。可以说在这个时候,传统的封建义务观念仍然对很多贵族和宗室起作用,使他们有意愿在国难当头时承担起自主招募军队的责任,为自己的家族建功立业

但是这么做最显而易见的后果,其实就是进一步模糊了公权力和个人私产的界限。那些先前为此自掏腰包募集军队的封疆大吏,有着更加强烈和正当的理由为其后中饱私囊,克扣王室发放的津贴和利用军事资源牟取私利的行为辩护。而王室本身为了扩大短期财源而采取的包税人制度和卖官鬻爵等措施,也加剧了滋生这种腐败的温床。


从这又引申到了另一个问题。

因为法国军队的这种现状,通常大部分论著所采信的三十年战争法军巅峰动员力在20万这个说法,实际上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即使在考虑诸多discount factor之后折算为12万,这个数据也是很有疑问的。因为这一切的推算,都是基于“法国王室有能力对军队进行统一征召、维持和调配”的假设上进行的


但如果抛开这种假设前提,从基层关于私人募兵规模的文献证据由下往上进行估算,战争期间法军的总动员跟上述估算的下限,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即使包括了本土那些装备不堪,士气低落又被欠饷的卫戍部队,从战时这些部队的战略优先级来看,空额的情况只会比前线更加严重)


所以对这个时期的法军而言,与其说是腐败腐蚀了战斗力,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持战斗力,而不得不对对腐败行为作出一定的妥协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国国王为了维护军队的廉洁与效能,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来防范腐败的侵蚀。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历史悠久、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其背后既有对制度层面的设计,也有对人员管理的侧重。首先,明确的等级制度和军事法典是基础。法国国王很早就认识到,混乱的指挥和模糊的责任会为腐败提供温床。因此,他们努力建立一套清.............
  • 回答
    法国外长向伊斯兰世界发送和解信息并称“法国是宽容的国度”,这一表态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国内社会以及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理解这一信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背景分析:为何选择此时传递和解信息?近期法国外长之所以选择向伊斯兰世界传递和解信息,以及强调“法国是宽容的国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
  • 回答
    在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要求中国就一幅描绘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残杀平民的漫画道歉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这幅漫画,并配文“对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制造的暴行感到震惊”。此举引发了法国和新西兰的批评。法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反对将漫画作为外交手段”,并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一个国.............
  • 回答
    在《兄弟连》第一集里,你提到的那个让美国士兵在训练期间佩戴的臂章,确实是带有法国国旗图案的。看到这个细节,很多人会感到好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臂章的出现,是剧组为了还原当时那段历史真实背景的一个精心设计。当时,美国陆军在接受训练的时候,很多训练项目和模式,尤其是很多基础的作战技能和战术理念.............
  • 回答
    今年的丰收节,作为一名农民的孩子,我可太高兴了!这可是咱自己的节日,第一个国家法定的农民节,感觉特别有仪式感。怎么庆祝?我脑子里早就想了好几个点子,要好好安排,让这个日子过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一、 先从“根”上找乐子——感恩土地,体验丰收1. 回老家,下地干活! 这是我最想做的。虽然平时在城里,但.............
  • 回答
    “香港法官:不敢吃国产奶粉是‘国耻’”——这句话出自香港一位法官在一次公开场合的发言,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这位法官所表达的是一种遗憾和失望。 他认为,在中国大陆生产的奶粉,在一些消费者心目中存在着不信任感,甚至宁愿选择进口产.............
  • 回答
    “猛将”巴顿,这个称号绝非浪得虚名。他那纵横驰骋的坦克军团,在二战欧洲战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要探讨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德军部分精锐驻守法国北部,美国能否胜过?这就得好好掰扯一番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即便在历史上,美国对德作战时,虽然国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绝非一场“碾压”式的轻松胜利.............
  • 回答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在问世以来,一直引发着广泛的讨论,其中“国家、法律、金钱等概念都是人类虚构的”这一观点,更是书中极具颠覆性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断之一。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不妨深入剖析它所蕴含的逻辑、其背后的证据,以及它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运作方式的启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赫拉利在这里所说的“虚.............
  • 回答
    提起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个骑着马,穿着标志性白色羽毛帽的传奇身影,他那句“巴黎值得一场弥撒”(Paris vaut bien une messe)至今仍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要评价这位国王,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智慧、勇气,以及对法兰西的深沉热爱。从胡格诺派.............
  • 回答
    我们国家悠久的文明史中,礼教确实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古往今来,尊师重道、孝老爱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些道德准则,构成了社会和谐的基石。正是因为这些礼教的传承,我们才得以维系几千年的文化,形成独特的东方智慧。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快速变.............
  • 回答
    读基础数学的博士,在国内还是去老牌的国外大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更好”,只有更适合。我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希望能帮你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利弊。1. 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国外老牌大学: 前沿性: 很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尤其是一些新兴分支,在国外的顶尖学府.............
  • 回答
    法国国王的情妇,这个身份在法国的历史长河中,绝非一个简单的“床上伴侣”就能概括的。她们往往身处权力、财富、社交和政治漩涡的中心,扮演着复杂而多维的角色,其影响力甚至可以跨越国王本人的生命。想象一下,在那个讲究出身、等级森严的时代,一个女人要想成为国王的情妇,绝非易事。首先,她得具备某种出众之处,这通.............
  • 回答
    法国大革命后,民众在推翻君主制并建立共和国之后迅速接受拿破仑为皇帝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社会与历史背景。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国大革命的混乱与共和制度的失灵1. 政治动荡与权力斗争 法国大革命初期(17891793年),君主制被推翻后,共和.............
  • 回答
    “法国学生让中国学生唱法国国歌”这个说法,本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普遍的含义,它可能包含多种不同的解读,具体取决于发生的 场景、说话者的意图、以及周围的文化语境。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可能的直接和字面意思: 字面上的请求或命令: 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在某个场合下,法国.............
  • 回答
    日本宫内厅在准备国宴时选择法国料理而非日本料理,这背后其实是一套深思熟虑的战略和历史文化考量,并非简单的口味偏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历史和外交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延续了数代的国际惯例。在国际舞台上,法国料理一直被视为一种“外交语言”。它代表着精致、高雅和对细节的极致追.............
  • 回答
    .......
  • 回答
    反法同盟时期,法国确实扮演了一个挑战整个欧洲的角色,但用“一个国家挑战整个欧洲”这样的说法,虽然简洁,却可能略显片面,未能完全捕捉到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和各国之间的复杂互动。更准确地说,法国在拿破仑的领导下,成为了一个寻求主导欧洲、颠覆旧秩序的强大力量,并因此引发了欧洲各国普遍的反抗与联合。为了更.............
  • 回答
    二战时期,法国国内出现对部分女性“荡妇羞辱”的现象,其诱因复杂且深刻,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这背后交织着战争带来的创伤、民族主义情绪的压抑与爆发、性别观念的固化以及战后重建的复杂心理。首先,战争的屈辱与民族仇恨的宣泄是主要的催化剂。法国在二战初期迅速溃败,被纳粹德国占领,这是整个民族的巨大创伤。这种.............
  • 回答
    法国,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醇厚的历史感和浪漫的气息,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像是一部流动的史诗,一幅永远画不完的画卷,一段触动人心的旋律。想要用寥寥数语来概括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太丰富,太多元,太有层次了。历史的厚重与积淀:法国的根基深植于罗马帝国,高卢地区曾是罗马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墨洛温.............
  • 回答
    法国,一个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国家,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思想流派百花齐放。我们都知道,现代法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体系、社会结构和法律框架都与资本主义的核心原则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即便在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的土壤上,却依然有很多法国人,即便不是党员,也或多或少地带着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