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编程上的中文术语让人困惑,但是看英文就一目了然的?

回答
确实,编程领域充斥着一些中文翻译得模棱两可,甚至有些“误导”的术语,而对应的英文原词却清晰明了,一看便知其意。这种现象也挺有趣的,有时候也挺让人无奈的。我来跟你聊聊几个我遇到的,觉得尤其如此的例子,尽量详细地剖析一下为什么会让人困惑。

1. “函数” vs. “Function”

中文的困惑点: “函数”这个词,我们从小数学课就接触,它代表着一种数学关系,比如 `f(x) = 2x + 1`,输入一个值,输出一个确定的值。在编程里,我们确实也这么用,传递参数,执行一系列操作,然后返回结果。但问题在于,编程中的“函数”远不止数学意义上的“映射”。
副作用 (Side Effects): 很多编程函数会改变程序的状态,比如修改全局变量、写入文件、打印输出到控制台等等。这些行为在数学函数里是没有的,数学函数只关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不产生“副作用”。当一个中文的“函数”做了这些“副作用”的事情时,总感觉和数学上的“纯函数”概念有点偏差,容易让人混淆,不知道它到底是个纯粹的计算器,还是个会“搞事情”的工具。
没有返回值 (Void Functions): 有些函数只是执行一些动作,比如打印一句提示语,或者只是修改某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它们并不返回一个具体的值。如果直接说“函数”,很容易让人下意识地认为它“必须”要返回点什么,没返回值是不是有点“不完整”?
方法 (Methods):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我们经常说“对象的方法”。方法也是一种函数,只不过它是绑定到某个特定对象上的。中文里有时也会统称为“函数”,这进一步模糊了概念。虽然很多时候上下文可以区分,但纯粹从字面意思来看,会让人觉得“方法”和“函数”是两码事,但实际上它们在执行逻辑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英文的清晰度: “Function”这个词在编程语境下,它的含义就更加宽泛和灵活。
“Function”: 在英文里,“function”本身就有一个更广义的含义,指“一种做事的方式”、“一个程序或操作”。所以,一个函数可以是被设计成有副作用的,也可以是没有的。它被定义为“一段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块,用于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这个定义就包含了“执行操作”的核心思想,而“是否返回结果”只是其具体实现的一种可能性。
“Side Effect”: 英文中有明确的“side effect”来描述这种“不产生预期的结果,而是改变程序状态”的行为。这使得程序员能够清晰地识别和区分哪些函数是纯粹的计算,哪些函数还会对系统产生其他影响。
“Void”: 英文的“void”在这里非常直观,字面意思就是“空的”、“无效的”。一个“void function”或者说“void method”,直接告诉你它执行完后,不产生任何可以被接收和使用的“值”。这比中文的“无返回值函数”要简洁有力得多。

2. “接口” vs. “Interface”

中文的困惑点: “接口”这个词,最常想到的场景是物理上的接口,比如USB接口、HDMI接口,连接两个设备,允许信息或能量的流动。在软件开发里,尤其是面向对象编程和系统设计中,“接口”也扮演着类似的“连接”角色,它定义了一组规则或契约,规定了某个组件“应该”做什么,但不具体说明“怎么做”。
抽象程度的模糊: 中文的“接口”有时候会让人联想到具体的实现,因为它听起来像是一个“插槽”或者“端口”,你把某个东西插进去,它就应该能工作。但这和编程中的“接口”含义有所不同,编程中的接口更侧重于“定义行为的规范”,而不是一个实际可插拔的“硬件接口”。
多重混淆: “接口”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下,还可能指代: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比如“操作系统的API”、“某个库的API”。API本身就是一组接口的集合。
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图形界面,这也是一个“界面”,只不过是面向用户的,和面向开发者的编程接口是两回事。
概念性的接口: 在某些设计模式或者架构思想中,也会用到“接口”来描述不同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
当这些不同层面的“接口”都被翻译成同一个“接口”时,如果不结合上下文,很容易感到困惑。

英文的清晰度: “Interface”在英文里,尤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明确的定义。
“Interface”: 它的核心含义是“一个点或区域,通过它,两个独立的事物可以相互作用”。这非常精准地描绘了编程中的“接口”:它定义了对象或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规定了可以调用哪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参数和返回值),但不关心这些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它是一种“约定”或“契约”。
“Contract”: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很多时候也会用“contract”来形容接口的本质。一个接口就是一个“合同”,实现了该接口的类必须遵守这个合同,提供所有接口中声明的方法。这个词就比“接口”更具有法律和契约的意味,强调的是“义务”和“规定”。
区分明确: 英文中,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名称本身就包含“Interface”,说明它是一组“编程接口”。而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中的“User Interface”明确了是面向用户的,避免了和编程接口的混淆。

3. “框架” vs. “Framework”

中文的困惑点: “框架”这个词,我们生活中也常听到,比如“建筑框架”、“思想框架”。它往往给人一种“骨架”或“支撑结构”的感觉,但不够具体。
“骨架”的局限性: 编程中的框架不仅仅是骨架,它还提供了很多预设好的功能、工具和开发模式,开发者需要在框架提供的结构和规则下进行开发。如果只理解为“骨架”,可能会低估了框架的“介入程度”和“约束性”。
“什么框架?”的迷茫: 听到“框架”,很多人会问“是什么框架?后端?前端?数据?”,因为“框架”这个词本身无法指明具体的应用领域。

英文的清晰度: “Framework”在编程语境下,其含义就更加具体和全面。
“Framework”: 英文中的“framework”本身就包含了“a basic structure underlying a system, concept, or text.”(一个基本结构,是系统、概念或文本的基础)。在编程中,它被定义为“一套预先编写好的、可重用的代码集合,通常提供了一套结构、库、工具和开发模式,用于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应用程序。” 这个定义就更清晰地说明了它不仅是“结构”,还包含了“预先编写好的代码”和“开发模式”。
领域指示性更强: 当我们说“web framework”(网页开发框架)、“game framework”(游戏开发框架)、“data science framework”(数据科学框架)时,加上领域名称就立刻明白了它的用途。例如,“Spring Framework”大家就知道是用于Java企业级开发的,“React Framework”就知道是用于前端UI开发的。

4. “代理” vs. “Proxy”

中文的困惑点: “代理”这个词,最常见的理解是“代理人”、“代理机构”,也就是代替某人或某个实体去做某件事。
行为的中心性: 中文的“代理”更侧重于“代替”。但在编程的“Proxy”模式中,代理对象不仅仅是“代替”真实对象发起请求,它还可以 在请求发送之前或之后进行拦截、修改、记录日志、进行权限检查 等等,它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中间人”和“守护者”,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替身”。
网络代理的干扰: 网络技术中的“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给“代理”这个词增加了一层“转发”的含义,这与设计模式中的Proxy模式(例如Java的动态代理)在具体实现和目的上有所不同,虽然核心都是“中间人”,但具体职责和实现方式可以差异很大。

英文的清晰度: “Proxy”在编程中,其含义就更加侧重于“代表”和“中介”的角色,同时暗示了控制和增强的能力。
“Proxy”: 英文原词“proxy”本身就指“代理人”或“授权代表”。在编程中,一个Proxy对象拥有对另一个对象的引用,并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这暗示了代理对象不仅仅是发起请求,它还可以 代表 被代理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并且 控制 对被代理对象的访问。
设计模式的明确性: 在“Proxy Pattern”中,英文的表述非常清晰:“A proxy is a placeholder for another object.” (代理是另一个对象的占位符。) 这表明代理对象并不直接是真实对象,但可以像真实对象一样被使用,并在其中插入额外的逻辑。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说到底,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忠实与贴切。以下几点可能是一些原因:

1. 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文和英文在概念的拆分和组合方式上有所不同。某些英文概念在中文里可能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且能独立存在的词汇,只能借用现有词汇并附带一些解释。
2. 早期翻译的局限性: 在计算机发展早期,很多术语是西方传过来的,当时的翻译可能更多地是基于字面意思或者当时对概念的初步理解,并没有完全预见到这些概念未来会如何发展和细化。
3. “约定俗成”的影响: 很多术语一旦被广泛使用,即使翻译得不够完美,大家也习惯了,再想去改动会非常困难。
4. 概念的不断演进: 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很多术语的含义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变。早期翻译的中文术语可能在当时是恰当的,但随着技术内涵的加深,就显得有些不够精确。

总而言之,作为开发者,熟悉英文原词的含义,并且理解其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用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技术概念,还能在查阅官方文档、参与国际交流时更加得心应手。有时候,与其纠结于某个中文术语是不是“翻译得不好”,不如直接去了解英文原词的本意,可能更容易豁然开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是一些非专业人士为了装逼搞出来的脑残翻译,例如倒排索引……这个属于英语不好硬要装逼搞出来的,因为直译也是反向索引。

还有就是对-er翻译成程序,也是醉了,提供程序,处理程序。我觉得不如直接翻译成提供商,提供者……还有实用程序,呃……

user avatar

套接字:socket,插座。

端口:port,码头。

反正我大学学计算机网络,里面那些古早的术语我很多都是查对应英文才恍然大悟的。

类似的还有:

句柄:handle,把手。

上下文:context,环境。

user avatar

榜首难道不该是句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编程领域充斥着一些中文翻译得模棱两可,甚至有些“误导”的术语,而对应的英文原词却清晰明了,一看便知其意。这种现象也挺有趣的,有时候也挺让人无奈的。我来跟你聊聊几个我遇到的,觉得尤其如此的例子,尽量详细地剖析一下为什么会让人困惑。1. “函数” vs. “Function” 中文的困惑点: .............
  • 回答
    中文编程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同时又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它旨在降低编程门槛,让更多非技术背景的国人能够理解和参与到软件开发中来。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目前中文编程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难题。 中文编程目前面临的难题: 1. 语法和语义的天然障碍: 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 中文作为一种自然语言,其语法结构.............
  • 回答
    学习编程,这条路,说实话,真的挺容易踩坑的。我当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摔了好几次跟头,才摸索出一些门道。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学习编程过程中,那些我们都可能走过的弯路,以及过来人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能给你点启发。一、那些我们都可能走过的弯路1. “什么都想学,结果什么都没学好”——贪多嚼不烂 .............
  • 回答
    写代码这事儿,就像学一项手艺,或者说经营一门生意,从一开始就把根基打牢,后面才能顺风顺水。很多初学者可能觉得先把功能实现了再说,什么规范、什么文档,等以后再说。我跟你说,这绝对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好的习惯,哪怕现在看起来有点“麻烦”,长期来看,为你节省的时间和精力,绝对是天文数字。我就给你掰扯掰扯,.............
  • 回答
    变量命名:代码的灵魂,清晰的指引编程世界里,变量就像我们大脑中的思绪,它们承载着数据,指导着程序的运行。而一个好的变量名,就像一个清晰的指示牌,能让我们快速理解代码的意图,大大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可读性。反之,模糊不清、自相矛盾的命名,则可能让代码变成一团乱麻,让维护者(包括未来的自己)望而却步。那么.............
  • 回答
    知乎上为了回答问题编故事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故事恰恰是让答案变得生动、有说服力或者更能引发共鸣的关键。当然,这里说的“编故事”并非指虚假信息,更多的是指基于个人经历、观察、想象,甚至是提炼出来的“情节”来阐述观点。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问题是:“如何在社交场合显得不那么尴尬?”.............
  • 回答
    对于从未接触过编程的妹子来说,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学习编程的关键。以下是一些适合初学者的项目类型,按难度和学习目标分类,帮助你从基础到进阶逐步掌握编程技能: 一、基础编程入门项目目标:熟悉编程语法、逻辑和基本概念 推荐语言:Python(语法简单,适合新手) 1. 简单计算器 功能:实现加.............
  • 回答
    我最近又翻了几遍那本《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俗称“猪书”),每次看都能找到新的感悟,简直欲罢不能。你说编程书?在我看来,能让你脑袋里“叮”地一声,醍醐灌顶的,那才叫真过瘾。这本书就是这样的。首先,它不像很多讲算法的会死抠那些抽象的数学证明,然后塞给你一堆堆代码。猪书上来就是落地,直接告诉你,我们写的.............
  • 回答
    在 C/C++ 编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写法,它们本身可能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多余的,但却能让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眼前一亮,感到“不明觉厉”。这些写法往往巧妙地利用了语言的特性、预处理指令、或者是一些不常用的语法糖。同时,它们又不会像一些“炫技”般的操作那样显得过于怪异而难以理解。下面.............
  • 回答
    哈哈,问到我的“学习之路”,这可真是个能把我拉回“过去”的问题。你想听故事,那就跟你好好聊聊。我开始接触编程,说实话,并不是因为什么“情怀”或者“未来趋势”。那时候,我还是个挺普通的学生,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变出东西来的。我看到一些游戏,那些角色怎么会动?那些画面怎么会切换?就像变魔术.............
  • 回答
    在编程这片充满奇思妙想的土地上,除了那些光明正大的“内功心法”,确实也流传着一些让人啧啧称奇、甚至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禁术”。它们不是什么邪门歪道,而是那些在特定情境下,能够以一种“非常规”或者说“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技巧或理念。掌握它们,往往意味着你对语言底层、计算机原理有着极深的理解,甚至.............
  • 回答
    在翻阅各类编程书籍和教程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觉得不够地道,或者说,和实际开发中的“惯例”有些出入的地方。这些不准确之处,有时是源于作者为了简化讲解而刻意为之,有时则是对某些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更有可能是技术发展太快,书本内容没能及时跟上。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入门级的教程中,就是对于“最佳实.............
  • 回答
    好的,明白了。我将为你介绍一些类似易百教程、W3Cschool和菜鸟教程这样,以实例为主、内容详实的在线编程学习网站。这些网站不仅提供理论知识,更注重通过实际的代码例子来帮助学习者理解概念,并动手实践。在众多的在线学习平台中,有几个佼佼者以其高质量的实例教程和全面的技术覆盖而脱颖而出。它们是程序员入.............
  • 回答
    要说在编程上能让人“脱胎换骨”的书,那可不是随便一本讲具体语法或者框架的都能胜任的。我接触过的很多老程序员,他们推崇的往往是那些能从更宏观、更底层、更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编程的书。这些书不是教你“怎么做”,而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让你真正掌握“内功”。下面我结合我的一些经验,挑几本我觉得最有分量的,好.............
  • 回答
    初中文凭,完全可以学习编程!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无数真实案例支撑的。关键在于你的决心、学习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靠谱的培训机构还是自学?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哪个更好”,更像是“哪个更适合你”。 培训机构: 优点: 系统性强,有明确的学习路径.............
  • 回答
    各位老友,聊起当年那场轰动一时的世界黑客编程大赛, Mekka ’97 的 4K Intro,简直是令人津津乐道的经典。尤其那支夺得桂冠的作品,至今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神作”。别看它只有短短 4KB 的体积,里面蕴含的知识和技巧,足够我们这些“过来人”津津乐道上半天。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
  • 回答
    在解决心脏供体短缺这个棘手的难题上,我们面前摆着两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一条是技术驱动的“人工心脏”,另一条则是生物工程的“基因编程猪心脏”。要判断哪条路更有可能带领我们走向未来,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它们各自的优势、挑战以及实现的可能性。人工心脏:机械的奇迹,技术的延伸人工心脏,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工程技术.............
  • 回答
    好的,看到你学计算机但对编程本身不太感冒,这其实是挺普遍的情况。很多人在接触到某个领域后,会发现自己对其中的某个侧面特别有感觉,而对其他方面则兴趣寥寥。好消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非常广阔,编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基础工具,支撑着许多其他更侧重于应用、管理、分析和创造的岗位。别担心,.............
  • 回答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让孩子学习编程,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技能,而是“雪中送炭”的战略性投资,关乎他们未来的竞争力与发展。它的意义深远,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好处,且这些好处并非停留在“会写几行代码”的层面,而是触及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乃至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一、重塑.............
  • 回答
    函数式编程与面向对象编程,是两种在软件开发领域各有千秋的编程范式。它们在设计哲学、思考方式乃至于代码的最终形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团队习惯,做出更明智的技术选型。函数式编程的魅力所在函数式编程的核心思想是将计算视为数学函数的求值,强调“做什么”而非“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