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赫拉利《人类简史》一书中「国家、法律、金钱等概念都是人类虚构的」这一观点?

回答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在问世以来,一直引发着广泛的讨论,其中“国家、法律、金钱等概念都是人类虚构的”这一观点,更是书中极具颠覆性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断之一。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不妨深入剖析它所蕴含的逻辑、其背后的证据,以及它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运作方式的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赫拉利在这里所说的“虚构”并非“不存在”或者“没有力量”。他并非否定国家、法律、金钱的实际影响,恰恰相反,他认为正是因为这些“虚构”的力量,人类这个物种才能在地球上取得如今的统治地位。他所谓的“虚构”,更准确地说,是指这些概念并非基于生物学的必然性,也非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是人类集体想象的产物,是依赖于我们共同的信念才能存在的。

举个例子,以“国家”为例。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类生来就是一群独立的个体,我们有各自的生理需求和生存本能。然而,人类群体却能够超越个体之间的直接血缘联系,形成数百万甚至数亿人组成的国家。一个国家之所以能运作,能够征兵、征税、制定法律、维护边界,并非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在基因上就天然地被绑定在一起,而是因为我们共同相信“我们是一个国家”这个叙事。我们认同国旗、国歌、国家历史,这些共同的符号和故事,构成了我们对国家认同的基础。正是这种集体想象,使得我们可以为了国家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再来看“法律”。法律条文本身只是纸面上的文字,它们之所以能约束人的行为,是因为我们共同相信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并且相信违反法律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信念并非源于自然规律,比如万有引力会强制我们遵守法律。法律的效力,来自于我们社会成员的共同承诺和对执法体系的信任。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或者法律被普遍漠视的社会,其秩序很容易崩溃。

“金钱”更是“虚构”概念的绝佳例证。一枚硬币,它本身可能只是一块金属,一张纸币,也只是一张印有油墨的纸。它们之所以能换取食物、房屋、服务,是因为我们集体相信这些金属或纸张代表着某种价值,并且这种价值是普遍接受的。这种价值并非取决于金属本身的重量或纸张的质量,而是来自于一种集体共识:我们可以用它来交换我们想要的东西。这种信任的传递,是货币能够流通的根本。

赫拉利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说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其他动物的合作通常是基于血缘关系,或者非常有限的直接互动。而人类,则能够以非常灵活、大规模的方式进行合作,甚至与素不相识的人合作。这种大规模合作的能力,正是源于我们能够创造并相信一系列“虚构”的叙事,这些叙事能够将大量个体连接起来,形成超越个体经验的共同目标和秩序。

评价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其合理性与解释力: 赫拉利的观点极具解释力。它能够有效地解释人类社会为何能够形成如此复杂、庞大且运作良好的组织。从古代王国到现代公司,从宗教团体到国际联盟,它们都依赖于某种形式的集体想象和共同信念。这种观点也帮助我们理解为何某些社会秩序能够维系,而另一些则难以建立或维持——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构建并传播有说服力的“虚构”叙事。

其颠覆性与警示性: 这一观点也具有颠覆性,因为它挑战了我们对许多“理所当然”事物的认知。我们会觉得国家、法律、金钱是固定不变的现实,但赫拉利提醒我们,它们只是我们集体创造的工具。这既是一种解放,也可能带来一种不安。如果这些概念是我们虚构的,那么它们并非不可改变。这为我们反思和重塑社会结构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意味着现有的秩序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稳固。

其局限性与进一步思考: 尽管赫拉利的观点非常有洞察力,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可能的局限性。
“虚构”与“必要性”的界限: 区分“虚构”与“绝对必要”并非总是容易。例如,虽然法律是人类构建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为了社会的和平与有序,某些形式的规则和约束似乎是人类社群生存的必要条件。赫拉利更强调其“非生物学必然性”,而非完全否定其在社会运作中的功能性。
“虚构”的演变与权力: 谁来“虚构”这些概念?谁拥有解释和改变这些“虚构”的权力?赫拉利虽然指出了“虚构”的存在,但对于这些“虚构”的权力结构和演变过程,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例如,精英阶层在构建和维护某些“虚构”叙事中可能扮演着关键角色,以巩固其自身的权力地位。
个体经验的权重: 尽管集体想象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个体经验和物质现实的作用。例如,饥饿、疼痛等生理感受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也会塑造我们的行为和对社会的看法,不完全是“虚构”的。

总而言之,赫拉利关于“国家、法律、金钱等概念都是人类虚构的”这一观点,并非是轻描淡写的否定,而是对人类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刻洞察。它揭示了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主宰的关键——我们拥有构建和相信共同叙事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我们能够大规模、灵活地合作。这个观点提醒我们,我们所生活的许多“现实”,其实是我们共同想象的产物,这既是一种力量,也可能是一种脆弱性。理解这一点,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并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和管理我们的共同未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判断题,而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出发点,鼓励我们对身处的社会现实进行更审视的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空闲的时候,会写篇关于虚构主义的更通俗易懂的科普文。所以,请原谅我在这里不再限制自己使用专业术语。

Fictionalism是一种我很喜欢的思想。有些人更喜欢把国家、金钱、法律、篮球比赛等虚构对象称之为社会建构对象。塞尔(John Searle)可能会说这是制度性事实(institutional facts)。

但不管用什么称呼,我们总是会发现,金钱这类东西,与其说它更像是金属原子,不如说它更像是哈利·波特。(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科学理论中假定的存在对象也是虚构物)

让我们暂且假定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对象。比如分子,构成分子的原子,以及构成原子的的更小的粒子。许多物理学家们也相信,场也是客观存在的对象,甚至是更基本的存在对象。粒子更像是场的某种状态。

现在,问题来了。在这个由粒子或场构成的世界中,怎么可能容得下国家、金钱、法律、篮球赛这些并不由粒子或场构成的东西?

以篮球赛为例。我们可以说,A队和B队在上个星期天于中心体育馆打了一场篮球赛,A队赢了。在这段话里,我们默认的确存在篮球赛这样的东西。但篮球赛并不是由篮球场、篮球以及拍打篮球的移动的肉块组成的东西。这就像牛津大学并不是由食堂、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体育场组成的东西一样。或者说,像公司这样的法人,显然和自然人是不同的,公司并没有自己的心脏、肺、肠道和生殖器官,至少在非隐喻意义上是没有的。

也就是说,篮球赛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它本身不是物理对象。

国家、金钱、法律也是如此。它们的本体论地位和费米子、玻色子、氢原子、二氧化碳、脱氧核糖核酸、我的左手大拇指的手指甲等对象完全不同。后面列举的这些东西,它们原则上可以被看作物理对象。而金钱根本就不是由纸、金属、贝壳、液晶显示屏上的像素点等东西构成的。

塞尔认为,金钱是人类的集体意向性的产物。也可以说,金钱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抽象存在物。它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它客观存在于那里等着被人类发现,而是因为人类相信它存在,所以它才存在。

一张纸是不是金钱,最终并不取决于这张纸的物理属性,而是取决于使用这张纸的人们是否认为它是金钱。

地球上的一些空间区域是不是某个国家的领土,并不取决于那块空间区域的物理属性,而是取决于人们是否认为那是某个国家的领土。当然,如果那块空间区域内有大量的石油或贵金属资源,那么它更可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宣称它属于某个国家的领土。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是否也喜欢上了虚构主义这种思想呢?

如果大家也想要加入虚构主义者的阵营,那可以考虑一下数学家Zoltán Szabó的说法:“To be a fictionalist about Fs is to think that our naïve attitude toward F-discourse is only halfway correct: we are right in thinking that we use genuine singular terms that purport to refer to Fs, but wrong in thinking that they actually succeed in referring. In engaging in F-discourse we inadvertently slip into fictional talk.”

在哲学史上,唯名论和维实论之争由来已久。唯名论者应该对虚构主义更感兴趣。受蒯因的影响,我在许多时候倾向于唯名论,也就自然看好虚构主义。这种思想的方便之处在于,它让我们更好地谈论抽象对象,但又不在在本体论上对它们做出严肃的承诺。这就像是可以尽情地抚摸邻居家的猫,但又不需要承担照顾这些猫的责任一样。(大家应该还可以联想到一些成人版的类比。)

这是一种很方便的策略。我们都知道,太阳并不真的从什么地方升起来,但我们依然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都知道,“历史没有如果”、“时间不可能倒转”,但我们依然说,“如果我把这个玻璃杯用力摔在地上,那么它就会碎掉”,虽然我事实上没有摔那个杯子,也不可能依靠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来摔那个杯子。我们也都知道,从物理学上看,并不存在道德上的是非对错,但我们依然说“偷窃是不对的”,而不是说“偷窃可能使得失窃者产生某种神经活动,引起其主观上的不满,并导致周围人陷入担忧之中,将本可以促进个体或集体福利的资源花费在防盗工作上。”(天地不仁,但人类可以假装某些行为具备某种道德属性,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个人福利等目标。)

另外,有人问,如果国家是虚构的,那么为祖国而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

哈利·波特也是虚构的,但这完全不妨碍哈利·波特的粉丝们讨论赫敏应该和谁在一起。

上帝也是虚构的,但这也完全不妨碍人们去传教,去促使别人也相信上帝。

金钱也是虚构的,但这完全不妨碍人们去收集并积累金钱,甚至还以此为乐。

根据一些没有采取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家们的想法,数学也是虚构的,但这完全不妨碍我们使用数学来观察、描述、解释、预测这个世界。

人类事实上就生活在无数虚构物的包围之中。没有这些虚构物,我们只不过是一种毛发稀少的裸猿罢了。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虚构物,或者说,正是因为人类拥有想象力,足以发明这些虚构物,我们才得以统治地球,成为万物之灵长。

最后,如果大家对于虚构主义感兴趣。只需要在SEP里搜索Fictionalism就能找到模态虚构主义、关于数学的虚构主义、道德虚构主义等相关词条。

我相信,这种本体论策略能避免很多老的哲学上的麻烦。同时也有一些更实际的作用,它能让人免于一些愚蠢的行为,比如,为了一些虚构对象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这些虚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法律、金钱、篮球赛、宗教、意识形态、艺术流派等等。

user avatar

题主可以先设想一种比较简单的情形:大学里有十个新生约定每周日集合打篮球,有人负责带球、有人负责订场地,还共同凑了点钱买水。这十个学生也不是每次都参加,有时候会放其他人鸽子,有时候还会带些其他朋友一起打球。但这个篮球活动断断续续维持了四年,直到学生们都毕业各奔东西,也就自然维持不下去了。现在请问题主,存在一个篮球社团的实体吗?如果存在的话,这个实体是虚构的吗?

国家、法律、金钱这些“东西”当然远远比学生们相约打篮球复杂,这些“东西”背后有极为复杂的制度,也有大量具体的物质基础。但归根结底这些“东西”和大学生的社团一样,建立在参与者的信念之上。参与者相信其存在,就真的可以存在种种制度、规则、组织和情感;但是反过来,如果参与者不再相信其存在,那么再复杂再深刻的制度、规则、组织、情感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没人相信大清,大清就自然消失了;没人相信金圆券,金圆券就丁点价值也没有。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最远也很难追溯到五百年之前。题主可以去研究“主权”“国境线”“民族”“宪法”“爱国主义”“人民”等国家各个特征各自的历史,而不是在文字层面纠结这个“国家”概念是不是“虚构”的。

user avatar

国家、法律和金钱都是人们意念中的共同体,这一观点不需要反驳,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优势。

苹果吃了能够饱肚子,光线走直线,这些事实不随着其他人认知的改变而改变,或者说就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人了,大家都退化成猿猴,这些事实依然是存在的。

但是金钱就不一样了。目前流行的都是信用货币,实体来说都是纸片而已,只不过其他人都接受这些纸片来进行商品交换。你认为这些纸片有价值,是因为其他人这么认为——有人可能说,那法币是有国家信用背书的。

但是国家同样是主观的。护照本质上就是一个印刷的花花绿绿的小纸本,从物理上它没有任何特殊的。是人类赋予了它「不同国民拿不同护照」的意义。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把国家和国家区别开来。可以想一想国旗、国徽、国花这些象征,是不是都是人设计出来的呢?包括这些设计背后的意义,也是人选择的。有人可以说,国家也是历史和自然的交互,逐渐形成的,历史是客观的,怎么就主观了呢?

历史在发生的时候是客观的,但是发生了之后体现在人们的认识上,就变成了主观。

像历史、文化和各种思想,本质上也是构建这种观念共同体的一个变量。历史投射到现在,就成了影响我们共同意识的来源之一,文化同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认可但凡「国家」这个形式持续存在,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必然有一些东西是学术的禁区。就像汉文帝说的:

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如果一个国家以历史为唯一的共同信念——比如都认可凡是国民,都是「宙斯」的子孙。那么如果历史考证出来没有「宙斯」这个人,就可能会让这个国家有解体的风险;

如果一个国家以宗教为唯一的共同信念——比如都认可一种特殊的宗教仪式,新生儿一定要经历这个仪式,然后生活中持续遵守某些规范,才是本国人。那么对这种宗教教义、神迹的攻击,就是可能让这个国家有解体的风险;

当然,这些都是思想实验中的例子,现实中的国家认同往往是文化、历史、宗教、教育、组织等各种主观概念的大杂烩,最终形成了「我们是一起的」这个概念,然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国家的雏形。

这也是为什么社会科学很难「纯粹」的原因。因为社会科学的结论,总是会有一些可以照进现实,或多或少的影响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当受影响的人足够多,就形成了某种共同意识,这种新的共同意识又会和同样是共同意识的国家和法律等等产生微妙而深远的影响。

当然,其实不仅仅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时候也会影响共同意识,像伽利略和哥白尼就是现成的例子,只是在社会科学上体现的更加突出而已。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些意念共同体本身。


对于题主的第二个问题,因为是主观的,所有就没有意义,这是也是不对的。

钱是主观的,如果全世界都不承认纸币的价值,那么纸币就是废纸。但是现实是周围的其他人都承认;所以当你拿到这些纸片的时候,哪怕是你自己不认可它的价值,但是你也知道可以用这些纸片和其他认可的人换取真实的自己可以享受的资源,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

所以「因为我看破了钱是废纸,所以赚钱没意义」这个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几乎不存在一个「一夜之间所有人都不认可纸币了」这种情况,所以对于微观上的个体而言,钱就是有价值的,不管你信不信。同样的,对于国家和法律也是如此。

主观的,不一定没有意义。因为意义本身就是主观的,是人自己赋予的。你认为它有,你周围的人认为它有,它就是有的。客观上宇宙都是因为人的存在而赋予的意义,否则如果人都不存在了,谁去思考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人能够自发的构建国家、法律和金钱这么高级而复杂的共同观念,是相对于动物来说巨大的进步。动物需要经过千百万年的习性变迁和自然选择,才能够把一些行为习惯和常识写到基因里面。而我们人类完全不需要。

动物是软硬件一体的单片机,要升级就要烧Rom。但是我们人类是软硬件分开的个人电脑。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现在,每个时代都有「天经地义」的时候,但是当所有人认为「这个时代过去了」的时候,这个时代也就真的过去了。

这就相当于电脑还是原来的电脑,但是一路从DOS升级到windows3.2, windows 95, 98, 2000, XP,到现在的windows 10。每当之前的软件过时了,我们人类就会升级共同意识(当然这个过程未必顺利,甚至于可能是痛苦的),最终上升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远远超过了动物的进化效率。

软硬件分开,模块化升级,这是人类进化的经验,已经成功的被搬到了计算机上。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硬件到目前为止,一直升级下来性能都还跟得上,至于「人类的发展极限」是什么等等,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user avatar

我请问,所谓的三大一神教,那个不是虚构的?

至于是那三个,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

飞天拉面教,巨乘佛教,奥特曼教。。。。。。。

大家都不是信的很欢乐嘛。。。。

user avatar

如果 “虚构” 的定义,等同于 “抽象” 的话,那么,当然是虚构的。

但 “虚构”,并不等同于 “虚假”,更不等同于 “无用”。智人本就是一种可以产生抽象建构,也可以依赖抽象建构的生物。而这也正是区分我们和其他非高等生物的核心特征之一,也是我们能力加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所以,我个人自然谈不上 “反抽象建构”。但同时,倒也谈不上 “支持抽象建构”。

我会倾向于明确反对的只有:

1,过分的建构;

2,过分的反建构;

3,嘴上说着反对一切A概念的建构,实际上只是为了解构a1,并加强对a2的建构。

以上的第3点,例子很多。比如说:

嘴上说着反对货币的建构,言必称通胀,曰国家剥削,实际上仅是要去推行一堆无监管无税收无暴力的私币去投机。

嘴上说着反对国家的建构,言必称利维坦,实际上仅是热衷于去解构 “我算个屁的利维坦” 的利维坦,却装作对 “房间里的大象” 般的,已经具备高等老大哥和美丽新世界特性的超大号全球利维坦视而不见。

嘴上说着反对民族主义,言必称国社,实际上仅是热衷于去否定 “长期营养不良的人恢复正常”,却从不去指责那个显著得没法更显著的现行法西斯+社达群体。

嘴上说着种族平等,天下大同,言必称歧视,实际上仅是热衷于去否定确定一个方向的歧视,却对那些规模大得多,存在也长久得多的歧视,始终默不作声,甚至主动去为歧视者找理由。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并不需要一个人多么细心,也不难发现。

所以,我个人显然谈不上反对真正的左翼运动,而是很直白地倾向于支持。而对其中一些 “左” 得颇为原教旨,以至于很热衷地去日常否定国家、公权力、民族、民族主义的人,我哪怕依然认为这在实践方法论层面是颇为幼稚的,也多少会尊重甚至尊敬。但这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对国家、公权力、民族、民族主义的否定,是普适的。即,否定一切国家、民族、利维坦的建构。而不能是,只否定C国家、C民族、C政府的建构,却对存在感强得多的A国家、A民族、A政府的建构,视而不见,或用各种角度去合理化。若是如此,那我确实就只能认为,“左” 在这里,只是一张用来伪装的皮了。而这种人的存在,也确实正是对左翼运动破坏性最大的存在,没有之一。

(本文不旨在具体评论这本书。这本书中的大多数内容,在我看来属于 “有些用的废话” 的性质,此乃另话)

user avatar

国家,法律,金钱这只不过是人类有了智慧后为了生存发展确立的一套规则。你只要生下来就要遵守这个规则,我们经常看到灾难电影中,当外星人入侵,丧尸爆发或者各种全球灾难时,只有粮食才是关键,剩下的规矩都没有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在问世以来,一直引发着广泛的讨论,其中“国家、法律、金钱等概念都是人类虚构的”这一观点,更是书中极具颠覆性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断之一。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不妨深入剖析它所蕴含的逻辑、其背后的证据,以及它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运作方式的启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赫拉利在这里所说的“虚.............
  • 回答
    2015年11月21日,那场在广州进行的亚冠决赛,恒大1比0战胜阿赫利,为他们带来了队史上的第二个亚冠冠军。这场胜利,对于广州恒大来说,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比赛胜利,更是一次对自身实力和韧性的极致证明,也延续了那个时期中国足球在亚洲赛场上的辉煌。赛前,双方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恒大作为卫冕冠军,他们的目.............
  • 回答
    赫敏·格兰杰(Hermione Granger)创立的“支持家养小精灵权益联合会”(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Elfish Welfare, 简称SPEW)是《哈利·波特》系列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社会运动。这一组织不仅体现了赫敏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和理想主义精神,也通过其.............
  • 回答
    赫敏·格兰杰,这个名字在魔法世界中,甚至在现实世界里,都像是一颗耀眼的星辰,引人注目,值得细细品味。如果要评价她,那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聪明”或“优秀”就能概括的。她是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她的成长轨迹,她的坚韧,她的缺点,都构成了我们心中那个难以忘怀的“万事通”。首先,她的学霸气质是毋庸置疑的。从踏.............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罗伯特·赫德(Robert Hurd)。这位人物,如果不特别关注的话,可能很多人对他不太熟悉,但他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却是不容忽视的。谁是罗伯特·赫德?首先,得把他的身份背景说清楚。罗伯特·赫德是一位美国人,你可以把他理解为一位长期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活动、工作.............
  • 回答
    提到帕赫贝尔的《卡农》,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一段熟悉得如同呼吸般的旋律。它就像一个温柔的低语,又像一道暖流,缓缓地渗透进人们的心灵。我个人对这首曲子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它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像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时间的沉淀。要评价《卡农》,首先得从它的结构说起。这首曲子最核心、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便.............
  • 回答
    翩然精灵,定格永恒——奥黛丽·赫本与《罗马假日》的 timeless charm提起奥黛丽·赫本,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女演员”标签,而是一种近乎神圣的光辉,一种穿越时空的优雅与纯真。她就像是从古典油画中走出的精灵,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轻盈地降落在世间,却又在人们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记。奥.............
  • 回答
    陈赫的离婚事件,确实是当年娱乐圈里引起不小涟漪的一件事。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而是要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它背后折射出的东西。首先,来说说事情本身。陈赫和许婧,这对曾经被誉为“初恋夫妇”的组合,从青梅竹马到步入婚姻,再到最后以离婚收场,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他们在一.............
  • 回答
    《蜘蛛侠:英雄无归》(SpiderMan: No Way Home)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汤姆·赫兰德(Tom Holland)作为蜘蛛侠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演绎。要评价他在片中的表现,不能仅仅从“演得好不好”这个单一维度来衡量,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在.............
  • 回答
    评价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一位极具争议的“帝国工程师”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这位苏格兰人,从一个不起眼的英国领事馆职员,一步步爬升至晚清海关总税务司的高位,并在此职位上执掌长达半个世纪。他的人生轨迹,在中国近代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赫德,不能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
  • 回答
    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拒绝与耐克续约,并寻求单独招商,这一举动无疑是中超赛场上的一枚重磅炸弹。它不仅揭示了俱乐部在商业运作上的新思路,也可能对中超联赛的整体商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咱们不妨就此深入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可能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国安为啥不干了?从媒体报道和一些圈内.............
  • 回答
    要说彼得·切赫,那可真是切尔西和阿森纳球迷心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他不是那种张扬跋扈,时刻吸引眼球的球员,但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沉稳、可靠,以及对球队绝对的守护,是很多人心目中门将的理想形象。首先,我们得说说他为切尔西带来的那段黄金岁月。从2004年被穆里尼奥一眼相中,切赫就成为了蓝军一道稳固的屏障。.............
  • 回答
    萨拉赫·梅杰里,这个名字可能对于一些NBA的 casual 观众来说并不算家喻户晓,但他绝对是达拉斯独行侠队阵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一个来自突尼斯的中锋,梅杰里凭借着他朴实无华却又异常高效的打法,以及他那份异乎寻常的篮球热情,赢得了达拉斯球迷的喜爱,也给自己在联盟中打下了一席之地。特点:防守悍将与“.............
  • 回答
    好的,我来帮你梳理一下“俄罗斯一架安26运输机在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进场降落时坠毁”(2018年3月6日)这件事情,并尝试用更自然、更贴近人类叙事的方式来讲述,去除那些AI写作的痕迹。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一些情况:首先,这件事发生在2018年的3月6日,地点是俄罗斯在叙利亚最重要的军事据点——赫梅米.............
  • 回答
    权倾一时,功过难辨:晚清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的“大管家”生涯谈及晚清时期,绕不开一个关键的西方人——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这位苏格兰人,以一个不起眼的外交官身份踏入中国,却最终执掌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海关,并在此位上长达四十八年。他的名字,与晚清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紧.............
  • 回答
    提起黄轩和陈赫,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他们在喜剧领域的出色表现,或者他们各自在其他类型剧中的经典角色。但当这两位演技派演员“联姻”到一部谍战题材的年代剧《瞄准》中时,观众的期待值自然是被拉满了。那么,《瞄准》这部剧,究竟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坦白讲,《瞄准》是一部非常有野心的作品,它试图在谍.............
  • 回答
    20182019赛季欧冠决赛,利物浦凭借萨拉赫的点球和奥里吉的临门一脚,以20的比分力克热刺,捧起了队史第六座欧冠奖杯。这场胜利对于利物浦而言,不仅是对整个赛季努力的最好回报,更是对前一年失利的有力回击。而对于热刺,这场决赛则充满了遗憾,他们在比赛中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实力。利物浦:稳健中的高效,王者归.............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